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拍賣成功
都以為和離後我會青燈古佛,誰知 作者:會飛的魚2024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虞也跟著來湊了個熱鬧,她坐在角落裏,看著台上的梅四娘,她妙語連珠,舌燦蓮花,談笑間就將整個拍賣場的氣氛活絡了起來。
剛開始他們還有些擔心,讓一個女人來做主拍,會讓底下這些競買人不滿。
但很快眾人就顧不上這些了。
這次送上拍賣台的東西,可全都是珍品,有皇宮內苑拿出來的,也有官員們捐贈的藏品,當然也有商賈們捐贈的拍賣品。
這些珍寶,對於羊盛穀這樣的人來說或許沒有鹽茶酒引的吸引力大,但對於那些沒有機會接觸上層官宦乃至皇室的中下層商賈,亦或者對宮廷內苑好奇的百姓極具吸引力。
再加上梅四娘精絕的解說,搬到台上的每件拍賣品都備受推崇,根本沒有他們擔心中的遇冷或者流拍。
前朝開元年間的五穀豐登唐三彩陶瓶,估價一萬兩白銀,起拍價八千兩銀子,每次舉牌競拍加價不得低於一千兩,經過數次競拍,最後的成交價是六萬八千兩。
整整六七倍的溢價。
固金丸,據說是由太醫院十多位資深太醫聯合研製而成,裏頭用了諸如百年人參、二十年虎骨等諸多珍稀藥材,具有鎖陽補腎,固精壯陽的功效。
說白了就是中藥版本的偉哥。
據說原材料取得不易,製作工藝也非常複雜,所以成品藥極少。
總共隻有五十枚。
按照療程分為十組,每組五枚。
但是競拍時不是按組拍賣,而是按顆賣。
每顆五十兩白銀,每次競拍加價不得低於十兩銀子。
最後單顆最高拍到了一千三百八十兩白銀,一組五顆,總價就是六千九百兩白銀。
其他九組,單價雖然沒有這組高,但也過了千。於是這五十顆藥丸子,就賣出了近六萬兩白銀的高價。
而且還供不應求。
蘇慎實在不理解,這些固金丸用到的原材料確實很珍貴,但總體成本也不過才二百多兩銀子,最後居然拍到了六萬多的高價。
梅四娘倒是非常理解。
否則,商量拍品時,她不會強烈要求加上這個固金丸,並且將其拆分成十份,分插在其他拍品中間拍賣。
一來,拆分開後,單品價格低,稍微有點家底的小商小吏都能參與進來,既能活躍中場氣氛,也能提升競買人的參與度。
二來,這東西確實好啊,先帝確實一直在吃這藥丸補身,而且他的子嗣眾多,直至晚年,還有妃嬪得孕,誰能說沒有這固金丸的功效呢?
對男人而言,權力、地位、子嗣,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樣東西。如此,他們又怎麽會不對這既能重振男性雄風,又能養身的固金丸動心?
就好像女子喜歡織金羅、金玉頭麵,以及擁有美白降黃、淡化色斑功效的七白膏一樣。
接下來的每一個拍品,都拍出了遠超它本身估價的價格。
直到壓軸品——鹽茶酒引。
現場的氣氛瞬間熱烈至鼎盛。
前頭的東西都是買迴去把玩的,唯有這三樣拍品不同,這可是三隻金母雞,能生金蛋的。
其實朝廷給出的份額並不算太大,但這算是個敲門磚,拿到了第一份,後續再想拿第二份第三份就很容易了。
因此舉牌的人特別多,加價也很狠。
一路從一百萬,飆升至三百萬,每次加價十萬,但還是有很多人不停地舉牌。最後由羊盛穀拍下了第一份鹽引,他直接開價五百萬。
從三百萬到五百萬,一下子增加了兩百萬,這個價格瞬間震懾住了其他人。這次,沒有人再舉牌競價。
梅四娘笑著落下手中的拍賣錘。
這羊盛穀不愧是大熙第一首富,頭腦轉的就是快。
看似他出價高,實則還是賺了。鹽引這種東西,沒有哪個商人不想要的。每次加價十萬,兩百萬也不過二十次舉牌。
現場參與競拍的商家這麽多,每人舉一次牌,最後的成交價絕對不止五百萬。反而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蒙蔽了眾人的感官,讓他們不斷加價。
這羊大官人一次出個狠價,既打破了這個溫水煮青蛙的環境,同樣表明了自己的決心。讓其他商賈知道,他羊盛穀對這份鹽引勢在必得。
其他商人不想得罪他,再加上一次出價五百萬買一份價值百萬的鹽引實在是考驗心跳,自然就不會繼續加價了。
反正,後麵還有酒引和茶引嘛!
