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箭遮天蔽日,和大雨同時落下,整片天空都變得暗淡起來,這一刻的安南邊境,仿佛正從黎明重新迴到黑暗中。
第1波的9萬大軍就把安南設在西北、東北和正北的防線全部摧毀了,從歸化路到諒山路的上千裏山脈防線,被切割成了幾十個首尾不能相連的小段,而第2波的攻擊則不僅擴大了這種戰況,還把互不相連的小段一個個包圍殲滅了。
幸存的安南官兵發了瘋似的往南潰逃,許多人早已沒了衣服和武器,行李也不知道到哪去了,冒著大雨光著身子飛奔,更像是一夥逃難的難民,而蒙元的鐵騎緊緊咬住他們不放,可以想象,等待他們的要麽是無情的殺戮,要麽是繼續南逃。
彭成龍跟在大隊中向安南進發,大雨如注,打在鐵盔上啪啪直響,他披著蓑衣,騎著劣馬,帶著幾個親兵跌跌撞撞的從邊境的大瑤山下來,一路向前。
前麵的安南軍的營寨早已被攻破或被廢棄,軍帳兵器扔得滿地都是,他們隻需前進,並將集結在一起的一小股一小股安南軍消滅即可。
鐵騎肆虐,鐵蹄縱橫,安南軍一觸即潰,漫山遍野都是元軍的人馬和旗幟,刀槍如林、重箭如雨、氣勢如虹,此情此景,讓彭成龍不由迷惑起來,這如日方升的大元,真的能被他們這幾個穿越者推翻嗎,還是他們也不過是癡心妄想的曆史過客呢。
不,不管它看起來多麽強大,也不管它是否還處在上升時期,隻要它還是反動的貴族農奴製社會,隻要它還在實行人分四等的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那麽,就一定能被推翻,也必須被推翻。
這原因不是因為別的,就因為這大元是曆史的反動,代表野蠻和落後,而他們,卻是來推動曆史的進步和傳播文明的。
是的,野蠻,進軍的第1波大多是蒙元的精銳部隊,這在以往的戰爭中,是少見的,以往,蒙元更多是出動仆從軍來擔任第1波的攻擊;
而正因為擔任第1波的是以蒙古人和色目人為主的所謂探馬赤軍和侍衛親軍,使得安南北部,被攻破的城鎮村寨,大都屍橫遍野,很少見有什麽活物出來。
橫遭殺戮的又何止是安南的官兵,官兵當然是不用說的,無論潰逃還是俘虜,甚或投降的,都難逃被屠殺的厄運;
安南北部的百姓,也是遭了大難,男女老幼,隻要碰上鐵騎,很難有活著的,各種殺人的手法和慘像,可令另一個時空中二次大戰時的侵華日軍,都自愧不如。
蒙元鐵騎如此殘暴,自然激起北部百姓的反抗,當然,這反抗也是沒什麽用的,因為,第2波的攻擊,就是對著這些集結的小段安南官兵和跳起來反抗的百姓的。
到了第3波的簽軍和文官,屠殺和戰事算是慢慢平靜下來了,等到安民告示貼出,找一些本地活著的人和占領軍一起開始維持秩序時,活下來的人已經是十不餘一了,然而,就是這樣,都元帥府還在那裏大談什麽仁義天兵之類的鬼話。
鐵騎繼續南下,由於恐怖的傳播,三角洲的抵抗很快瓦解了,原本在三角洲的沱江、國威、北江三路都紛紛崩潰,特別是既靠海、又靠廣西邊境的新興府路的失守,使得升龍實際處於三麵包圍之中。
這些地處平原上的府路,城牆早就年久失修,很快被鐵蹄踏平倒也情有可原,但是新興府路是一個麵積比較大的路,無論是在靠海還是靠近廣西邊境的地方,都有山崖,也築有城牆和山寨。
