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二,委員會再次召開會議,雖然呂世明和張賢元不在,但剩下的9位委員還是一致同意任之明、冼南海、冼真和黃煥傑加入委員會,同時決定劉德富和張文燦為候補。
這樣,委員會的實際人數就是15人,加上2個候補,一共17人,不過,隨著時間和事情的變化,委員會的成員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人數也沒有固定,不過後來也從未超過15人,這都是後話了。
隨著冼真的到來,委員會的兵力又增加了,上次作戰的損失已全部獲得補充,傷員陸續歸隊了,吳海軍這裏又給了王濤30多個訓練好的士兵,加上王濤這裏傷愈歸隊的10來個人,王濤的兵力恢複到了210人左右。
吳海軍因為給了王濤30多人,又派出了3個隊跟隨呂世明去呂宋,兵力從500多下降到了不足400人,如果除去守備人員,兵力就跟王濤差不多了;
但這段時間吳海軍那邊也有20多個傷愈歸隊人員,加上冼真帶來的300人,兵力恢複到了550人左右,這是可以出動的兵力,加上守備人員,總數有700多人了。
由於人口規模的限製,委員會現在管轄的人口總數不過8000左右,幾乎所有的青壯都被分配完了,甚至一些老幼也加入到了勞動大軍中,兵力很難再有大的發展,吳海軍那裏已經有50個女兵了,除去守備,還有近20個女兵準備到時作戰兵配屬給王濤,專職戰場救護。
這種情況下,委員會一致決定,等3月底糧食繳完後,不管後續元廷或宣慰司還有沒有新的征收指令,都將在6、7月份拿下第一寨,同時抓緊與最大寨的合並談判事宜,另外找尋無聲士的事也要抓緊,盡快安排到宣慰司和湖廣行省去。
彭成龍已作好了最後的準備,考慮到山高路遠,前途兇險,委員會決定除了原先要帶走的路夷和劉德富外,再去海康把伍氏道帶上,然後一起從海康出發,穿過廣西宣慰司去雲南。
彭成龍在王濤的戰兵中選了2個原先作過他大護法的護法隊的護法,權當護衛,然後到澄邁,跟路夷和劉德富會合,再渡海過去海康,帶上伍氏道,再一起去雲南。
張賢元和陳五郎等人現在在哪裏,沒人能清楚的知道,根據幾個月前張賢元來信的地址,以及吳海軍的分析,張賢元所部應該駐紮在靠近安南邊境的鎮安路和太平路一帶;
但具體在哪個路,以及路的何地駐紮,吳海軍也說不清楚,隻是建議先到雲南行省太平路,到了後再問問,這個建議也得到了包括彭成龍在內的所有委員的讚同。
從瓊州去雲南太平路,是接近3000裏的征程,不知道要翻越多少山脈叢林,還要走無數的州縣,他們並非有供給和完備武裝的大部隊,在這生產力落後,人煙稀少,更多是窮山惡水的古時,他們能否活著走到雲南邊境,誰也沒底。
但是張賢元那邊,很顯然還缺少能幫他一起獨當一麵的人,必須要派人過去跟張賢元一起掌握部隊,同時在沒有得到委員會的消息時,能自行根據形勢判斷,作出跟委員會的希望一致的決定來。
整個委員會中,除去幾個剛加入委員會,還不好說的委員外,就目前的成員來看,恐怕也隻有高建國、彭成龍和呂世明3個人合適,但呂世明要去主持滲透和控製呂宋的事務,還要想辦法擴大商貿,高建國肯定是走不了的,那確實也隻有彭成龍去了。
