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逸山莊,位於京城外的一處深山之中。這片山層巒疊嶂,山勢峻險,原屬前朝皇商胡廣廈的私產。前朝被滅之後,這胡廣廈也被滿門抄斬。這片山林也就成了無主之地。
蘇家自從在京城初步站穩腳跟之後,便有了更為宏偉的規劃。而這規劃要從還要從一次偶爾的北路商運開始。
蘇家剛到京城,蘇然與三弟蘇天向北開拓商路,他們帶著中原貨物,來到北疆邊城,這裏雖屬邊疆,但是由於朝廷與北部各族通商政策極好,所以每座邊城都是通商口岸,方便國內外的商賈百姓相互貿易,因此,也造就邊城的經濟繁盛。
北方各族多屬遊牧民族,對於金錢的概念比較淡薄,所以貿易也是以物換物的形式比較多。因此。所以錢幣在邊關的使用率並不高。許多商人在其中就能尋找許多商機。
之前,邊關的士兵要是想與購買外夷的商品,就要先向本朝商人購買商品,再擇機與北夷部落的人進行交換。這樣就非常麻煩,而且往往也換不到自己中意的東西。
所以,有的商人便與這些士兵達成協議,可以將自己想要的東西,登記造冊,而他們則按照名單和數量與北夷進行交易,換迴來之後再與士兵交易,換迴銅幣或銀兩。
蘇天也是在這種貿易形式下發現了更大的商機。這一日,蘇然從邊城換迴大量的銅幣,平時量少也沒覺得有什麽不一樣,但這一次數量比較大,所以他就感覺特別沉。
蘇天心中暗道:不對呀,這麽多銅幣按理說,沒有麽沉呢。於是他拿出銅幣,與在京城的等量銅幣兩相比較,竟然真的讓他發現端倪。這邊關的銅幣竟然比京城的銅幣重一些,而且製作工藝也好不少。如果單是幾枚在一起,還以為是新老銅幣的原因。而如果是大量的邊關銅幣在一起,那差距就一下子上來了。
為什麽邊關的銅幣會比京城的銅幣要重,工藝要好?難道是邊關的銅幣很少流通嗎?沒有京城銅幣流量磨損嚴重?
於是,他把這個發現告訴了大哥蘇然。起初蘇然也並沒有太過在意,但是經過大量的比較,這讓蘇然也發現這其中必有蹊蹺。
經過仔細比對,他們哥倆發現,平均一枚邊關銅幣要比國內通行的銅幣要重近四分之一。也就是說每四枚邊關銅幣就能抵得上國內通行的五枚銅幣,這要是能迴爐重鑄的話,這裏麵就將近有25%的淨利潤。這個發現讓哥倆興奮不已,如果能重新鑄造,那將能多賺多少錢啊?!
隻是這私人鑄造錢幣可是要殺頭的大罪。剛剛升起的念頭,就立刻滅了下去。但是這其中一定有文章可作,隻是如何能將這些邊關銅幣發揮更大的價值,這成了他們哥倆要思考的問題。
而另一個問題是,這些銅幣為什麽和國內流通的不一樣,是真貨幣還是假貨幣?他們帶著疑問,在京城中暗訪,發現在京城的市場上,這種銅幣也有流通,隻是份額不高。而他們用手中的這些銅幣可以正常購物,商乎沒有絲毫的懷疑。
這些發現,這整個蘇家都頓時一驚,那天然的商人的血液,對這邊關的銅幣有著超乎尋常的敏感度。因主這,蘇家父子先後密謀了幾次,並將這個發現列為他們的最高機密。最後還是由蘇然和蘇天兄弟倆負責追查邊關銅幣的事宜,而蘇然和蘇渾則負責在京城和國內其它地區關注這邊關銅幣的事宜。
後來隨著邊城貿易的次數增加,他們發現,邊城士兵集中使用這些銅幣交易與他們發軍餉的日子非常吻合。這就說明,每當發軍餉之前,必定有大量的銅幣運送至邊關。
這一查探,竟然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秘密,原來這銅幣竟然采自平陽縣山穀。這是私鑄的假幣,隻是這假幣製作的比真幣貨真價實罷了。
而且,這平陽山穀之中竟然還製造兵甲,這讓蘇然與蘇天驚掉了下巴,天底下還有人做這種謀反的生意嗎?這得是多大的膽子,敢這麽幹!
