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


    沈念在翰林院官廚吃過午飯,小憩片刻後,奔向了位於司禮監的內書堂。


    目前——


    內書堂有十歲左右的小宦官二百餘人。


    教習除了翰林院的沈念、王祖嫡外,還有數名來自國子監的官員。


    眾教習負責教授的內容也不同。


    有人教啟蒙讀物,如:百家姓、神童詩、千字文等。


    有人教聖人經典,如:《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尚書》《詩經》等。


    還有人負責教授宦官戒諭、曆朝曆代名宦官事跡以及簡單的政務。


    有時,翰林院的侍講、侍讀(正六品)也會充當教習。


    起初,建立內書堂是為了掃盲。


    但當下內書堂的師資配置,儼然能與大明的最高學府南北國子監齊平。


    沈念主要負責聖人經典。


    基本是三日一講,有時上午、有時下午,目前該講《尚書》。


    ……


    片刻後。


    沈念大步走入內書堂學廳。


    嘩啦!嘩啦!


    統一身穿灰藍色長衫的小宦官們齊齊起身,然後朝著沈念磕頭行禮。


    “參見沈教習!”


    唐宋之時,磕頭隻麵向天、地、父母,現在則多了君與師。


    “起!”沈念微微點頭。


    跪在最前麵的兩名學員,一人持戒尺,一人持茶水來到沈念麵前。


    此二人乃是小宦官們的學長。


    雖也不過十一二歲,但卻可掌控其餘小宦官們的生死。


    沈念接過戒尺,放在一旁,然後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潤了潤嗓子。


    “開課!”


    隨著沈念這道清亮的聲音,所有小宦官都正襟危坐,翻開《尚書》。


    這些孩子,大多都是家庭有過重大變故或是無籍子弟。


    從小卑微,經常挨打受罵。


    故而出奇地早熟、明白事理,當然也不乏有心理扭曲變態者。


    依照慣例,沈念的講課任務並不複雜。


    他隻需從《尚書》中抽出一篇文章,先朗誦三遍,令這些小宦官跟著念。


    然後再解讀一番意思,便可坐在一旁喝茶休息。


    接下來的任務便是那兩名學長領讀,讀十遍、二十遍、三十遍,直到記住為止。


    還會有人將沈念的解讀之意抄錄一遍,然後在私下將其熟背。


    沈念無須操心他們學與不學。


    小宦官們若完不成任務,兩名學長便能用鞭子或戒尺將他們打傷打死。


    內書堂死一名小太監。


    就如同皇宮內死一條貓、一條狗一般,沒人會憐惜他們。


    這些小宦官在此等高壓環境下,都非常努力。


    無論懂與不懂,都會將教習的話語,一字不漏地全背下來。


    今日,沈念準備換個講法。


    ……


    沈念雙手往後一背,看向下方。


    “今日,講《尚書·商書》之《湯誓》,即商之開國君主討伐夏桀之檄文。”


    “王曰:“格女眾庶,來,女悉聽朕言。匪台小子敢行舉亂,有夏多罪,予維聞女眾言,夏氏有罪……”


    沈念朝著下方走去。


    邊走邊誦。


    不多時,便將整篇《湯誓》背誦了下來。


    隨即。


    沈念高聲道:“《湯誓》釋文,吾已撰於本上,人人皆可抄錄,便不再逐句解釋了!”


    聽到此話,諸多小宦官的眼神裏都閃現一抹憤恨之色。


    就在昨日。


    一名教習為了省事,領讀一遍文章,粗略解釋一遍後,便讓他們自學了。


    耗時不過一盞茶的功夫。


    沒想到這個教習更懶,竟然連解釋都懶得解釋了。


    若不解釋,小宦官們即使抄了注釋也很難理解,不理解,背起來就非常困難。


    《尚書》本就是詰屈聱牙之作。


    教習省事,他們將費大功夫,甚至有人會因此送命。


    沈念大眼一瞥,便能看出這些小宦官的心思。


    他微微一笑。


    “接下來,我將用一個時辰告訴你們,商湯是什麽人,夏桀是什麽人,以及商湯為何要討伐夏桀,待聽懂這些,你們若還覺得此文難背,不解其意,那就是本教習不會育人了!”


