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甘寧百騎劫營
三國:從縣丞開始的崛起之路 作者:予暗同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夜二更時分,甘寧便辭別眾將,領著麾下百人,策馬往孫權營寨方向前行。
來到營寨之前,他與眾人紛紛取出白鵝翎羽,插在頭盔上,作為同伴的標識。
而後飛馬來到孫權營寨邊上,撥開鹿角,大喊一聲,領兵殺入寨中,直奔孫權中軍殺去。
孫權也早有預防,讓士卒用車仗圍堵成一道掩體,等到有劫營的軍馬殺來,便將後路堵住,形成鐵桶一般的包圍。
“吾早就料定,賊軍必來劫營,今日果然成功。”
孫權坐在中軍帳中,聽著外麵的喊殺聲,神態自若。
甘寧被困在中間,無法前進,隻好帶著百騎左衝右突。
但聲勢滔天,仿若有千軍萬馬衝殺,孫權麾下士卒驚慌不已,深夜遇到敵軍襲來,也不知數量究竟多少,一時間竟然陷入混亂。
甘寧抓住時機,衝破圍堵,在營寨中四處馳騁,遇到膽敢上前阻攔的,一律斬殺。
不多時,營寨中紛紛擂鼓互相通報,火光恍如漫天星辰,緊緊追隨著甘寧的蹤跡,四處追殺。
聽到營寨中喊殺聲震天徹地,連孫權都開始懷疑此次到底有多少敵軍前來劫營。
正要讓人探查,就見淩統匆忙趕來。
“主公,甘寧領軍前來劫營,在我軍中衝殺一陣,已經從南門離去了。”
淩統此次前來,是想請命領兵追擊,但被孫權拒絕了。
“敵軍數量不知多少,隻怕甘寧襲營乃是誘餌,我軍若是出寨追擊,必然被他埋伏。”
於是命令各營堅守營寨,不得擅自出寨追擊。
這才讓甘寧安然返迴城池。
李儒早已等候在城外,見甘寧安然無恙返迴,心中也鬆了一口氣,若是再有片刻不見甘寧的蹤跡,他就要領軍前去接應了。
“將軍以百騎劫營,我等欽佩不已。”
等到第二日天亮,孫權這才讓各營統計傷亡,經過詢問才得知,甘寧此次前來,不過隻帶了百騎。
“前有張遼二千士卒大破我軍,今日又有甘寧百騎劫營,當真都視我於無物?”
孫權怒火中燒,即刻令大軍拔營啟程,進攻城池。
才行到半路,忽然就見山林兩側殺出伏兵,甘寧更是一馬當先,直奔他而來。
孫權大驚失色,隻看著甘寧策馬衝殺,一時忘了指揮大軍反擊,頃刻間就被衝散。
淩統擔憂孫權出事,讓呂蒙替他指揮士卒,自己迎上甘寧,解救下孫權。
兩軍廝殺,江東士卒逐漸落入下風,眾將隻能掩護孫權退走。
甘寧領軍一路追殺,將孫權逼到絕路,身後便是漢水,若是再沒有船隻接應,隻怕就要身死在這裏。
“主公速走,末將前來抵擋追軍!”
淩統見情勢緊急,將孫權推上小舟,讓呂蒙、陳武等人護佑著他,往江心劃去。
仇人相見,淩統怒氣上湧,翻身上馬,與甘寧殺到一起。
甘寧見遠處有樓船駛來,又見孫權已經劃到江心,心知追擊無望,隻能專心應戰,與淩統交手。
“你屢次三番壞我大事,今日就如你所願,與你分個生死!”