第1波的鐵騎並未橫掃這裏,這個路的陷落,可怕的說明,第2波進攻的漢軍,帶著許多攻城的器械,甚至是安南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
事實也是如此,第1波進攻的蒙元鐵騎,大多隻帶了很簡單的一點攻城器械,而發起第2波進攻的漢軍,卻帶著大量的攻城器械,迴迴炮、衝車、攻城槌、雲梯等等,不一而足,這也使得第2波的進攻,不得不遲緩下來。
雖然第2波消滅了許多被第1波切成小段的安南潰軍,同時攻陷了新興府路,還一路攻破了許多被第1波繞過去的堅固城寨,但到底負重太多;
第1波的前鋒已經進抵北寧路、都城升龍和快路等地,第2波的許多部隊才剛剛從北部4路的崇山峻嶺中走出,至於第3波的簽軍和文官等,此時才剛剛越過邊境。
這種前後距離越拉越大的情況,很快引起了脫不花的警覺,他急令第1波停止了前進,就地駐紮,同時加催第2波迅速趕上,這種情況同樣也被陳興道兄弟所察覺,他們準備集結大軍,在通往升龍的道路上設伏,一舉殲滅第1波3路中的1路。
如果一旦成功,即便安南方麵付出巨大代價,但對蒙元的入侵將會是致命的一擊,要知道,第1波乃是蒙元的精華所在,一旦受損,必然牽連到第2波的漢軍,甚至整個入侵大軍的士氣,都會受到影響,如果這樣,那入侵的前景,將是堪憂的。
不過,安南此時實在是一片混亂,陳興道兄弟有心這麽做,但卻無法短時間集結起大軍來,升龍城內現有2萬從北方防線撤迴的邊軍,還有約3萬陳氏家族的親軍(多是漢人或漢人後裔);
還有從各路撤迴的近6萬安南官兵,但是,這6萬人很大一部分是黎氏舊軍,不太可靠,更加上,這6萬官兵還帶著20多萬家眷和百姓,根本一時整合不起來。
但蒙元第1波的攻擊3路都是3萬人,中路全是鐵騎,東西兩路也各有近2萬騎兵,想憑著2萬撤防的邊軍和3萬親軍,不到1萬匹的劣馬去殲滅一路,哪怕占盡天時地利,也未必能成功。
更重要的是,這點人馬還是陳氏在安南號令四方、稱王稱霸的血本,一旦有失,後果不堪設想。
正當陳氏猶豫不決之時,前線的捷報卻紛至遝來,明明是戰略上暫時的相持,等待後續部隊跟上,卻被一些好大喜功的安南將領虛報戰功,陳興道盡管判斷是蒙元在等待時機,但也忽然來了希望,莫不是蒙元內部....。
張賢元、彭成龍等人此時正率部駐紮在新興府路,連日的翻山越嶺和征戰,兄弟們都疲憊至極,張賢元和彭成龍在跟伍氏道、陳五郎等人商議後,決定上報總管府,在此休整2日。
總管府此時正是焦頭爛額之時,各部漢軍都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兵力在擔任輜重運輸任務,前方可用兵力很是有限,偏偏元帥府又一個勁的催著加速開進,以免第1波的部隊陷入不利之境。
更過分的是,這些漢軍還要帶著大批的給養,趕緊給衝在最前麵的蒙元的色目騎兵送過去。
“這該死的蒙古人”漢軍總管也在罵罵咧咧,但是,還是催促各部抓緊進軍,此時,張賢元的稟報卻要求休整,總管有點惱火,剛準備駁斥;
聽到塘報中說道,已出動了近一半的兵力在後方轉運糧草和攻城器械等,不得不先休整2日,也是等後方各項物資器械轉運過來。
總管心念一動,開口讓書辦迴道“著各部必須遵照元帥府之軍令,加緊進軍,但需備足糧草軍械物資等,以便一旦與前鋒匯合,能馬上給予補充糧草物資等項...”
