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宛蓮是瀲香樓眾小娘中最年幼的,花容也最為出眾,黛眉貝齒,膚白如雪,纖腰不盈一握,巧笑嫣然,傾城傾國,聰明靈秀,神姿豔發,窈窕嬋娟,才藝出眾,琴棋書畫,針神曲聖,食譜茶經,莫不精曉,所畫小叢寒樹及《彩蝶圖》,筆墨楚楚動人。十三歲那年,她的父親染病身亡,家中經營的繡莊破產,母親生病,無錢醫治。白宛蓮萬般無奈之下到秦淮河畔的畫舫中賣藝,因仰慕李白,便改名白宛蓮。
白宛蓮性閑靜,所居小築依山傍水,僅竹籬茅舍而已。遇幽林遠澗,片石孤雲,則戀戀不忍舍去。到了舊院,男女雜坐,歌吹暄闐,心厭色沮,便和隱娘穆老夫婦二人一起自西湖遠遊於黃山白嶽之間。
可是,她這一走不要緊,差點錯失了一段良緣。
當地有位名士韋疆,富於才氣、風流倜儻,容貌俊美,人稱美少年。自幼秉承家學,隨父遊曆名山大川,閱西洋之書,14歲就刊刻詩集。文苑巨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望他點綴盛明一代詩文之景運。年長便載書泛遊江淮吳越間,遍訪藏書大家,博覽群書,交友結社。他聽說白宛蓮才色雙絕,便前來尋訪。不想佳人不在,他失望至極,自歎:“竟是如此無緣!”起身欲走。
老鴇兒一見,哪裏肯讓他走,便對小丫鬟說:“快去把畹娘叫來。”
畹娘和白宛蓮相比之下,毫不遜色,容貌娟妍,殊色秀容,花明雪豔,善自修飾,頎身玉立,娉婷娟好,窈窕輕盈,肌膚玉雪,眉目如畫,額秀頤豐,善作嬌娃之態,既含睇兮又宜笑,獨曠世而秀群。天姿巧慧,容辭閑雅,有名士大家風度,性嗜潔,能鼓琴清歌。在母腹中,聞琴歌聲,則勃勃欲動。因家貧從小被賣給妓家,聲甲天下之聲,色甲天下之色,色藝冠時,名動公卿,每登場演出,明豔出眾,獨冠當時,觀者為之魂斷。略涉文墨,愛文人才士。所居曲房秘室,帷帳尊彝,楚楚有致。中構長軒,軒左種老梅一樹,花時香雪霏拂幾榻;軒右種梧桐二株,巨竹十數竿。早晚洗桐拭竹,秀色可餐。到了她的屋內,仿佛不是在人間,而是身處仙境。每次詩文之會都是在她的屋內舉辦的,每個客人都由一個精心挑選出來的小丫鬟侍候硯席、磨隃麋、爇都梁、供茗果。到了夜裏就奏樂擺酒宴,盡歡而散,但是賓主落座後,秩序盡然,不及於亂。
畹娘平日自重聲價,常稱病,不裝飾自己。老鴇兒憐惜她,順從她的意願,替她婉言謝客。可是聽說讓她招待韋疆,畹娘高興得心花怒放。她精心修飾了一番,便到前廳見韋疆。
韋疆抬頭一看,隻見畹娘淡而韻,盈盈冉冉,衣椒繭,時背顧,湘裙,真如孤鶯之在煙霧。
畹娘又演了一出《西廂》,扮貼旦紅娘,體態傾靡,說白便巧,曲盡蕭寺當年情緒。
“這真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韋疆的失意情緒頓時一掃而空。
兩人一見鍾情,情投意合,一直聊到四更,又相約佳期。
畹娘說:“明天一起去賞梅花吧!”
兩人至此後,便日夜不離,相攜遊曆了蘇州的山山水水。
沒多久,韋疆又帶著母親馬恭人再訪畹娘,並訂下了嫁娶之約。
韋疆如約來到蘇州,卻得知畹娘被宮裏來的人以兩千金贖身,帶到京城去了。
韋疆悵然若失。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白宛蓮這時候已經從黃山歸來,她的母親去世,她便抑鬱成疾,閉門不出。
奚墨雲前去探望,見了她病弱之態,便說道:“妹妹,你可要保重身體,快快好起來,你不知道,有人可一直都惦記著你呢?”
