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機的起落航線飛行很快就完成了起落架次的訓練,又到了放單飛的環節。高教機放單飛用的飛機不像初教機都用雙艙教練機,而是用殲5戰鬥機作為單飛用的飛機。座艙比較狹小,有3門航炮,一門主炮,號稱世界上最大口徑的37毫米航炮,兩門23毫米航炮。為了保持飛機的重心不發生改變,劉暢他們單飛的飛機都是帶實彈的,隻是供彈鏈被鎖死而已。殲教5飛機比殲5要大一點點,另外,殲5 戰鬥機有加力裝置,將油門推到最大就自動打開加力了,飛機的動力會瞬間加大。而殲5教練機就沒有這個功能


    殲5座艙蓋比較小,座艙正前方是防彈玻璃,航炮瞄準具在正前方占據了最中間的位置,因此殲5戰鬥機的前方視線不是很好。座艙的設備與教練機有95%以上的相同。盡管相差不大,但是飛教練機和戰鬥機還是有諸多的不同。


    劉暢在停機坪繞著殲5戰鬥機檢查著飛機的進氣道有沒有異物,起落架的減擺器是否完好,空速管的保護罩是否取下,如果地勤忘記取下空速管保護罩,飛機就沒有了速度顯示,就會很危險了。再看看尾噴口有沒有裂痕和異物。因為當時華國的金屬熱處理技術水平落後,尾噴口在發動機尾焰的灼燒下很容易出現斷裂,這也是威脅飛行安全的隱患。再者,剛飛過的飛機,尾噴口非常熱,地勤人員經常抓了螞蚱用紙包著放在尾噴口邊上烤著吃。雖然一開車就會被吹掉,但是發現了還是會提醒地勤取走烤熟的螞蚱。


    劉暢蹬著梯子跨進殲5戰鬥機的座艙,救生傘還是坐在屁股底下,隻是座椅後背是一塊厚鋼板,鋼板上麵有一個彈射布簾,比飛行員的頭盔高,座椅後麵有一發火箭彈,也就是彈射彈。當發生緊急情況或意外時,飛行員隻要一拉頭頂的布簾,布簾遮住飛行員的臉,後背的火箭彈就會擊發,頭頂的鋼板就會頂飛座艙蓋,將飛行員的座椅彈射。空中,然後飛行員與座椅在真空膜盒的作用下自動分離,打開救生傘,實現逃生。


    劉暢穿好救生傘係好安全帶,扣上喉頭送話器,推上座艙蓋並加壓。開車點火,看到地勤機械師豎起大拇指,表示飛機狀態良好後,劉暢舉起右手向機械師敬了一個軍禮,飛機就裹挾著巨大的轟鳴聲滑向起飛線。


    “1號,拐幺請示起飛!”


    “拐幺可以起飛!\"


    “拐幺明白!”


    殲5戰鬥機發動機的轟鳴聲越來越大,機頭也在微微的下沉,飛機像一頭拽不住的猛虎,在劉暢鬆開刹車的一瞬間,一下就衝了出去。在跑道上加速、加速再加速,速度從100飆升到220,劉暢緩慢的拉杆,抬起機頭向前一迎,把機頭穩穩的卡在下風擋的位置上,再看速度已經到了280了,這時飛機的兩個後輪與地麵的接觸麵就已經越來越少,再掃一眼速度表,已經達到320了。突然機輪與地麵的接觸傳到來的震動就沒有了,飛機克服了重力斜斜的刺向天空。看著地麵的參照物在逐漸變小,高度30米了趕緊收起落架,不然一是飛行阻力大爬高慢,二是怕速度太快把起落架吹變形了。


    航線上一切正常,單飛的殲5戰鬥機也是一架接一架。在航線的三邊上,做完規定動作後看向機場,跑道上空剛好有一架殲5戰鬥機剛起飛,在陽光的映照下,反射著銀光,慢慢的在升高高度。


    到了三轉彎,因為今天五莊機場的是5到6米每秒的右側風,所以四轉彎的時機就要稍微晚一些,向右側讓出兩個跑道的寬度,收油門飛機下滑。


    耳機裏傳來塔台指揮員的聲音:“拐幺,下劃線好,速度好,緩慢收油門。”


    劉暢的機頭對著遠處的一個小山丘,保持飛機的中軸線與跑道平行,隨著飛機高度的下降,飛機慢慢飄向跑道,但是因為側風的原因,使得飛機產生側滑,導致飛機的中軸線與跑道產生一個夾角,在一米拉平後接地的瞬間,劉暢快速蹬右舵,把飛機順過來,消除與跑道中線的夾角,這樣飛機就可以沿著跑道中線向前滑跑。如果有夾角不消除,飛機就會衝出跑道,造成至少一個三等事故。


    飛行帽的耳機裏又傳來塔台指揮員的口令:“拐幺,連續。”


    “拐幺明白!”


