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都和洪茶丘帶領餘人經過1天1夜的艱難跋涉,終於到達了和歌山主峰,忻都跟洪茶丘商議後決定在主峰留下3000步兵,全部持強弓硬弩,配備足夠的重箭和震天雷,各自找好掩護,一旦幕府軍攻擊,就想辦法最大程度的殺傷對方軍隊人員。
至於守禦時間,有2天足夠了,2天後,視情況逐步撤至山腳。
為了以防幕府軍采取切斷山頂元軍退路或水源的戰術,忻都又在山腰留下了5000人接應,一旦幕府軍有合圍山頂的跡象,馬上出來救援,並跟山頂部隊一起撤至山腳。
到山腳實際上就等於撤出了美作,到了備中藩,在這裏,沿備中和伯暨的山川走向,金方慶設置了2道防線,算是一種初步的梯次防禦戰術,不過,正對和歌山山腳下的防線是內環形的,第二道防線才是外環形的。
這也是根據地勢來確定的,因為考慮到敵軍從山上衝下,會占有天然的優勢,內環可以最大限度消解對方俯衝之勢,如果是小股,還可以引入包圍圈全殲。
而第二道防線離此有30餘裏,相對比較平坦,這裏主要是築寨防守,自然要考慮到幾個方向,外環正是這種考慮的結果。
金方慶平常的大部分兵力也是放在第二道防線,即使這次隨忻都和洪茶丘全軍出動,他也留了1000人守護,不過第一道防線隻有400人,第二道防線是600人。
忽都也是久經戰陣之人,對這種防守方式和策略是讚不絕口,看到金方慶的防守策略和洪茶丘在戰場上的表現,忽都原本對高麗人的輕視蕩然無存,心想,這高麗人中居然有如此多的高人,難怪當年陛下親命以他們為主征東呢。
至於麗軍的戰力,忽都本來確實是瞧不上的,但在美作2天1夜的拚死血戰中,忽都發覺高麗軍的戰力其實真的不容小覷,即便漢軍精銳,也未必能比;
自己的探馬赤軍,雖然戰力稍高,但主要還是鐵騎比麗軍多得多的緣故,真正敢說戰力比麗軍和探馬赤軍都高的軍隊,還得是當年的怯薛親軍,可惜,星星峽一戰,怯薛軍的傳說終止了。
忻都現在事事都表現的很謙虛,大事都是跟洪茶丘商議後決定,再沒有剛來時目空一切、一意孤行的狀態了,這反而為以後元軍能團結起來,打敗幕府軍打下了根基。
再跟洪茶丘商議後,忻都留下2000人守第一道防線,同時接應山頂和山腰撤下的部隊,洪茶丘自告奮勇在這裏駐守,忻都帶領剩下的人撤往第二道防線。
果不其然,忻都等人剛剛撤了半天一夜,實際上隻有半夜的時間,第二天下午,幕府大軍就擊敗了斷後的金方慶的不到4000人,追擊到了和歌山下。
考慮到天色已晚,石田和新兵衛決定暫時休整一晚,雖然許多將領要求乘勝追擊,打起火把夜戰,但石田考慮到大軍作戰加跑路一天了,士卒尤其是那些足輕個個都已經無精打采了,還是決定休整一晚再說。
新兵衛起初猶豫不決,他當然清楚將領們的想法,但在石田的勸說下,也還是決定休整一晚。
就在這一晚的時間裏,忽都等人已經越過和歌山,大部已到達山腳,在那裏休整後留下部分兵力,大部將繼續撤往第二道防線,而在山頂的元軍,也熟悉了地形,並根據地形做好了基本的防護,等著幕府軍來攻擊。
翌日晨,盡管石田和新兵衛一再嚴令整好隊形再進攻,準備分幾個波次持續攻擊,直到主峰為止,但是來自丹波和越前2藩的藩主哪裏懂這些,爭功心切,加上也不習慣陣型和波次作戰,沒有聽從石田和新兵衛的命令,擅自帶隊向主峰發起了攻擊。
2藩一動,其餘大軍也全都不聽號令,一窩蜂地發起了攻擊,漫山遍野,大唿小叫,如果當時從空中鳥瞰,會覺得十分可笑,完全一夥烏合之眾,但這就是當時日本的真實情景,他們在無數場內鬥中就是這樣作戰的。