白宛蓮不知道其中原委。
奚墨雲便說:“複社中有位負氣節而又風流自喜的高名才子韋疆,你去西湖、黃山的時候,他曾尋訪過你,不想失之交臂,我見他氣度非凡,便有心促成一樁好姻緣。”
白宛蓮一聽,便臉紅了,道:“那就有勞姐姐了。”
於是,奚墨雲便發帖邀韋疆赴宴。
那天,韋疆如約而至,還帶來了鹿隱。
奚墨雲心內很是不悅,但是為了白宛蓮的終身大事,她才沒有聲嚴厲色地指責鹿隱。
白宛蓮對韋疆一見傾心,連稱異人!
白宛蓮與奚墨雲合演《西樓記》《教子》。
韋疆一看白宛蓮,就一掃愁雲。白宛蓮也很喜歡他,便嬌啼宛轉,作掌中舞。
歌舞已罷,便入席飲酒。
奚墨雲站起身說:“飲酒無酒令不成歡,今天的宴會是我做東,所以這酒令就由我來定。蓮兒前些時日遊覽西湖、黃山,看盡美景,今日,我們就以此為題作酒令。”她這是想讓白宛蓮展示詩才。
可鹿隱偏不知趣地帶頭行了酒令,“鈿轂春澆鬥畫裙,卷簾都道不如君。白門移得絲絲柳,黃海歸來步步雲。”
奚墨雲狠狠地白了他一眼。
鹿隱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唐突和不受歡迎,便笑道:“我這是拋磚引玉。”
奚墨雲含笑對白宛蓮道:“蓮兒妹妹還不快做出來?”
白宛蓮緩緩道:“獨坐楓林下,雲峰映落輝。 鬆徑丹霞染, 幽壑白雲歸。”說罷,還拿眼瞟了一下韋疆,看他的反應。韋疆心內對白宛蓮才貌都驚歎不已。
白宛蓮轟飲巨叵羅,觴政明肅,一時在座諸妓,皆頹唐潰逸。
宴罷,白宛蓮與韋疆相會於曲欄花下,香爐裏香煙嫋嫋,香案上放著女兒香、味如芳蘭的蓬萊香、生黃香、內質堅致而紋理呈橫向的橫隔沉香,還有白宛蓮用從內府獲得的西洋香方子製作的百枚香丸。
韋疆見了,讚不絕口。
白宛蓮道:“俗人把沉香放在火上燒,煙撲油膩,須臾即滅,不但體察不到香的性情,還讓煙氣沾染上襟袖,帶有焦腥味。隔紗燃香法,講究品香時的情調。寒夜小室,玉幃四垂,點燃兩三枝紅燭,在幾隻宣德爐內燃沉香,靜參鼻觀,就好像進入了蕊珠眾香深處。”
韋疆見小宛長發委地,雙腕如藕,麵色微黃,眉如遠山,瞳人點漆,秋波流轉,神韻天然。
白宛蓮向韋疆說了聲:“請坐”,命小丫鬟端上茶,低歎道:“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獨坐撫瑤琴。黃鸝亦似知人意,柳外時時弄好音。自從母親病故後,我都昏沉沉如在夢中。今天一見到公子,便覺神怡氣旺。”
韋疆呷了一口茶,道:“這茶有股嬰兒肉香。”
白宛蓮笑了笑,“這叫芥片。”又用筷子夾了塊酥糖喂給他吃。
韋疆咬了一口酥糖,說:“這酥糖外黃內酥,甜而不膩,酥鬆香甜,入口易化,食後留香,疲倦喜食,你是從哪兒尋來的?”
白宛蓮掩口而笑,道:“這是我親自下廚做的,以精細白糖、褪殼芝麻、純淨飴糖、鬆子、桃仁和麻油加上等麵粉製成一種酥糖,切成長五分、寬三分、厚一分的方塊,盛在碟中,即可取食。”
韋疆歎道:“上得廳堂進得廚房,說的正是你這麽聰慧的女子啊!此溫柔鄉也,吾老是鄉矣!”