拿不到鹽引,若是能拿到酒引和茶引,同樣能賺錢。酒掙錢自是不必多說,茶也不遑多讓,一兩茶賣一兩金可不是說出來嚇人的。
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了,最重要的鹽引賣的價格反而是最低的。
鹽引被人拍走了,最後剩下的就隻有酒引和茶引。大家都想掙錢,鹽引沒了,那不管是酒引還是茶引,自家總得撈一個走吧?
都是這樣的心態,所以盡管後麵的拍賣價已經非常之虛高了,但依然沒人收手。
最後酒引拍出了五百八十萬的高價,而茶引更是飆升至六百六十萬兩白銀。
至此,這場拍賣會圓滿結束。
所有拍品賣出去的價格,粗略合計一下得有兩千三百多萬兩白銀,足足有全年稅收的三分之一。
可想而知,這次拍賣會有多成功。
不僅能填補國庫空虛,用以鄂州及周邊地區的賑災也是綽綽有餘。
蘇慎終於鬆了口氣。
戶部尚書劉兆年看向蘇慎,笑道:“蘇編修有沒有想過要來戶部?”
“我戶部還缺一個員外郎,蘇編修若是願意,我這就上奏陛下,請陛下調你來戶部。”
新科進士入翰林院學習三五年,之後會去地方磨煉,增長見識,之後若是做得好,朝中有人惦記,又有官職空缺,就可以想法子調迴汴京。
蘇慎在翰林院待了六年,該學的都學了,如無意外,再過不久也要尋求外放。去地方為官,運氣好十年內就能調迴汴京,運氣不好,二三十年也有的。
外任官想調迴汴京,除開官員本身的能力,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現在劉兆年想讓他進戶部,這是直接跳過了外放這個步驟。而且戶部員外郎,是從五品官職,由七品翰林院編修到從五品員外郎,可以說是連升三級。
對蘇慎而言算得上是一步登天,他自然沒有不願。不過,這事兒畢竟不是定數,因此他也隻道:“一切但憑陛下做主。”
這話就和姑娘遇上有媒人來提親,父母問她願不願意嫁時的迴答有異曲同工之妙。
若來提親的男子是心儀之人,願意嫁,那自然就是“一切但憑爹娘做主”。若是不喜歡,不肯嫁,迴答便是“小女才淺貌疏,配不上公子”,委婉拒絕咯。
劉兆年撫了撫下巴上的胡須,很是滿意。
蘇慎這人用人不拘一格,最重要的是會搞錢,弄來戶部給他幫忙,有人給他分擔,他老劉的壓力可少多了。
剛開始他們還有些擔心,讓一個女人來做主拍,會讓底下這些競買人不滿。
但很快眾人就顧不上這些了。
這次送上拍賣台的東西,可全都是珍品,有皇宮內苑拿出來的,也有官員們捐贈的藏品,當然也有商賈們捐贈的拍賣品。
這些珍寶,對於羊盛穀這樣的人來說或許沒有鹽茶酒引的吸引力大,但對於那些沒有機會接觸上層官宦乃至皇室的中下層商賈,亦或者對宮廷內苑好奇的百姓極具吸引力。
再加上梅四娘精絕的解說,搬到台上的每件拍賣品都備受推崇,根本沒有他們擔心中的遇冷或者流拍。
前朝開元年間的五穀豐登唐三彩陶瓶,估價一萬兩白銀,起拍價八千兩銀子,每次舉牌競拍加價不得低於一千兩,經過數次競拍,最後的成交價是六萬八千兩。
整整六七倍的溢價。
固金丸,據說是由太醫院十多位資深太醫聯合研製而成,裏頭用了諸如百年人參、二十年虎骨等諸多珍稀藥材,具有鎖陽補腎,固精壯陽的功效。
說白了就是中藥版本的偉哥。
據說原材料取得不易,製作工藝也非常複雜,所以成品藥極少。
總共隻有五十枚。
按照療程分為十組,每組五枚。
但是競拍時不是按組拍賣,而是按顆賣。
每顆五十兩白銀,每次競拍加價不得低於十兩銀子。
最後單顆最高拍到了一千三百八十兩白銀,一組五顆,總價就是六千九百兩白銀。
其他九組,單價雖然沒有這組高,但也過了千。於是這五十顆藥丸子,就賣出了近六萬兩白銀的高價。
而且還供不應求。
蘇慎實在不理解,這些固金丸用到的原材料確實很珍貴,但總體成本也不過才二百多兩銀子,最後居然拍到了六萬多的高價。
梅四娘倒是非常理解。
否則,商量拍品時,她不會強烈要求加上這個固金丸,並且將其拆分成十份,分插在其他拍品中間拍賣。
一來,拆分開後,單品價格低,稍微有點家底的小商小吏都能參與進來,既能活躍中場氣氛,也能提升競買人的參與度。
二來,這東西確實好啊,先帝確實一直在吃這藥丸補身,而且他的子嗣眾多,直至晚年,還有妃嬪得孕,誰能說沒有這固金丸的功效呢?