彭成龍看著這份矛盾的軍令,笑了笑,跟張賢元說道“前麵兄弟們休整一下,後麵不行再加派點人手,糧草物資器械要緊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嘛”
張賢元苦笑了一下,說道“彭...容哥,我們2600多兄弟出關,原本就有800人在後麵轉運,前麵1800個兄弟,這半個月的艱苦轉戰,前麵傷亡了200多人,病倒了100多,隻剩下1400人;
後麵的800兄弟,頂著潮熱和瘴氣,翻山越嶺轉運糧草物資器械,也病倒了100多,本來隻剩下不到700人在轉運,人手已是嚴重不足,元帥府又要求我們漢軍加大糧食給養的轉運量,要接濟前鋒;
結果我們不得不從前麵又調了200個兄弟過去,現在,我們前軍隻有1200個兄弟,後麵是900兄弟,現在雨是小多了,但是潮熱還在加劇,瘴氣越來越彌漫,我們怎麽去加緊進軍呢”
彭成龍笑了笑道“玉田,你看這軍令,實際上是默許我們休整,你隻管帶隊在這先休整,等待後方轉運兄弟們到來,沒事的,不過,後麵也是要抓緊點,人手估計還是不足,要不我再帶100兄弟過去,跟路夷他們匯合,加快轉運的行軍速度”。
張賢元點了點頭道“那就有勞容哥了”,頓了下又問道“那件事你怎麽看”,彭成龍一愣,馬上明白了“你是說讓你去接那個病倒的中萬戶的職位,是嗎”,張賢元點了點頭。
彭成龍輕聲一笑道“調虎離山,把我們這些人全掛在這,然後你1個人跑去當中萬戶,副手和部眾都不熟悉,這總管,也挺有心的,嗬嗬”
張賢元苦笑道“你看怎麽迴複”,“肯定不能去啊”彭成龍毫不猶豫道,“那樣的話,跟總管關係可就鬧僵了”張賢元還是有些憂心忡忡,“這漢軍中,隻有這一個總管嗎”彭成龍忽然問道。
張賢元眼睛一亮“怎麽可能,光是這東路元帥府所轄,就有4個漢軍總管,其中那個薑總管,可是我的老上司了”,忽然又搖了搖頭道“不過估計很難”,“怎麽很難,說說看,玉田”彭成龍問道。
“一是薑總管下麵4個萬戶,有沒有病倒或戰歿的,我們不知道;二是我們把兄弟們全部帶過去,這邊的黃總管必然上報東路元帥府,元帥府能同意嗎”,“哈哈,這也不難啊,玉田”彭成龍笑了起來。
這前世的銷冠馬上分析道“據我看來,元帥府能不能同意的關鍵在於兩點,一是你們2個總管的進軍路線是否一致;二是我們在元帥府有沒有關係;
進軍路線,在我看來,這新興府路很快就要交接給後麵的簽軍和文官,我們東路這擔任第2波進攻的漢軍,都會轉向西麵北江路,配合進攻升龍城,至於元帥府有沒關係,你應該比我更清楚”。
“還有薑總管那裏的情況,你既然是他的老部下,想必也有不少同袍在那裏,找人去一問就知道了,嗬嗬”彭成龍笑道。
張賢元恍然大悟,對著彭成龍連連豎起大拇指“容哥,真有你的,你和高哥、還有吳哥、王哥和黃哥,真都是幹大事的”。
彭成龍搖了搖頭道“什麽大事,其實我寧願天下太平,去做點小買賣或去種幾畝地,幹大事,需要付出太多的犧牲和努力了,而且,人們也未必能記住你”。
張賢元顯然沒太明白這話的意思,彭成龍自己歎了口氣,又說道“我帶100個兄弟先去後麵幫忙轉運,你先帶隊在這休整,等把情況打聽清楚了,我們再一起商議,畢竟是大事,你、我、伍氏道、陳五郎、李正金、路夷、陳順甚至在軍中的同鄉會成員,都要參加”。
