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雲軒領了聖旨,肩負著代天巡察之重任,擇日迴鄉省親。
這一日,他帶著一眾屬員出了京城。行至京外五裏亭,便決定稍事休息,布置一下接下來的行程。
忽然,隻聽有人高聲喊道:“陸大人請留步!”
陸雲軒聞聲望去,隻見來人一副郵差打扮,盡顯一路奔波的風塵仆仆之相。那郵差快馬加鞭來到亭前,動作利落地翻身下馬,躬身下拜,恭敬說道:“陸大人,小的給您送書信來啦。小的剛把信送到京城,聽聞您剛剛出城,便匆忙趕來,所幸竟能在此與您相遇。”說罷,郵差從懷中小心翼翼地掏出兩封信件,雙手一並呈交給了陸雲軒。
陸雲軒接過信件,定睛一看,上麵一封乃是張知府所寫。而下麵一封卻不知出自何人之手,隻見信封上赫然寫著一個大大的“密”字,此字乃是用油戳蓋上去的,格外醒目。
陸雲軒略一思忖,當下便明白,想必這封密信是專程送來給自己的,而張知府的信隻是恰巧送達,順道被捎帶了過來。 陸雲軒心下感激,隨即掏出一兩碎銀,遞向郵差,溫言道:“有勞小哥一路奔波。”那郵差趕忙推辭,怎奈陸雲軒執意相贈,郵差無奈,隻得接過銀子,再次拱手拜謝,而後便匆匆迴城交差去了。
陸雲軒走到一旁,輕輕取出那封密信,展開信紙,隻見上麵寫著一首詩:
楚岸煙霞映遠亭, 百川秀色入夢來。
賢思總與清風語, 德韻隨心繪晏寧。
陸雲軒讀罷,蹙眉思索片刻,卻仍未參透其中深意,便暫且將其擱置一旁,又打開了張知府的信。
張知府在信中告知他,自從接到他的書信後,已將他的祖屋、祖墳精心修飭一新,並且妥善安置好了他的父母,一切都已準備妥當,隻待他迴鄉省親祭祖。
此外,信中還詳述了自從他前往京城之後,家鄉發生的諸多事情:林家日漸衰敗,林化龍竟已病故;林雨欣近乎癡癲,如今仍獨自一人守在陸府,死活不肯出來。而蘇家則已舉家搬往京城,寫信之時,他們已然出發了六七日。 他告訴陸雲軒,蘇家老爺走之前還雲拜會他,問了他關於他陸雲的情況。這次舉家搬遷京城,是要有落戶京城的打算了。
陸雲軒看完這封信,手不自覺地微微顫抖,心情猶如洶湧波濤中的小船,久久難以平靜。 他的目光變得有些迷離,思緒不由自主地飄遠。
他在心裏反複琢磨著,林家的衰落,林化龍之死,林雨欣癡癲,這些事情到底與自己有著多大的關聯?他忍不住設想,倘若當初沒有自己的出現,林化龍或許早就順順利利地與蘇小婉成婚了。那樣的話,蘇小婉也不會與自己相遇,他們二人便不會有後來的種種糾葛。
而自己,是不是就會依照原先的軌跡,與林雨欣結為夫妻? 想到這裏,他的眉頭緊鎖,心頭仿佛壓了一塊巨石。
可緊接著,他又轉念一想,倘若一切真的如此發展,自己也就不可能挺身而出為蘇家鳴冤。沒有這份正義之舉,自己自然不可能有機會來到京城,更不可能擁有如今的地位和成就。
他長歎一口氣,目光變得堅定起來。他意識到,在這紛繁複雜的世事中,沒有如果可言。過去的已然過去,無法改變;未來的尚未到來,充滿變數。
此時此刻,他不禁想起蘇小婉曾經說過的話:一切皆有因果,一切皆是因果,一切皆有定數,一切皆是劫數。
是啊,自己所經曆的這一切,看似偶然,實則必然。每一個選擇,每一次相遇,都像是命運早已安排好的棋局,而自己不過是其中的一枚棋子。但即便如此,他也要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在這棋局中走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這時,陸雲軒再次拿出那封密信。仔細端詳字跡,卻依舊無法判斷出自何人之手。然而,從整首詩的整體意蘊來看,似乎是希望自己借此機會,好好欣賞國家的壯麗山河,但更為重要的是,借由此次大考,為國家營造一個海晏河清的盛世。