後來,他們發現,這些兵甲竟然穿在北疆士兵和守將的身上。原來,這些屬於私人訂製款。而在邊城的地下市場也有如此製作兵甲的地下作坊,主要是為士兵做一些甲胄修補的工作。
本來這些工作是由朝廷專門的軍需製造所來完成。但是這幾十年來,國家對外少有戰事,所以這些部門日常並無多少工作要做,因此,後來這些部門竟然慢慢裁撤,成了空殼。而有些手藝工匠,索性就留在邊城,平時既打農具,也修補兵器,甲胄,生意竟然也還過得去。
於是,每到軍餉發放之前,蘇家的商隊都會從京城出發,按照士兵所需的物品,與北夷各部交換物品,然後再與士兵進行交易。由於價格公道,蘇家竟然慢慢成為邊關與士兵交易最大的商家,也逐漸成為與北夷部落交易的大商家。
這一來二去,蘇家商隊與邊關上到守將,下到士兵竟然都打的火熱。而一些退役的將校,竟然要主動加入到蘇家商隊的押運隊來。
這些將校雖然沒有參與過大規模的對北夷的戰爭,但是小規格的零星摩擦還是不少的,所以他們對北夷也是非常的了解,之前經常會深入北地幾十上百裏地偵察作戰。
由這群人負責押運,別說是小股匪徒,就是遇到北夷偷襲,也能結陣對對敵。
正是有了這些關係,蘇家的押運隊越來越多的吸收北疆將校的參與。後來,北疆的士兵們也會將將剩餘的軍餉通過蘇商隊送迴家去。由於這些押送之人與士兵都有同袍之情,所以這事從幫忙到大規模的進行,也逐漸形成一種產業。
北疆士兵來自全國各地,正是因為這些需求,反過來推動了蘇家在全國商業的布局。
直到有一天,事情發展有了進一步發展。蘇然與蘇天竟然接到邊關守將的親自接見。而這人竟然是十一皇子。
北疆邊城,將軍府。北疆十一座邊城守將在坐。
其中一名守將道:十一殿下,如今在邊城,經商規模最大的已然是京城蘇家,下官的許多手下都向在下匯報過些事。而下官的幾個得力部下退役之後,竟然都加入到蘇家的護衛隊。據說蘇家護衛隊大多都是我們北疆邊城的兄弟組成。其戰力不可小覷。
如今北疆久無戰事,士兵的訓練,兵甲戰備也都比較鬆懈。朝廷對此撥銀較少,如果能與蘇家合作,定然可以為朝廷省卻不少銀兩,而戰備也不會鬆懈。
其他守將也紛紛讚同他的說法。其實十一皇子對此也早有耳聞。他作為庶出皇子,來邊送戍邊,也是他們皇族定下的規矩。但到了他這時,也無戰爭可打,所以更談不上建立軍功。沒有戰場共經生死的情誼,這守將與士兵的關係就不是那深切。所以,他與十哥共同經營的平陽礦產,給了他保障軍餉的機會,也通過製造兵甲與守將與士兵拉近了距離。所以他所負責的北疆邊城,與其他十座邊城的守將關係甚密。
由於這從平陽山穀往北疆運送的銅幣與兵甲數量越來越多,所以也就越來越方便。遲早有一天,會因為規模太過龐大而引起朝廷非議,所以如果能免與一個實力相當的大商家作,則這個問題會迎刃而解。
蘇家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邊關守將的建議,給了十一皇子想要與蘇家合作的理由。
十一皇子的將軍府,蘇然與蘇天與十一皇子,達成了共識。由蘇家與邊城簽訂合作協議,以運送物資的名義,從平陽山穀押送物品。而護衛隊則由原北疆將校組成。這樣的話,蘇家就成了軍需供應商。