高建國、王濤等人都心情沉重,堅持要送彭成龍到澄邁,但王濤和吳海軍肯定不能走,如今形勢依然兇險,同時新兵太多需要抓緊訓練,冼真的300團練也要先作好溝通和安排,所以最後決定由高建國、黃文斌和黃道婆帶著幾個護衛一起送彭成龍到澄邁。
不顧彭成龍的反對,高建國等人還是給他們準備了幾百兩的白銀和黃金,還有大量的銅錢,彭成龍苦笑著說道“背著這麽多的東西,到時候怎麽翻山越嶺呢,而且,必然會引起很多賊匪的覬覦”;
高建國說道“你們有6、7個人,分開帶應該也不算多,當然,此去很多地方十室九空,人煙稀少,還是每到一個城鎮多換些幹糧帶在身上,這樣也能減少那些見財起意的賊匪的覬覦;
再說了,有伍氏道在,些許賊匪也算不了什麽,萬不得已,就把包袱甩了逃命,金銀都是身外之物,有命在,才能有做事業的本錢”。
黃文斌又拿出幾樣物品,說道“山路崎嶇,把這些帶上,會助你一臂之力,萬一去了就打仗,帶著這些也能幫你”,彭成龍一見,是一個精巧的單筒千裏鏡、一個指南針、幾塊防潮的打火石。
黃文斌說道“這是我跟江同還有2個工匠2個多月弄出來的東西,在這時代,絕對是高科技產品,比王濤和吳海軍的都要好,也更輕便,你帶上,一定要平平安安的,兄弟,老同學”;
黃文斌說著說著眼淚都快流下來了,高建國歎了口氣道“‘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我們出發吧”。
到了澄邁,先跟劉德富和路夷說了去雲南的事,接著高建國、黃文斌又把劉德富拉到一邊說道“你現在雖然隻是候補委員,但這些年來,大家早就是生死與共的兄弟了,這一路上的事情,你也要多費心;
到了雲南,所有事務由你、張賢元和老彭3個人商議決定,山高路遠,沒有特殊情況不必給我們來信,你們商量著辦就好了,相信你們一定能活著,一定能成功”。
“放心吧,高哥、黃哥,我一定會赴...鞠躬盡瘁的”劉德富拍了拍胸脯道,“去跟弟妹道個別吧,這一去,不知何年能夠返迴,唉”高建國輕輕歎了口氣道。
錢財物品分成了7份,分別攜帶,除了彭成龍、劉德富、路夷和2個護衛外,還有原先與伍氏道熟識的2個衙役,現在是王濤的親兵,共7人一起出發,將五人送到海康後再返迴。
因為彭成龍跟吳海軍都在徐聞留過案底,為了以防萬一,彭成龍化名為容像謙,字暫時還是玄風,分別在即,彭成龍向眾人拱手道“剪帆圓底船的圖紙經過跟道姑一起策畫,現在已經基本定稿了;
但具體建造的時候會不會出現什麽問題,那就隻好由道姑、黃洪宇和江同去商量解決了,還是要盡快拿下第一寨,然後起碼控製瓊州南部,有了出海口和港口,才能談得上造船和商貿”。
黃道婆和黃文斌都點了點頭,黃道婆道“剪帆圓底船的事貧道迴去再斟酌一下,也可以先弄個很小的船型,在昌江試一下,看看有什麽問題,盡早解決,不至於到時候真造的時候一堆的問題,那時候再想辦法,玄風你又不在,貧道一個人也會很麻煩”。
頓了頓這道婆又說道“玄風大才,貧道來到山中1年多,算是開了眼界,當世俊賢、海外高人,都匯聚瓊州,莫非真是大道無為,天棄蒙元,我華夏當興麽”。
高建國笑了笑道“蒙元不仁,天棄是肯定的,但是如果不為,也未必就滅亡,我們這麽多人匯聚瓊州,不正是大道即將有為的征兆嗎”。
黃道婆一震,趕緊一揖“果然都是人中龍鳳,貧道受教了”,彭成龍也笑了笑道“那剪帆圓底船之事,如果隻是在建造時遇到麻煩,還有黃洪宇和江同嘛”;
他指了指黃文斌道“匠作之事,有問題可以問他和江同啊,道姑”,黃道婆點點頭“如此極好,等到剪帆圓底船成功,必能連接江海,通達四方,同時也能阻遏蒙元”。
