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內閣。
當值的中書舍人將沈念引入張居正的值房中。
依照沈念當下的品級,在沒有提前匯稟的情況下,其實沒有資格麵見張居正。
但他有著日講官的身份,外加他在張居正特意交待的官員名單內。
隻道一聲有要事匯稟,便來到了張居正麵前。
“翰林檢討沈念,參見閣老!”沈念躬身拱手道。
張居正放下手中的筆,抬起頭來,沈念以官職相稱,顯然是為了公事。
“子珩,何事?”
沈念拱手道:“閣老,下官想為戶課給事中徐貞明、廣東道禦史李楨、陝西道禦史喬岩、翰林院檢討趙用賢四人求情,懇請朝廷免於責罰!”
聽到此話,張居正皺起眉頭,緩緩站起身來。
“怎麽?你與他們有舊?你無事趟這趟渾水作甚?是否責罰他們,取決於詔獄的供狀,取決於陛下的聖斷,大過年的,莫為自己找不自在,速速迴去!”
張居正以為沈念是因與四人有舊而求私情,故而怒斥沈念。
沈念臉色不變,朝前走了一步。
“閣老,我不曾與四人有舊,也非為求私情,乃是為了新政順利展開,為四人求情!”
張居正看向沈念。
“若是‘直諫無罪,言官之責’那套說法,便莫講了!那些無知蠢貨,威脅朝廷,擾亂國事,不顧國家成敗,若不嚴懲,日後將更加猖獗!”
張居正麵色鐵青,顯然被此事氣得不輕。
沈念緩了緩,開口道:“曆朝曆代,推行新政者,無不是一邊挨罵,一邊改革。”
“下官知閣老之苦,知閣老之累,然重懲言官,並非良策。”
“何為良策?”張居正反問道。
“示弱,輕懲,培養支持新政的賢良之官,使之居於要職,為閣老分擔壓力。”
“示弱?老夫示弱,能被那群言官吃掉!”張居正非常清楚那群迂腐言官對他柄國的恨意。
他能感受到。
他若下台,結局可能會如晚年嚴嵩那般淒慘。
沈念問道:“閣老,不知您是否知曉,您在百官心中是什麽模樣?”
“是何模樣?”
“輔政操急,以宰相自居,負性剛果,持身正大,獨斷專行,一手遮天……”
張居正認真聽著,聽完竟沒發現一個褒義詞。
他氣得嘴唇發顫,長須翹起,但細細一想,自己可能在百官心中就是這個形象。
一個考成法,幾乎將九成官員都得罪了。
這種話,無人敢在他麵前講。
“你也如此想?”
張居正輕捋胡須,麵如平湖,然心中甚是忐忑。
他覺得沈念不敢點頭。
但又認為沈念搖頭,極有可能非發自真心。
沈念思索數息後,非常認真地點了點頭,然後還補了一個肯定的迴答:嗯。
“砰!”
張居正聽到此話,身體一趔趄,腰撞在桌子上,隻感覺腦子嗡嗡的。
他自問甚是器重沈念。
沒想到在沈念心中竟然是這種形象。
沈念連忙道:“閣老,大家皆如此認為,非大家之過,而是您造成了這種假象!”
“我知您為大明江山嘔心瀝血,希冀著以新政興盛大明,幾乎不在乎自己的名聲,您身上的擔子有萬鈞重,但從未抱怨過!”
“我覺得,您有時在強撐,將自己表現得無堅不摧太累了,您在執行新政上可以強勢,但在其它方麵,理應示弱。”
“不知您是否發現,您被言官攻擊時,無官員為您辯解,朝中不乏您的支持者,無人為您出言,是因大家認為您無所不能且陛下會為您撐腰。你是超乎法令之上的存在……”
“這種認知,就是很多人覺得您獨斷專行、一手遮天的緣由。”
“其實,您隻是覺得定下的政策行之有效,有益於大明,您想更有效率的變法改革,故而便出言定下,不與任何人討論,其他兩位閣老在您麵前也隻是道一句:附議。”
“如果我沒猜錯,您應該已經準備布局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已在一些州府試行數年的一條鞭法了,此新法,將會得罪更多人,到時定然還會有無數反對者攻擊您!”
“你若倒下,所有的新政之策便都倒下了!”
