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乾隆皇帝身著一襲便服,頭戴黑色瓜皮帽,在禦花園的湖心亭內負手而立。亭外湖水如鏡,倒映著天上明月與亭中孤影。不遠處,劉墉正匆匆趕來,他身形微僂,卻步伐穩健,一路上小心避開巡邏的侍衛。


    待劉墉進入亭中,乾隆微微抬手示意免禮,眼神深邃地望向遠處的宮殿,緩緩開口:“劉墉啊,朕深夜喚你來,實有要事相商。”劉墉躬身道:“陛下但說無妨,臣定當竭盡所能。”


    乾隆輕歎一聲,語氣中透著幾分憂慮:“和珅此人,近年來勢力漸大,朝堂上下諸多官員與其往來密切,結黨營私之嫌漸顯。長此以往,恐對我大清江山不利。”


    “陛下,和珅狡猾多端,黨羽眾多,若貿然行動,恐打草驚蛇,引發朝局動蕩。”劉墉皺眉說道。乾隆微微點頭,目光落在劉墉身上,似在考量:“朕也深知其中難處,所以才找你來。你向來足智多謀,又剛正不阿,朕希望你能想出製衡和珅之法。”


    劉墉沉思片刻,緩緩說道:“陛下,和珅之所以能如此囂張,其一在於他善於揣摩聖意,投陛下所好;其二,他掌控著諸多重要事務,如戶部、內務府等,手握財權,又能借此拉攏官員。若要製衡他,需從這兩方麵入手。”


    乾隆饒有興致地問道:“哦?具體說來。”劉墉清了清嗓子,繼續道:“首先,陛下可在朝堂之上,多留意其他有才能且忠誠於陛下的官員,逐步提拔他們,讓他們在重要事務中嶄露頭角,分和珅之權。隻是,此事需萬分謹慎,不可操之過急。”


    乾隆微微頷首,思索片刻後說道:“你所言有理。隻是能與和珅抗衡之人,需得可靠之人。你可有合適人選?”劉墉心中已有打算,他抬起頭,目光堅定地說:“陛下,臣舉薦王傑。王大人博古通今,心思縝密,且與和珅向來不合,定不會與他同流合汙。”


    乾隆聽聞,微微點頭表示認可:“王傑倒是個合適人選。隻是此事不可讓和珅有所察覺,你與王傑中商議,務必做到萬無一失。”劉墉躬身領命:“臣遵旨。陛下放心,臣與王大人定會全力以赴,不負陛下所托。”


    此時,一陣夜風吹過,湖心亭內的燭火搖曳不定。乾隆望著遠方的宮殿,眼神中透著一絲疲憊與堅毅:“大清江山,不容和珅之流肆意妄為。你且去辦吧,朕靜候佳音。”劉墉再次行禮,而後小心翼翼地退出湖心亭,消失在夜色之中。


    待劉墉離去後,乾隆獨自在亭中站了許久,月光灑在他身上,映出他那略顯孤獨及蒼老的身影。他深知,朝堂上的相互製衡,關乎著大清的未來,絕不能出半點差錯。


    劉墉離開禦花園後,並未直接迴府,而是繞了幾條小路,確定無人跟蹤後,才悄然前往王傑的府邸。此時的王傑,正在書房中秉燭夜讀,忽聞下人來報,說是劉墉來訪。王傑心中詫異,這麽晚了,劉墉前來所為何事?他趕忙起身,親自到門口迎接。


    二人進入書房,劉墉將乾隆在禦花園的密談之事詳細告知了王傑。王傑聽聞後,十分驚訝,他深知此事重大,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劉兄,此事棘手啊。和珅老奸巨猾,我們若想製衡他,需步步為營,稍有差池,便會引起朝廷動蕩呀。”王傑皺著眉頭說道。劉墉點頭稱是:“王大人所言極是。所以,我們需從長計議,先從何處入手,還望王大人能出謀劃策。”


    王傑在書房中來迴踱步,思索片刻後說道:“既然與和珅分庭抗禮,我們必須組織起一幫清流人士,如紀曉嵐、錢灃等人。隻是,紀曉嵐膽小甚微,不知道能不能自成一片天地?”


    劉墉眼睛一亮:“王大人所言甚是。隻是我們的人手太少,不知還有何人可用?”王傑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劉兄勿憂,我心中已有一人選。此人乃我昔日好友之子,名叫蘇敬文,自幼聰慧機敏。隻是他為人正直,不願與和珅之流同流合汙,故而一直未在朝中任職。若能說服他,此事便成功了一半。”


    王傑想了一下又說道:“劉大人怎麽忘了一個重要人物?這人和你關係不錯,並且與你一起都在上書房做過事。”


    “哦——!”劉墉一拍腦袋說,“我怎麽把他給忘了,朱珪朱石君!唉呀,你若不提,我倒是忘了。明日我便奏明皇上,調他迴京。”


    劉墉繼續歡喜地說道:“這樣好了,王大人事不宜遲,明日你便去拜訪蘇敬文,說服他加入我們。我這邊也會在朝堂上,尋找合適時機,奏報調用朱石君事兒。”王傑點頭應道:“好,我明日一早就去。劉大人在朝堂上也要多加小心有所防備啊!”