    在五莊機場飛起落航線就怕向西起飛在太陽要落山的前夕的這段時間。因為起飛方向是向西起飛,下午三四點鍾,太陽轉到西邊,高度又很低。這時落地時正迎著太陽,此時的跑道在空中看就像一麵鏡子一樣,在地麵看水泥跑道上是麻麻點點的不是很光滑,可是到了空中,這些小的麻麻點點就已經忽略不計了,遠看就是一個光滑的鏡麵。跑道鏡麵反射著太陽的光芒,刺的飛行員的眼睛什麽也看不見,遠遠的看過去就是一片反光。這時下滑對正跑道就全靠平時飛起落的經驗或者直白的說就是蒙。偏差太大了,塔台會指揮你。但是如果飛起落航線因為沒有對正跑道而複飛,那丟人可就丟大了。


    所以每當到這個時候落地,除了留出大側風飛機側滑的餘富量外,往跑道裏飄的時候,就往鏡麵反光的中心點飄,到了3米高度反光一下就消失了,但是如果與跑道偏差比較大,3米的高度再修正就已經太晚了,沒有高度了,隻能複飛。


    高教機的教學科目跟初教機的差不多,多了攻擊照相科目。高級複雜特技的動作跟初教機的一樣,隻是數據有變化,速度更快,高度更高。


    這天劉暢單飛雙機複雜特技,因為有點感冒的原因,有些鼻塞。而飛長機的飛行員又是一名剛被學校留下來當教官的一名新飛行員,兩人編隊來到空域,調整一下高度就開始做特技動作。一些基本動作雙機飛的都很圓滿,但是等到飛草花斤鬥時,長機好像忘了這是在編隊飛行,動作完全是按照單機特技來的,在退出俯衝時,長機拉杆太快,他的飛行載荷大約拉到五到六個重力加速度,而僚機就慘了,僚機退出俯衝的時機要晚,但拉杆速度就必須更快,不然會丟失長機。這樣劉暢就必須拉倒六到七個重力加速度才能跟上長機,殲5 飛機的最大承受載荷是8個重力加速度,超過這個載荷,飛機的大梁就會被拉彎,會嚴重影響飛行安全。劉暢為了能跟住長機隻能拚命的拉杆,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腦袋如果不是挺直的,就會被拉的低下頭而抬不起來,也就是劉暢的脖子要承受平時6到7倍腦袋的重量。氧氣麵罩中的鼻子,也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鼻涕不受控製的往下流,因為還有用牙齒咬著氧氣麵罩中的固定塞,嘴巴就閉不嚴,鼻涕就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直往嘴裏擠。不過好在這時鼻子通氣了,不用再張嘴唿吸了,不然這鼻涕可就自產自銷了。因為是雙機複雜特技,還有戴著氧氣麵罩,劉暢根本就騰不出手來打開氧氣麵罩,去擦一把鼻涕,隻能把嘴巴閉的更緊,盡全力阻擋鼻涕的進攻。


    好不容易完成了整套動作,等落地關車,打開座艙蓋,摘下氧氣麵罩的一瞬間,地勤機械師帶著機械員看著劉暢的臉,全都捂著肚子笑的直不起腰了。劉暢的嘴上、下巴上、甚至脖子上全是大鼻涕,從高空的低氣壓,來到地麵的正常氣壓後,全都呈現出小泡泡狀的形態,遠看就像糊了一碗麵糊在劉暢的鼻子下麵,白白的一片小泡泡,非常的狼狽。身上也沒有手絹手紙,用兩隻飛行手套趕緊擦了擦,這也太影響飛行員的光輝形象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戰鬥機飛行員到王牌戰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地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地線並收藏從戰鬥機飛行員到王牌戰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