“閣老,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很遠,靠您一人,興盛不了大明。”
“我希望您示弱,是希望當您被言官謾罵,會有人站出來為您說話。”
“我希望您輕懲,是覺得那些不懂您的官員當看到新政取得的成果後,會了解您的苦衷,會讚頌你的功績,如此更有成就感!”
“即使他們永遠不懂,百年後,千年後,一定有人能懂得您為大明的付出,是您扛著大明朝在走!”
“示弱,是為了您自保;輕懲,是為了讓更多官員有機會了解您的付出,看到新政取得的功績。”
“至於當下的一些謾罵、不解,就任它去吧!”
“不出所料,傅應禎被充軍後,一定有百姓讚頌他,一定有百姓謾罵您,但那又如何呢?傷不了您皮毛,或許若幹年後,他們會為當初的行為自責不已!”
……
這一刻,張居正的眼眶有些發紅。
他沒想到沈念竟如此了解他,沒想到沈念能精準地道出他的不足。
他高處不勝寒的孤獨,他夙夜為公的辛勞,他為了複興大明所作的犧牲,他對一條鞭法的謀劃,以及他存在的問題……
這一刻,沈念已不僅是他的學生,還是他的夥伴,誌同道合的夥伴。
偌大的大明王朝,政事千頭萬緒,確實需要有人為他分擔。
老邁的呂調陽不行,對他唯命是從的張四維不行,但申時行、王錫爵、王家屏、沈一貫、沈念等,都是可以重點培養的。
特別是沈念。
張居正本以為他隻是機靈一些,沒想到心中有大智慧。
沈念的所言所行,不是在追隨自己,而是在堅持做正確的事情。
這一刻。
他豁然開朗,覺得身上的壓力減少了許多。
張居正看向沈念,問道:“子珩,你今日說出這番話,是為了什麽?高官厚祿,千古留名?”
沈念今日這番話,顯然不是為了攀附張居正。
沈念微微一笑。
“高官厚祿不過浮雲,千古留名或是罵名,我隻是覺得,當下的大明太糟糕了,底層百姓的日子過得太糟糕了,若有能力,便應幫助更多的人,讓他們過得幸福一些,我也不虛此生!”
張居正輕捋胡須,心中喃喃道:同我者,子珩也!
當值的中書舍人將沈念引入張居正的值房中。
依照沈念當下的品級,在沒有提前匯稟的情況下,其實沒有資格麵見張居正。
但他有著日講官的身份,外加他在張居正特意交待的官員名單內。
隻道一聲有要事匯稟,便來到了張居正麵前。
“翰林檢討沈念,參見閣老!”沈念躬身拱手道。
張居正放下手中的筆,抬起頭來,沈念以官職相稱,顯然是為了公事。
“子珩,何事?”
沈念拱手道:“閣老,下官想為戶課給事中徐貞明、廣東道禦史李楨、陝西道禦史喬岩、翰林院檢討趙用賢四人求情,懇請朝廷免於責罰!”
聽到此話,張居正皺起眉頭,緩緩站起身來。
“怎麽?你與他們有舊?你無事趟這趟渾水作甚?是否責罰他們,取決於詔獄的供狀,取決於陛下的聖斷,大過年的,莫為自己找不自在,速速迴去!”
張居正以為沈念是因與四人有舊而求私情,故而怒斥沈念。
沈念臉色不變,朝前走了一步。
“閣老,我不曾與四人有舊,也非為求私情,乃是為了新政順利展開,為四人求情!”
張居正看向沈念。
“若是‘直諫無罪,言官之責’那套說法,便莫講了!那些無知蠢貨,威脅朝廷,擾亂國事,不顧國家成敗,若不嚴懲,日後將更加猖獗!”
張居正麵色鐵青,顯然被此事氣得不輕。
沈念緩了緩,開口道:“曆朝曆代,推行新政者,無不是一邊挨罵,一邊改革。”
“下官知閣老之苦,知閣老之累,然重懲言官,並非良策。”
“何為良策?”張居正反問道。
“示弱,輕懲,培養支持新政的賢良之官,使之居於要職,為閣老分擔壓力。”
“示弱?老夫示弱,能被那群言官吃掉!”張居正非常清楚那群迂腐言官對他柄國的恨意。
他能感受到。
他若下台,結局可能會如晚年嚴嵩那般淒慘。
沈念問道:“閣老,不知您是否知曉,您在百官心中是什麽模樣?”