而十一皇子等邊關守將,每月將朝廷的軍餉與平陽山穀的銅幣與軍需品,一並交由蘇家護衛隊負責。
而蘇家為了更快捷,更高效的處理此事。竟然利用自己強大的資金實力,在北疆直接與北夷各族交易物品,再根據守將士兵的各自需求,從他們軍餉中扣除,再將剩餘的軍餉通過在京城的雲州商社,轉送到他們家人手中。而蘇家則則可以從平陽山穀將銅幣直接拉迴京城。
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模式,這些便是蘇家會議的想要擴張的底氣所在。一個更加大膽的想法,也在蘇然的心中悄然長起。步雲閣賞文大會之後的蘇家會議。就是圍繞這個話題展開的。
首先這到大規模的銅幣需要一個貯藏之地。在京城之外便有了雲逸山莊,而不斷擴大的押送商隊的護衛隊,也順勢成立了淩雲鏢局。
錦雲銀莊作為將錢洗白的重要機構,也在步雲閣與雲州商社強大的商業運作能力的加持之下成立,專門為自己的合作商戶提供銀兩的存貸服務。
蘇家的商業帝國就此雛形初立。而雲逸山莊則是這個商業帝國的核心中樞所在。
雲逸山莊,建在群山之中一座山峰之中,通往山莊隻有一個山口,可以說易守難攻。而在這山莊後院,背臨一處懸崖,在懸崖之上有一個天然的山洞,山洞甚大,不知有多深。而這個山洞已經被重新修葺,成了一個庫房。這也是蘇家當初看中這兒的一個重要原因。
此時的山洞內,整整齊齊地堆放著白銀,銅幣,兵甲。數量之多,不計其數。
原本,這個生意可以一直平穩的做下去,但是當平陽縣山穀被查封之後,這個生意就陷入了停頓。
北疆十幾座邊城也開始有些動蕩,軍心不穩!
蘇家自從在京城初步站穩腳跟之後,便有了更為宏偉的規劃。而這規劃要從還要從一次偶爾的北路商運開始。
蘇家剛到京城,蘇然與三弟蘇天向北開拓商路,他們帶著中原貨物,來到北疆邊城,這裏雖屬邊疆,但是由於朝廷與北部各族通商政策極好,所以每座邊城都是通商口岸,方便國內外的商賈百姓相互貿易,因此,也造就邊城的經濟繁盛。
北方各族多屬遊牧民族,對於金錢的概念比較淡薄,所以貿易也是以物換物的形式比較多。因此。所以錢幣在邊關的使用率並不高。許多商人在其中就能尋找許多商機。
之前,邊關的士兵要是想與購買外夷的商品,就要先向本朝商人購買商品,再擇機與北夷部落的人進行交換。這樣就非常麻煩,而且往往也換不到自己中意的東西。
所以,有的商人便與這些士兵達成協議,可以將自己想要的東西,登記造冊,而他們則按照名單和數量與北夷進行交易,換迴來之後再與士兵交易,換迴銅幣或銀兩。
蘇天也是在這種貿易形式下發現了更大的商機。這一日,蘇然從邊城換迴大量的銅幣,平時量少也沒覺得有什麽不一樣,但這一次數量比較大,所以他就感覺特別沉。
蘇天心中暗道:不對呀,這麽多銅幣按理說,沒有麽沉呢。於是他拿出銅幣,與在京城的等量銅幣兩相比較,竟然真的讓他發現端倪。這邊關的銅幣竟然比京城的銅幣重一些,而且製作工藝也好不少。如果單是幾枚在一起,還以為是新老銅幣的原因。而如果是大量的邊關銅幣在一起,那差距就一下子上來了。
為什麽邊關的銅幣會比京城的銅幣要重,工藝要好?難道是邊關的銅幣很少流通嗎?沒有京城銅幣流量磨損嚴重?