元軍藏在主峰各處,異常冷靜,到了距離,隨著萬戶和各千戶的號令,重箭齊發,倭軍頓時倒下了一大片,好不容易有少數幾個衝到峰頂的,也馬上被震天雷轟了下來,峰頂下200米左右,到處是一片慘唿之聲,許多足輕更是嚇破了膽,哭爹喊娘的逃下了山坡。
石田臉都快被氣腫了,這一輪攻擊,就傷亡了2000多人,但是元寇的影子都還沒看到,新兵衛也是臉色鐵青,馬上召集護衛,去押解丹波和越前2藩的藩主。
越前藩藩主已在峰頂陣亡了,丹波藩藩主被押到軍前,此時,石田已經讓人傳令,把大軍全部撤迴來了。
“八格,你沒聽到我和石田大人的命令嗎,混蛋”新兵衛大罵道,丹波藩主慚愧的地低下了頭“對不起,我們不太熟悉這種打法,請饒我一命,以後不敢再違背大人的命令了”。
“以後,還有以後,傷亡了2000多人,更重要的是,士氣受到多大打擊,你知道嗎,你還是去給2000白死的將士陪葬吧”新兵衛說著揮起了刀。
“你殺了我,天皇不會放過你,你們這些亂臣賊子”丹波藩的藩主忽然叫了起來,新兵衛聞言一愣,刀停在了空中。
“天皇,原來你想投奔天皇,哈哈,我們打敗元寇後,正準備向天皇問罪呢,沒聽說過後鳥羽、土禦門天皇的結局嗎,你去陪他們吧”石田冷笑著走上前來,把刀一揮。
“諸君聽我號令,所有部伍整理成5波,分別由京都大番役、關東大番役、信濃藩藩主、我和石田君統帶,整頓部伍,集中兵力,波次衝鋒,有違令者,越前、丹波二藩藩主的下場在此,望諸君聽從指揮,奮勇向前”新兵衛走上前來,大聲對眾將說道。
這一次,倭軍果然改變了很多,學著中原軍隊的作法整好了隊形,隨後在大盾的掩護下,以長槍兵為首,倭刀兵隨後,弓箭手壓陣的隊形一波一波的向主峰攻擊過來。
元軍的重箭齊發,倭軍頓時倒下了一片,不過由於大盾這次掩護的很好,傷亡並不大,後麵的倭軍並未有人掉頭逃命,反而乘著元軍換箭的時機,向前衝了8丈左右。
隨後前麵的長槍兵和倭刀兵全部蹲下或趴下,以減少元軍重箭帶來的殺傷,後麵的弓箭手向主峰各處萬箭齊發。
由於元軍在主峰各處的掩護做的很好,倭軍並不知道元軍主峰各部確切的掩護之地,所以箭矢對元軍造成的傷亡不大。
但是,元軍的一些掩護之地卻因為出現少量的傷亡而暴露了,對這些暴露的掩護地,倭軍馬上開始圍剿,長槍、倭刀紛紛殺了上來,一些小番役、守護、地頭甚至帶頭衝鋒。
元軍的傷亡開始迅速增加,雖然幾次攻擊都被打了下去,但是在主峰的兵力卻開始逐漸減少,畢竟,他們麵對的是20倍於他們的禦家武士、藩兵和足輕。
石田望了望山上,傳令了望塔上的傳令兵拉下了將旗,隨後又升了起來,帶領第一波衝鋒的關東大番役見狀,馬上帶隊開始後撤,信濃藩主所率的第二波攻擊開始了。
元軍異常艱難的抗住了第二波攻擊,傷亡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二,如此情形,主峰失守、全軍覆沒隻是個時間問題,不過,他們也算為主力爭取了更多的撤退和布防時間。
山頂的元軍上萬戶和副萬戶商議後,準備在倭軍進攻波次轉換之際帶領剩下的部隊突圍下山,因為,就在山腰上,就還有他們5000人的接應部隊。
不過,由京都大番役率領的倭軍的第三波次攻擊並沒有像先前那樣展開,而是緊緊圍著主峰,看來是想等包圍圈合攏後再發起攻擊。
不能再等了,就在上萬戶剛準備發令時,從倭軍背後響起震天的喊殺聲。
刀鋒猶如閃電般劃過和歌山的上空,馬蹄猶如旋風般馳入修羅場,那是金方慶剩餘的不到1000兄弟,他們幾乎人人帶傷,隻有一半的馬匹。
