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好,然則此時起兵是否有些操之過急呢”冼南海又問道,高建國點點頭,說道“此時蒙元尚未衰朽,確實不可急著起兵,去歲黃華之事,孟元兄可有耳聞”,冼南海點了點頭,又長長歎了口氣道“可惜十萬忠烈之士,大多還是婦孺”。


    高建國也歎了口氣道“不光是起兵太急,而且時機把握的不好”,“哦,天照有何高見”冼南海問道,“蒙元四處興兵,兵力本來是不足的,若定要起兵,一是要趁蒙元無暇顧及此處之時起兵,二是蒙元未到衰朽之時,不可期望太高,必須要提前找好退據之地,以便隨時東山再起”高建國迴道。


    冼南海想了想,說道“天照所說自然應該如此,但起兵時機其實很難把握,除非在大都朝廷有暗中探查之人,隨時傳遞消息,但,這又談何容易”;


    說到在大都安排暗探之人,高建國心裏也動了一下,不過他沒有接這個話說下去,卻是講到“我兄弟五人中,有一人擅長策對與謀略,但凡有風吹草動,就能知道大勢所向,並讓我等預作安排”。


    “哦,竟有這等奇人,敢問是天照哪位兄弟”冼南海頗感訝異道,“吳海軍,吳玉山”高建國迴道,“吳玉山,不是與那王經武一起帶兵的嗎,據聞跟一個叫張文燦的一起,都是王經武的副手”冼南海問道。


    高建國點點頭,迴道“他本是我兄弟五人中最擅長謀略策劃的,但王經武一人帶兵練兵,怕忙不過來,我們除張文燦外,並無懂用兵之人,故而,隻好讓他去助王經武,卻不是什麽副手”。


    冼南海點點頭“明白了,有這許多奇人兄弟,卻為何不大舉起兵呢,雖未必能敵蒙元,但割據一方想必不是難事啊”。


    高建國搖了搖頭道“如今蒙元氣焰正熾,無論黃華,還是白蓮教,雖都能聚眾十數萬,但未能動其分毫,反被一些完全不入流的簽軍衙役之類,旦夕敉平,此時此刻,想摧鋒於正銳,談何容易,簽軍衙役尚且不敵,說什麽割據一方呢”。


    冼南海想了想,確實也是,於是長長歎了口氣,道“那豈不是大家都隻好老於山中了”,高建國笑著搖了搖頭道“孟元兄也是太高看這蒙元了,漢唐尚且難免亡國,何況蒙元”,冼南海眼睛一亮,道“你是說...”


    高建國點點頭道“孟元兄熟讀史書,可曾見過有萬年哪怕千年之朝代否”,冼南海搖了搖頭,笑道“哪裏有這樣的朝代,500年都未見”;


    “可曾想過為何會如此”高建國又問道,冼南海苦苦思索了一下,說道“自前宋覆亡後,多有士大夫反思,但都不著道,歸因最多的便是敵強我弱,但我並不認可”。


    “哦,孟元兄如何看待此事”高建國問道,“說到強,其實未南渡之前,遼、金並不比宋強,論國力,更是遠遠不如,但前宋卻是屢戰屢敗,歲歲入貢,燕雲十六州終宋一世,也未能收迴,可見,這絕非簡單的強弱能說的通的”冼南海道。


    高建國點點頭,說道“孟元兄認為是什麽原因呢”,“有少數士大夫認為自宋初起,便一直重文抑武,前宋太祖因是兵變上位,猜忌武人,‘杯酒釋兵權’,導致部伍羸弱;


    但因強敵環伺,又不得不大量養兵,結果國庫如洗,但國家七、八成開支養兵,卻不堪一戰,以至國家越弱越貧,越貧越弱,積重難返,故而覆滅”冼南海迴道。


    “孟元兄也是這樣認為”高建國笑道,冼南海點點頭道“起初我確實是這樣認為,並感歎當年王介甫(王安石)變法失敗,以至國事難以挽迴,至於覆亡”。


    “嗬嗬,有這種反思也算不錯了,但這還不是根本,隻是國策之失,宋製問題,才是根本”高建國說道,“宋製,是何問題”冼南海也是第一次聽到有人談製度問題,連忙問道。


    “宋製自初起,便不抑兼並,以至富者田連阡陌,窮者無立錐之地,幽雲尚在激戰,王小波、李順便起義川蜀,金兵尚在肆虐,鍾相、楊幺便舉兵洞庭;


