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迴 鏢局鏢旗揚風雲 總鏢頭失蹤案
青史謎蹤:華夏千古奇案集 作者:清風逸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大宋年間,江湖之中,“威遠鏢局”聲名赫赫,其鏢旗所至之處,綠林好漢大多會賣幾分薄麵。
這鏢局坐落於繁華的清平鎮,朱漆大門巍峨聳立,門旁兩座石獅子威風凜凜,不怒自威。
步入院內,但見刀槍林立,寒光閃爍。每日清晨,東方欲曉,鏢師們便聞雞起舞,勤練武藝,吆喝聲與兵器碰撞聲交織一片,盡顯豪邁英武之氣,端的是一派江湖鏢局的熱鬧景象。
一日清晨,威遠鏢局內卻如炸開了鍋一般。
原來,總鏢頭趙震霄一夜未歸。這趙震霄年近四十,麵容剛毅冷峻,眼神犀利如鷹,一杆虎頭金槍使得出神入化,在江湖上威望頗高,人人敬重。
此刻,他的大弟子林羽心急如焚,眼眶泛紅,雙手不自覺地微微顫抖,口中喃喃自語:“師父這是遭了什麽變故?”一邊說著,一邊四處奔走探尋。
二弟子王猛在總鏢頭房內的角落,發現了那杆趙震霄從不離身、如今卻血跡斑斑且槍尖微彎的虎頭金槍,眾人見此情景,頓感不妙,一股寒意從心底直湧而上。
捕快徐正、張炎接報後,火速趕來,迅速勘查現場。
徐正俯身拿起金槍,細細端詳,隻見槍身上的血跡已然幹涸,凝結成暗紅色的斑痕。
隨後,他又翻出一份鏢單,這一看,不禁讓他和張炎對視一眼,眼中滿是疑惑。
那鏢單上顯示,此次押鏢的目的地竟是那盜匪橫行、兇名遠揚的黑風嶺,而貨物一欄更是標注著“機密”二字。
詢問鏢局的鏢師與客戶後得知,威遠鏢局一向口碑極佳,趙震霄為人豪爽仗義,接鏢之時謹慎小心,多年來從未出過差池。
可近些時日,鏢局生意日益興旺,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便引得同行眼紅嫉妒。
同時,江湖上也有傳言,說趙震霄曾在過往的行鏢途中,得罪了一些綠林大盜,結下了仇怨。
徐正、張炎深知此案迷霧重重,背後究竟是江湖仇殺,仇家趁其押鏢途中設下埋伏,還是商業陰謀,同行暗中使壞,雇兇謀害,妄圖搞垮威遠鏢局,搶奪生意?
二人不敢有絲毫懈怠,一方麵沿著鏢路仔細尋訪,不放過任何一處可能留下打鬥痕跡的地方,查看是否有遺留物件;另一方麵,在鏢局內外、江湖各處廣泛打聽消息,排查可疑人員。
幾日查訪下來,一條關鍵線索終於浮出水麵。
有個常年在山中采藥賣藥的老翁稱,案發當晚,他正在黑風嶺山腳下采藥,借著朦朧的月色,瞧見幾個黑影匆匆而過,其中一人身形高大,背上背著一杆長槍,從身形輪廓來看,很像總鏢頭趙震霄。
捕快們立刻盯上這條線索,順著蹤跡尋去,可到了那幾人落腳之處,卻發現早已人去屋空,屋內隻留下一件帶血的鏢服,那鏢服上繡著威遠鏢局的標誌,正是威遠鏢局的服飾。