第1波的9萬大軍就把安南設在西北、東北和正北的防線全部摧毀了,從歸化路到諒山路的上千裏山脈防線,被切割成了幾十個首尾不能相連的小段,而第2波的攻擊則不僅擴大了這種戰況,還把互不相連的小段一個個包圍殲滅了。
幸存的安南官兵發了瘋似的往南潰逃,許多人早已沒了衣服和武器,行李也不知道到哪去了,冒著大雨光著身子飛奔,更像是一夥逃難的難民,而蒙元的鐵騎緊緊咬住他們不放,可以想象,等待他們的要麽是無情的殺戮,要麽是繼續南逃。
彭成龍跟在大隊中向安南進發,大雨如注,打在鐵盔上啪啪直響,他披著蓑衣,騎著劣馬,帶著幾個親兵跌跌撞撞的從邊境的大瑤山下來,一路向前。
前麵的安南軍的營寨早已被攻破或被廢棄,軍帳兵器扔得滿地都是,他們隻需前進,並將集結在一起的一小股一小股安南軍消滅即可。
鐵騎肆虐,鐵蹄縱橫,安南軍一觸即潰,漫山遍野都是元軍的人馬和旗幟,刀槍如林、重箭如雨、氣勢如虹,此情此景,讓彭成龍不由迷惑起來,這如日方升的大元,真的能被他們這幾個穿越者推翻嗎,還是他們也不過是癡心妄想的曆史過客呢。
不,不管它看起來多麽強大,也不管它是否還處在上升時期,隻要它還是反動的貴族農奴製社會,隻要它還在實行人分四等的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那麽,就一定能被推翻,也必須被推翻。
這原因不是因為別的,就因為這大元是曆史的反動,代表野蠻和落後,而他們,卻是來推動曆史的進步和傳播文明的。
是的,野蠻,進軍的第1波大多是蒙元的精銳部隊,這在以往的戰爭中,是少見的,以往,蒙元更多是出動仆從軍來擔任第1波的攻擊;
而正因為擔任第1波的是以蒙古人和色目人為主的所謂探馬赤軍和侍衛親軍,使得安南北部,被攻破的城鎮村寨,大都屍橫遍野,很少見有什麽活物出來。
橫遭殺戮的又何止是安南的官兵,官兵當然是不用說的,無論潰逃還是俘虜,甚或投降的,都難逃被屠殺的厄運;
安南北部的百姓,也是遭了大難,男女老幼,隻要碰上鐵騎,很難有活著的,各種殺人的手法和慘像,可令另一個時空中二次大戰時的侵華日軍,都自愧不如。
蒙元鐵騎如此殘暴,自然激起北部百姓的反抗,當然,這反抗也是沒什麽用的,因為,第2波的攻擊,就是對著這些集結的小段安南官兵和跳起來反抗的百姓的。
到了第3波的簽軍和文官,屠殺和戰事算是慢慢平靜下來了,等到安民告示貼出,找一些本地活著的人和占領軍一起開始維持秩序時,活下來的人已經是十不餘一了,然而,就是這樣,都元帥府還在那裏大談什麽仁義天兵之類的鬼話。
鐵騎繼續南下,由於恐怖的傳播,三角洲的抵抗很快瓦解了,原本在三角洲的沱江、國威、北江三路都紛紛崩潰,特別是既靠海、又靠廣西邊境的新興府路的失守,使得升龍實際處於三麵包圍之中。
這些地處平原上的府路,城牆早就年久失修,很快被鐵蹄踏平倒也情有可原,但是新興府路是一個麵積比較大的路,無論是在靠海還是靠近廣西邊境的地方,都有山崖,也築有城牆和山寨。
第1波的鐵騎並未橫掃這裏,這個路的陷落,可怕的說明,第2波進攻的漢軍,帶著許多攻城的器械,甚至是安南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
