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捷報入應天
大明戰神馬踏六國,震驚朱元璋! 作者:浩然正氣的哥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出師即大捷!”
“好好好!”
“不愧是我大明的軍神徐達大將軍!”
“打得好!”
“最好一直打到王廷,把那些蒙古韃子趕盡殺絕!”
“哈哈哈哈!”
殿內的文武百官聽到八百裏加急的戰報,心下也是驚喜交加,此時眼看龍顏大悅,於是紛紛道喜。
一稱洪武皇帝英明神武洪福齊天,以致國運昌盛,力壓蒙元。
二讚元帥徐達用兵如神,將士英勇善戰,滅元興明指日可待。
就在殿內君臣絕大多數人都喜出望外,憧憬著大明的勝利時,太子朱標發現軍師劉伯溫、右丞相李善長、左丞相胡惟庸三人卻是躊躇不已。
三人麵帶憂色,麵麵相覷。
一看就是有話想說,可又不忍打破眾人喜悅的氣氛,正在暗中交流著什麽。
朱標見此,思索片刻,立即出聲:“軍師,老師,還有胡愛卿,你們若是有何建議,在此但說無妨。”
“父皇從善如流,對你們的意見更是一向重視的。”
百官見太子發話,立即便靜了下來,同時看向劉伯溫、李善長、胡惟庸三位大員。
而朱元璋見此,也立即明白了自己這個大兒子的心意,他看向三人:“對了三位愛卿,徐達兵分三路追擊敵軍,你們怎麽看?”
“陛下,太子殿下,臣以為我軍首戰勝得太過輕鬆了,吾恐這是敵軍的誘敵深入之計啊。”
軍師劉伯溫說出了自己的推測。
元軍雖遠不如前,但戰力依然不可小視。
那王保保更是狡詐如狐不可不防。
李善長和胡惟庸也點頭讚同軍師劉伯溫的擔憂,並詳細說出了自己的分析。
大軍交戰,分兵深入敵軍腹,乃是用兵之大忌。
徐達元帥雖然用兵如神,但兵分三路,在大漠與蒙古騎兵作戰,不熟悉地形和天氣的情況下,很容易被敵軍各個擊破。
明軍的優勢是大軍團作戰,在中原,在關內,可以力壓元軍。
但若是到了對蒙古騎兵更為有利的大漠,那情況可就要相反了。
朱元璋那一臉的喜色,瞬間被衝淡了,神色慢慢變得凝重起來:“眾位愛卿的擔憂不無道理,希望徐達不要小看元軍,貪功冒進了……”
“但願徐達明白陛下的苦心,不過……”軍師劉伯溫搖頭道:“兵分三路追擊敵軍確實是冒進了。”
聽了劉伯溫的分析,朱元璋臉色更加陰晴不定。
殿內文武百官也開始順著這條思路討論了起來。
這時,殿外又有快馬奔至的馬蹄之聲。
“八百裏加急!”
“報——”
“皇上,徐達元帥率中路軍已達大漠深入,遇王保保與賀宗哲大軍,雙方爆發了大戰。”
朱元璋聽得眉頭急跳。
這是今天的第二道八百裏加急了!
然而戰報裏隻說遭遇敵軍,並發生了大戰,至於戰況如何,根本就沒有隻言片語的描述!
“戰況到底如何?”
百官愕然,紛紛猜測。
這聽起來真是令人喜憂參半,同時也仿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太子朱標眼看父親臉上的憂色越來越重:“軍師、老師、左丞相,以及眾位愛卿,徐元帥是否中了敵軍的奸計?”
“你們有什麽建議?”
“太子殿下英明,臣也認為,徐達被敵軍迷惑,輕視冒進中了對方的奸計呀。”
軍師劉伯溫出列,一邊向朱標拱手一邊歎了口氣。
“這……”
太子朱標臉色變了數變,他沉吟片刻,又看向自家老爹,見朱元璋臉色鐵青,便知是有意讓他出麵。
“如我軍中計,軍師及眾位愛卿認為如何應對?”
殿內的文武百官見朱標沉著冷靜,心中不由讚歎,好一個太子殿下!
“陛下,太子,臣認為此時應該立即下旨,八百裏加急發到漠北,令徐達元帥以防守為主,步步為營,然後再設法聯絡另兩路大軍,合軍一處。”
“不然……”
左相胡惟庸的建議還沒說完,殿外又傳來急促的馬蹄聲。
“八百裏加急!”
“報皇上——”
“徐達元帥所率的中路大軍被上了敵軍的奸計,十萬人馬被困大漠之中,身陷囹圄難以突圍!”
戰報一出,滿朝皆驚。
“什麽?”
朱元璋再次從龍騎上震驚地站了起來!
“十萬大軍都能被圍?”