末了,彭成龍又拱手說道“我還是那句話,我們現在每多活一天,都是老天賜予的,都是賺來的,不懼生死,方能成就大業”;
高建國聽到死字,還是皺了皺眉道“雖說我們不懼生死,但也要珍惜生命,畢竟,現在我們都不是個人,可以不拿命當迴事,我們現在每個人,不僅將來要承擔天下興亡之事,即便是眼下,就身負8000人的命運;
所以,我們還是盡量不要去冒沒必要的風險”邊說邊看了看劉德富和路夷,見二人連連點頭,於是也一拱手“諸位一路珍重”。
彭成龍等人登船後,先到了徐聞,隨後趕往海康,幸好此時徐聞早已換了縣令,那個達魯花赤闊不台,也上調去了行省,幾年前的事,這裏基本上已經無人知曉,況且彭成龍已經改名換姓,還拿著瓊州路開的路引,一路上倒也沒什麽人查問,很快就到了海康。
到海康後,見到伍氏道和楊六郎,跟他們說明了來意,如今海康這邊因為還有呂世明留下的一點家底,事情倒是開展的還行,不過伍氏道一走,就顯得人手不夠了。
畢竟,任之明馬上要過來跟大家匯合,還帶著一個無聲士,這邊人太少了接應都成問題,經過與彭成龍協商,決定把2個充作護衛的親兵留下來幫忙,但是要盡快讓委員會知道這個事。
考慮到還要北上化州路,然後從那裏去往廣西宣慰司所轄的鬱林州,彭成龍決定留下三分之二的銅錢和一半的金銀,以免行走不方便也避免在這裏遇上大隊打劫金銀的強人。
但是楊六郎不同意,他說“銅錢太重,也買不了多少東西,留下一些倒是可以,但是此去鬱林州和梧州,萬一沒有船過紅水河,你們隻能走南寧路和欽州路去雲南,那勢必要穿越十萬大山,沒有錢和足夠的糧食是不行的,金銀還是盡量帶上吧”。
“紅水河上沒有船嗎”彭成龍有點奇怪,楊六郎沉重的點點頭道“很可能,彭哥你是知道的,朝...不,元廷從宣慰司征來的糧食想運到雲南,沒有船是不可能的,這紅水河可一直從廣西宣慰司上溯到雲南境內的瀾滄江,糧食從雷州路運去雲南,水路是最方便且快捷的;
徭役人夫最多運到梧州,不走船休想在3月底4月初運到雲南軍中,而且人夫也做不到啊,所以,隻能從紅水河走水路,但是,糧食太多,船都未必夠用,到時必會封鎖江麵,並征收全部渡船”。
彭成龍點了點頭“是這樣,好吧,那金銀我們就多帶一點”,“全部帶上又何妨”說話間伍氏道走了進來,還帶著一個17、8歲的精幹小夥子。
“這是”彭成龍問道,“我徒弟,小順子,快給各位大哥行禮”,那小夥子趕緊給彭成龍和楊六郎深深一揖“各位大哥在上,陳順見過各位大哥,請多多關照”。
“哈哈,伍氏道,你搞什麽鬼,啥時候收的徒弟,寨裏一點都不知道”彭成龍笑著問道,伍氏道也笑了笑道“來這裏好幾個月了,一直人手不夠,寨裏又派不出多的有用的人來,我隻好自己想辦法;
這小子父母雙亡,原來被抓在簽軍裏充數,但功夫還不錯,我就跟楊六郎商議,出了點錢把他從簽軍裏贖出來了,這小子天性很活泛,跟我學武長進很快,而且還很會打點衙門的事,幫我們探聽了不少有用的消息”。
“是這樣,那這次...”彭成龍話還沒說完,伍氏道打斷道“一起帶上吧,大護法,這小子現在功夫不錯,十幾個人難以近身,而且很是忠誠能幹,相信這一路上能幫不少忙”。
彭成龍點點頭“很好,那就帶上”,伍氏道接著說道“銅錢太重,明天一部分換成幹糧,一部分留在這裏,再帶一點在路上應個急,金銀我們7個人分一下,能帶上的就盡量都帶上吧”,彭成龍點點頭“就依老伍”。
