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極殿內,靜得可怕。


    官員們都望向沈念。


    想聽一聽他會如何記撰今日之事。


    馬自強、王錫爵等一眾擔任著文學侍從的官員,都向沈念投以同情的目光。


    換作他們。


    也實難想出該如何妥善記注。


    本來。


    一句“五月六日,上視朝”,外加附錄一份常朝簡報就能解決。


    但現在,複雜多了。


    萬曆小皇帝冒失發言,說話後又改話,實乃君之大忌。


    為君者。


    今日出言反複,日後便有可能朝令夕改。


    再者。


    小皇帝最近任性話多。


    張居正欲給小皇帝一個教訓,故而選擇在常朝之上敲打他。


    此刻的沈念。


    要麽得罪張居正,要麽被小皇帝記恨,很難將二者都討好。


    萬曆小皇帝低著腦袋,很是鬱悶。


    他被張居正怒斥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但大多都發生在經筵日講上。


    但這次,是常朝。


    是要將他的過錯記錄到史冊上。


    他這個年齡,極愛麵子,正是覺得自己能成為天下賢君的時候。


    如此被懲,心中自然不舒坦。


    這時。


    沈念緩了緩,朝前走了兩步,高聲道:“何為《起居注》?帝王之實錄,將來之炯戒。”


    “自古以來,君王皆無權翻閱《起居注》,更不能知曉其內容!臣若直言,是為陷陛下於不道,陷閣老於不忠,陷自己於不禮不智不忠,成為史官之恥,恕下官不能在禦前直言!”


    唰!唰!唰!


    在沈念話落的那一瞬間,所有官員都如麵向太陽的向日葵那般,扭臉看向沈念。


    眼神裏全是傾佩。


    君王無權翻閱起居注,乃是自古以來的鐵規。


    不然,哪個皇帝容許臣子寫他的壞話,哪個皇帝不想將自己寫的賢明一些!


    不過,規矩是規矩。


    破壞此規矩的帝王不在少數。


    當年,唐太宗就曾偷看起居注,傳說還修改了玄武門事變的內容。


    而宋太宗更是多次閱覽起居注,恨不得日日翻閱,其中歌功隱惡、曲意迴護之處甚多。


    這使得起居注的真實性大打折扣。


    但是——


    當朝的起居注是張居正下令重啟的。


    他三令五申地要求:修撰起居注,須不虛美,不隱惡。


    他若違逆這條鐵規,那就破壞了重啟起居注的目的。


    這個壞頭,不能開。


    至少在常朝上,臣子若倡導君王翻閱起居注,那就是奸臣。


    張居正為教育小萬曆,顯然忽略了這一點。


    這一刻,馬自強的胸膛挺得高高的。


    沈念太為翰林院長臉了。


    以後誰再言翰林院是內閣的親兒子,馬自強便可用沈念今日之事迴懟,這就是翰林院厲害的緣由。


    自打張居正成為首輔後,沈念是讓他第一個吃癟的,且有理有據,合禮數、合法理。


    後者根本無法辯駁。


    禦座之上。


    小萬曆長唿一口氣,嘴角微微上翹。


    這是他首次在張居正麵前占據上風,雖然沈念大概率還會實言,撰寫小萬曆冒失失言,但至少沒讓他在常朝之上丟臉。


    他已經很滿足了。


    這一刻,他對沈念甚是欣賞。


    同時心中暗道:日後做事說話,一定要躲著這些修撰起居注的史官。


    張居正先是一愣,然後朝前走兩步,直接跪了下去。


    “陛下,是臣失言,險些陷陛下於不道,請陛下責罰!”


    小萬曆心中略美。


    局勢陡然翻轉,由他認錯變成了張居正認錯。


    “咳咳……”


    簾幕後傳來李太後的咳嗽聲。


    小萬曆一激靈,立馬站起身來,將寬大的長袖扯了扯,虛抬雙手道:“元輔快快起來,元輔不過是為教導朕莫朝令夕改,而忘卻了這個規矩,元輔無錯,是朕剛才過於冒失了,朕定謹記元輔教誨,日後三思而後言!”


    “元輔,快快起來!快快起來!”


    當即,張居正站起身來。


    在沈念眼裏,李太後、張居正、小萬曆三人,就如同一家三口一般,馮保是家中的忠仆。


    這種形容不是指李太後和張居正有私情。


    而是這四人無論鬧什麽矛盾都是自家人,而滿朝文武全是外人。


    不單是沈念,許多官員都是這種感覺。


    這時。


    張居正又看向沈念,然後再次朝著小萬曆拱手。


    “陛下,沈檢討謹遵史官職責,避免臣犯下大錯,臣為沈檢討請賞!”


    此話一出,滿朝官員都麵露羨慕。


    張居正的為人,大家都很清楚。


    人如其名,甚是端正。


    從不說反話。


    他雖柄國專政,在內閣實為一言堂,私生活也較為奢侈,但心中所謀皆為國事,無半點私心。


    這也是他能坐穩首輔之位的主要原因。


    他為沈念請賞,說明他認為沈念做得對,應該受賞。


    “應賞!應賞!元輔教誨朕有功,亦該賞,周司業直言上諫,亦該賞!”


    小萬曆緩了緩,提高了聲音。


    “賞元輔正銀五十兩,紵絲三表裏。賞翰林檢討沈念正銀二十兩,紵絲二表裏;賞國子監司業周子義正銀二十兩,紵絲二表裏!”


    紵絲,即一種先染絲後織造的絲織物,屬於上等布料,一表裏布即一匹布。


    小萬曆封賞還是有一套的。


    平時經常賞賜官員,但大多都是禦食、甜點之類的。


    而今賞賜銀錠與布料,已屬厚賞。


    要知,從七品的沈念,年俸84石,折銀不過三十餘兩。


    “臣謝陛下厚賞!”


    張居正、周子義、沈念跪在地上,同時高聲道。


    周子義有些懵,有些受寵若驚,若不是沈念,他根本不可能得賞。


    小皇帝非常懂得籠絡人心。


    旋即,百官退朝。


    馬自強讓沈念與其同行返迴翰林院,走一路,誇了沈念一路。


    很快。


    沈念在朝堂上的這番言辭便會傳遍各個官衙。


    能將死局盤活,能讓張首輔請賞,能讓小皇帝承情。


    此等表現。


    可謂是官場朝堂,以下對上,教科書級別的處事案例。


    能懟一懟首輔張居正,還能讓其心悅誠服,是每一個官員的夢想。


    ……


    半個時辰後,沈念迴到了檢討廳。


    劉楚先將茶水已沏好,劉克正為沈念拉開椅子,王祖嫡和趙用賢見到沈念,便躬身拱手。


    “做史官,當如沈子珩!”四人異口同聲地說道。


    “諸位,折煞我了,今晚,我請諸位吃酒!”沈念笑著說道。


    同僚之間,私下還是可以聚一聚的。


    隻要不亂議政事,便無人管。


    沈念與這四人同屋做事,外加有同年之誼,彼此自然會多照顧一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萬曆修起居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上官不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上官不水並收藏我在萬曆修起居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