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應天府。


    紫禁城內,一道身著龍袍的身影孤獨地駐立在黎明之前的黑暗之中。


    “陛下,早膳又要涼了。”


    負責服侍皇帝的大太監忍不住又來提醒。


    此時,成為了九五之尊的洪武皇帝朱元璋臉上卻沒有一絲得意之色,而是憂心忡忡地遙望北方。


    “吃不下,端下去吧。”


    “陛下……”


    “也不知北方的戰事如何了。”


    “哎……”


    對於戰事,朱元璋身邊的那位太監不敢多言,聞言隻好一邊搖頭歎氣,一邊默默地指揮著宮女將皇帝的早粥端下去。


    思索片刻,又追上那宮女小聲吩咐她:“你等下去給皇後娘娘說一聲,在這宮裏,除了太子殿下,陛下就隻聽她的話。”


    “是,公公。”


    ……


    “來人。”


    “啊,陛下可是要吃早膳?”


    “去上朝。”


    “啊?”


    “是。”


    那大太監一邊搖頭,一邊去安排:“徐達元帥北伐元朝餘孽之事,真是讓人操碎了心哪……”


    皇帝吃不下,睡不著。


    他們這些皇帝身邊的太監宮女也是戰戰兢兢,小心翼翼,身雖不在戰場,心卻不得不關心前線哪。


    ……


    兵法雲:兵事,國之大事也。


    自宋亡元興以來,中華百姓受蒙古人的苦役久矣。


    到了災荒之年,更加是水深火熱,食不裹腹,生不如死。


    近年好不容易出了個朱洪武,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建立了大明朝,中華百姓才得以喘息。


    因此,大帥徐達率軍北上討元之戰,成為了新生的大明王朝舉國上下最為關注的一件大事。


    上至天子,下至市井間的販夫走卒,甚至是鄉野村夫們,都在關心著這賭上了國運的一戰。


    大明不能輸!


    否則,蒙古鐵騎再次南下,中華百姓將再次被卷入水火之中。


    ……


    朱元璋龍行虎步,雷厲風行地走上了金鑾殿,雙目炯炯有神地看著文武百官列隊上朝。


    眼看百官堪堪站好,朱元璋便迫不急待地開口:“大明新立,眼下內憂外患,百廢待興,希望眾位愛卿能多為國事操勞,造福百姓,千古留名啊。”


    眼看洪武皇帝如此勤政愛民,底下文武百官自然也不敢怠慢,大事小事逐一奏來。


    百官議政,各抒己見。


    所提出之問題,很快都得出了對策。


    效率之高,令人振奮。


    官員們私下不由感歎,長此以往,一個堪比貞觀,甚至超越貞觀開元盛世的大明盛世不會太遠了。


    這樣的聲音,如果在以前朱元璋聽到之後一定會很高興。


    然而細心的文武官員們卻留意到,上時朱元璋的臉上,始終眉頭緊鎖,不時遙望北方。


    顯然心思根本就不在平常事務之上。


    於是百官相互間轉頭對視,低聲交流著:“想來此時陛下是憂心北邊戰事。”


    “能不憂心嗎?剛才各地大小事務皆有上報,但北邊戰事至今依然音訊全無,也不知徐達元帥北伐是否順利。”


    “元帥雖然號稱百勝將軍,但此戰跟與往不同,乃是勞師遠征,無天時亦無地利,優勢並不在我啊。”


    若是在關內作戰,明軍有著巨大的優勢。


    但如今戰場乃是在關外的大漠。


    那可是蒙古騎兵的主場。


    明軍不但勞師遠征,且大多還水土不服。


    然而開弓沒有迴頭箭。


    大明立國要穩固江山,此戰就不得不打,否則一旦讓元朝餘孽在草原上再次發展壯大起來,對大明更加不妙。


    明知皇帝望眼欲穿,然而北伐進展是否順利,至少仍無消息傳迴。


    文武百官雖在揣測,但皆不敢妄言。


    他們雖然敢小聲議論,但當皇帝的目光看向他們時,他們卻又恭恭敬敬地一言不發了。


    官員們以目光交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眾人的目光大多都集體到軍劉伯溫,右丞相李善長,左丞相胡惟庸三位大員身上。


    然而這三位平時雖對戰事多有推測,但此時卻也默不作聲。


    餘下官職小,資曆低的則更加不敢。


    最後整個宮殿慢慢地靜了下來,以至於金鑾殿上發出的那個聲音,居然能清晰可聞。


    “咕嚕。”


    “咕嚕……”


    百官眉頭皆是一跳……


    “這……”


    這咕嚕聲,可不是什麽蛤蟆叫。


    而是從皇帝的肚子裏發出來的!


    天子坐旁站著的太子朱標則是聽得眉頭緊皺,他擔憂地看向朱元璋,然而朱元璋卻是看著殿外的某處出神。


    於是,太子又看向了皇帝身邊時的大太監。


    那太監此時已經額頭冒汗,見太子向他投來詢問的目光,於是便低著頭快步繞到太子的身旁低聲匯報著情況。


    太子朱標聽完,揮手將其打發,不過臉上憂色更重了。


    百官默默地看著,依然無人出聲。


    如此詭異的情形,前所未有。


    最終,還是太子朱標出聲打破了金鑾殿內落針可聞的寂靜:“來人,目前可有前線傳迴的戰報?”


    “啟稟太子殿下,還沒有。”


    “再看,如有探馬進京,立即稟報!”


    “是,殿下。”


    朱標眼看已無人上奏,又關心他老爹朱元璋的肚子,於是低聲向朱元璋請示道:


    “爹,您沒吃早飯嗎?”


    太子朱標乃是朱元璋未登基時所生,私下交流時一直還叫爹。


    當然公開場合,在外人聽得見時,要改稱父皇了。


    朱元璋迴過神來,搖了搖頭。


    “政事已處理完,您又沒吃早飯,不如先退朝吧?”


    “也好。”朱元璋點了點頭,正想宣布退朝時,殿外卻傳來了急促的馬蹄聲,格噠,格噠,格噠……


    “八百裏加急,前線戰報!”


    “八百裏加急,前線戰報!”


    “讓開!”


    ……


    老朱那無神的雙眼忽然一亮,身體刷地一下從龍騎上站了起來。


    此時,文武百官也驚訝地看向殿外!


    “父皇,八百裏加急的戰報來了!”


    朱標高興地說。


    快馬急馳到殿外,馬上的斥候翻身下馬時,跌倒在地,顧不得疼痛立即大喊:


    “八百裏加急,啟奏陛下!”


    “徐達大帥率領大軍順利殺進蒙古境內,如今兵已兵分三路,正率人追殺敵軍已殺入漠北深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戰神馬踏六國,震驚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浩然正氣的哥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浩然正氣的哥哥並收藏大明戰神馬踏六國,震驚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