在海康待了2天,第三天,一行7人踏上了北去化州的路。
這樣,委員會的實際人數就是15人,加上2個候補,一共17人,不過,隨著時間和事情的變化,委員會的成員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人數也沒有固定,不過後來也從未超過15人,這都是後話了。
隨著冼真的到來,委員會的兵力又增加了,上次作戰的損失已全部獲得補充,傷員陸續歸隊了,吳海軍這裏又給了王濤30多個訓練好的士兵,加上王濤這裏傷愈歸隊的10來個人,王濤的兵力恢複到了210人左右。
吳海軍因為給了王濤30多人,又派出了3個隊跟隨呂世明去呂宋,兵力從500多下降到了不足400人,如果除去守備人員,兵力就跟王濤差不多了;
但這段時間吳海軍那邊也有20多個傷愈歸隊人員,加上冼真帶來的300人,兵力恢複到了550人左右,這是可以出動的兵力,加上守備人員,總數有700多人了。
由於人口規模的限製,委員會現在管轄的人口總數不過8000左右,幾乎所有的青壯都被分配完了,甚至一些老幼也加入到了勞動大軍中,兵力很難再有大的發展,吳海軍那裏已經有50個女兵了,除去守備,還有近20個女兵準備到時作戰兵配屬給王濤,專職戰場救護。
這種情況下,委員會一致決定,等3月底糧食繳完後,不管後續元廷或宣慰司還有沒有新的征收指令,都將在6、7月份拿下第一寨,同時抓緊與最大寨的合並談判事宜,另外找尋無聲士的事也要抓緊,盡快安排到宣慰司和湖廣行省去。
彭成龍已作好了最後的準備,考慮到山高路遠,前途兇險,委員會決定除了原先要帶走的路夷和劉德富外,再去海康把伍氏道帶上,然後一起從海康出發,穿過廣西宣慰司去雲南。
彭成龍在王濤的戰兵中選了2個原先作過他大護法的護法隊的護法,權當護衛,然後到澄邁,跟路夷和劉德富會合,再渡海過去海康,帶上伍氏道,再一起去雲南。
張賢元和陳五郎等人現在在哪裏,沒人能清楚的知道,根據幾個月前張賢元來信的地址,以及吳海軍的分析,張賢元所部應該駐紮在靠近安南邊境的鎮安路和太平路一帶;
但具體在哪個路,以及路的何地駐紮,吳海軍也說不清楚,隻是建議先到雲南行省太平路,到了後再問問,這個建議也得到了包括彭成龍在內的所有委員的讚同。
從瓊州去雲南太平路,是接近3000裏的征程,不知道要翻越多少山脈叢林,還要走無數的州縣,他們並非有供給和完備武裝的大部隊,在這生產力落後,人煙稀少,更多是窮山惡水的古時,他們能否活著走到雲南邊境,誰也沒底。
但是張賢元那邊,很顯然還缺少能幫他一起獨當一麵的人,必須要派人過去跟張賢元一起掌握部隊,同時在沒有得到委員會的消息時,能自行根據形勢判斷,作出跟委員會的希望一致的決定來。
整個委員會中,除去幾個剛加入委員會,還不好說的委員外,就目前的成員來看,恐怕也隻有高建國、彭成龍和呂世明3個人合適,但呂世明要去主持滲透和控製呂宋的事務,還要想辦法擴大商貿,高建國肯定是走不了的,那確實也隻有彭成龍去了。
高建國、王濤等人都心情沉重,堅持要送彭成龍到澄邁,但王濤和吳海軍肯定不能走,如今形勢依然兇險,同時新兵太多需要抓緊訓練,冼真的300團練也要先作好溝通和安排,所以最後決定由高建國、黃文斌和黃道婆帶著幾個護衛一起送彭成龍到澄邁。