“是何模樣?”
“輔政操急,以宰相自居,負性剛果,持身正大,獨斷專行,一手遮天……”
張居正認真聽著,聽完竟沒發現一個褒義詞。
他氣得嘴唇發顫,長須翹起,但細細一想,自己可能在百官心中就是這個形象。
一個考成法,幾乎將九成官員都得罪了。
這種話,無人敢在他麵前講。
“你也如此想?”
張居正輕捋胡須,麵如平湖,然心中甚是忐忑。
他覺得沈念不敢點頭。
但又認為沈念搖頭,極有可能非發自真心。
沈念思索數息後,非常認真地點了點頭,然後還補了一個肯定的迴答:嗯。
“砰!”
張居正聽到此話,身體一趔趄,腰撞在桌子上,隻感覺腦子嗡嗡的。
他自問甚是器重沈念。
沒想到在沈念心中竟然是這種形象。
沈念連忙道:“閣老,大家皆如此認為,非大家之過,而是您造成了這種假象!”
“我知您為大明江山嘔心瀝血,希冀著以新政興盛大明,幾乎不在乎自己的名聲,您身上的擔子有萬鈞重,但從未抱怨過!”
“我覺得,您有時在強撐,將自己表現得無堅不摧太累了,您在執行新政上可以強勢,但在其它方麵,理應示弱。”
“不知您是否發現,您被言官攻擊時,無官員為您辯解,朝中不乏您的支持者,無人為您出言,是因大家認為您無所不能且陛下會為您撐腰。你是超乎法令之上的存在……”
“這種認知,就是很多人覺得您獨斷專行、一手遮天的緣由。”
“其實,您隻是覺得定下的政策行之有效,有益於大明,您想更有效率的變法改革,故而便出言定下,不與任何人討論,其他兩位閣老在您麵前也隻是道一句:附議。”
“如果我沒猜錯,您應該已經準備布局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已在一些州府試行數年的一條鞭法了,此新法,將會得罪更多人,到時定然還會有無數反對者攻擊您!”
“你若倒下,所有的新政之策便都倒下了!”
“閣老,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很遠,靠您一人,興盛不了大明。”
“我希望您示弱,是希望當您被言官謾罵,會有人站出來為您說話。”
“我希望您輕懲,是覺得那些不懂您的官員當看到新政取得的成果後,會了解您的苦衷,會讚頌你的功績,如此更有成就感!”
“即使他們永遠不懂,百年後,千年後,一定有人能懂得您為大明的付出,是您扛著大明朝在走!”
“示弱,是為了您自保;輕懲,是為了讓更多官員有機會了解您的付出,看到新政取得的功績。”
“至於當下的一些謾罵、不解,就任它去吧!”
“不出所料,傅應禎被充軍後,一定有百姓讚頌他,一定有百姓謾罵您,但那又如何呢?傷不了您皮毛,或許若幹年後,他們會為當初的行為自責不已!”
……
這一刻,張居正的眼眶有些發紅。
他沒想到沈念竟如此了解他,沒想到沈念能精準地道出他的不足。
他高處不勝寒的孤獨,他夙夜為公的辛勞,他為了複興大明所作的犧牲,他對一條鞭法的謀劃,以及他存在的問題……
這一刻,沈念已不僅是他的學生,還是他的夥伴,誌同道合的夥伴。
偌大的大明王朝,政事千頭萬緒,確實需要有人為他分擔。
老邁的呂調陽不行,對他唯命是從的張四維不行,但申時行、王錫爵、王家屏、沈一貫、沈念等,都是可以重點培養的。
特別是沈念。
張居正本以為他隻是機靈一些,沒想到心中有大智慧。
沈念的所言所行,不是在追隨自己,而是在堅持做正確的事情。
這一刻。
他豁然開朗,覺得身上的壓力減少了許多。
張居正看向沈念,問道:“子珩,你今日說出這番話,是為了什麽?高官厚祿,千古留名?”
沈念今日這番話,顯然不是為了攀附張居正。
沈念微微一笑。
“高官厚祿不過浮雲,千古留名或是罵名,我隻是覺得,當下的大明太糟糕了,底層百姓的日子過得太糟糕了,若有能力,便應幫助更多的人,讓他們過得幸福一些,我也不虛此生!”
張居正輕捋胡須,心中喃喃道:同我者,子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