對男人而言,權力、地位、子嗣,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樣東西。如此,他們又怎麽會不對這既能重振男性雄風,又能養身的固金丸動心?
就好像女子喜歡織金羅、金玉頭麵,以及擁有美白降黃、淡化色斑功效的七白膏一樣。
接下來的每一個拍品,都拍出了遠超它本身估價的價格。
直到壓軸品——鹽茶酒引。
現場的氣氛瞬間熱烈至鼎盛。
前頭的東西都是買迴去把玩的,唯有這三樣拍品不同,這可是三隻金母雞,能生金蛋的。
其實朝廷給出的份額並不算太大,但這算是個敲門磚,拿到了第一份,後續再想拿第二份第三份就很容易了。
因此舉牌的人特別多,加價也很狠。
一路從一百萬,飆升至三百萬,每次加價十萬,但還是有很多人不停地舉牌。最後由羊盛穀拍下了第一份鹽引,他直接開價五百萬。
從三百萬到五百萬,一下子增加了兩百萬,這個價格瞬間震懾住了其他人。這次,沒有人再舉牌競價。
梅四娘笑著落下手中的拍賣錘。
這羊盛穀不愧是大熙第一首富,頭腦轉的就是快。
看似他出價高,實則還是賺了。鹽引這種東西,沒有哪個商人不想要的。每次加價十萬,兩百萬也不過二十次舉牌。
現場參與競拍的商家這麽多,每人舉一次牌,最後的成交價絕對不止五百萬。反而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蒙蔽了眾人的感官,讓他們不斷加價。
這羊大官人一次出個狠價,既打破了這個溫水煮青蛙的環境,同樣表明了自己的決心。讓其他商賈知道,他羊盛穀對這份鹽引勢在必得。
其他商人不想得罪他,再加上一次出價五百萬買一份價值百萬的鹽引實在是考驗心跳,自然就不會繼續加價了。
反正,後麵還有酒引和茶引嘛!
拿不到鹽引,若是能拿到酒引和茶引,同樣能賺錢。酒掙錢自是不必多說,茶也不遑多讓,一兩茶賣一兩金可不是說出來嚇人的。
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了,最重要的鹽引賣的價格反而是最低的。
鹽引被人拍走了,最後剩下的就隻有酒引和茶引。大家都想掙錢,鹽引沒了,那不管是酒引還是茶引,自家總得撈一個走吧?
都是這樣的心態,所以盡管後麵的拍賣價已經非常之虛高了,但依然沒人收手。
最後酒引拍出了五百八十萬的高價,而茶引更是飆升至六百六十萬兩白銀。
至此,這場拍賣會圓滿結束。
所有拍品賣出去的價格,粗略合計一下得有兩千三百多萬兩白銀,足足有全年稅收的三分之一。
可想而知,這次拍賣會有多成功。
不僅能填補國庫空虛,用以鄂州及周邊地區的賑災也是綽綽有餘。
蘇慎終於鬆了口氣。
戶部尚書劉兆年看向蘇慎,笑道:“蘇編修有沒有想過要來戶部?”
“我戶部還缺一個員外郎,蘇編修若是願意,我這就上奏陛下,請陛下調你來戶部。”
新科進士入翰林院學習三五年,之後會去地方磨煉,增長見識,之後若是做得好,朝中有人惦記,又有官職空缺,就可以想法子調迴汴京。
蘇慎在翰林院待了六年,該學的都學了,如無意外,再過不久也要尋求外放。去地方為官,運氣好十年內就能調迴汴京,運氣不好,二三十年也有的。
外任官想調迴汴京,除開官員本身的能力,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現在劉兆年想讓他進戶部,這是直接跳過了外放這個步驟。而且戶部員外郎,是從五品官職,由七品翰林院編修到從五品員外郎,可以說是連升三級。
對蘇慎而言算得上是一步登天,他自然沒有不願。不過,這事兒畢竟不是定數,因此他也隻道:“一切但憑陛下做主。”
這話就和姑娘遇上有媒人來提親,父母問她願不願意嫁時的迴答有異曲同工之妙。
若來提親的男子是心儀之人,願意嫁,那自然就是“一切但憑爹娘做主”。若是不喜歡,不肯嫁,迴答便是“小女才淺貌疏,配不上公子”,委婉拒絕咯。
劉兆年撫了撫下巴上的胡須,很是滿意。
蘇慎這人用人不拘一格,最重要的是會搞錢,弄來戶部給他幫忙,有人給他分擔,他老劉的壓力可少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