他們在殺散後找了個地方集中,休整了一天一夜,匯合了近千兄弟,現在又殺了迴來,決意從這裏突圍迴去,沒想到正碰上大戰。
金方慶已經負了重傷,雖然在山穀裏用從中原帶來的金瘡藥養了一天一夜,但是仍然沒有多少恢複,不過,此時此刻,他卻像見了救星一般,見到漫山遍野的倭軍,忽然兩眼放光,他從擔架上坐了起來,指了指一匹戰馬,說道“你先下來,你們扶我上去”。
金方慶騎上戰馬,像每次決戰到最後關頭,需要主將奮不顧身帶頭衝鋒的時候,他拿起大刀,大喊一聲“高麗的兒郎們,跟我來,把這夥倭奴趕盡殺絕”。
近千將士高唱著“阿裏郎”的民歌,從倭軍背後向主峰殺了上來。
倭軍頓時陣腳大亂,還沒展開的第5波隻好讓開了一條路,正在集結的第4波上萬人馬居然也沒攔住這小小的不足千人的隊伍,金方慶很快帶領300餘人殺到了主峰腳下。
“是麗軍的金將軍”副萬戶大喊道,上萬戶也看見了,眼眶濕潤了,喃喃道“好樣的金將軍,我們草原上的山鷹,也不過如此”,隨後,將手中狼牙棒一揮,大喊道“草原的勇士們,你們都看見了,那就是麗軍的金將軍,他是為我們而戰鬥的,我們有丟棄朋友的習慣嗎”。
身後傳來一大片的唿聲“殺盡倭奴,救出金將軍”,萬戶隨即大吼一聲“勇士們,隨我來”,第一個衝了下去。
黃昏的暮色緩緩鋪滿和歌山,到處屍積如山、血流成河,金方慶最後僅率百餘人跟主峰的探馬赤軍上萬戶匯合,他們趁倭軍驚慌混亂、後續2波還在重新整隊之機,殺出了重圍。
等他們終於跟山腰的部隊匯合時,全部人馬加起來不足500人,這是金方慶的4000斷後部隊、主峰的3000留守部隊的最後殘餘。
石田和新兵衛是相當懊喪的,整整1天的激戰,傷亡達近8000人,雖然攻占了主峰,但是很明顯,時間過去了,元軍會早做防備。
而且據說山下元軍本就築有2道防線,看來,想全殲元寇是沒有機會了,但是,試探性的進攻還是可以的,起碼可以得知虛實,好報給北條大人,迅速派兵來援。
至於守禦時間,有2天足夠了,2天後,視情況逐步撤至山腳。
為了以防幕府軍采取切斷山頂元軍退路或水源的戰術,忻都又在山腰留下了5000人接應,一旦幕府軍有合圍山頂的跡象,馬上出來救援,並跟山頂部隊一起撤至山腳。
到山腳實際上就等於撤出了美作,到了備中藩,在這裏,沿備中和伯暨的山川走向,金方慶設置了2道防線,算是一種初步的梯次防禦戰術,不過,正對和歌山山腳下的防線是內環形的,第二道防線才是外環形的。
這也是根據地勢來確定的,因為考慮到敵軍從山上衝下,會占有天然的優勢,內環可以最大限度消解對方俯衝之勢,如果是小股,還可以引入包圍圈全殲。
而第二道防線離此有30餘裏,相對比較平坦,這裏主要是築寨防守,自然要考慮到幾個方向,外環正是這種考慮的結果。
金方慶平常的大部分兵力也是放在第二道防線,即使這次隨忻都和洪茶丘全軍出動,他也留了1000人守護,不過第一道防線隻有400人,第二道防線是600人。
忽都也是久經戰陣之人,對這種防守方式和策略是讚不絕口,看到金方慶的防守策略和洪茶丘在戰場上的表現,忽都原本對高麗人的輕視蕩然無存,心想,這高麗人中居然有如此多的高人,難怪當年陛下親命以他們為主征東呢。
至於麗軍的戰力,忽都本來確實是瞧不上的,但在美作2天1夜的拚死血戰中,忽都發覺高麗軍的戰力其實真的不容小覷,即便漢軍精銳,也未必能比;
自己的探馬赤軍,雖然戰力稍高,但主要還是鐵騎比麗軍多得多的緣故,真正敢說戰力比麗軍和探馬赤軍都高的軍隊,還得是當年的怯薛親軍,可惜,星星峽一戰,怯薛軍的傳說終止了。