不顧彭成龍的反對,高建國等人還是給他們準備了幾百兩的白銀和黃金,還有大量的銅錢,彭成龍苦笑著說道“背著這麽多的東西,到時候怎麽翻山越嶺呢,而且,必然會引起很多賊匪的覬覦”;
高建國說道“你們有6、7個人,分開帶應該也不算多,當然,此去很多地方十室九空,人煙稀少,還是每到一個城鎮多換些幹糧帶在身上,這樣也能減少那些見財起意的賊匪的覬覦;
再說了,有伍氏道在,些許賊匪也算不了什麽,萬不得已,就把包袱甩了逃命,金銀都是身外之物,有命在,才能有做事業的本錢”。
黃文斌又拿出幾樣物品,說道“山路崎嶇,把這些帶上,會助你一臂之力,萬一去了就打仗,帶著這些也能幫你”,彭成龍一見,是一個精巧的單筒千裏鏡、一個指南針、幾塊防潮的打火石。
黃文斌說道“這是我跟江同還有2個工匠2個多月弄出來的東西,在這時代,絕對是高科技產品,比王濤和吳海軍的都要好,也更輕便,你帶上,一定要平平安安的,兄弟,老同學”;
黃文斌說著說著眼淚都快流下來了,高建國歎了口氣道“‘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我們出發吧”。
到了澄邁,先跟劉德富和路夷說了去雲南的事,接著高建國、黃文斌又把劉德富拉到一邊說道“你現在雖然隻是候補委員,但這些年來,大家早就是生死與共的兄弟了,這一路上的事情,你也要多費心;
到了雲南,所有事務由你、張賢元和老彭3個人商議決定,山高路遠,沒有特殊情況不必給我們來信,你們商量著辦就好了,相信你們一定能活著,一定能成功”。
“放心吧,高哥、黃哥,我一定會赴...鞠躬盡瘁的”劉德富拍了拍胸脯道,“去跟弟妹道個別吧,這一去,不知何年能夠返迴,唉”高建國輕輕歎了口氣道。
錢財物品分成了7份,分別攜帶,除了彭成龍、劉德富、路夷和2個護衛外,還有原先與伍氏道熟識的2個衙役,現在是王濤的親兵,共7人一起出發,將五人送到海康後再返迴。
因為彭成龍跟吳海軍都在徐聞留過案底,為了以防萬一,彭成龍化名為容像謙,字暫時還是玄風,分別在即,彭成龍向眾人拱手道“剪帆圓底船的圖紙經過跟道姑一起策畫,現在已經基本定稿了;
但具體建造的時候會不會出現什麽問題,那就隻好由道姑、黃洪宇和江同去商量解決了,還是要盡快拿下第一寨,然後起碼控製瓊州南部,有了出海口和港口,才能談得上造船和商貿”。
黃道婆和黃文斌都點了點頭,黃道婆道“剪帆圓底船的事貧道迴去再斟酌一下,也可以先弄個很小的船型,在昌江試一下,看看有什麽問題,盡早解決,不至於到時候真造的時候一堆的問題,那時候再想辦法,玄風你又不在,貧道一個人也會很麻煩”。
頓了頓這道婆又說道“玄風大才,貧道來到山中1年多,算是開了眼界,當世俊賢、海外高人,都匯聚瓊州,莫非真是大道無為,天棄蒙元,我華夏當興麽”。
高建國笑了笑道“蒙元不仁,天棄是肯定的,但是如果不為,也未必就滅亡,我們這麽多人匯聚瓊州,不正是大道即將有為的征兆嗎”。
黃道婆一震,趕緊一揖“果然都是人中龍鳳,貧道受教了”,彭成龍也笑了笑道“那剪帆圓底船之事,如果隻是在建造時遇到麻煩,還有黃洪宇和江同嘛”;
他指了指黃文斌道“匠作之事,有問題可以問他和江同啊,道姑”,黃道婆點點頭“如此極好,等到剪帆圓底船成功,必能連接江海,通達四方,同時也能阻遏蒙元”。
末了,彭成龍又拱手說道“我還是那句話,我們現在每多活一天,都是老天賜予的,都是賺來的,不懼生死,方能成就大業”;