於是,他把這個發現告訴了大哥蘇然。起初蘇然也並沒有太過在意,但是經過大量的比較,這讓蘇然也發現這其中必有蹊蹺。
經過仔細比對,他們哥倆發現,平均一枚邊關銅幣要比國內通行的銅幣要重近四分之一。也就是說每四枚邊關銅幣就能抵得上國內通行的五枚銅幣,這要是能迴爐重鑄的話,這裏麵就將近有25%的淨利潤。這個發現讓哥倆興奮不已,如果能重新鑄造,那將能多賺多少錢啊?!
隻是這私人鑄造錢幣可是要殺頭的大罪。剛剛升起的念頭,就立刻滅了下去。但是這其中一定有文章可作,隻是如何能將這些邊關銅幣發揮更大的價值,這成了他們哥倆要思考的問題。
而另一個問題是,這些銅幣為什麽和國內流通的不一樣,是真貨幣還是假貨幣?他們帶著疑問,在京城中暗訪,發現在京城的市場上,這種銅幣也有流通,隻是份額不高。而他們用手中的這些銅幣可以正常購物,商乎沒有絲毫的懷疑。
這些發現,這整個蘇家都頓時一驚,那天然的商人的血液,對這邊關的銅幣有著超乎尋常的敏感度。因主這,蘇家父子先後密謀了幾次,並將這個發現列為他們的最高機密。最後還是由蘇然和蘇天兄弟倆負責追查邊關銅幣的事宜,而蘇然和蘇渾則負責在京城和國內其它地區關注這邊關銅幣的事宜。
後來隨著邊城貿易的次數增加,他們發現,邊城士兵集中使用這些銅幣交易與他們發軍餉的日子非常吻合。這就說明,每當發軍餉之前,必定有大量的銅幣運送至邊關。
這一查探,竟然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秘密,原來這銅幣竟然采自平陽縣山穀。這是私鑄的假幣,隻是這假幣製作的比真幣貨真價實罷了。
而且,這平陽山穀之中竟然還製造兵甲,這讓蘇然與蘇天驚掉了下巴,天底下還有人做這種謀反的生意嗎?這得是多大的膽子,敢這麽幹!
後來,他們發現,這些兵甲竟然穿在北疆士兵和守將的身上。原來,這些屬於私人訂製款。而在邊城的地下市場也有如此製作兵甲的地下作坊,主要是為士兵做一些甲胄修補的工作。
本來這些工作是由朝廷專門的軍需製造所來完成。但是這幾十年來,國家對外少有戰事,所以這些部門日常並無多少工作要做,因此,後來這些部門竟然慢慢裁撤,成了空殼。而有些手藝工匠,索性就留在邊城,平時既打農具,也修補兵器,甲胄,生意竟然也還過得去。
於是,每到軍餉發放之前,蘇家的商隊都會從京城出發,按照士兵所需的物品,與北夷各部交換物品,然後再與士兵進行交易。由於價格公道,蘇家竟然慢慢成為邊關與士兵交易最大的商家,也逐漸成為與北夷部落交易的大商家。
這一來二去,蘇家商隊與邊關上到守將,下到士兵竟然都打的火熱。而一些退役的將校,竟然要主動加入到蘇家商隊的押運隊來。
這些將校雖然沒有參與過大規模的對北夷的戰爭,但是小規格的零星摩擦還是不少的,所以他們對北夷也是非常的了解,之前經常會深入北地幾十上百裏地偵察作戰。
由這群人負責押運,別說是小股匪徒,就是遇到北夷偷襲,也能結陣對對敵。
正是有了這些關係,蘇家的押運隊越來越多的吸收北疆將校的參與。後來,北疆的士兵們也會將將剩餘的軍餉通過蘇商隊送迴家去。由於這些押送之人與士兵都有同袍之情,所以這事從幫忙到大規模的進行,也逐漸形成一種產業。
北疆士兵來自全國各地,正是因為這些需求,反過來推動了蘇家在全國商業的布局。
直到有一天,事情發展有了進一步發展。蘇然與蘇天竟然接到邊關守將的親自接見。而這人竟然是十一皇子。
