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六,常朝之後。


    沈念拿著阿吉繪製的木生姐姐玉潤的畫像,來到棋盤街西側、通政司對麵的錦衣衛衙門。


    他告知門前守衛,前來拜訪錦衣衛千戶周海。


    周海作為馮保的幹兒子。


    遊走於東廠與錦衣衛之間,乃是京師的消息通。


    京師內,他都找不來的人,恐怕就隻能靠官衙貼出懸賞告示去找了。


    沈念選擇在大白天堂皇正大地登門拜訪,其實比投遞拜帖,私下見麵更加妥帖。


    二人私下見麵。


    一些言官很容易大做文章,因為廠衛直屬皇權,文官不可私下與他們走得太近。


    沈念像辦公事一樣去做私事,反而不會令太多人關注。


    此事對周海而言,乃是芝麻大的小事。


    他最多匯稟給司禮監馮保或北鎮撫司鎮撫使曹威。


    而“買賣假揚州瘦馬”這種低級勾當,誰幹誰遭人唾棄,司禮監與錦衣衛絕不會幹,一些高官貴戚也不會幹。


    故而尋他問詢,不會走漏風聲。


    至於沈念這番“上衙時順嘴問一句私事”的行為,過錯如芝麻綠豆大小。


    即使被一些吹毛求疵的言官知曉,都認為不值得浪費紙墨彈劾。


    很快。


    便有錦衣衛將沈念引了進去。


    “沈編修,恭喜高升,今日怎麽有空來找我了,可是有要事?”周海迎了過來。


    “周千戶,不算是要事,可否屋內小敘?”沈念朝著周海拱手。


    “好!好!”周海笑著將沈念引入屋內,他對一般的正七品可從沒有如此客氣。


    隨即。


    沈念道出了家仆親姐疑被人當成瘦馬拐到京師販賣之事,並拿出了畫像。


    “遼東過來的?約在去年年底被送到京師?”周海想了想,然後看向沈念。


    “沈編修,我可能知曉她的下落,但還需要確認一下,你是想讓我確認後直接救人,還是隻需告訴你她的下落?”


    此話一出,顯然是有線索,而問得也非常有水平。


    京師之內,隻要不是關在詔獄或有禦旨,幾乎沒有錦衣衛撈不出來的人。


    周海救人一定會使用非常規類方式,可能用錢,可能用勢,也可能直接去搶。


    待救出來,沈念便欠了他一個大人情。


    沈念想了想,道:“我想先知曉人在哪,具體情況如何,至於如何救人,如果到時需要麻煩周千戶,我再叨擾。”


    若確認對方暫時安全。


    沈念還是想用更正規的方式,將這些人販子與幕後之人一鍋端,救出更多人。


    翰林院出身的人,不能走使得道德有瑕疵或授人以柄的偏門。


    “好,最遲今日黃昏,我給你迴複!”周海非常幹脆果斷地說道,他非常願與沈念這類仕途前景甚是光明的官員交往。


    手上沾血太多。


    他也盼著日後被人攻擊時,能有個說話有用的官員為他說句好話。


    隨即,沈念便離開了。


    ……


    臨近黃昏,周海命人送來消息。


    “人在掛竿茶社,內有女子三十人左右,皆遭哄騙,月底清賣,幕後東家為北城兵馬指揮司副指揮黃成,指揮使張順天亦有分贓。”


    掛竿茶社,非一般茶鋪,而是一群強丐聚集,組建的民間社團。


    當下,京師乞丐總量不下萬人。


    一部分是遊手賭博之人。


    一部分是荒年饑歲的災民逃荒,逐漸變成流民乞丐。


    京師的蠟燭寺、幡竿寺皆是留置乞丐之所,但根本不夠用。


    至於強丐。


    則是一群遊手好閑、不事生產、強橫少壯之徒,白天索討酒食財物,晚上或盜或搶,甚是囂張。


    積攢了一些錢財後,便開始做一些灰色買賣,比如賭坊、驢打滾(高利貸)、人口買賣的牙人等,專欺更底層的人。


    他們上麵大多有官員胥吏撐腰,也更懂得如何欺負窮人。


    沈念坐在書案前,思索著如何通過正規途徑去救這些被騙被拐的良家女子。


    他若直接報官或撰寫奏疏呈遞內閣,效果不佳。


    對方得到消息後,可能會第一時間將人轉移。


    即使未曾轉移。


    他們手裏絕對握有這些女子的雇傭契約,聲稱他們隻是媒牙子,而這些女人都是自願為妾,根本不屬於販賣人口。


    真打官司,沈念不一定能贏,他也不適合卷進這種糊塗賬中,更沒有精力去尋證據。


    突然,他眼前一亮。


    “驅趕遼東流民的,不就是北城兵馬司的人嗎?有了!”沈念興奮起來。


    ……


    黃昏放衙後。


    沈念迴到家中,將阿吉和木生叫到麵前。


    “木生,我已知你姐姐的下落,她在月底之前還算安全,不過要將她救出來,還需要你來做。”