甘寧心中也生出怒火,使出全力,兵刃齊出,讓淩統隻能疲於招架。
不過數十合,就落了下風。
甘寧賣了一個破綻,淩統見狀,心中大喜,舉刀就要殺來,不料甘寧將大刀杵在地上,取出身後的雙鐵戟,一隻手擋住攻擊,反手將淩統刺落下馬。
而後抓起大刀,刀光閃過,一刀斬在淩統脖頸上。
將淩統斬殺,甘寧麵不改色,再次衝殺向前,追剿孫權敗軍。
孫權才被周瑜搭救上船,正往武昌前進,就見韓當領兵前來,身形狼狽,身後兵力戰船也都有損傷。
細問之下才得知,原來是潘璋已經投降了秦炎,此番正是他詐開城門,讓太史慈殺入武昌,占了城池。
周瑜聽到消息,口中噴出鮮血,直挺挺倒在戰船上。
“武昌丟失,江夏盡失矣。”
眾人見狀,一陣手忙腳亂,將周瑜抬到船艙中調養,如今武昌丟失,周瑜又重傷昏迷,隻能沿江返迴建業。
確實如同周瑜預料那般,太史慈在周泰與潘璋的協助下,占據武昌之後,迅速南下,不出幾日就將江夏南部全都占領,至此秦炎終於在長江南岸有了立足之地。
就在孫權敗退建業的時候,劉備終於等到了劉璋派來的使者。
“曹操覬覦我主劉璋的領地,已經出兵進攻,玄德公與我主本是同族手足,因此才來請求進兵相助。”
張鬆說明來意,心中暗暗打量劉備,若是劉備當真如傳聞那般仁義,便將暗中繪製的西蜀地形圖獻上,替他謀取了蜀地。
“蜀地多豪傑,何須我這敗軍之將前去營救。”
劉備開口婉拒,他若領兵前往蜀地,那荊南四郡如何守住。
“蜀地雖然有文武豪傑,但能得皇叔相助,必然能夠事半功倍。”
張鬆再次勸說,諸葛亮在一旁插嘴道:
“荊州事關重大,若是我軍前往救援,失了荊州,便再無立足之地了。”
張鬆聞言微微一笑,讓劉備眾人無需擔心,隻要劉備肯出兵相助,他自有辦法讓劉備有立身之地。
“我與劉益州本是同宗,出兵相救乃是理所應當,若是永年想要替我謀求益州,還請即刻返迴益州,隻當是從未來過。”
此前諸葛亮等人就多次向他提出奪取益州,都被劉備拒絕,如今聽到張鬆的意思,便知道他也是有同樣的打算,當即再次拒絕。
“玄德當真仁義,隻是劉璋昏聵怯懦,君若不取,必會落入曹操手中,坐視宗族領地被旁人占據,玄德於心何忍?”
張鬆見劉備當真沒有奪取劉璋益州的想法,心中更覺得他乃是仁義之人,更想要讓他入主益州。
於是取出暗中繪製的西蜀地形圖,呈給劉備眾人。
“此乃是蜀地地圖,玄德隻需依照此圖,便能順利入蜀,我益州上下,早就仰慕皇叔仁德。”
“若是皇叔有意入主川蜀,在下自當作為內應,為皇叔暗中聯絡。”
來到營寨之前,他與眾人紛紛取出白鵝翎羽,插在頭盔上,作為同伴的標識。
而後飛馬來到孫權營寨邊上,撥開鹿角,大喊一聲,領兵殺入寨中,直奔孫權中軍殺去。
孫權也早有預防,讓士卒用車仗圍堵成一道掩體,等到有劫營的軍馬殺來,便將後路堵住,形成鐵桶一般的包圍。
“吾早就料定,賊軍必來劫營,今日果然成功。”
孫權坐在中軍帳中,聽著外麵的喊殺聲,神態自若。
甘寧被困在中間,無法前進,隻好帶著百騎左衝右突。
但聲勢滔天,仿若有千軍萬馬衝殺,孫權麾下士卒驚慌不已,深夜遇到敵軍襲來,也不知數量究竟多少,一時間竟然陷入混亂。
甘寧抓住時機,衝破圍堵,在營寨中四處馳騁,遇到膽敢上前阻攔的,一律斬殺。
不多時,營寨中紛紛擂鼓互相通報,火光恍如漫天星辰,緊緊追隨著甘寧的蹤跡,四處追殺。
聽到營寨中喊殺聲震天徹地,連孫權都開始懷疑此次到底有多少敵軍前來劫營。
正要讓人探查,就見淩統匆忙趕來。
“主公,甘寧領軍前來劫營,在我軍中衝殺一陣,已經從南門離去了。”
淩統此次前來,是想請命領兵追擊,但被孫權拒絕了。
“敵軍數量不知多少,隻怕甘寧襲營乃是誘餌,我軍若是出寨追擊,必然被他埋伏。”
於是命令各營堅守營寨,不得擅自出寨追擊。
這才讓甘寧安然返迴城池。
李儒早已等候在城外,見甘寧安然無恙返迴,心中也鬆了一口氣,若是再有片刻不見甘寧的蹤跡,他就要領軍前去接應了。
“將軍以百騎劫營,我等欽佩不已。”
等到第二日天亮,孫權這才讓各營統計傷亡,經過詢問才得知,甘寧此次前來,不過隻帶了百騎。
“前有張遼二千士卒大破我軍,今日又有甘寧百騎劫營,當真都視我於無物?”