文武百官更是目瞪口呆。
沒想到,他們大明的百勝將軍徐達元帥,還真就中了敵軍的奸計!
看來軍師劉伯溫以及李善長幾人分析得不錯,此戰從一開始,就是敵軍一個誘敵深入的計謀。
他們在關內和關外都打不過明軍。
於是就想出了這麽一個分兵逃竄,引誘明軍分兵追擊,深入大漠,然後再利用他們熟悉的地形打敗明軍的好計策。
可歎徐達征戰一生,從未有過一敗。
臨老時卻中了敵軍的誘敵之計。
看來此次元軍的主帥,絕非泛泛之輩。
剛剛提建議,讓朱元璋下旨令徐達堅守的胡惟庸此刻也已經傻眼地停止了建議。
因為那個建議現在已經沒有用了。
再下那樣一道旨意,恐怕連聖旨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才能殺進重圍送到徐達的手中。
軍師劉伯溫,右相李善長又歎了口氣。
就算他們猜中了敵人的計策又能怎麽樣?
如今大軍已經被圍,說什麽都晚了。
唯今之計,使是設法派出援軍,深入大漠馳援徐達。
“陛下,快速速下旨,選一驍勇善戰的將領引軍北上救援徐達麾下那十萬將士吧!否則,他們將死無葬身之地了!”
左相胡惟庸痛心疾首,再次建議。
但是他的這個建議,卻更讓朱元璋坐立難安。
“胡愛卿,朕也想立即派人北上救援。”
“可是救援要深入大漠!”
“徐達大軍位於何處,我方也還不得知!”
“恐怕援軍到時,他們早已經……”
“已經……”
軍師劉伯溫、左相李善長,以及朝中幾位長於謀略的文臣武將,皆是不忍地閉上了眼睛。
其實也不是朱元璋不想派兵救援。
而是救援的難度太大了。
而且,機會也非常渺茫。
很顯然,以現在的形勢來看,派人前救援恐怕會令大明損失更加慘重。
況且能征善戰的大將,也不是說要就能有的。
目前整個大明最能打的都已經差不多在前線了。
有些大將又要守邊關鎮壓屑小。
朱元璋手上實在是無可以北上抗元的大將可用,難道他一把年紀了還要自己禦駕親征?
想到這裏,朱元璋看向了太子朱標。
皇帝禦駕北上救援,太子監國留守皇城?
就在這時殿外又傳來馬蹄聲。
朱元璋、朱標以及文武百官同時看向殿外!
又是八百裏加急?
這已經是第五道了!
“好好好!”
“不愧是我大明的軍神徐達大將軍!”
“打得好!”
“最好一直打到王廷,把那些蒙古韃子趕盡殺絕!”
“哈哈哈哈!”
殿內的文武百官聽到八百裏加急的戰報,心下也是驚喜交加,此時眼看龍顏大悅,於是紛紛道喜。
一稱洪武皇帝英明神武洪福齊天,以致國運昌盛,力壓蒙元。
二讚元帥徐達用兵如神,將士英勇善戰,滅元興明指日可待。
就在殿內君臣絕大多數人都喜出望外,憧憬著大明的勝利時,太子朱標發現軍師劉伯溫、右丞相李善長、左丞相胡惟庸三人卻是躊躇不已。
三人麵帶憂色,麵麵相覷。
一看就是有話想說,可又不忍打破眾人喜悅的氣氛,正在暗中交流著什麽。
朱標見此,思索片刻,立即出聲:“軍師,老師,還有胡愛卿,你們若是有何建議,在此但說無妨。”
“父皇從善如流,對你們的意見更是一向重視的。”
百官見太子發話,立即便靜了下來,同時看向劉伯溫、李善長、胡惟庸三位大員。
而朱元璋見此,也立即明白了自己這個大兒子的心意,他看向三人:“對了三位愛卿,徐達兵分三路追擊敵軍,你們怎麽看?”
“陛下,太子殿下,臣以為我軍首戰勝得太過輕鬆了,吾恐這是敵軍的誘敵深入之計啊。”
軍師劉伯溫說出了自己的推測。
元軍雖遠不如前,但戰力依然不可小視。
那王保保更是狡詐如狐不可不防。
李善長和胡惟庸也點頭讚同軍師劉伯溫的擔憂,並詳細說出了自己的分析。
大軍交戰,分兵深入敵軍腹,乃是用兵之大忌。
徐達元帥雖然用兵如神,但兵分三路,在大漠與蒙古騎兵作戰,不熟悉地形和天氣的情況下,很容易被敵軍各個擊破。
明軍的優勢是大軍團作戰,在中原,在關內,可以力壓元軍。
但若是到了對蒙古騎兵更為有利的大漠,那情況可就要相反了。
朱元璋那一臉的喜色,瞬間被衝淡了,神色慢慢變得凝重起來:“眾位愛卿的擔憂不無道理,希望徐達不要小看元軍,貪功冒進了……”
“但願徐達明白陛下的苦心,不過……”軍師劉伯溫搖頭道:“兵分三路追擊敵軍確實是冒進了。”
聽了劉伯溫的分析,朱元璋臉色更加陰晴不定。
殿內文武百官也開始順著這條思路討論了起來。
這時,殿外又有快馬奔至的馬蹄之聲。
“八百裏加急!”