忻都現在事事都表現的很謙虛,大事都是跟洪茶丘商議後決定,再沒有剛來時目空一切、一意孤行的狀態了,這反而為以後元軍能團結起來,打敗幕府軍打下了根基。
再跟洪茶丘商議後,忻都留下2000人守第一道防線,同時接應山頂和山腰撤下的部隊,洪茶丘自告奮勇在這裏駐守,忻都帶領剩下的人撤往第二道防線。
果不其然,忻都等人剛剛撤了半天一夜,實際上隻有半夜的時間,第二天下午,幕府大軍就擊敗了斷後的金方慶的不到4000人,追擊到了和歌山下。
考慮到天色已晚,石田和新兵衛決定暫時休整一晚,雖然許多將領要求乘勝追擊,打起火把夜戰,但石田考慮到大軍作戰加跑路一天了,士卒尤其是那些足輕個個都已經無精打采了,還是決定休整一晚再說。
新兵衛起初猶豫不決,他當然清楚將領們的想法,但在石田的勸說下,也還是決定休整一晚。
就在這一晚的時間裏,忽都等人已經越過和歌山,大部已到達山腳,在那裏休整後留下部分兵力,大部將繼續撤往第二道防線,而在山頂的元軍,也熟悉了地形,並根據地形做好了基本的防護,等著幕府軍來攻擊。
翌日晨,盡管石田和新兵衛一再嚴令整好隊形再進攻,準備分幾個波次持續攻擊,直到主峰為止,但是來自丹波和越前2藩的藩主哪裏懂這些,爭功心切,加上也不習慣陣型和波次作戰,沒有聽從石田和新兵衛的命令,擅自帶隊向主峰發起了攻擊。
2藩一動,其餘大軍也全都不聽號令,一窩蜂地發起了攻擊,漫山遍野,大唿小叫,如果當時從空中鳥瞰,會覺得十分可笑,完全一夥烏合之眾,但這就是當時日本的真實情景,他們在無數場內鬥中就是這樣作戰的。
元軍藏在主峰各處,異常冷靜,到了距離,隨著萬戶和各千戶的號令,重箭齊發,倭軍頓時倒下了一大片,好不容易有少數幾個衝到峰頂的,也馬上被震天雷轟了下來,峰頂下200米左右,到處是一片慘唿之聲,許多足輕更是嚇破了膽,哭爹喊娘的逃下了山坡。
石田臉都快被氣腫了,這一輪攻擊,就傷亡了2000多人,但是元寇的影子都還沒看到,新兵衛也是臉色鐵青,馬上召集護衛,去押解丹波和越前2藩的藩主。
越前藩藩主已在峰頂陣亡了,丹波藩藩主被押到軍前,此時,石田已經讓人傳令,把大軍全部撤迴來了。
“八格,你沒聽到我和石田大人的命令嗎,混蛋”新兵衛大罵道,丹波藩主慚愧的地低下了頭“對不起,我們不太熟悉這種打法,請饒我一命,以後不敢再違背大人的命令了”。
“以後,還有以後,傷亡了2000多人,更重要的是,士氣受到多大打擊,你知道嗎,你還是去給2000白死的將士陪葬吧”新兵衛說著揮起了刀。
“你殺了我,天皇不會放過你,你們這些亂臣賊子”丹波藩的藩主忽然叫了起來,新兵衛聞言一愣,刀停在了空中。
“天皇,原來你想投奔天皇,哈哈,我們打敗元寇後,正準備向天皇問罪呢,沒聽說過後鳥羽、土禦門天皇的結局嗎,你去陪他們吧”石田冷笑著走上前來,把刀一揮。
“諸君聽我號令,所有部伍整理成5波,分別由京都大番役、關東大番役、信濃藩藩主、我和石田君統帶,整頓部伍,集中兵力,波次衝鋒,有違令者,越前、丹波二藩藩主的下場在此,望諸君聽從指揮,奮勇向前”新兵衛走上前來,大聲對眾將說道。
這一次,倭軍果然改變了很多,學著中原軍隊的作法整好了隊形,隨後在大盾的掩護下,以長槍兵為首,倭刀兵隨後,弓箭手壓陣的隊形一波一波的向主峰攻擊過來。
元軍的重箭齊發,倭軍頓時倒下了一片,不過由於大盾這次掩護的很好,傷亡並不大,後麵的倭軍並未有人掉頭逃命,反而乘著元軍換箭的時機,向前衝了8丈左右。
隨後前麵的長槍兵和倭刀兵全部蹲下或趴下,以減少元軍重箭帶來的殺傷,後麵的弓箭手向主峰各處萬箭齊發。
