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靜。


    秦炎坐在桌案前,靜下心來,將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再次梳理了一遍。


    “首先要確保八千士卒的糧草安定,城外可以開拓出一片地,用於養豬。”


    “田豫說已經探查到了鹽礦山的位置,細鹽的製作方法也可以拿出來了,這可是今日城中財政重點。”


    “冶鐵法也有必要讓城中的鐵匠嚐試一下了,畢竟這玩意自己也是一知半解。”


    “還有醫療衛生事業,也需要提上日程,至少也要有腦子活泛的老中醫坐鎮,守舊古板的不能要。”


    在秦炎的規劃下,漁陽縣第二年發展計劃正式落實下發。


    由荀彧、田豫負責縣中農政商務,黃忠趙雲負責治安軍務,太史慈暫時負責鹽鐵項目發展。


    一時間,每日都有快馬從縣中向下轄鄉裏疾馳。


    “將鹽塊搗碎成粉末,加入清水,期間不斷攪拌,讓鹽分充分在水中溶解,等到溶液飽和之後,過濾掉其中雜質,將木炭搗碎,用麻布包好,放入漏鬥之中塞緊,倒入過濾好的溶液,將漏鬥滲漏出的溶液重新熬幹,最後得到結晶,就是精鹽。”


    秦炎按照記憶,先行試了試,折騰了許久,終於得到了一灘潔白的結晶,雖然不能與後世相比,但放在這個時代,絕對能夠引起轟動。


    用手沾了一點放到舌尖淺嚐,立刻讓秦炎有種淚流滿麵的衝動,穿越過來這麽久,這種久違的感受,當真讓人懷念。


    太史慈也嚐了一點,感覺不可思議,這種純淨的鹹味,是他從來不曾吃到的,再看秦炎,甚至有種神聖的光輝綻放出來。


    “這種製鹽之法,事關我們今後發展,子義監管此事,可尋心腹,讓他們分別負責一個步驟。定要萬分注意,不可泄露出去。”


    太史慈也深知此法珍貴,因此重重點頭,鄭重承諾,絕不讓此法流傳。


    隨後秦炎又找到城中製作曲轅犁的那批匠人,向他們闡述了自己所知道的煉鐵法跟一些設備,還有一些理論支持。


    看著那些匠人眼神中展露出的渴望,秦炎有種愧疚感,他知道的就是一些皮毛,具體如何,還需要這些匠人自己琢磨。


    不過秦炎也向他們承諾,盡管放心研究,日後他們生活所需,都有官府承擔,甚至也如同那些差役一樣,每月都有工錢。


    頓時讓這些匠人激動不已,沒有了後顧之憂,自然能夠安心完成秦炎交給他們的任務。


    秦炎突然感覺這樣也挺好,穿越帶來完整的技術或許不是最好的,讓探求科技發展進步的思想傳播,或許更好。


    平靜的生活持續了月餘,秦炎治理下的漁陽一切都在井井有條的發展。


    這段時間,越來越多的商賈從四麵八方趕來。


    隻因為漁陽生產出的精鹽,一經推出就迅速占據周邊市場,頓時引起許多商賈的注意。


    這其中,冀州甄氏、徐州糜氏、東城魯氏都是巨富商賈,也引起了秦炎的注意。


    有荀彧接洽,順利與三家洽談合作,自此也為漁陽發展帶來了諸多便利。


    漁陽發展迅速,自然引起公孫瓚與劉虞的注意,雖然二人都想得到秦炎手中的細鹽提煉法,但是如今秦炎手中握有兵馬萬餘,更有黃忠太史慈趙雲這三位一戰成名的武將。


    兩人也隻能暗中打探,更加忌憚秦炎。


    這一日,田豫帶著兩人拜見。


    來人自稱閻柔閻誌,乃是一雙兄弟,曾為烏桓鮮卑俘虜,如今成功逃脫,聽聞秦炎在幽州有賢名,因此前來投奔。


    秦炎自然接納,命人設宴為二人接風洗塵,一番暢談後,命閻柔與田豫共事,閻誌為太史慈副手。


    二人初來乍到,就受到重用,當下誓言投效,永不背叛。


    此時冀州風起雲動,袁紹為快速吞並冀州,與公孫瓚暗中約定,共同征討韓馥,事成之後,平分韓馥管轄地盤。


    公孫瓚欣然同意,當即點齊兵馬,征討韓馥。


    與此同時,袁紹又派人將公孫瓚興兵討伐的事情告知韓馥,想要以此逼迫韓馥獻城投降。


    “諸君,公孫瓚已經起兵,想要攻伐我等,該如何是好?”


    韓馥接到消息,當即召集手下商討,臉上卻已經充滿憂慮。


    “這必定是袁紹反客為主之計,想要逼迫使君就範,投效於袁紹。”


    沮授一眼便看出其中計謀。


    “我本就是袁氏故吏,才能又不及,倒不如真投效於袁紹算了。”


    韓馥鬥誌全無,當即就要派關純去請袁紹,入主鄴城,執掌冀州。


    “且慢,袁紹狼子野心,若使君投降,與那砧板魚肉一般,入那嬰兒在股掌,從此生死皆不由使君了。”


    長史耿武勸諫,想要韓馥打消這種想法。


    “使君可還記得當日贈漁陽秦焱升糧草嗎?眼下使君有難,或可以請他出兵,從中斡旋。”


    沮授再次諫言,立刻得到支持。


    “秦焱升智勇過人,手下名將強勢,可以一試。”


    “如此說來,那平原劉備,亦是仁德之人,關張二人也是萬夫不當之勇,也可請為助力。”


    眾人紛紛獻策,韓馥心中的怯懦消散了許多,思慮再三,終於放棄就此投效袁紹。


    “馥之性命,就拜托公與了。”


    韓馥心有戚戚,拍著沮授的肩膀,再三拜托,目送沮授離開鄴城,朝漁陽方向策馬疾馳。


    又在幕僚建議下,命張合潘鳳整頓兵馬,以待公孫瓚到來。


    袁紹本以為韓馥會就此投降,得知計策不成,心中惱怒。


    隨即召集顏良文醜高覽眾將,與許攸逢紀等一眾謀臣,率兵進犯鄴城。


    潘鳳自恃勇武,不聽軍令,出城與袁紹軍交戰。


    不過數合,被顏良打落馬下,生擒了去。


    韓馥本就態度模糊,見又折了潘鳳,此刻已經投降袁紹,封了校尉。


    當下又搖擺不定,是夜,暗中與荀諶聯絡,決議開城投降。


    眾人得到消息,慶幸者有之,怒罵者有之。


    一時間城中混亂,掛印離去者三十餘人,張合也不恥韓馥背信棄義,帶領部下往漁陽投去。


    隻剩下耿武關純兩人,終是成了顏良文醜刀下亡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縣丞開始的崛起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予暗同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予暗同塵並收藏三國:從縣丞開始的崛起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