金陵城陷時,隱娘勸穆老死,穆老走下水池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
隱娘奮身欲沉池水中,穆老拖著她不讓她下水,靦顏迎降。
多鐸發布剃發令,眾皆洶洶。
一天,穆老忽道:“頭皮癢甚。”,便起身出去,眾人都以為他要篦頭。須臾,他就頂著剛剃過的發辮迴來了。
不久,穆老北上做了清朝的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隱娘留居金陵。
程芝龍割發為僧隱於鄉間,隱娘前去探望。
程芝龍想起往事,泣道:“碧草帶芳林,寒塘漲水深。五更風雨斷遙岑。雨下飛花花上淚,吹不去,兩難禁。 雙縷繡盤金,平沙油壁侵。宮人斜外柳陰陰。迴首西陵鬆柏路,腸斷也,結同心。”
兩人有了私情,穆老之子感到很氣憤,鳴官究懲。
隱娘迴府後,怒罵其子:“國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節,乃以不能守身責一女子耶?”
清鬆江提督吳勝兆起兵,事泄被捕,入獄窮治。清軍誣程芝龍與吳“共謀”,遣兵捕之。他們派出兵丁五百,手挾弓矢,如臨大敵,在蘇鬆一帶大肆搜捕達五六日之久。最後由於程芝龍仆人不慎泄露住處,程芝龍被捕。審訊時,程芝龍植立不屈,神色不變。
清朝官吏問他為何官?
程芝龍答:“我崇禎朝兵科給事中也。”
又問:何不剃發?
程芝龍答:“吾惟留此發,以見先帝於地下也。”
又問,程芝龍答凜然挺立,拒不迴答。
清朝官吏便把程芝龍囚禁到船上,令卒守之。
程芝龍乘守者不備,投水而亡,撈起時已經氣絕,清軍還殘暴地將其淩遲斬首,棄屍水中。
隱娘聽聞程芝龍死訊,更加決意抗清,送詩給穆老,道:“素瑟清樽迥不愁,柂樓雲霧似妝樓; 夫君本誌期安槳,賤妾寧辭學歸舟。 燭下鳥籠看拂枕,鳳前鸚鵝喚梳頭; 可憐明月三五夜,度曲吹蕭向碧流。”
穆老動了心,想道:“功名富貴,貴在知足,年逾花甲,夫複何求!”便稱疾乞歸,很快獲允迴鄉。
穆老迴鄉不久,便受人牽累,被關入刑部大獄。隱娘扶病隨行,上書陳情,誓願代死或從死。
兩人平淡度日,隱娘生下了一個女兒,穆老老來得女。
穆老的門生寫詩諷刺清廷而受責,連累穆老,穆老被總督衙門捕入大牢。隱娘冒死上書總督府,要求代夫受刑。總督府感其誠心苦意,又查證穆老確無亂上之舉,便將他放了出來。
隱娘勸說穆老與鄭成功等抗清複明之人聯係,穆老表麵在家以藏書檢校著述,暗中與西南和東南海上反清複明勢力聯絡。隱娘賣掉自己所有的金珠珍寶支持抗清運動,並扮成昭君出塞的樣子前去鼓舞士氣。
穆老年青時即喜古書善本,不惜重貲購古本,以致書賈奔赴捆載無虛日。穆老所藏多宋元舊刻,為此他不辭辛勞,四處奔走尋訪,王世貞以一座莊園換得的《兩漢書》因故散落民間,穆老以數年時間追詢,以一千二百金的高價覓得。穆老把平生所收籍重加繕治,分類編目,裝滿七十三大櫃,貯於藏書樓中,望書而歎:“我晚而貧,書則可雲富矣。”十多天後,家中不慎因剪燭引起大火,全部藏書毀於一旦。穆老大叫道:“天能燒我屋內書,不能燒我腹內書。” 遂臥病不起,而喪葬費用尚無著落,恰有人來訪求文三篇,答應給潤筆一千兩白銀。穆老此時已已無力為文,便求黃宗羲代筆。黃宗羲略顯推辭之色,穆老將黃宗羲鎖在書房內,令他連夜寫完三篇文章,這才解決了喪葬費用。