    宋室也知道流民難辦,但仍不從根本上想辦法,卻是把大量流民刺配軍中,以至軍無鬥誌,戰力更加孱弱,宋室默許經商,但不僅無鼓勵,反倒征商稅之高,冠絕曆代,以至經商之人無力亦無心擴大商貿;


    如此殺雞取卵,不僅解決不了流民越來越多的窘境,且時間一長,商貿亦是不斷萎縮,如此循環,宋室即便不亡於金和蒙元,也必亡於內亂”高建國迴道。


    冼南海聽完,細細思量了一下,猛然抬頭,猶如醍醐灌頂一般,站起身來深深一揖道“今日有幸聽到海外高人指點,真正是‘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請受孟元一拜”,高建國連忙站起來迴禮道“不敢,孟元兄大才,天照無知,有感而發罷了,怎當得起如此大禮”。


    須臾,兩人坐下,冼南海又說道“宋室覆亡,確實令人惋惜,但聽天照之言,前宋覆亡,倒也是理所當然,我也是一直對宋室不滿,故而前宋覆亡後,隱於深山,不願再參與所謂複宋之事;


    倒不是害怕蒙元,這瓊州之地,蒙元向來不放在眼裏,也從未派精兵駐防,若想起兵,也不是不可以,但孟元對複宋,毫無興致,故而一直隱於山中”。


    高建國笑了笑道“看來,果然是道失求諸野啊,孟元兄既不願臣服蒙元,又對複宋毫無興致,隱於深山,也是可以理解,但今日聞孟元之誌,仍有恢複中華之心,既然如此,也不必再長期蟄伏了”。


    “哦,天照莫非已有驅除蒙元之法,但你適才又說蒙元還很強盛”冼南海疑問道,“強弱隻是相對的,一時的,而今蒙元無道,必會日益衰朽,眾叛親離;


    我等雖是暫時蟄伏,卻可以行仁義,練精兵,先據瓊州和呂宋,一旦天下有變,便可從瓊州和呂宋兩路發兵北伐,隻要民心所向,何愁大事不成”高建國慨然道。


    “先據瓊州,倒是一個辦法,那呂宋是...”冼南海有點疑惑道,“就是所謂陸複宋”高建國迴道,“陸複宋,呂宋,好名字,那裏也是個好地方,天照果然有眼光,這名字也起得好”冼南海連連點頭。


    須臾,冼南海又問道“取這兩處或許不難,但民心所向,天照未免太樂觀了,從來普通百姓隻知道被人驅使,可知興亡大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高建國搖了搖頭道“那是百姓未被公平對待,無人去真正落實‘等貴賤均貧富’的大道,亦無人去教化百姓‘家國一體,華夷有別’的道理,百姓遂隻能被裹挾或驅使;


    若有人有能基本實現公正與平等的辦法,且願意為萬民啟蒙,百姓自然會明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那時,什麽強盛蒙元,都不過是土雞瓦犬罷了”。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冼南海小聲念了2遍,連連點頭“妙啊,不過要教化百姓卻是不容易,雖然聖人有雲‘有教無類’,但是自古以來,有教者畢竟隻是少數,還有,你說的要落實‘等貴賤均貧富’又是何意,倒像是當年的反賊王小波、李順的口號”。


    高建國點了點頭道“何止王小波李順,鍾相楊幺也有完全一樣的口號,可惜隻是口號,沒有具體落實的措施和辦法,但這一點不落實,你那‘家國大義、華夷有別’也就沒人理會;