兩人便同寢同臥,形影不離。
轉眼到了鄉試之期,學使出了30道時文題,讓考生在入闈前交稿。韋疆每日白天忙於應酬,夜裏和白宛蓮同寢之時打腹稿,一月內完成了30篇時文,社友們交口稱讚,白宛蓮也很欣賞。韋疆與白宛蓮約好,一等鄉試結束,就為她贖身,相伴迴鄉。白宛蓮便每天用金錢投瓊,卜他是否能中。鄉試揭榜時,韋疆卻落第了,他便無心仕途,決意歸鄉隱居。白宛蓮並不是貪戀榮華富貴的女子,平素就向往布衣素食、長相廝守的平淡生活,因此對他的決定十分讚同。
韋疆要為白宛蓮贖身,可是因為白宛蓮名氣太大,不論出多少贖金銀子,老鴇兒都不想放走她這棵搖錢樹。
最後,在隱娘的斡旋下,穆老拿出三千金為白宛蓮贖身。
韋疆終於將白宛蓮帶迴家,立為如夫人。白宛蓮到了韋家,對韋母恭敬順從,為韋妻登記柴米油鹽的用項及銀錢出入,深得韋母馬恭人和韋妻蘇氏的喜歡。
有個叫逸兒的女子隨父親四處流浪,英慧異於常人,且眉眼之間呈淺黛色,白宛蓮一見就將她買作婢女,並對韋疆說:“這女孩兒是君他日香奩中物。”
白宛蓮生性淡泊,不喜歡吃肥美甘甜的食物,用一小壺茶煮米飯,就著水菜香豉便是一餐。韋疆喜甜食、海味和臘製熏製的菜肴。白宛蓮便常研究食譜,為韋疆製作各種美味可口的食物,如桃膏、瓜膏、紅腐乳、虎皮肉,醃製的鹹菜能使黃者如蠟,綠者如翠,各種野菜經她烹製後都有異香絕味。她在製作香露時,加食鹽和酸梅調味,采漬初放的有色有香的花蕊,將花汁滲融到香露中,這樣製出的花露入口噴鼻,最鮮美的是秋海棠露。海棠本無香味,而白宛蓮做的秋海棠露卻露凝香發。酒後,用白瓷杯盛出幾十種花露,單那五色浮動,奇香四溢,就足以消渴解酲。她做的火肉有鬆柏之味,風魚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鬆蝦如龍須,油鯧如鱘魚,烘兔酥雞如餅餌,一匕一臠,妙不可言。
韋疆胃病下血,兩月水米不進,白宛蓮在酷暑中熬藥煎湯,緊伴枕邊悉心照料;韋疆背上生疽,疼痛難忍,三個月不能仰臥,白宛蓮就抱著他,讓他倚著自己安寢。
閑暇時,白宛蓮常與韋疆一起吟詩作畫,書寫扇麵,時時展玩新得長卷小軸或家中舊藏。白宛蓮看到董其昌仿鍾繇筆意為韋疆書寫的《月賦》,十分喜愛,著意臨摹,還四處尋訪鍾繇的字帖,時間一長,便覺得鍾繇的字體偏瘦,又看他在《戎輅表》中將關羽稱為賊將,便廢鍾帖而改學曹娥碑,每天幾千字,從不錯漏。
白宛蓮喜歡賞月,她常隨著月亮的升沉移動幾榻。半夜迴到室內,她仍要推開窗戶,讓月光徘徊於枕簟之間。月亮西去,她又卷起簾櫳,倚窗而望,戀戀不舍,反複誦念李賀的詩句“月漉漉,波煙玉”。
白宛蓮對韋疆說:“我書寫《月賦》時,見古人厭晨歡,樂宵宴,此因夜之時逸,月之氣靜,碧海青天,霜縞冰靜,比起赤日紅塵,二者有仙凡之別。人生攘攘,至夜不休。有人在月出前已昏睡,無福消受桂華露影。我與你一年四季都喜賞月,仙路禪關便在靜中打通。”
韋疆說:“我一生的清福都在和你共處的時光中享盡。”
白宛蓮家庭生活極為幸福,對瀲香樓中的姐妹們感激不盡,她看到幫助過她的奚墨雲仍然孤身一人,心中很是不忍,極力勸她嫁人。奚墨雲看到隱娘和白宛蓮先後嫁人,都極為幸福,便動了嫁人的念頭,對婚姻生活極為向往,她開始渴望有人能娶她,給她一段婚姻生活,給她一個家。