穆老去世後,屍骨未寒,族人貪圖他的良田美宅,和穆老的原配陳氏一起,結夥聚眾鬧事,每日叫罵。隱娘散了千兩銀子,眾人還是喧集如故。隱娘無奈之下,隻好懸梁自盡。
原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降清後一直在豫王多鐸的麾下,為討好多鐸,便四處尋訪白宛蓮。
白宛蓮道:“寧使兵得我則釋君,苟君家免乎, 勿複相顧, 寧吾身死耳,人生身當此境,奇慘異險,動靜各功,苟非金石,鮮不銷亡,異日幸生還,當與君敝履所有,消遙物外,慎勿忘此際此語。”
韋疆雇船攜白宛蓮和家人便匆忙離家避禍,展轉深林僻路茅屋漁艇,或月一徙,或日一徙,或一日數徙,饑寒風雨,苦不具述,更慘遭江匪洗劫,大兵殺掠,仆婢殺掠者幾二十口,生平所蓄玩物及衣具,靡孑遺矣,天幸得一小舟,八口飛渡,骨肉得全。
降清的複社成員寫信給韋疆勸他出仕,韋疆以痼疾堅辭。清廷下詔征山林隱逸,韋疆堅辭不赴。韋疆收養東林、複社和抗清誌士的遺孤,在自家水繪園內增建碧落廬,以紀念好友。
韋疆生活窮困潦倒,墓田丙舍,豪豪盡踞,以致四世一家,不能團聚。兩子罄竭,亦不能供犬馬之養;乃鬻宅移居,陋巷獨處,仍手不釋卷,笑傲自娛。每夜燈下寫蠅頭小楷數千,朝易米酒。
七夕那日,白宛蓮見流霞,便要摹製一對金釧。她叫韋疆寫了“乞巧”和“覆祥”,鐫在金釧上。金釧從中斷開,他們重又做了一對,韋疆寫了“比翼”、“連理”鐫上去,這對金釧兒便成了他們愛情的信物。貧困的生活,飲食難飽,白宛蓮身體虛弱,連續二十多天滴水未進。有人送了一盆名貴的“剪桃紅”給韋疆,這盆名菊花繁而厚,葉碧如染,枝枝有風雲之態。白宛蓮生見了這盆菊花,陡然精神大振,病一下子就好了不少,她便將花放在床邊,每晚高燒翠蠟,以白團迴六曲圍三麵,設小座於花間,位置菊影,極其參橫妙麗,始以身入。人在菊中,菊與人俱在影中。感歎山河破碎,一家流離,紅淚落花。在白宛蓮離世前,她還掙紮著起身,最後看一眼“剪桃紅”。
邱域投降了清廷,參加了科舉考試。李香兒失望至極,她將染血的定情之扇擲還邱域,進庵為尼,含恨離世。邱域為李香兒立碑撰聯:卿含恨而死夫慚愧終生,常去憑吊,不久也離世了。
鹿隱也投降了清庭,邱域歿後,他寫了一首悼念的詩:“河洛風塵萬裏昏,百年心事向夷門。氣傾市俠收奇用,策動宮娥報舊恩;多見攝衣稱上客,幾人刎頸送王孫?死生總負侯贏諾,欲滴椒漿淚滿樽。”
嶽麓也降清了,進入九卿之列,拒絕剃發,當著多爾袞的麵說:“不獨嶽麓,魏徵亦嚐降唐太宗!”
多爾袞氣得大罵:“自比魏征,而以李賊比唐太宗,可謂無恥!”,免職賦閑。
多爾袞亡,嶽麓被召迴,連連拔擢,青雲直上,很快升為一品大員,因馮銓一案,維護漢人,被驟降十一級,後為禮部尚書,累充會試正考官,輕財好士,擢拔後進,士人挾詩文遊京師,必謁嶽麓,嶽麓也傾囊以恤窮交,出氣力以援知己,遇到別人急需幫助而自己又囊中羞澀時,嶽麓不惜借債相助。
嶽麓在京師四方名士尊如泰鬥,凡有客求詩書畫時,皆由奚墨雲代筆,奚墨雲聲名才氣愈盛。奚墨雲利用嶽麓的政治地位,救助抗清誌士。
嶽麓以奚墨雲為亞妻,元配童氏在明朝時兩封孺人。嶽麓入仕清朝,曆官大宗伯,童夫人不肯隨宦京師,說:“我經兩受明封,以後本朝恩典,讓奚太太可也。”奚墨雲遂專寵受封。
一天,嶽麓對奚墨雲說道:“夫人,我好久沒有看到你畫的蘭花了。”
奚墨雲便提筆畫了一幅蘭花,在起伏不平的坡地上,叢蘭與竹石相伴而生。
嶽麓不解道:“這幅畫是何意?”