事實也是如此,第1波進攻的蒙元鐵騎,大多隻帶了很簡單的一點攻城器械,而發起第2波進攻的漢軍,卻帶著大量的攻城器械,迴迴炮、衝車、攻城槌、雲梯等等,不一而足,這也使得第2波的進攻,不得不遲緩下來。
雖然第2波消滅了許多被第1波切成小段的安南潰軍,同時攻陷了新興府路,還一路攻破了許多被第1波繞過去的堅固城寨,但到底負重太多;
第1波的前鋒已經進抵北寧路、都城升龍和快路等地,第2波的許多部隊才剛剛從北部4路的崇山峻嶺中走出,至於第3波的簽軍和文官等,此時才剛剛越過邊境。
這種前後距離越拉越大的情況,很快引起了脫不花的警覺,他急令第1波停止了前進,就地駐紮,同時加催第2波迅速趕上,這種情況同樣也被陳興道兄弟所察覺,他們準備集結大軍,在通往升龍的道路上設伏,一舉殲滅第1波3路中的1路。
如果一旦成功,即便安南方麵付出巨大代價,但對蒙元的入侵將會是致命的一擊,要知道,第1波乃是蒙元的精華所在,一旦受損,必然牽連到第2波的漢軍,甚至整個入侵大軍的士氣,都會受到影響,如果這樣,那入侵的前景,將是堪憂的。
不過,安南此時實在是一片混亂,陳興道兄弟有心這麽做,但卻無法短時間集結起大軍來,升龍城內現有2萬從北方防線撤迴的邊軍,還有約3萬陳氏家族的親軍(多是漢人或漢人後裔);
還有從各路撤迴的近6萬安南官兵,但是,這6萬人很大一部分是黎氏舊軍,不太可靠,更加上,這6萬官兵還帶著20多萬家眷和百姓,根本一時整合不起來。
但蒙元第1波的攻擊3路都是3萬人,中路全是鐵騎,東西兩路也各有近2萬騎兵,想憑著2萬撤防的邊軍和3萬親軍,不到1萬匹的劣馬去殲滅一路,哪怕占盡天時地利,也未必能成功。
更重要的是,這點人馬還是陳氏在安南號令四方、稱王稱霸的血本,一旦有失,後果不堪設想。
正當陳氏猶豫不決之時,前線的捷報卻紛至遝來,明明是戰略上暫時的相持,等待後續部隊跟上,卻被一些好大喜功的安南將領虛報戰功,陳興道盡管判斷是蒙元在等待時機,但也忽然來了希望,莫不是蒙元內部....。
張賢元、彭成龍等人此時正率部駐紮在新興府路,連日的翻山越嶺和征戰,兄弟們都疲憊至極,張賢元和彭成龍在跟伍氏道、陳五郎等人商議後,決定上報總管府,在此休整2日。
總管府此時正是焦頭爛額之時,各部漢軍都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兵力在擔任輜重運輸任務,前方可用兵力很是有限,偏偏元帥府又一個勁的催著加速開進,以免第1波的部隊陷入不利之境。
更過分的是,這些漢軍還要帶著大批的給養,趕緊給衝在最前麵的蒙元的色目騎兵送過去。
“這該死的蒙古人”漢軍總管也在罵罵咧咧,但是,還是催促各部抓緊進軍,此時,張賢元的稟報卻要求休整,總管有點惱火,剛準備駁斥;
聽到塘報中說道,已出動了近一半的兵力在後方轉運糧草和攻城器械等,不得不先休整2日,也是等後方各項物資器械轉運過來。
總管心念一動,開口讓書辦迴道“著各部必須遵照元帥府之軍令,加緊進軍,但需備足糧草軍械物資等,以便一旦與前鋒匯合,能馬上給予補充糧草物資等項...”