白宛蓮性閑靜,所居小築依山傍水,僅竹籬茅舍而已。遇幽林遠澗,片石孤雲,則戀戀不忍舍去。到了舊院,男女雜坐,歌吹暄闐,心厭色沮,便和隱娘穆老夫婦二人一起自西湖遠遊於黃山白嶽之間。
可是,她這一走不要緊,差點錯失了一段良緣。
當地有位名士韋疆,富於才氣、風流倜儻,容貌俊美,人稱美少年。自幼秉承家學,隨父遊曆名山大川,閱西洋之書,14歲就刊刻詩集。文苑巨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望他點綴盛明一代詩文之景運。年長便載書泛遊江淮吳越間,遍訪藏書大家,博覽群書,交友結社。他聽說白宛蓮才色雙絕,便前來尋訪。不想佳人不在,他失望至極,自歎:“竟是如此無緣!”起身欲走。
老鴇兒一見,哪裏肯讓他走,便對小丫鬟說:“快去把畹娘叫來。”
畹娘和白宛蓮相比之下,毫不遜色,容貌娟妍,殊色秀容,花明雪豔,善自修飾,頎身玉立,娉婷娟好,窈窕輕盈,肌膚玉雪,眉目如畫,額秀頤豐,善作嬌娃之態,既含睇兮又宜笑,獨曠世而秀群。天姿巧慧,容辭閑雅,有名士大家風度,性嗜潔,能鼓琴清歌。在母腹中,聞琴歌聲,則勃勃欲動。因家貧從小被賣給妓家,聲甲天下之聲,色甲天下之色,色藝冠時,名動公卿,每登場演出,明豔出眾,獨冠當時,觀者為之魂斷。略涉文墨,愛文人才士。所居曲房秘室,帷帳尊彝,楚楚有致。中構長軒,軒左種老梅一樹,花時香雪霏拂幾榻;軒右種梧桐二株,巨竹十數竿。早晚洗桐拭竹,秀色可餐。到了她的屋內,仿佛不是在人間,而是身處仙境。每次詩文之會都是在她的屋內舉辦的,每個客人都由一個精心挑選出來的小丫鬟侍候硯席、磨隃麋、爇都梁、供茗果。到了夜裏就奏樂擺酒宴,盡歡而散,但是賓主落座後,秩序盡然,不及於亂。
畹娘平日自重聲價,常稱病,不裝飾自己。老鴇兒憐惜她,順從她的意願,替她婉言謝客。可是聽說讓她招待韋疆,畹娘高興得心花怒放。她精心修飾了一番,便到前廳見韋疆。
韋疆抬頭一看,隻見畹娘淡而韻,盈盈冉冉,衣椒繭,時背顧,湘裙,真如孤鶯之在煙霧。
畹娘又演了一出《西廂》,扮貼旦紅娘,體態傾靡,說白便巧,曲盡蕭寺當年情緒。
“這真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韋疆的失意情緒頓時一掃而空。
兩人一見鍾情,情投意合,一直聊到四更,又相約佳期。
畹娘說:“明天一起去賞梅花吧!”
兩人至此後,便日夜不離,相攜遊曆了蘇州的山山水水。
沒多久,韋疆又帶著母親馬恭人再訪畹娘,並訂下了嫁娶之約。
韋疆如約來到蘇州,卻得知畹娘被宮裏來的人以兩千金贖身,帶到京城去了。
韋疆悵然若失。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白宛蓮這時候已經從黃山歸來,她的母親去世,她便抑鬱成疾,閉門不出。
奚墨雲前去探望,見了她病弱之態,便說道:“妹妹,你可要保重身體,快快好起來,你不知道,有人可一直都惦記著你呢?”