奚墨雲道:“這正是我夫妻二人的寫照啊,蘭花是妾,竹石是大人。識盡飄零苦,而今始得家;燈蕊知妾喜,轉看兩頭花。”
嶽麓和奚墨雲重過金陵,恰逢奚墨雲生辰,便張燈開宴,請召賓客數十百輩,命老梨園演劇,酒客串《王母瑤池宴》。奚墨雲垂珠簾,召舊日同居南曲唿姊妹行者與宴。嶽麓門人褰簾長跪,捧卮稱:“賤子上壽!”在座的人都離席伏地而拜,奚墨雲欣然為罄三爵,嶽麓也頗為得意。
餘懷舉起酒杯,向奚墨雲祝壽,“我願你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永遠都貌美如花。”
奚墨雲啐了他一口,“那我不成老妖精了?”
餘懷悄聲對她說:“我當日沒說錯吧?不然,你大概會恨死我。”
奚墨雲想起種種往事,不勝感慨,昔日的姐妹們都已逝,隻剩她一人,可她並不孤獨,因為她最愛的人正陪伴在她身邊。
窗外的菊花開得正濃,她看了看嶽麓,輕聲說道:“一枝籬下晚含香,不肯隨時作淡妝; 自是太真酣宴罷,半偏雲髻學輕狂。 舞衣初著紫羅裳,別擅風流作豔妝; 長夜傲霜懸檻畔,恍疑沉醉倚三郎。”
她唯一遺憾的就是沒有為子嗣艱難的嶽麓生下一個兒子,百計祈嗣,而卒無子,雕異香木為男,四肢俱動,錦繃繡褓,乳母開懷哺之,保母褰襟作便溺狀,內外通稱“小相公”,嶽麓亦不禁也。唯一的幼女夭折,她便心灰意懶,清心理佛。
嶽麓和奚墨雲相攜遊杭州,月夜泛舟西湖。
奚墨雲看著雷峰夕照對嶽麓說:“許仙和白娘子的愛情傳頌了世世代代,我不奢求我們的故事能被別人傳頌,我隻希望我們能生生世世都在一起。”
嶽麓將她擁入懷裏,“能在亂世,遇到你,有你相伴,我的生活才不那麽孤單。好,我答應你,如果有來生,我們還做夫妻,不管你在哪裏,我都一定找得到你。”
奚墨雲說:“隻是這一世,我們都太坎坷,曆盡了磨難,希望來世不要再那麽艱難了。”
迴京後,奚墨雲一病不起,不久病逝。吊者車數百乘,備極哀榮,連遠在江南的柳敬亭也為她設祭。
隱娘奮身欲沉池水中,穆老拖著她不讓她下水,靦顏迎降。
多鐸發布剃發令,眾皆洶洶。
一天,穆老忽道:“頭皮癢甚。”,便起身出去,眾人都以為他要篦頭。須臾,他就頂著剛剃過的發辮迴來了。
不久,穆老北上做了清朝的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隱娘留居金陵。
程芝龍割發為僧隱於鄉間,隱娘前去探望。
程芝龍想起往事,泣道:“碧草帶芳林,寒塘漲水深。五更風雨斷遙岑。雨下飛花花上淚,吹不去,兩難禁。 雙縷繡盤金,平沙油壁侵。宮人斜外柳陰陰。迴首西陵鬆柏路,腸斷也,結同心。”
兩人有了私情,穆老之子感到很氣憤,鳴官究懲。
隱娘迴府後,怒罵其子:“國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節,乃以不能守身責一女子耶?”
清鬆江提督吳勝兆起兵,事泄被捕,入獄窮治。清軍誣程芝龍與吳“共謀”,遣兵捕之。他們派出兵丁五百,手挾弓矢,如臨大敵,在蘇鬆一帶大肆搜捕達五六日之久。最後由於程芝龍仆人不慎泄露住處,程芝龍被捕。審訊時,程芝龍植立不屈,神色不變。
清朝官吏問他為何官?
程芝龍答:“我崇禎朝兵科給事中也。”
又問:何不剃發?