想到海晏河清,他反複玩味“清”與“寧”這兩個韻腳,心中暗想,若是自己創作此詩,想必會用“晏清”,而非“晏寧”。就在這一瞬間,陸雲軒似乎恍然大悟,他毫不猶豫地掏出火折子,將這封密信付之一炬。
隨後,他迴到五裏亭,對著屬員們說道:“此次出京進行官員大考,但是我們所考核的都是一方大員,位高權重。雖說身負欽差之名,但也萬分小心,稍有不慎,你我可能都會出現意外,而我們個人安危是小,不能完成聖人所托,則關係社稷久遠,百姓生計則是大事。所以,我希望諸位切勿多生事端。我有一計,咱們如此安排部署,必能做到萬無一失。”
屬員聽後,表示讚同,待安排妥當之後,屬員們紛紛領命而去。
轉眼間,五裏亭隻剩下陸雲軒和兩名屬員。陸雲軒吩咐這兩名屬員,讓他們分別在蘇家可能來京的兩條道路上尋找,期望能夠在半途相遇。並沿途按計劃行駛。而他自己則喬裝打扮,化作一名平常百姓,沿途考察民情。 他們約定,一旦有任何消息,便在就近的官驛留下口信。言罷,兩名屬員各自散去。陸雲軒換上一身樸素的常服,宛如一個生意人,一人一馬,緩緩走進鄉村與城鎮。
而此時的蘇家,早已偏離了前往京城的官道,就近遊山玩水,盡情遊覽各處名勝古跡。蘇小婉自幼未曾出過遠門,此時正玩得興高采烈。她暢遊在這美麗的景致之中,滿心歡喜。靈韻深知這一切皆是命中注定,索性也樂得逍遙自在,與蘇小婉一同嬉戲於山水之間。
你可知陸雲軒給屬員們出了個怎樣的主意?原來,陸雲軒也是受到那封密信的啟發。既然是要遊覽這大好河山,倒不如再撰寫一本遊記。於是,他命令那些屬員,每兩人負責一省。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裏,要走遍各省的每一個縣市鄉鎮。由下而上,由民間到官場,從當地的風土人情,到經濟民生,將所看所聞全部詳細地寫成遊記。尤其是百姓對於官員的評價,都要以生動的故事形式記錄下來,並且必須有根有據,以便日後迴溯追查。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暴露官身。兩個月後,眾人在陸雲軒的老家雲州府衙會合。
待省親事畢,再依據這些遊記進行篩選。根據優劣情況,再以官員的身份,對相關官員或是予以褒獎,或是進行查辦。
這中南一共六省,二十八州府,地域廣闊達三千多裏,人口逾五千萬之眾。從東至西分別是蘇越省、皖江省、豫南省、鄂中省、湘楚省、西洲省;而陸雲軒的老家所在之地即是豫南省雲州府。從京城至中南各省也有兩千裏之遙,正好呈扇形分布。
且說陸雲軒獨自一人沿著官道,直奔蘇越省而去。他計劃先經蘇越,再走皖江,最後抵達豫南。不出意外的話,不到一個月便能抵達。算上省親等各項事宜,還有一個半月的時間來處理皇命交辦的事務。
且說沒過幾日,陸雲軒便踏入蘇越省境內。眼前頓時一片遼闊景象,阡陌縱橫,延綿天際,數個村莊點綴其間,炊煙嫋嫋,真如詩如畫般美妙。
在村莊四周,亦或有不高的山丘,峰巒起伏,宛如一條欲騰飛的巨龍,在藍天碧水間,姿態萬千。
“好一幅太平盛景,海宴河清圖!”陸雲軒心中不禁讚歎。
他騎著馬,走過一條小河橋,進入一個熱鬧的小鎮。隻見街道整潔幹淨,兩旁店鋪林立。賣貨郎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孩童們在街頭嬉笑玩耍,老人們則坐在門口曬著太陽,閑聊著家常。
陸雲軒走進一家茶館,要了一杯清茶,尋了個角落坐下,靜靜聆聽著周圍百姓的談話。
“今年的收成不錯,多虧了新來的縣太爺治理有方,興修水利,這日子是越過越有盼頭咯!”一位農夫模樣的漢子笑著說道,臉上的皺紋裏都洋溢著喜悅。
“是啊,咱這縣太爺還時常下鄉訪貧問苦,為咱們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另一位老者附和道,眼中滿是感激與尊敬。
陸雲軒聽聞,心中暗自讚許。他起身走上前,拱手問道:“老伯,敢問我們這縣老爺尊諱?”