彭成龍看著這份矛盾的軍令,笑了笑,跟張賢元說道“前麵兄弟們休整一下,後麵不行再加派點人手,糧草物資器械要緊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嘛”
張賢元苦笑了一下,說道“彭...容哥,我們2600多兄弟出關,原本就有800人在後麵轉運,前麵1800個兄弟,這半個月的艱苦轉戰,前麵傷亡了200多人,病倒了100多,隻剩下1400人;
後麵的800兄弟,頂著潮熱和瘴氣,翻山越嶺轉運糧草物資器械,也病倒了100多,本來隻剩下不到700人在轉運,人手已是嚴重不足,元帥府又要求我們漢軍加大糧食給養的轉運量,要接濟前鋒;
結果我們不得不從前麵又調了200個兄弟過去,現在,我們前軍隻有1200個兄弟,後麵是900兄弟,現在雨是小多了,但是潮熱還在加劇,瘴氣越來越彌漫,我們怎麽去加緊進軍呢”
彭成龍笑了笑道“玉田,你看這軍令,實際上是默許我們休整,你隻管帶隊在這先休整,等待後方轉運兄弟們到來,沒事的,不過,後麵也是要抓緊點,人手估計還是不足,要不我再帶100兄弟過去,跟路夷他們匯合,加快轉運的行軍速度”。
張賢元點了點頭道“那就有勞容哥了”,頓了下又問道“那件事你怎麽看”,彭成龍一愣,馬上明白了“你是說讓你去接那個病倒的中萬戶的職位,是嗎”,張賢元點了點頭。
彭成龍輕聲一笑道“調虎離山,把我們這些人全掛在這,然後你1個人跑去當中萬戶,副手和部眾都不熟悉,這總管,也挺有心的,嗬嗬”
張賢元苦笑道“你看怎麽迴複”,“肯定不能去啊”彭成龍毫不猶豫道,“那樣的話,跟總管關係可就鬧僵了”張賢元還是有些憂心忡忡,“這漢軍中,隻有這一個總管嗎”彭成龍忽然問道。
張賢元眼睛一亮“怎麽可能,光是這東路元帥府所轄,就有4個漢軍總管,其中那個薑總管,可是我的老上司了”,忽然又搖了搖頭道“不過估計很難”,“怎麽很難,說說看,玉田”彭成龍問道。
“一是薑總管下麵4個萬戶,有沒有病倒或戰歿的,我們不知道;二是我們把兄弟們全部帶過去,這邊的黃總管必然上報東路元帥府,元帥府能同意嗎”,“哈哈,這也不難啊,玉田”彭成龍笑了起來。
這前世的銷冠馬上分析道“據我看來,元帥府能不能同意的關鍵在於兩點,一是你們2個總管的進軍路線是否一致;二是我們在元帥府有沒有關係;
進軍路線,在我看來,這新興府路很快就要交接給後麵的簽軍和文官,我們東路這擔任第2波進攻的漢軍,都會轉向西麵北江路,配合進攻升龍城,至於元帥府有沒關係,你應該比我更清楚”。
“還有薑總管那裏的情況,你既然是他的老部下,想必也有不少同袍在那裏,找人去一問就知道了,嗬嗬”彭成龍笑道。
張賢元恍然大悟,對著彭成龍連連豎起大拇指“容哥,真有你的,你和高哥、還有吳哥、王哥和黃哥,真都是幹大事的”。
彭成龍搖了搖頭道“什麽大事,其實我寧願天下太平,去做點小買賣或去種幾畝地,幹大事,需要付出太多的犧牲和努力了,而且,人們也未必能記住你”。
張賢元顯然沒太明白這話的意思,彭成龍自己歎了口氣,又說道“我帶100個兄弟先去後麵幫忙轉運,你先帶隊在這休整,等把情況打聽清楚了,我們再一起商議,畢竟是大事,你、我、伍氏道、陳五郎、李正金、路夷、陳順甚至在軍中的同鄉會成員,都要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