白宛蓮不知道其中原委。
奚墨雲便說:“複社中有位負氣節而又風流自喜的高名才子韋疆,你去西湖、黃山的時候,他曾尋訪過你,不想失之交臂,我見他氣度非凡,便有心促成一樁好姻緣。”
白宛蓮一聽,便臉紅了,道:“那就有勞姐姐了。”
於是,奚墨雲便發帖邀韋疆赴宴。
那天,韋疆如約而至,還帶來了鹿隱。
奚墨雲心內很是不悅,但是為了白宛蓮的終身大事,她才沒有聲嚴厲色地指責鹿隱。
白宛蓮對韋疆一見傾心,連稱異人!
白宛蓮與奚墨雲合演《西樓記》《教子》。
韋疆一看白宛蓮,就一掃愁雲。白宛蓮也很喜歡他,便嬌啼宛轉,作掌中舞。
歌舞已罷,便入席飲酒。
奚墨雲站起身說:“飲酒無酒令不成歡,今天的宴會是我做東,所以這酒令就由我來定。蓮兒前些時日遊覽西湖、黃山,看盡美景,今日,我們就以此為題作酒令。”她這是想讓白宛蓮展示詩才。
可鹿隱偏不知趣地帶頭行了酒令,“鈿轂春澆鬥畫裙,卷簾都道不如君。白門移得絲絲柳,黃海歸來步步雲。”
奚墨雲狠狠地白了他一眼。
鹿隱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唐突和不受歡迎,便笑道:“我這是拋磚引玉。”
奚墨雲含笑對白宛蓮道:“蓮兒妹妹還不快做出來?”
白宛蓮緩緩道:“獨坐楓林下,雲峰映落輝。 鬆徑丹霞染, 幽壑白雲歸。”說罷,還拿眼瞟了一下韋疆,看他的反應。韋疆心內對白宛蓮才貌都驚歎不已。
白宛蓮轟飲巨叵羅,觴政明肅,一時在座諸妓,皆頹唐潰逸。
宴罷,白宛蓮與韋疆相會於曲欄花下,香爐裏香煙嫋嫋,香案上放著女兒香、味如芳蘭的蓬萊香、生黃香、內質堅致而紋理呈橫向的橫隔沉香,還有白宛蓮用從內府獲得的西洋香方子製作的百枚香丸。
韋疆見了,讚不絕口。
白宛蓮道:“俗人把沉香放在火上燒,煙撲油膩,須臾即滅,不但體察不到香的性情,還讓煙氣沾染上襟袖,帶有焦腥味。隔紗燃香法,講究品香時的情調。寒夜小室,玉幃四垂,點燃兩三枝紅燭,在幾隻宣德爐內燃沉香,靜參鼻觀,就好像進入了蕊珠眾香深處。”
韋疆見小宛長發委地,雙腕如藕,麵色微黃,眉如遠山,瞳人點漆,秋波流轉,神韻天然。
白宛蓮向韋疆說了聲:“請坐”,命小丫鬟端上茶,低歎道:“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獨坐撫瑤琴。黃鸝亦似知人意,柳外時時弄好音。自從母親病故後,我都昏沉沉如在夢中。今天一見到公子,便覺神怡氣旺。”
韋疆呷了一口茶,道:“這茶有股嬰兒肉香。”
白宛蓮笑了笑,“這叫芥片。”又用筷子夾了塊酥糖喂給他吃。
韋疆咬了一口酥糖,說:“這酥糖外黃內酥,甜而不膩,酥鬆香甜,入口易化,食後留香,疲倦喜食,你是從哪兒尋來的?”
白宛蓮掩口而笑,道:“這是我親自下廚做的,以精細白糖、褪殼芝麻、純淨飴糖、鬆子、桃仁和麻油加上等麵粉製成一種酥糖,切成長五分、寬三分、厚一分的方塊,盛在碟中,即可取食。”
韋疆歎道:“上得廳堂進得廚房,說的正是你這麽聰慧的女子啊!此溫柔鄉也,吾老是鄉矣!”