徐正、張炎深知嫌犯既已露了馬腳,必然如驚弓之鳥,行事會愈發謹慎。
二人迅速喬裝改扮,徐正扮作一個滿臉滄桑、嗜酒如命的落魄刀客,衣衫襤褸破舊,肩頭隨意搭著一件破舊的披風,腰間懸著一把缺口長刀,刀身上的鏽跡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張炎則成了一個油嘴滑舌、機靈狡黠的小販,挑著一擔看似裝滿雜貨實則暗藏機巧的擔子,裏麵藏著些可應急的小型兵器,以備不時之需。
他們整日混跡於江湖上的酒館、客棧,這些地方三教九流雲集,魚龍混雜,是打探消息的絕佳場所。
每至一處,徐正便會佯裝醉酒,與旁人勾肩搭背,大聲吹噓著自己過往那些半真半假的“英勇事跡”,引得旁人或真或假地附和,實則在不動聲色間留意眾人的言談,探尋與案件有關的蛛絲馬跡;張炎則穿梭於桌椅之間,吆喝著售賣他的雜貨,眼睛卻像隼鷹一般銳利,掃過每一個角落、每一張麵孔,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之處。
如此一連數日,他們的努力終於有了迴報。
在一家地處偏僻、卻又因靠近碼頭而熱鬧非凡的客棧裏,徐正正與幾個碼頭工人稱兄道弟,一杯接一杯地灌著劣酒,那酒的辛辣順著喉嚨而下,嗆得他咳嗽幾聲。
就在這時,他的餘光卻瞥見客棧角落裏,一個身形鬼祟的男子正與店小二低聲交談。
那男子神色慌張,眼神閃爍不定,時不時心虛地望向門外,手中緊攥著一錠銀子,似在打點什麽。
他身形模樣與之前所獲線索中的嫌犯有幾分契合,徐正心中一動,不動聲色地給張炎使了個眼色。
張炎會意,佯裝整理貨擔,悄然靠近。
待那男子起身準備離開時,徐正一個箭步上前,一把揪住那人的衣領,將他抵在牆上,低聲喝道:“說,趙震霄在哪裏?”
那人嚇得臉色慘白如紙,雙腿發軟,幾乎站立不穩,聲音顫抖地說:“官爺,饒命啊,小的不知……”
張炎冷笑道:“哼,威遠鏢局總鏢頭失蹤,你敢說與你無關?”
那人聽聞,眼神閃躲,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落而下。
在捕快的逼視下,他自知無法抵賴,隻得哆哆嗦嗦地開口。
原來,他叫劉二,雖是個混跡江湖的小混混,平日裏小偷小摸、坑蒙拐騙,沒什麽真本事,但他有個長處,對黑風嶺一帶的地形了如指掌,那些偏僻小路、隱秘山洞的位置他都爛熟於心。
那神秘人乃是同城“永安鏢局”的老板錢洪所派。
這永安鏢局近年來生意慘淡,門可羅雀,反觀威遠鏢局卻是蒸蒸日上,生意興隆。
錢洪心生嫉妒,遂起歹意。
他找來心狠手辣的手下孫奎,精心製定陰謀。
孫奎喬裝改扮後接近劉二,對他威逼利誘,說道:“劉二,你整日在這江湖上混,也沒混出個名堂。如今有個發財的好機會,隻要你利用對黑風嶺地形的熟悉,在趙震霄押鏢必經之路設伏,事成之後,少不了你的好處。不然,有你好看的!”