“報——”
“皇上,徐達元帥率中路軍已達大漠深入,遇王保保與賀宗哲大軍,雙方爆發了大戰。”
朱元璋聽得眉頭急跳。
這是今天的第二道八百裏加急了!
然而戰報裏隻說遭遇敵軍,並發生了大戰,至於戰況如何,根本就沒有隻言片語的描述!
“戰況到底如何?”
百官愕然,紛紛猜測。
這聽起來真是令人喜憂參半,同時也仿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太子朱標眼看父親臉上的憂色越來越重:“軍師、老師、左丞相,以及眾位愛卿,徐元帥是否中了敵軍的奸計?”
“你們有什麽建議?”
“太子殿下英明,臣也認為,徐達被敵軍迷惑,輕視冒進中了對方的奸計呀。”
軍師劉伯溫出列,一邊向朱標拱手一邊歎了口氣。
“這……”
太子朱標臉色變了數變,他沉吟片刻,又看向自家老爹,見朱元璋臉色鐵青,便知是有意讓他出麵。
“如我軍中計,軍師及眾位愛卿認為如何應對?”
殿內的文武百官見朱標沉著冷靜,心中不由讚歎,好一個太子殿下!
“陛下,太子,臣認為此時應該立即下旨,八百裏加急發到漠北,令徐達元帥以防守為主,步步為營,然後再設法聯絡另兩路大軍,合軍一處。”
“不然……”
左相胡惟庸的建議還沒說完,殿外又傳來急促的馬蹄聲。
“八百裏加急!”
“報皇上——”
“徐達元帥所率的中路大軍被上了敵軍的奸計,十萬人馬被困大漠之中,身陷囹圄難以突圍!”
戰報一出,滿朝皆驚。
“什麽?”
朱元璋再次從龍騎上震驚地站了起來!
“十萬大軍都能被圍?”
文武百官更是目瞪口呆。
沒想到,他們大明的百勝將軍徐達元帥,還真就中了敵軍的奸計!
看來軍師劉伯溫以及李善長幾人分析得不錯,此戰從一開始,就是敵軍一個誘敵深入的計謀。
他們在關內和關外都打不過明軍。
於是就想出了這麽一個分兵逃竄,引誘明軍分兵追擊,深入大漠,然後再利用他們熟悉的地形打敗明軍的好計策。
可歎徐達征戰一生,從未有過一敗。
臨老時卻中了敵軍的誘敵之計。
看來此次元軍的主帥,絕非泛泛之輩。
剛剛提建議,讓朱元璋下旨令徐達堅守的胡惟庸此刻也已經傻眼地停止了建議。
因為那個建議現在已經沒有用了。
再下那樣一道旨意,恐怕連聖旨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才能殺進重圍送到徐達的手中。
軍師劉伯溫,右相李善長又歎了口氣。
就算他們猜中了敵人的計策又能怎麽樣?
如今大軍已經被圍,說什麽都晚了。
唯今之計,使是設法派出援軍,深入大漠馳援徐達。
“陛下,快速速下旨,選一驍勇善戰的將領引軍北上救援徐達麾下那十萬將士吧!否則,他們將死無葬身之地了!”
左相胡惟庸痛心疾首,再次建議。
但是他的這個建議,卻更讓朱元璋坐立難安。
“胡愛卿,朕也想立即派人北上救援。”
“可是救援要深入大漠!”
“徐達大軍位於何處,我方也還不得知!”
“恐怕援軍到時,他們早已經……”
“已經……”
軍師劉伯溫、左相李善長,以及朝中幾位長於謀略的文臣武將,皆是不忍地閉上了眼睛。
其實也不是朱元璋不想派兵救援。
而是救援的難度太大了。
而且,機會也非常渺茫。
很顯然,以現在的形勢來看,派人前救援恐怕會令大明損失更加慘重。
況且能征善戰的大將,也不是說要就能有的。
目前整個大明最能打的都已經差不多在前線了。
有些大將又要守邊關鎮壓屑小。
朱元璋手上實在是無可以北上抗元的大將可用,難道他一把年紀了還要自己禦駕親征?
想到這裏,朱元璋看向了太子朱標。
皇帝禦駕北上救援,太子監國留守皇城?
就在這時殿外又傳來馬蹄聲。
朱元璋、朱標以及文武百官同時看向殿外!
又是八百裏加急?
這已經是第五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