    “我?我如何做?若能以命換命,我也願意!”木生揚起腦袋說道。


    “不需要你以命換命,明日一早,你隨阿吉前往城郊,尋找同為遼東的流民,無須多,五人即可,要嗓門洪亮的。”


    “阿吉,你為他們都買身衣服,切記,是打補丁的舊衣服,然後將他們在午後拉到城內,於正陽門外暫歇,我準備讓他們去告狀,訴狀你來寫。”


    ……


    沈念布置好後,迴到書房,思索計劃有無缺漏之處。


    他的具體措施是:讓這些流民來京內告狀,控訴遼東賑災銀被吞,控訴北城兵馬司驅趕毆打災民,先將北城兵馬司卷進來。


    外地百姓來京告狀,正規渠道有二。


    其一,向通政司遞交訴狀;其二,敲擊午門外的登聞鼓直訴。


    但目前,這兩種渠道對百姓而言幾乎都行不通。


    首先,從外地到京師,大多路途遙遠,很多百姓都不識字,還要請訟師撰寫訴狀,來來迴迴耗銀可達十餘兩,這相當於一名中等農戶的兩年收入。


    其次,地方官員賄賂五城兵馬司或順天府的胥吏,使得外地告狀的百姓根本無法進京。


    最後,即使有百姓能來到通政司或午門前,也會有胥吏阻攔,將其驅逐。


    當下,午門前的那架登聞鼓是給人看的,而不是給人敲的。


    至於通政司。


    一些底層官員想彈劾上官都不一定能呈遞奏疏成功,更不要說底層百姓了。


    當然,還有其他特殊渠道。


    如:攔與喊冤,依托士紳、科舉考生、致仕官員告狀等。


    但這全憑運氣。


    搞不好還會被扣上“驚擾官駕、誣告官員”的罪名被責罰。


    依照《大明律》,越本管官司輒赴上司稱訴者,是要先笞五十的。


    沈念讓這些人換衣服,乃是為了讓他們以“底層勞力”的身份進京。


    讓阿吉寫狀紙,乃是為了寫明情況,且將自己摘出去。


    而沈念規劃的告狀之地。


    不是通政司,不是午門,不是順天府,不是錦衣衛,甚至不是三法司(大理寺、刑部、都察院)。


    而是戶部。


    去年的遼東賑災銀乃是從戶部支出,派發到遼東,而今出現如此多的流民,都聲稱沒有被安撫,定然是有人貪墨。


    戶部尚書殷正茂剛剛上任,正是想要站穩腳的時候。


    他若知此事,絕對會上奏,因為裏麵可挖掘的問題太多了!


    比如:戶部有沒有貪墨賑災銀之官?北城兵馬司有沒有收受地方官員賄賂驅趕流民?遼東地方衙門有沒有虛報災民數量?有沒有截留賑災銀?有沒有官商勾結將賑災糧變成劣質米糧?


    另外還有一點,遼東作為邊陲之地,賑災銀經常被軍需調借,此次是不是也是這樣?若將邊民逼成反民,這個責任誰來負?