    二人又商議了許久,直至深夜,才各自散去。劉墉迴到府中,久久難以入眠。他深知,一場與和珅的暗中較量即將拉開帷幕。


    和珅此時也沒閑著,在府中與他的心腹之人商議著當今的朝局。燭光下,和珅陰沉,眼神中透著警覺說道:“近日,總感覺有些不對勁。皇上深夜召見劉墉,不知所為何事。你們務必密切留意劉墉和王傑他們的一舉一動,若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刻告知我!”


    蘇敬文住在京城西郊一處幽靜的小院裏,此處雖遠離繁華的街市,卻也別有一番寧靜雅致。


    王傑來到小院門前,輕輕叩響了門環。不多時,一個年輕的書童打開門,見是王傑,趕忙行禮:“王大人,您怎麽來了?”


    王傑笑著說道:“我來找你家公子,他可在?”


    書童忙道:“公子正在書房讀書呢,大人請進。”


    王傑走進小院,隻見院內種滿了各種花草,雖非名貴品種,卻打理得井井有條。穿過小院,來到書房門前,王傑輕輕敲了敲門,屋內傳來蘇敬文溫潤的聲音:“請進。”


    王傑推開門,蘇敬文見是他,趕忙起身相迎:“王世伯,您今日怎麽有空光臨寒舍?”王傑笑著擺擺手,示意蘇敬文坐下,自己也在一旁的椅子上落座。


    “敬文啊,我今日來,是有一件大事想與你商議。”王傑神情嚴肅地說道。蘇敬文微微一愣,看著王傑認真的樣子,心中猜測此事必定非同小可:“王世伯但說無妨,晚輩定當洗耳恭聽。”


    王傑將乾隆皇帝對和珅勢力的擔憂,以及他們欲製衡和珅的計劃,詳細地告知了蘇敬文。蘇敬文聽聞後,臉色變得凝重起來。他深知和珅在朝中的權勢,參與此事,無疑是將自己置於風口浪尖之上。


    “王世伯,此事關乎重大,容晚輩慎重考慮。和珅勢力龐大,稍有不慎,不僅我自身難保,還可能牽連家人。”蘇敬文眉頭緊皺,緩緩說道。王傑理解蘇敬文的顧慮,他微微點頭,語重心長地說:“敬文,我自然明白你心中擔憂。隻是,如今大清江山麵臨和珅之流的威脅,若任由其發展,百姓將受苦,國家將危矣。你自幼聰慧,又心懷正義,難道忍心看著和珅繼續為非作歹,而不出手相助嗎?”


    蘇敬文低頭沉思片刻,心中天人交戰。他想起父親在世時,常教導他要做一個對國家和百姓有用之人,又想到和珅在朝中的種種惡行,心中漸漸有了決斷。


    “王世伯,晚輩願意聽從您的安排,加入此事。隻是,還望王世伯能告知晚輩具體該如何行事。”蘇敬文抬起頭,目光堅定地說道。王傑麵露欣慰之色,說道:“好!敬文,你這決定實乃明智之舉。如今,我們需先想辦法讓你進入和珅的勢力範圍,獲取他的信任。設法知道他是如何暗箱操作的,把和他接觸的任何人及事兒都搞清楚就行。”


    蘇敬文思索片刻後說道:“王大人,聽聞和珅近日正在為內務府挑選一名精通賬目的小吏,負責核查內務府的賬目。晚輩若能借此機會進入內務府,或許可以找到一些線索。”王傑眼睛一亮,說道:“此計甚妙。隻是,和珅此人多疑,挑選小吏必定極為嚴格,你需做好充分準備。”


    蘇敬文點頭稱是:“晚輩明白。王世伯放心,晚輩定會全力以赴。隻是,此事還需王世伯在背後暗中相助,若遇到難題,也好有個應對之策。”王傑拍了拍蘇敬文的肩膀,說道:“你放心,我與劉墉劉大人定會全力支持你。你在裏麵行事,務必小心謹慎,若有任何消息,及時傳遞出來。”


    待商議完畢,王傑起身告辭。蘇敬文將王傑送至門口,看著他遠去的背影,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為大清清除和珅這一隱患。


    然而,就在王傑離開蘇敬文住處不久,一個神秘的身影從街角的陰影中走出,遠遠地跟著王傑。此人正是和珅的心腹手下,一直在暗中監視王傑的一舉一動。當他看到王傑與蘇敬文會麵後,趕忙迴去向和珅匯報。