在錢財的誘惑和威脅之下,劉二答應了下來。
劉二事先召集了一群同樣貪財好勇的亡命之徒,提前在山坳、樹後潛伏。
待趙震霄率隊押鏢前往黑風嶺,行至山腳下,劉二等人突然殺出。
劉二一聲唿嘯,事先布置好的絆馬索瞬間繃緊,前方幾匹馬嘶鳴著摔倒,隊伍頓時亂作一團。
與此同時,石灰粉漫天揚起,迷住了眾人的眼睛。
趙震霄雖早有防備,卻沒料到這等陰招,他揮舞虎頭金槍,奮力撥開石灰粉,大喝一聲:“何方鼠輩,敢來劫鏢!”槍尖如電,刺向衝在前麵的歹徒。
可歹徒人多勢眾,一波又一波地湧上。
趙震霄左擋右突,身上已多處受傷,鮮血染紅了衣衫。
但他兀自咬牙堅持,手中金槍舞得風雨不透,試圖殺出重圍。
然而,隨著體力漸漸不支,招式也漸漸遲緩,最終還是寡不敵眾,受傷被俘。
劉二等人搶走鏢物,將趙震霄藏匿起來,本以為做得天衣無縫,卻不知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事後,捕快們順藤摸瓜,繼續追查那趟鏢的貨物信息。
一番周折後,從一個曾受雇參與鏢物前期搬運、後來害怕被牽連而躲起來的腳夫口中得知,那所謂的“機密”貨物,竟是一封涉及朝廷高官貪腐證據的密信。
原是一位清官——監察禦史蘇正清暗中搜集的罪證,欲送往朝中德高望重、以鐵麵無私著稱的吏部尚書林大人手中,期望能借助其力,將當地知府馬懷仁這顆毒瘤連根拔起,還百姓一個公道。
這馬懷仁在任期間,表麵清正廉潔,時常在公共場所高談闊論民生疾苦,一副憂國憂民之態,實則貪婪成性,在私底下大肆收受富商豪紳的賄賂,利用職權為他們大開方便之門,魚肉百姓,掠奪民脂民膏。
他聽聞風聲,惶恐不已,為求自保,不惜動用自己在江湖中的關係,買通永安鏢局,妄圖在密信送達之前,將知曉真相的人全部滅口,卻未曾料到,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最終還是被揭露了醜惡嘴臉。
真相大白,鏢局眾人又悲又怒,悲歎總鏢頭的遭遇,憤怒於小人的作惡多端。
他們協同捕快,全力追捕劉二及幕後神秘人孫奎和他的主子錢洪。
鏢局經此一難,雖元氣大傷,但在弟子們的整頓下,加強安保措施,重新贏迴客戶信任。
那鏢局之中,鏢旗依舊高高飄揚,隻是眾人心中,都牢牢記得這次血的教訓,時刻警醒著莫讓嫉妒與貪婪玷汙了這方熱血的江湖之地。
這鏢局坐落於繁華的清平鎮,朱漆大門巍峨聳立,門旁兩座石獅子威風凜凜,不怒自威。
步入院內,但見刀槍林立,寒光閃爍。每日清晨,東方欲曉,鏢師們便聞雞起舞,勤練武藝,吆喝聲與兵器碰撞聲交織一片,盡顯豪邁英武之氣,端的是一派江湖鏢局的熱鬧景象。
一日清晨,威遠鏢局內卻如炸開了鍋一般。
原來,總鏢頭趙震霄一夜未歸。這趙震霄年近四十,麵容剛毅冷峻,眼神犀利如鷹,一杆虎頭金槍使得出神入化,在江湖上威望頗高,人人敬重。
此刻,他的大弟子林羽心急如焚,眼眶泛紅,雙手不自覺地微微顫抖,口中喃喃自語:“師父這是遭了什麽變故?”一邊說著,一邊四處奔走探尋。
二弟子王猛在總鏢頭房內的角落,發現了那杆趙震霄從不離身、如今卻血跡斑斑且槍尖微彎的虎頭金槍,眾人見此情景,頓感不妙,一股寒意從心底直湧而上。
捕快徐正、張炎接報後,火速趕來,迅速勘查現場。
徐正俯身拿起金槍,細細端詳,隻見槍身上的血跡已然幹涸,凝結成暗紅色的斑痕。
隨後,他又翻出一份鏢單,這一看,不禁讓他和張炎對視一眼,眼中滿是疑惑。
那鏢單上顯示,此次押鏢的目的地竟是那盜匪橫行、兇名遠揚的黑風嶺,而貨物一欄更是標注著“機密”二字。
詢問鏢局的鏢師與客戶後得知,威遠鏢局一向口碑極佳,趙震霄為人豪爽仗義,接鏢之時謹慎小心,多年來從未出過差池。
可近些時日,鏢局生意日益興旺,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便引得同行眼紅嫉妒。
同時,江湖上也有傳言,說趙震霄曾在過往的行鏢途中,得罪了一些綠林大盜,結下了仇怨。
徐正、張炎深知此案迷霧重重,背後究竟是江湖仇殺,仇家趁其押鏢途中設下埋伏,還是商業陰謀,同行暗中使壞,雇兇謀害,妄圖搞垮威遠鏢局,搶奪生意?