高建國聽到死字,還是皺了皺眉道“雖說我們不懼生死,但也要珍惜生命,畢竟,現在我們都不是個人,可以不拿命當迴事,我們現在每個人,不僅將來要承擔天下興亡之事,即便是眼下,就身負8000人的命運;
所以,我們還是盡量不要去冒沒必要的風險”邊說邊看了看劉德富和路夷,見二人連連點頭,於是也一拱手“諸位一路珍重”。
彭成龍等人登船後,先到了徐聞,隨後趕往海康,幸好此時徐聞早已換了縣令,那個達魯花赤闊不台,也上調去了行省,幾年前的事,這裏基本上已經無人知曉,況且彭成龍已經改名換姓,還拿著瓊州路開的路引,一路上倒也沒什麽人查問,很快就到了海康。
到海康後,見到伍氏道和楊六郎,跟他們說明了來意,如今海康這邊因為還有呂世明留下的一點家底,事情倒是開展的還行,不過伍氏道一走,就顯得人手不夠了。
畢竟,任之明馬上要過來跟大家匯合,還帶著一個無聲士,這邊人太少了接應都成問題,經過與彭成龍協商,決定把2個充作護衛的親兵留下來幫忙,但是要盡快讓委員會知道這個事。
考慮到還要北上化州路,然後從那裏去往廣西宣慰司所轄的鬱林州,彭成龍決定留下三分之二的銅錢和一半的金銀,以免行走不方便也避免在這裏遇上大隊打劫金銀的強人。
但是楊六郎不同意,他說“銅錢太重,也買不了多少東西,留下一些倒是可以,但是此去鬱林州和梧州,萬一沒有船過紅水河,你們隻能走南寧路和欽州路去雲南,那勢必要穿越十萬大山,沒有錢和足夠的糧食是不行的,金銀還是盡量帶上吧”。
“紅水河上沒有船嗎”彭成龍有點奇怪,楊六郎沉重的點點頭道“很可能,彭哥你是知道的,朝...不,元廷從宣慰司征來的糧食想運到雲南,沒有船是不可能的,這紅水河可一直從廣西宣慰司上溯到雲南境內的瀾滄江,糧食從雷州路運去雲南,水路是最方便且快捷的;
徭役人夫最多運到梧州,不走船休想在3月底4月初運到雲南軍中,而且人夫也做不到啊,所以,隻能從紅水河走水路,但是,糧食太多,船都未必夠用,到時必會封鎖江麵,並征收全部渡船”。
彭成龍點了點頭“是這樣,好吧,那金銀我們就多帶一點”,“全部帶上又何妨”說話間伍氏道走了進來,還帶著一個17、8歲的精幹小夥子。
“這是”彭成龍問道,“我徒弟,小順子,快給各位大哥行禮”,那小夥子趕緊給彭成龍和楊六郎深深一揖“各位大哥在上,陳順見過各位大哥,請多多關照”。
“哈哈,伍氏道,你搞什麽鬼,啥時候收的徒弟,寨裏一點都不知道”彭成龍笑著問道,伍氏道也笑了笑道“來這裏好幾個月了,一直人手不夠,寨裏又派不出多的有用的人來,我隻好自己想辦法;
這小子父母雙亡,原來被抓在簽軍裏充數,但功夫還不錯,我就跟楊六郎商議,出了點錢把他從簽軍裏贖出來了,這小子天性很活泛,跟我學武長進很快,而且還很會打點衙門的事,幫我們探聽了不少有用的消息”。
“是這樣,那這次...”彭成龍話還沒說完,伍氏道打斷道“一起帶上吧,大護法,這小子現在功夫不錯,十幾個人難以近身,而且很是忠誠能幹,相信這一路上能幫不少忙”。
彭成龍點點頭“很好,那就帶上”,伍氏道接著說道“銅錢太重,明天一部分換成幹糧,一部分留在這裏,再帶一點在路上應個急,金銀我們7個人分一下,能帶上的就盡量都帶上吧”,彭成龍點點頭“就依老伍”。
在海康待了2天,第三天,一行7人踏上了北去化州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