    如果這一點得以落實,那教化就會容易得多,百姓會主動求你教化,而不是你到處找人興學去教化”。


    “‘等貴賤均貧富’那豈不是要與全天下士紳為敵,自古士紳乃國家根本,沒了士紳,國家何來,百姓難道會自己建一國家,但即便如此,也還是以士紳為根本,漢高帝帶百姓推翻暴秦,百姓所建國家不還是以士紳為主嗎”冼南海問道。


    高建國本想迴答後世也有不以士紳為根本的國家形式,但想到那是跟工業革命後的生產力飛速提高相關的,此時此地,還沒有掃除士紳的根基,因此迴答道“我有二十四字解決之法,雖也隻是應於一時,但若能推行,必會改變後世國家之製,不再以士紳為根本”。


    “哦,天照請言”冼南海謙虛道,“‘丈量均田、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繳稅、惠農通商、鼓勵革新’”高建國緩緩吐出二十四個字來。


    冼南海小聲把這二十四個字念了幾遍,發出疑問“昔年北魏太武帝也曾實行均田,但後來還是難免土地兼並,至於‘官紳一體’,是要廢除科舉麽”。


    高建國笑了笑道“北魏均田,並未均到世家頭上,世家不用攤丁入畝,更不必繳糧納稅,土地又可自由買賣,故而很快就又變成了土地兼並;


    而我等雖不禁土地買賣,但攤丁入畝、官紳一體,想再出現土地兼並、貧富懸絕之事,談何容易,即便最後仍是難免貧富分化,但我等可不斷革新變法,盡量作到公平,而且隨著通商發展和匠作之術的革新,將來之世必會不同”。


    頓了頓,高建國又說道“至於科舉,倒不會廢除,官紳一體隻是要體現公平,並不涉及科舉,隻是這以後科舉取士,不能再完全以四書五經為教義,必須增加經世致用之學問”。


    冼南海思考了一會,頻頻點頭,再次起身拱手道“天照及諸位兄弟果然都是大才,必能拯神州萬民,開萬世太平”,高建國趕緊起身道“孟元兄不必如此,天照與眾兄弟雖有這些想法,卻是沒有落實的頭緒,要想一一實現且與中土之情相合,還要懇請孟元兄和委員會的諸位大賢相助”。


    冼南海大笑道“這個自然,孟元豈敢置身事外”,說罷坐下,與高建國仔細討論這二十四字如何實行,從哪裏開始,一步步的來,哪些要快,哪些要等以後再說等等。


    不知不覺兩人竟從翌日午時聊到了第二日的卯時,吃過飯,兩人都去歇息了,下午酉時,冼南海來叫高建國,原來冼南海在寨中開設大宴,將寨裏其他寨主、自己的親隨與族人全部請來,為高建國接風。


    席間,冼南海宣布,自己已經決定加入高建國等人的委員會,同時推舉自己的堂弟5寨主冼真,外甥、現萬寧軍主簿黃煥傑也加入委員會,高建國一口應允,同時先選300名團練歸屬委員會,數日後由冼真帶往第二寨,與王經武等匯合,接受委員會的任命和安排。


    第三日,冼南海送高建國迴去,拿出千兩白銀和百兩黃金相送,高建國推辭不要,冼南海說道“雖然我跟冼真已經加入你們委員會,但兩寨合並的事估計還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你們總要用錢,就算我們先加入委員會的見麵禮吧”。


    高建國十分感動,隻能收下,末了來了一句“冼哥忠國為民,義薄雲天,天照不才,有個不情之請”,“請說”冼南海豪爽的迴道。


    “願與冼哥結為異姓兄弟,同生共死,驅除胡虜,恢複中華,我那幾位兄弟也是一樣”,“好好,能與當世的奇才同生共死,是我冼某人的福分,請”,“請”。


    二人於是找眾人拿了幾炷香,找了個沒人的地方,對天起誓:


    天地為證,我二人結為異姓兄弟,冼南海孟元為兄,高建國天照為弟,同生共死,願以山河為卷,丹心作畫,驅除胡虜,恢複中華,有違此誓,神人共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再造華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剩套褲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剩套褲漢並收藏重生之再造華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