二人不敢有絲毫懈怠,一方麵沿著鏢路仔細尋訪,不放過任何一處可能留下打鬥痕跡的地方,查看是否有遺留物件;另一方麵,在鏢局內外、江湖各處廣泛打聽消息,排查可疑人員。
幾日查訪下來,一條關鍵線索終於浮出水麵。
有個常年在山中采藥賣藥的老翁稱,案發當晚,他正在黑風嶺山腳下采藥,借著朦朧的月色,瞧見幾個黑影匆匆而過,其中一人身形高大,背上背著一杆長槍,從身形輪廓來看,很像總鏢頭趙震霄。
捕快們立刻盯上這條線索,順著蹤跡尋去,可到了那幾人落腳之處,卻發現早已人去屋空,屋內隻留下一件帶血的鏢服,那鏢服上繡著威遠鏢局的標誌,正是威遠鏢局的服飾。
徐正、張炎深知嫌犯既已露了馬腳,必然如驚弓之鳥,行事會愈發謹慎。
二人迅速喬裝改扮,徐正扮作一個滿臉滄桑、嗜酒如命的落魄刀客,衣衫襤褸破舊,肩頭隨意搭著一件破舊的披風,腰間懸著一把缺口長刀,刀身上的鏽跡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張炎則成了一個油嘴滑舌、機靈狡黠的小販,挑著一擔看似裝滿雜貨實則暗藏機巧的擔子,裏麵藏著些可應急的小型兵器,以備不時之需。
他們整日混跡於江湖上的酒館、客棧,這些地方三教九流雲集,魚龍混雜,是打探消息的絕佳場所。
每至一處,徐正便會佯裝醉酒,與旁人勾肩搭背,大聲吹噓著自己過往那些半真半假的“英勇事跡”,引得旁人或真或假地附和,實則在不動聲色間留意眾人的言談,探尋與案件有關的蛛絲馬跡;張炎則穿梭於桌椅之間,吆喝著售賣他的雜貨,眼睛卻像隼鷹一般銳利,掃過每一個角落、每一張麵孔,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之處。
如此一連數日,他們的努力終於有了迴報。
在一家地處偏僻、卻又因靠近碼頭而熱鬧非凡的客棧裏,徐正正與幾個碼頭工人稱兄道弟,一杯接一杯地灌著劣酒,那酒的辛辣順著喉嚨而下,嗆得他咳嗽幾聲。
就在這時,他的餘光卻瞥見客棧角落裏,一個身形鬼祟的男子正與店小二低聲交談。
那男子神色慌張,眼神閃爍不定,時不時心虛地望向門外,手中緊攥著一錠銀子,似在打點什麽。
他身形模樣與之前所獲線索中的嫌犯有幾分契合,徐正心中一動,不動聲色地給張炎使了個眼色。
張炎會意,佯裝整理貨擔,悄然靠近。
待那男子起身準備離開時,徐正一個箭步上前,一把揪住那人的衣領,將他抵在牆上,低聲喝道:“說,趙震霄在哪裏?”
那人嚇得臉色慘白如紙,雙腿發軟,幾乎站立不穩,聲音顫抖地說:“官爺,饒命啊,小的不知……”
張炎冷笑道:“哼,威遠鏢局總鏢頭失蹤,你敢說與你無關?”