隻見那幾位老者,聽聞陸雲軒此問,頓時肅然起敬,雙手朝天拱手,說道:“我們縣太爺,姓杜名明春,去年新中的舉人。我們有福啊,攤上這麽好的父母官。”
這陸雲軒見這幾位老者如此健談,便讓小二上了幾盤茶點,要了兩壺好茶,以來此地做生意為名,與他們攀談開來。
看來這幾位老者,早年也是行走江湖,見多識廣。這不到半天功夫,就把這海州六縣的情況問了個七七八八。
陸雲軒暗自將這些記在心中,打算以此為線索,再沿著既定的路線,一路巡查。陸雲軒每到一處,便從鄉鎮,縣城,州府自下而上,一路巡察。經濟、水利、物產、民風、學堂、吏治等等無不涉及。每天晚上,他將今日所見所聞,寫成遊記,待到完成一州一府,便經官驛送至中州知府,交由張知府代為保管。
如此,陸雲軒從從海州,經徐州,下淮州,到揚州,所過之處,確實海晏河清,國富民豐。 特別是在淮州府前,竟遇到一件可笑之事。
那一日,他在府前的麵館吃飯,就看到辦差的差役來到麵館,一邊落座一邊說道:“咱們家老爺也真是不懂官場規矩,聽說負責今年大考的欽差已經出京多日了,他也不著急,還是該幹啥幹啥。
前兩天同知大人,提醒知府大人要不要準備準備,哪知道,知府大人說,該怎麽辦就怎麽辦?就給他看我們最真實的樣子,如果他欽差大人連真假都分不清楚,也是聖上所托非人。”
陸雲軒就這句話,在淮州府待了三天之久,特別走訪了商業街市、學府書院、茶館酒肆。經過多方走訪,可以看出這淮州知府的確是一個幹實事的官員。他不刻意迎合欽差巡查,而是堅守本職,一心為百姓謀福祉。
街市上,商鋪繁榮,貨物琳琅滿目;學府中,學子勤奮,書聲琅琅;茶館裏,人們談笑風生,對生活充滿希望;酒肆中,賓客盈門,生意興隆。
陸雲軒心中感慨,若天下官員皆如此,何愁國家不昌盛,百姓不幸福?當晚寫下一篇《淮州賦》。離開淮州,陸雲軒繼續前行。
下一站,崔州。
這一日,他帶著一眾屬員出了京城。行至京外五裏亭,便決定稍事休息,布置一下接下來的行程。
忽然,隻聽有人高聲喊道:“陸大人請留步!”
陸雲軒聞聲望去,隻見來人一副郵差打扮,盡顯一路奔波的風塵仆仆之相。那郵差快馬加鞭來到亭前,動作利落地翻身下馬,躬身下拜,恭敬說道:“陸大人,小的給您送書信來啦。小的剛把信送到京城,聽聞您剛剛出城,便匆忙趕來,所幸竟能在此與您相遇。”說罷,郵差從懷中小心翼翼地掏出兩封信件,雙手一並呈交給了陸雲軒。
陸雲軒接過信件,定睛一看,上麵一封乃是張知府所寫。而下麵一封卻不知出自何人之手,隻見信封上赫然寫著一個大大的“密”字,此字乃是用油戳蓋上去的,格外醒目。
陸雲軒略一思忖,當下便明白,想必這封密信是專程送來給自己的,而張知府的信隻是恰巧送達,順道被捎帶了過來。 陸雲軒心下感激,隨即掏出一兩碎銀,遞向郵差,溫言道:“有勞小哥一路奔波。”那郵差趕忙推辭,怎奈陸雲軒執意相贈,郵差無奈,隻得接過銀子,再次拱手拜謝,而後便匆匆迴城交差去了。
陸雲軒走到一旁,輕輕取出那封密信,展開信紙,隻見上麵寫著一首詩:
楚岸煙霞映遠亭, 百川秀色入夢來。
賢思總與清風語, 德韻隨心繪晏寧。
陸雲軒讀罷,蹙眉思索片刻,卻仍未參透其中深意,便暫且將其擱置一旁,又打開了張知府的信。
張知府在信中告知他,自從接到他的書信後,已將他的祖屋、祖墳精心修飭一新,並且妥善安置好了他的父母,一切都已準備妥當,隻待他迴鄉省親祭祖。
此外,信中還詳述了自從他前往京城之後,家鄉發生的諸多事情:林家日漸衰敗,林化龍竟已病故;林雨欣近乎癡癲,如今仍獨自一人守在陸府,死活不肯出來。而蘇家則已舉家搬往京城,寫信之時,他們已然出發了六七日。 他告訴陸雲軒,蘇家老爺走之前還雲拜會他,問了他關於他陸雲的情況。這次舉家搬遷京城,是要有落戶京城的打算了。
陸雲軒看完這封信,手不自覺地微微顫抖,心情猶如洶湧波濤中的小船,久久難以平靜。 他的目光變得有些迷離,思緒不由自主地飄遠。
他在心裏反複琢磨著,林家的衰落,林化龍之死,林雨欣癡癲,這些事情到底與自己有著多大的關聯?他忍不住設想,倘若當初沒有自己的出現,林化龍或許早就順順利利地與蘇小婉成婚了。那樣的話,蘇小婉也不會與自己相遇,他們二人便不會有後來的種種糾葛。