    這些問題,在殷正茂眼裏,皆是功績。


    ……


    沈念篤定殷正茂會徹查此事,還有一個緣由。


    往昔,戶部在王國光這位老黃牛的帶領下,兢兢業業,甚是乖巧。


    各個衙門要錢都朝著戶部要。


    但大明的財政管理衙門,其實不止戶部,較為有錢的還有工部和司禮監。


    工部,主管全國匠戶,四大清吏司所征的山貨土產稅、製陶冶煉費,還有山場、園林費用,都不經戶部。


    司禮監掌管天下黃冊,提督蘇杭兩府的織造,還掌管水利、舟車、橋梁等,也很有錢。


    換言之——


    朝廷掙錢的錢袋子有好幾個,但一旦賑災救民,都率先是朝著戶部的口袋拿。


    殷正茂可不是窩囊的老實人,不可能被這樣欺負。


    若再出錢,他肯定會想法讓別的衙門出錢。


    另外,沈念還篤定,此事鬧到內閣後,三大閣老肯定重視。


    一則是幫助殷正茂站穩腳跟。


    二則是遼東地區的文官武將都需要被敲打敲打,不然流民下一步就變成了反民,邊境絕不可亂。


    如此一來。


    救下那些良家女子就變成了一件小事,根本不需要沈念再尋人提醒或令木生再去告狀。


    隻要殷正茂上奏道出北城兵馬司有“驅趕流民,蒙蔽聖聽”之舉。


    負責監管北城兵馬司的巡城禦史一定會第一時間尋找證據控訴北城兵馬司指揮、副指揮的一係列惡行。


    不然,就是他們失職。


    到那時,木生的姐姐以及那些可憐的良家女子很快就能被救出,遼東那些受官僚和軍戶欺壓的百姓也能好過一些。


    這就是沈念的全盤計劃。


    四兩撥千斤,私事變國事,由救一人變成救多人。


    借由殷正茂剛上任急需立功,讓朝堂的諸多問題浮出水麵。


    至於此事能鬧多大,能使得多少官員落馬,能為遼東百姓解決多少問題,就看殷正茂的能力了。


    沈念預測。


    此事鬧大後,若內閣與司禮監知曉他問詢周海之事,定會猜想到流民去戶部告狀,是他的點子。


    畢竟,去戶部申冤,不是一般百姓能想到的。


    若真被那群老狐狸想到,沈念也不懼。


    他初心是正的,做法又對朝廷有利而無一害,沒準兒殷正茂還會感謝他呢!


    ……


    三月初七,近黃昏。


    戶部尚書殷正茂的官轎從戶部衙門西門行出,隨行者足足有十餘人。


    “咳咳……咳咳……”


    不遠處的角落,阿吉咳嗽起來。


    這五名流民與木生可不知戶部尚書的轎子長什麽模樣。


    他們聽到號令後,立即衝上去,然後開始高喊:


    “遼東災民有冤,有人貪了戶部的賑災銀!”


    “遼東災民有冤,有人貪了戶部的賑災銀!”


    “遼東災民有冤,有人貪了戶部的賑災銀!”


    ……


    喊冤也是有講究的。


    第一句話必須就要將表達的核心內容喊出來。


    若隻是喊“我的青天大老爺,小民冤枉,您一定要為小民做主啊”,可能剛喊完,便被官差趕走了。


    大明絕大多數官員都不愛管閑事,且有冤屈朝著戶部尚書申訴,前所未有。


    京師有三法司,有登聞鼓,有通政司。


    戶部尚書逾矩受理,那不是打其他衙門主官的臉嗎?


    轎內的殷正茂被這道喊聲嚇了一跳。


    就在數名官差仆從準備將連同木生在內的六名申冤者趕走時。


    殷正茂掀開轎簾,道:“將狀紙拿過來!”


    為百姓申冤不是他的職責,但涉及“遼東、戶部賑災銀”,他就必須要管一管了。


    殷正茂看過狀紙後,眼珠一轉。


    朝著轎旁窗口的隨行胥吏說道:“先將他們帶進衙門安置,另外速速命人去城郊北看一看,到底有多少流民?”


    說罷,殷正茂拍了拍轎子,高聲道:“迴衙!”


    聲音清亮,中氣十足。


    待殷正茂確定城外的遼東流民不下兩千人,定然是要上疏了。


    ……


    不遠處。


    阿吉看到木生六人被帶進戶部衙門,連忙離開了。


    一切都在他家少爺的掌控中。


    接下來就要看殷正茂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如何燒了。


    至於這把火能燒多大,會燒在誰身上,那就不是沈念所考慮的了。


    當下的大明,需要這樣的火焰。


    ……


    翌日一大早,殷正茂的奏疏便出現在了內閣值房內。


    張居正麵帶慍色。


    他最憤怒的是京城已有遼東流民數千,竟然被北城兵馬司驅趕並瞞了下來。


    關鍵還是戶部尚書發現了這個問題。


    要知,京城有遼東流民數千,那遼東區域定然就有數萬了。


    數萬人若集聚暴動造反,那就不是撥幾萬兩賑災銀能打發的了。


    張居正快步前往禁中向小萬曆匯稟。


    ……


    近午時。


    一眾錦衣衛與巡視北城察院的巡城禦史錢泰帶著十餘名兵丁,奔向城北。


    沈念知曉後,不由得喃喃道:“接下來,就要看殷尚書的在京首秀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萬曆修起居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上官不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上官不水並收藏我在萬曆修起居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