孫權怒火中燒,即刻令大軍拔營啟程,進攻城池。
才行到半路,忽然就見山林兩側殺出伏兵,甘寧更是一馬當先,直奔他而來。
孫權大驚失色,隻看著甘寧策馬衝殺,一時忘了指揮大軍反擊,頃刻間就被衝散。
淩統擔憂孫權出事,讓呂蒙替他指揮士卒,自己迎上甘寧,解救下孫權。
兩軍廝殺,江東士卒逐漸落入下風,眾將隻能掩護孫權退走。
甘寧領軍一路追殺,將孫權逼到絕路,身後便是漢水,若是再沒有船隻接應,隻怕就要身死在這裏。
“主公速走,末將前來抵擋追軍!”
淩統見情勢緊急,將孫權推上小舟,讓呂蒙、陳武等人護佑著他,往江心劃去。
仇人相見,淩統怒氣上湧,翻身上馬,與甘寧殺到一起。
甘寧見遠處有樓船駛來,又見孫權已經劃到江心,心知追擊無望,隻能專心應戰,與淩統交手。
“你屢次三番壞我大事,今日就如你所願,與你分個生死!”
甘寧心中也生出怒火,使出全力,兵刃齊出,讓淩統隻能疲於招架。
不過數十合,就落了下風。
甘寧賣了一個破綻,淩統見狀,心中大喜,舉刀就要殺來,不料甘寧將大刀杵在地上,取出身後的雙鐵戟,一隻手擋住攻擊,反手將淩統刺落下馬。
而後抓起大刀,刀光閃過,一刀斬在淩統脖頸上。
將淩統斬殺,甘寧麵不改色,再次衝殺向前,追剿孫權敗軍。
孫權才被周瑜搭救上船,正往武昌前進,就見韓當領兵前來,身形狼狽,身後兵力戰船也都有損傷。
細問之下才得知,原來是潘璋已經投降了秦炎,此番正是他詐開城門,讓太史慈殺入武昌,占了城池。
周瑜聽到消息,口中噴出鮮血,直挺挺倒在戰船上。
“武昌丟失,江夏盡失矣。”
眾人見狀,一陣手忙腳亂,將周瑜抬到船艙中調養,如今武昌丟失,周瑜又重傷昏迷,隻能沿江返迴建業。
確實如同周瑜預料那般,太史慈在周泰與潘璋的協助下,占據武昌之後,迅速南下,不出幾日就將江夏南部全都占領,至此秦炎終於在長江南岸有了立足之地。
就在孫權敗退建業的時候,劉備終於等到了劉璋派來的使者。
“曹操覬覦我主劉璋的領地,已經出兵進攻,玄德公與我主本是同族手足,因此才來請求進兵相助。”
張鬆說明來意,心中暗暗打量劉備,若是劉備當真如傳聞那般仁義,便將暗中繪製的西蜀地形圖獻上,替他謀取了蜀地。
“蜀地多豪傑,何須我這敗軍之將前去營救。”
劉備開口婉拒,他若領兵前往蜀地,那荊南四郡如何守住。
“蜀地雖然有文武豪傑,但能得皇叔相助,必然能夠事半功倍。”
張鬆再次勸說,諸葛亮在一旁插嘴道:
“荊州事關重大,若是我軍前往救援,失了荊州,便再無立足之地了。”
張鬆聞言微微一笑,讓劉備眾人無需擔心,隻要劉備肯出兵相助,他自有辦法讓劉備有立身之地。
“我與劉益州本是同宗,出兵相救乃是理所應當,若是永年想要替我謀求益州,還請即刻返迴益州,隻當是從未來過。”
此前諸葛亮等人就多次向他提出奪取益州,都被劉備拒絕,如今聽到張鬆的意思,便知道他也是有同樣的打算,當即再次拒絕。
“玄德當真仁義,隻是劉璋昏聵怯懦,君若不取,必會落入曹操手中,坐視宗族領地被旁人占據,玄德於心何忍?”
張鬆見劉備當真沒有奪取劉璋益州的想法,心中更覺得他乃是仁義之人,更想要讓他入主益州。
於是取出暗中繪製的西蜀地形圖,呈給劉備眾人。
“此乃是蜀地地圖,玄德隻需依照此圖,便能順利入蜀,我益州上下,早就仰慕皇叔仁德。”
“若是皇叔有意入主川蜀,在下自當作為內應,為皇叔暗中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