程芝龍答:“吾惟留此發,以見先帝於地下也。”
又問,程芝龍答凜然挺立,拒不迴答。
清朝官吏便把程芝龍囚禁到船上,令卒守之。
程芝龍乘守者不備,投水而亡,撈起時已經氣絕,清軍還殘暴地將其淩遲斬首,棄屍水中。
隱娘聽聞程芝龍死訊,更加決意抗清,送詩給穆老,道:“素瑟清樽迥不愁,柂樓雲霧似妝樓; 夫君本誌期安槳,賤妾寧辭學歸舟。 燭下鳥籠看拂枕,鳳前鸚鵝喚梳頭; 可憐明月三五夜,度曲吹蕭向碧流。”
穆老動了心,想道:“功名富貴,貴在知足,年逾花甲,夫複何求!”便稱疾乞歸,很快獲允迴鄉。
穆老迴鄉不久,便受人牽累,被關入刑部大獄。隱娘扶病隨行,上書陳情,誓願代死或從死。
兩人平淡度日,隱娘生下了一個女兒,穆老老來得女。
穆老的門生寫詩諷刺清廷而受責,連累穆老,穆老被總督衙門捕入大牢。隱娘冒死上書總督府,要求代夫受刑。總督府感其誠心苦意,又查證穆老確無亂上之舉,便將他放了出來。
隱娘勸說穆老與鄭成功等抗清複明之人聯係,穆老表麵在家以藏書檢校著述,暗中與西南和東南海上反清複明勢力聯絡。隱娘賣掉自己所有的金珠珍寶支持抗清運動,並扮成昭君出塞的樣子前去鼓舞士氣。
穆老年青時即喜古書善本,不惜重貲購古本,以致書賈奔赴捆載無虛日。穆老所藏多宋元舊刻,為此他不辭辛勞,四處奔走尋訪,王世貞以一座莊園換得的《兩漢書》因故散落民間,穆老以數年時間追詢,以一千二百金的高價覓得。穆老把平生所收籍重加繕治,分類編目,裝滿七十三大櫃,貯於藏書樓中,望書而歎:“我晚而貧,書則可雲富矣。”十多天後,家中不慎因剪燭引起大火,全部藏書毀於一旦。穆老大叫道:“天能燒我屋內書,不能燒我腹內書。” 遂臥病不起,而喪葬費用尚無著落,恰有人來訪求文三篇,答應給潤筆一千兩白銀。穆老此時已已無力為文,便求黃宗羲代筆。黃宗羲略顯推辭之色,穆老將黃宗羲鎖在書房內,令他連夜寫完三篇文章,這才解決了喪葬費用。
穆老去世後,屍骨未寒,族人貪圖他的良田美宅,和穆老的原配陳氏一起,結夥聚眾鬧事,每日叫罵。隱娘散了千兩銀子,眾人還是喧集如故。隱娘無奈之下,隻好懸梁自盡。
原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降清後一直在豫王多鐸的麾下,為討好多鐸,便四處尋訪白宛蓮。
白宛蓮道:“寧使兵得我則釋君,苟君家免乎, 勿複相顧, 寧吾身死耳,人生身當此境,奇慘異險,動靜各功,苟非金石,鮮不銷亡,異日幸生還,當與君敝履所有,消遙物外,慎勿忘此際此語。”
韋疆雇船攜白宛蓮和家人便匆忙離家避禍,展轉深林僻路茅屋漁艇,或月一徙,或日一徙,或一日數徙,饑寒風雨,苦不具述,更慘遭江匪洗劫,大兵殺掠,仆婢殺掠者幾二十口,生平所蓄玩物及衣具,靡孑遺矣,天幸得一小舟,八口飛渡,骨肉得全。
降清的複社成員寫信給韋疆勸他出仕,韋疆以痼疾堅辭。清廷下詔征山林隱逸,韋疆堅辭不赴。韋疆收養東林、複社和抗清誌士的遺孤,在自家水繪園內增建碧落廬,以紀念好友。
韋疆生活窮困潦倒,墓田丙舍,豪豪盡踞,以致四世一家,不能團聚。兩子罄竭,亦不能供犬馬之養;乃鬻宅移居,陋巷獨處,仍手不釋卷,笑傲自娛。每夜燈下寫蠅頭小楷數千,朝易米酒。
七夕那日,白宛蓮見流霞,便要摹製一對金釧。她叫韋疆寫了“乞巧”和“覆祥”,鐫在金釧上。金釧從中斷開,他們重又做了一對,韋疆寫了“比翼”、“連理”鐫上去,這對金釧兒便成了他們愛情的信物。貧困的生活,飲食難飽,白宛蓮身體虛弱,連續二十多天滴水未進。有人送了一盆名貴的“剪桃紅”給韋疆,這盆名菊花繁而厚,葉碧如染,枝枝有風雲之態。白宛蓮生見了這盆菊花,陡然精神大振,病一下子就好了不少,她便將花放在床邊,每晚高燒翠蠟,以白團迴六曲圍三麵,設小座於花間,位置菊影,極其參橫妙麗,始以身入。人在菊中,菊與人俱在影中。感歎山河破碎,一家流離,紅淚落花。在白宛蓮離世前,她還掙紮著起身,最後看一眼“剪桃紅”。
邱域投降了清廷,參加了科舉考試。李香兒失望至極,她將染血的定情之扇擲還邱域,進庵為尼,含恨離世。邱域為李香兒立碑撰聯:卿含恨而死夫慚愧終生,常去憑吊,不久也離世了。
鹿隱也投降了清庭,邱域歿後,他寫了一首悼念的詩:“河洛風塵萬裏昏,百年心事向夷門。氣傾市俠收奇用,策動宮娥報舊恩;多見攝衣稱上客,幾人刎頸送王孫?死生總負侯贏諾,欲滴椒漿淚滿樽。”
嶽麓也降清了,進入九卿之列,拒絕剃發,當著多爾袞的麵說:“不獨嶽麓,魏徵亦嚐降唐太宗!”