    說罷。


    沈念走在小宦官們的中間,開始了他在大明朝的第一課。


    “夏桀,本名為癸,據說長得甚是魁梧,能伸鉤索鐵,手搏熊虎……”


    “可惜,有才力而不為民,嗜酒好色,甚是殘暴,築傾宮,飾瑤台,殫天下之民力……”


    “他曾自比太陽,將夏民比作月亮,認為隻要日月在,夏王朝便在,你們可知夏民如何說?”


    沈念突然提出一個問句。


    然後環顧四周。


    小宦官們聽得入神,突然被問,紛紛搖頭,表示不知。


    沈念手指上方,揚起腦袋,裝出一副憤怒的表情。


    “夏民指著太陽咒罵道: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


    “此話之意為:夏民希望太陽立即滅亡,他們不惜與之同歸於盡!”


    此番解釋一出。


    外加沈念誇張的表情動作,使得小宦官們都興奮起來,眼睛都瞪得大大的。


    他們最喜歡聽的,就是這類底層百姓站起來反抗的故事。


    緊接著。


    沈念背著雙手,邊走邊講。


    他講了妺喜亡夏、商湯崛起、伐夏、建立商朝等一係列故事,最後又串到《湯誓》之上。


    沒有翻譯《湯誓》。


    但卻將整個《湯誓》的精義都融入到了故事之中。


    講師的功夫,全在細節上。


    語速、語調,眼神交流,肢體動作與表情的配合,自身情緒的感染力,對不同年齡段學子心理的揣摩等等,全需要經驗和技巧。


    而這些,恰好是沈念所擅長的。


    二百多名小宦官們仰著腦袋,聽得津津有味。


    沒想到,一位翰林竟能如此賣力氣地為他們授課!


    沒想到,聖人經典竟能被解讀得如此通俗易懂、詼諧有趣!


    沒想到,竟能聽到如此聲情並茂、別具一格的講課方式!


    沒想到,上課竟能變成一種享受!


    沒想到,再看原文,其意已明白了七七八八!


    ……


    眨眼間,一個多時辰過去了。


    沈念走到講台。


    “今日便講到這裏了,若有疑惑,可相互答疑,三日後我再來上課,若仍有不通之處,可呈紙條問之!”


    嘩啦!嘩啦!嘩啦!


    小宦官們同時站起,滿眼感激地看向沈念,齊齊拱手,道:“沈教習慢走!”


    沈念微微點頭。


    在走出內書堂的那一刻,他聽到後麵響起一道小宦官的聲音:“咱……咱……遇貴人了!”


    暫不論內容。


    沈念賣力氣地講了一個多時辰,環環相扣,沒有一絲停頓,這是內書堂其他教習沒有做過,甚至無法做到的。


    小宦官們想往上爬,最大的倚仗就是知識。


    “唿!”


    沈念不由得長唿一口氣。


    他講得非常舒坦。


    在後世,他這種“娓娓道來、尋因問果,肢體動作與表情豐富”的講法算不得稀有。


    但在“死記硬背,填鴨學習,棍棒教育”的當下,連萬曆小皇帝都要“先讀《大學》十遍,次讀《尚書》十遍,講官隨即進講”的學習氛圍下。


    他這種講法。


    讓小宦官們感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獲取知識的巨大愉悅感。


    沈念從這些小宦官的眼神裏便能看出,他們對自己的講課方式,甚是喜歡。


    隻要沈念堅持下去。


    這些宮內的“小嘴巴”必會言沈念講課之能,傳到小皇帝耳中是遲早的事情。


    沈念有自信。


    論講課技巧,特別是針對十六歲以下的學生,放眼整個大明朝,也就張居正這位兩代帝王之師能和他掰一掰手腕,可能還掰不過他。


    ……


    注:“皇上在東宮講讀《大學》《尚書》,今各於每日接敘講學,先讀《大學》十遍,次讀《尚書》十遍,講官隨即進講。”出處為張居正《日講儀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萬曆修起居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上官不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上官不水並收藏我在萬曆修起居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