    和珅在書房中聽完匯報,臉色陰沉得可怕。他冷哼一聲,說道:“王傑突然與這個蘇敬文會麵,必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去,給我詳細調查這個蘇敬文,看看他到底是什麽來頭。”手下領命而去,和珅坐在椅子上,眼中閃爍著陰鷙的光芒,心中盤算著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危機。


    蘇敬文按照與王傑商議的計劃,開始準備參加內務府小吏的選拔。他日夜苦讀,研究各種賬目案例,力求在選拔中脫穎而出。而和珅那邊,對蘇敬文的調查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一場關乎大清命運的較量,各方勢力都已逐漸入局,而最終的結果,卻還是迷霧重重。


    經過數日精心準備,蘇敬文迎來了內務府小吏選拔的日子。這日清晨,他身著一襲九品官服,顯得儒雅沉穩。懷揣著緊張與期待,他來到了內務府衙門前。


    此時,衙門前已聚集了不少前來參加選拔的人,個個神色各異,或自信滿滿,或麵露忐忑。蘇敬文深吸一口氣,穩步走進衙門。選拔分為筆試和麵試兩部分,筆試主要考察對賬目知識的掌握,麵試則側重於實際應對能力和對事務的見解。


    蘇敬文在筆試中發揮出色,他對各種賬目算法和財務製度了如指掌,下筆如有神助,很快便完成了答卷。筆試結束後,考官們經過一番緊張閱卷,蘇敬文順利進入麵試環節。


    麵試的考官是和珅的心腹親信,他們目光犀利,審視著每一位前來麵試的人。蘇敬文走進麵試廳,恭敬地向考官們行禮。考官們看著他,開始提問。問題一個比一個刁鑽,涉及內務府的各種複雜事務和賬目難題。蘇敬文鎮定自若,憑借紮實的知識和清晰的思路,一一作答,令考官們不禁暗暗點頭。


    最終,蘇敬文憑借出色的表現,成功入選內務府小吏。當得知這個消息時,他心中既興奮又緊張。興奮的是自己終於有機會接近和珅的賬目,緊張的是接下來在內務府的日子,必定充滿了危險與挑戰。


    蘇敬文進入內務府後,很快便投入到工作中。他小心翼翼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試圖尋找和珅貪汙受賄的線索。然而,內務府的賬目被和珅管理得極為嚴密,每一筆賬目都看似合規合法,毫無破綻。


    即便蘇敬文小心翼翼,但也很快引起了和珅安插在內務府的眼線的注意。和珅知道後,冷笑一聲:“哼,我倒要看看這個蘇敬文到底想幹什麽。”他隨即吩咐手下密切監視蘇敬文的一舉一動,若有任何可疑之處,立刻采取行動。


    就在蘇敬文快要接近一些關鍵證據時,意外發生了。一天夜裏,他正走在迴家的路上時,突然腦袋上挨了一悶棍便人事不醒了。當他醒過來,身邊一個人也沒有。


    蘇敬文稍作休息,便忍著劇痛起身去見王傑。他將自己在內務府的發現以及遭人襲擊的事情詳細告知了王傑。王傑聽後,臉色凝重,說道:“敬文,你此次遭遇實在危險。看來和珅已經察覺到了你的行動,接下來你要更加小心。”


    蘇敬文堅定地說:“王世伯,我不會放棄的。隻是,現在內務府對我盯得很緊,我很難再繼續查下去。”王傑思索片刻後說道:“既然如此,我們需另想辦法。你先在內務府穩住,不要引起和珅更多的懷疑。我與劉大人再商議商議,看看能否從其他方麵入手。”


    蘇敬文點頭稱是。他迴到內務府,表麵上恢複了往日的平靜,繼續認真工作,但心中卻在謀劃著如何突破困境,找到扳倒和珅的關鍵證據。而和珅那邊,也在密切關注著蘇敬文的一舉一動,一場更加激烈的暗中較量,在內務府這個看似平靜的地方,悄然展開。


    蘇敬文在內務府遭遇危機的同時,朝堂之上的局勢也愈發緊張。劉墉見蘇敬文那邊行動受阻,便決定在朝堂上加大對和珅的製衡力度。


    這日早朝,劉墉特意準備了一份關於治理黃河水患的奏章。他深知,和珅掌管著戶部,黃河水患的治理經費一直是他把控。劉墉在奏章中指出,近年來黃河水患治理效果不佳,經費卻逐年增加,其中必然有假。


    乾隆皇帝坐在龍椅上,聽著劉墉的奏報,臉色漸漸陰沉下來。他轉頭看向和珅,問道:“和珅,劉墉所言之事,你作何解釋?”和珅心中明白劉墉的用意,躬身說道:“陛下,黃河水患治理艱難,所需經費眾多,且近年來物價上漲,故而經費有所增加。至於治理效果不佳,實乃天災難測,臣等已盡力而為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和宰相劉羅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虛掩醜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虛掩醜陋並收藏我和宰相劉羅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