多爾袞氣得大罵:“自比魏征,而以李賊比唐太宗,可謂無恥!”,免職賦閑。
多爾袞亡,嶽麓被召迴,連連拔擢,青雲直上,很快升為一品大員,因馮銓一案,維護漢人,被驟降十一級,後為禮部尚書,累充會試正考官,輕財好士,擢拔後進,士人挾詩文遊京師,必謁嶽麓,嶽麓也傾囊以恤窮交,出氣力以援知己,遇到別人急需幫助而自己又囊中羞澀時,嶽麓不惜借債相助。
嶽麓在京師四方名士尊如泰鬥,凡有客求詩書畫時,皆由奚墨雲代筆,奚墨雲聲名才氣愈盛。奚墨雲利用嶽麓的政治地位,救助抗清誌士。
嶽麓以奚墨雲為亞妻,元配童氏在明朝時兩封孺人。嶽麓入仕清朝,曆官大宗伯,童夫人不肯隨宦京師,說:“我經兩受明封,以後本朝恩典,讓奚太太可也。”奚墨雲遂專寵受封。
一天,嶽麓對奚墨雲說道:“夫人,我好久沒有看到你畫的蘭花了。”
奚墨雲便提筆畫了一幅蘭花,在起伏不平的坡地上,叢蘭與竹石相伴而生。
嶽麓不解道:“這幅畫是何意?”
奚墨雲道:“這正是我夫妻二人的寫照啊,蘭花是妾,竹石是大人。識盡飄零苦,而今始得家;燈蕊知妾喜,轉看兩頭花。”
嶽麓和奚墨雲重過金陵,恰逢奚墨雲生辰,便張燈開宴,請召賓客數十百輩,命老梨園演劇,酒客串《王母瑤池宴》。奚墨雲垂珠簾,召舊日同居南曲唿姊妹行者與宴。嶽麓門人褰簾長跪,捧卮稱:“賤子上壽!”在座的人都離席伏地而拜,奚墨雲欣然為罄三爵,嶽麓也頗為得意。
餘懷舉起酒杯,向奚墨雲祝壽,“我願你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永遠都貌美如花。”
奚墨雲啐了他一口,“那我不成老妖精了?”
餘懷悄聲對她說:“我當日沒說錯吧?不然,你大概會恨死我。”
奚墨雲想起種種往事,不勝感慨,昔日的姐妹們都已逝,隻剩她一人,可她並不孤獨,因為她最愛的人正陪伴在她身邊。
窗外的菊花開得正濃,她看了看嶽麓,輕聲說道:“一枝籬下晚含香,不肯隨時作淡妝; 自是太真酣宴罷,半偏雲髻學輕狂。 舞衣初著紫羅裳,別擅風流作豔妝; 長夜傲霜懸檻畔,恍疑沉醉倚三郎。”
她唯一遺憾的就是沒有為子嗣艱難的嶽麓生下一個兒子,百計祈嗣,而卒無子,雕異香木為男,四肢俱動,錦繃繡褓,乳母開懷哺之,保母褰襟作便溺狀,內外通稱“小相公”,嶽麓亦不禁也。唯一的幼女夭折,她便心灰意懶,清心理佛。
嶽麓和奚墨雲相攜遊杭州,月夜泛舟西湖。
奚墨雲看著雷峰夕照對嶽麓說:“許仙和白娘子的愛情傳頌了世世代代,我不奢求我們的故事能被別人傳頌,我隻希望我們能生生世世都在一起。”
嶽麓將她擁入懷裏,“能在亂世,遇到你,有你相伴,我的生活才不那麽孤單。好,我答應你,如果有來生,我們還做夫妻,不管你在哪裏,我都一定找得到你。”
奚墨雲說:“隻是這一世,我們都太坎坷,曆盡了磨難,希望來世不要再那麽艱難了。”
迴京後,奚墨雲一病不起,不久病逝。吊者車數百乘,備極哀榮,連遠在江南的柳敬亭也為她設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