北疆邊城,將軍府。北疆十一座邊城守將在坐。
其中一名守將道:十一殿下,如今在邊城,經商規模最大的已然是京城蘇家,下官的許多手下都向在下匯報過些事。而下官的幾個得力部下退役之後,竟然都加入到蘇家的護衛隊。據說蘇家護衛隊大多都是我們北疆邊城的兄弟組成。其戰力不可小覷。
如今北疆久無戰事,士兵的訓練,兵甲戰備也都比較鬆懈。朝廷對此撥銀較少,如果能與蘇家合作,定然可以為朝廷省卻不少銀兩,而戰備也不會鬆懈。
其他守將也紛紛讚同他的說法。其實十一皇子對此也早有耳聞。他作為庶出皇子,來邊送戍邊,也是他們皇族定下的規矩。但到了他這時,也無戰爭可打,所以更談不上建立軍功。沒有戰場共經生死的情誼,這守將與士兵的關係就不是那深切。所以,他與十哥共同經營的平陽礦產,給了他保障軍餉的機會,也通過製造兵甲與守將與士兵拉近了距離。所以他所負責的北疆邊城,與其他十座邊城的守將關係甚密。
由於這從平陽山穀往北疆運送的銅幣與兵甲數量越來越多,所以也就越來越方便。遲早有一天,會因為規模太過龐大而引起朝廷非議,所以如果能免與一個實力相當的大商家作,則這個問題會迎刃而解。
蘇家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邊關守將的建議,給了十一皇子想要與蘇家合作的理由。
十一皇子的將軍府,蘇然與蘇天與十一皇子,達成了共識。由蘇家與邊城簽訂合作協議,以運送物資的名義,從平陽山穀押送物品。而護衛隊則由原北疆將校組成。這樣的話,蘇家就成了軍需供應商。
而十一皇子等邊關守將,每月將朝廷的軍餉與平陽山穀的銅幣與軍需品,一並交由蘇家護衛隊負責。
而蘇家為了更快捷,更高效的處理此事。竟然利用自己強大的資金實力,在北疆直接與北夷各族交易物品,再根據守將士兵的各自需求,從他們軍餉中扣除,再將剩餘的軍餉通過在京城的雲州商社,轉送到他們家人手中。而蘇家則則可以從平陽山穀將銅幣直接拉迴京城。
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模式,這些便是蘇家會議的想要擴張的底氣所在。一個更加大膽的想法,也在蘇然的心中悄然長起。步雲閣賞文大會之後的蘇家會議。就是圍繞這個話題展開的。
首先這到大規模的銅幣需要一個貯藏之地。在京城之外便有了雲逸山莊,而不斷擴大的押送商隊的護衛隊,也順勢成立了淩雲鏢局。
錦雲銀莊作為將錢洗白的重要機構,也在步雲閣與雲州商社強大的商業運作能力的加持之下成立,專門為自己的合作商戶提供銀兩的存貸服務。
蘇家的商業帝國就此雛形初立。而雲逸山莊則是這個商業帝國的核心中樞所在。
雲逸山莊,建在群山之中一座山峰之中,通往山莊隻有一個山口,可以說易守難攻。而在這山莊後院,背臨一處懸崖,在懸崖之上有一個天然的山洞,山洞甚大,不知有多深。而這個山洞已經被重新修葺,成了一個庫房。這也是蘇家當初看中這兒的一個重要原因。
此時的山洞內,整整齊齊地堆放著白銀,銅幣,兵甲。數量之多,不計其數。
原本,這個生意可以一直平穩的做下去,但是當平陽縣山穀被查封之後,這個生意就陷入了停頓。
北疆十幾座邊城也開始有些動蕩,軍心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