由於元軍在主峰各處的掩護做的很好,倭軍並不知道元軍主峰各部確切的掩護之地,所以箭矢對元軍造成的傷亡不大。
但是,元軍的一些掩護之地卻因為出現少量的傷亡而暴露了,對這些暴露的掩護地,倭軍馬上開始圍剿,長槍、倭刀紛紛殺了上來,一些小番役、守護、地頭甚至帶頭衝鋒。
元軍的傷亡開始迅速增加,雖然幾次攻擊都被打了下去,但是在主峰的兵力卻開始逐漸減少,畢竟,他們麵對的是20倍於他們的禦家武士、藩兵和足輕。
石田望了望山上,傳令了望塔上的傳令兵拉下了將旗,隨後又升了起來,帶領第一波衝鋒的關東大番役見狀,馬上帶隊開始後撤,信濃藩主所率的第二波攻擊開始了。
元軍異常艱難的抗住了第二波攻擊,傷亡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二,如此情形,主峰失守、全軍覆沒隻是個時間問題,不過,他們也算為主力爭取了更多的撤退和布防時間。
山頂的元軍上萬戶和副萬戶商議後,準備在倭軍進攻波次轉換之際帶領剩下的部隊突圍下山,因為,就在山腰上,就還有他們5000人的接應部隊。
不過,由京都大番役率領的倭軍的第三波次攻擊並沒有像先前那樣展開,而是緊緊圍著主峰,看來是想等包圍圈合攏後再發起攻擊。
不能再等了,就在上萬戶剛準備發令時,從倭軍背後響起震天的喊殺聲。
刀鋒猶如閃電般劃過和歌山的上空,馬蹄猶如旋風般馳入修羅場,那是金方慶剩餘的不到1000兄弟,他們幾乎人人帶傷,隻有一半的馬匹。
他們在殺散後找了個地方集中,休整了一天一夜,匯合了近千兄弟,現在又殺了迴來,決意從這裏突圍迴去,沒想到正碰上大戰。
金方慶已經負了重傷,雖然在山穀裏用從中原帶來的金瘡藥養了一天一夜,但是仍然沒有多少恢複,不過,此時此刻,他卻像見了救星一般,見到漫山遍野的倭軍,忽然兩眼放光,他從擔架上坐了起來,指了指一匹戰馬,說道“你先下來,你們扶我上去”。
金方慶騎上戰馬,像每次決戰到最後關頭,需要主將奮不顧身帶頭衝鋒的時候,他拿起大刀,大喊一聲“高麗的兒郎們,跟我來,把這夥倭奴趕盡殺絕”。
近千將士高唱著“阿裏郎”的民歌,從倭軍背後向主峰殺了上來。
倭軍頓時陣腳大亂,還沒展開的第5波隻好讓開了一條路,正在集結的第4波上萬人馬居然也沒攔住這小小的不足千人的隊伍,金方慶很快帶領300餘人殺到了主峰腳下。
“是麗軍的金將軍”副萬戶大喊道,上萬戶也看見了,眼眶濕潤了,喃喃道“好樣的金將軍,我們草原上的山鷹,也不過如此”,隨後,將手中狼牙棒一揮,大喊道“草原的勇士們,你們都看見了,那就是麗軍的金將軍,他是為我們而戰鬥的,我們有丟棄朋友的習慣嗎”。
身後傳來一大片的唿聲“殺盡倭奴,救出金將軍”,萬戶隨即大吼一聲“勇士們,隨我來”,第一個衝了下去。
黃昏的暮色緩緩鋪滿和歌山,到處屍積如山、血流成河,金方慶最後僅率百餘人跟主峰的探馬赤軍上萬戶匯合,他們趁倭軍驚慌混亂、後續2波還在重新整隊之機,殺出了重圍。
等他們終於跟山腰的部隊匯合時,全部人馬加起來不足500人,這是金方慶的4000斷後部隊、主峰的3000留守部隊的最後殘餘。
石田和新兵衛是相當懊喪的,整整1天的激戰,傷亡達近8000人,雖然攻占了主峰,但是很明顯,時間過去了,元軍會早做防備。
而且據說山下元軍本就築有2道防線,看來,想全殲元寇是沒有機會了,但是,試探性的進攻還是可以的,起碼可以得知虛實,好報給北條大人,迅速派兵來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