兩人便同寢同臥,形影不離。
轉眼到了鄉試之期,學使出了30道時文題,讓考生在入闈前交稿。韋疆每日白天忙於應酬,夜裏和白宛蓮同寢之時打腹稿,一月內完成了30篇時文,社友們交口稱讚,白宛蓮也很欣賞。韋疆與白宛蓮約好,一等鄉試結束,就為她贖身,相伴迴鄉。白宛蓮便每天用金錢投瓊,卜他是否能中。鄉試揭榜時,韋疆卻落第了,他便無心仕途,決意歸鄉隱居。白宛蓮並不是貪戀榮華富貴的女子,平素就向往布衣素食、長相廝守的平淡生活,因此對他的決定十分讚同。
韋疆要為白宛蓮贖身,可是因為白宛蓮名氣太大,不論出多少贖金銀子,老鴇兒都不想放走她這棵搖錢樹。
最後,在隱娘的斡旋下,穆老拿出三千金為白宛蓮贖身。
韋疆終於將白宛蓮帶迴家,立為如夫人。白宛蓮到了韋家,對韋母恭敬順從,為韋妻登記柴米油鹽的用項及銀錢出入,深得韋母馬恭人和韋妻蘇氏的喜歡。
有個叫逸兒的女子隨父親四處流浪,英慧異於常人,且眉眼之間呈淺黛色,白宛蓮一見就將她買作婢女,並對韋疆說:“這女孩兒是君他日香奩中物。”
白宛蓮生性淡泊,不喜歡吃肥美甘甜的食物,用一小壺茶煮米飯,就著水菜香豉便是一餐。韋疆喜甜食、海味和臘製熏製的菜肴。白宛蓮便常研究食譜,為韋疆製作各種美味可口的食物,如桃膏、瓜膏、紅腐乳、虎皮肉,醃製的鹹菜能使黃者如蠟,綠者如翠,各種野菜經她烹製後都有異香絕味。她在製作香露時,加食鹽和酸梅調味,采漬初放的有色有香的花蕊,將花汁滲融到香露中,這樣製出的花露入口噴鼻,最鮮美的是秋海棠露。海棠本無香味,而白宛蓮做的秋海棠露卻露凝香發。酒後,用白瓷杯盛出幾十種花露,單那五色浮動,奇香四溢,就足以消渴解酲。她做的火肉有鬆柏之味,風魚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鬆蝦如龍須,油鯧如鱘魚,烘兔酥雞如餅餌,一匕一臠,妙不可言。
韋疆胃病下血,兩月水米不進,白宛蓮在酷暑中熬藥煎湯,緊伴枕邊悉心照料;韋疆背上生疽,疼痛難忍,三個月不能仰臥,白宛蓮就抱著他,讓他倚著自己安寢。
閑暇時,白宛蓮常與韋疆一起吟詩作畫,書寫扇麵,時時展玩新得長卷小軸或家中舊藏。白宛蓮看到董其昌仿鍾繇筆意為韋疆書寫的《月賦》,十分喜愛,著意臨摹,還四處尋訪鍾繇的字帖,時間一長,便覺得鍾繇的字體偏瘦,又看他在《戎輅表》中將關羽稱為賊將,便廢鍾帖而改學曹娥碑,每天幾千字,從不錯漏。
白宛蓮喜歡賞月,她常隨著月亮的升沉移動幾榻。半夜迴到室內,她仍要推開窗戶,讓月光徘徊於枕簟之間。月亮西去,她又卷起簾櫳,倚窗而望,戀戀不舍,反複誦念李賀的詩句“月漉漉,波煙玉”。
白宛蓮對韋疆說:“我書寫《月賦》時,見古人厭晨歡,樂宵宴,此因夜之時逸,月之氣靜,碧海青天,霜縞冰靜,比起赤日紅塵,二者有仙凡之別。人生攘攘,至夜不休。有人在月出前已昏睡,無福消受桂華露影。我與你一年四季都喜賞月,仙路禪關便在靜中打通。”
韋疆說:“我一生的清福都在和你共處的時光中享盡。”
白宛蓮家庭生活極為幸福,對瀲香樓中的姐妹們感激不盡,她看到幫助過她的奚墨雲仍然孤身一人,心中很是不忍,極力勸她嫁人。奚墨雲看到隱娘和白宛蓮先後嫁人,都極為幸福,便動了嫁人的念頭,對婚姻生活極為向往,她開始渴望有人能娶她,給她一段婚姻生活,給她一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