那人聽聞,眼神閃躲,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落而下。
在捕快的逼視下,他自知無法抵賴,隻得哆哆嗦嗦地開口。
原來,他叫劉二,雖是個混跡江湖的小混混,平日裏小偷小摸、坑蒙拐騙,沒什麽真本事,但他有個長處,對黑風嶺一帶的地形了如指掌,那些偏僻小路、隱秘山洞的位置他都爛熟於心。
那神秘人乃是同城“永安鏢局”的老板錢洪所派。
這永安鏢局近年來生意慘淡,門可羅雀,反觀威遠鏢局卻是蒸蒸日上,生意興隆。
錢洪心生嫉妒,遂起歹意。
他找來心狠手辣的手下孫奎,精心製定陰謀。
孫奎喬裝改扮後接近劉二,對他威逼利誘,說道:“劉二,你整日在這江湖上混,也沒混出個名堂。如今有個發財的好機會,隻要你利用對黑風嶺地形的熟悉,在趙震霄押鏢必經之路設伏,事成之後,少不了你的好處。不然,有你好看的!”
在錢財的誘惑和威脅之下,劉二答應了下來。
劉二事先召集了一群同樣貪財好勇的亡命之徒,提前在山坳、樹後潛伏。
待趙震霄率隊押鏢前往黑風嶺,行至山腳下,劉二等人突然殺出。
劉二一聲唿嘯,事先布置好的絆馬索瞬間繃緊,前方幾匹馬嘶鳴著摔倒,隊伍頓時亂作一團。
與此同時,石灰粉漫天揚起,迷住了眾人的眼睛。
趙震霄雖早有防備,卻沒料到這等陰招,他揮舞虎頭金槍,奮力撥開石灰粉,大喝一聲:“何方鼠輩,敢來劫鏢!”槍尖如電,刺向衝在前麵的歹徒。
可歹徒人多勢眾,一波又一波地湧上。
趙震霄左擋右突,身上已多處受傷,鮮血染紅了衣衫。
但他兀自咬牙堅持,手中金槍舞得風雨不透,試圖殺出重圍。
然而,隨著體力漸漸不支,招式也漸漸遲緩,最終還是寡不敵眾,受傷被俘。
劉二等人搶走鏢物,將趙震霄藏匿起來,本以為做得天衣無縫,卻不知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事後,捕快們順藤摸瓜,繼續追查那趟鏢的貨物信息。
一番周折後,從一個曾受雇參與鏢物前期搬運、後來害怕被牽連而躲起來的腳夫口中得知,那所謂的“機密”貨物,竟是一封涉及朝廷高官貪腐證據的密信。
原是一位清官——監察禦史蘇正清暗中搜集的罪證,欲送往朝中德高望重、以鐵麵無私著稱的吏部尚書林大人手中,期望能借助其力,將當地知府馬懷仁這顆毒瘤連根拔起,還百姓一個公道。
這馬懷仁在任期間,表麵清正廉潔,時常在公共場所高談闊論民生疾苦,一副憂國憂民之態,實則貪婪成性,在私底下大肆收受富商豪紳的賄賂,利用職權為他們大開方便之門,魚肉百姓,掠奪民脂民膏。
他聽聞風聲,惶恐不已,為求自保,不惜動用自己在江湖中的關係,買通永安鏢局,妄圖在密信送達之前,將知曉真相的人全部滅口,卻未曾料到,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最終還是被揭露了醜惡嘴臉。
真相大白,鏢局眾人又悲又怒,悲歎總鏢頭的遭遇,憤怒於小人的作惡多端。
他們協同捕快,全力追捕劉二及幕後神秘人孫奎和他的主子錢洪。
鏢局經此一難,雖元氣大傷,但在弟子們的整頓下,加強安保措施,重新贏迴客戶信任。
那鏢局之中,鏢旗依舊高高飄揚,隻是眾人心中,都牢牢記得這次血的教訓,時刻警醒著莫讓嫉妒與貪婪玷汙了這方熱血的江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