而自己,是不是就會依照原先的軌跡,與林雨欣結為夫妻? 想到這裏,他的眉頭緊鎖,心頭仿佛壓了一塊巨石。
可緊接著,他又轉念一想,倘若一切真的如此發展,自己也就不可能挺身而出為蘇家鳴冤。沒有這份正義之舉,自己自然不可能有機會來到京城,更不可能擁有如今的地位和成就。
他長歎一口氣,目光變得堅定起來。他意識到,在這紛繁複雜的世事中,沒有如果可言。過去的已然過去,無法改變;未來的尚未到來,充滿變數。
此時此刻,他不禁想起蘇小婉曾經說過的話:一切皆有因果,一切皆是因果,一切皆有定數,一切皆是劫數。
是啊,自己所經曆的這一切,看似偶然,實則必然。每一個選擇,每一次相遇,都像是命運早已安排好的棋局,而自己不過是其中的一枚棋子。但即便如此,他也要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在這棋局中走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這時,陸雲軒再次拿出那封密信。仔細端詳字跡,卻依舊無法判斷出自何人之手。然而,從整首詩的整體意蘊來看,似乎是希望自己借此機會,好好欣賞國家的壯麗山河,但更為重要的是,借由此次大考,為國家營造一個海晏河清的盛世。
想到海晏河清,他反複玩味“清”與“寧”這兩個韻腳,心中暗想,若是自己創作此詩,想必會用“晏清”,而非“晏寧”。就在這一瞬間,陸雲軒似乎恍然大悟,他毫不猶豫地掏出火折子,將這封密信付之一炬。
隨後,他迴到五裏亭,對著屬員們說道:“此次出京進行官員大考,但是我們所考核的都是一方大員,位高權重。雖說身負欽差之名,但也萬分小心,稍有不慎,你我可能都會出現意外,而我們個人安危是小,不能完成聖人所托,則關係社稷久遠,百姓生計則是大事。所以,我希望諸位切勿多生事端。我有一計,咱們如此安排部署,必能做到萬無一失。”
屬員聽後,表示讚同,待安排妥當之後,屬員們紛紛領命而去。
轉眼間,五裏亭隻剩下陸雲軒和兩名屬員。陸雲軒吩咐這兩名屬員,讓他們分別在蘇家可能來京的兩條道路上尋找,期望能夠在半途相遇。並沿途按計劃行駛。而他自己則喬裝打扮,化作一名平常百姓,沿途考察民情。 他們約定,一旦有任何消息,便在就近的官驛留下口信。言罷,兩名屬員各自散去。陸雲軒換上一身樸素的常服,宛如一個生意人,一人一馬,緩緩走進鄉村與城鎮。
而此時的蘇家,早已偏離了前往京城的官道,就近遊山玩水,盡情遊覽各處名勝古跡。蘇小婉自幼未曾出過遠門,此時正玩得興高采烈。她暢遊在這美麗的景致之中,滿心歡喜。靈韻深知這一切皆是命中注定,索性也樂得逍遙自在,與蘇小婉一同嬉戲於山水之間。
你可知陸雲軒給屬員們出了個怎樣的主意?原來,陸雲軒也是受到那封密信的啟發。既然是要遊覽這大好河山,倒不如再撰寫一本遊記。於是,他命令那些屬員,每兩人負責一省。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裏,要走遍各省的每一個縣市鄉鎮。由下而上,由民間到官場,從當地的風土人情,到經濟民生,將所看所聞全部詳細地寫成遊記。尤其是百姓對於官員的評價,都要以生動的故事形式記錄下來,並且必須有根有據,以便日後迴溯追查。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暴露官身。兩個月後,眾人在陸雲軒的老家雲州府衙會合。
待省親事畢,再依據這些遊記進行篩選。根據優劣情況,再以官員的身份,對相關官員或是予以褒獎,或是進行查辦。
這中南一共六省,二十八州府,地域廣闊達三千多裏,人口逾五千萬之眾。從東至西分別是蘇越省、皖江省、豫南省、鄂中省、湘楚省、西洲省;而陸雲軒的老家所在之地即是豫南省雲州府。從京城至中南各省也有兩千裏之遙,正好呈扇形分布。
且說陸雲軒獨自一人沿著官道,直奔蘇越省而去。他計劃先經蘇越,再走皖江,最後抵達豫南。不出意外的話,不到一個月便能抵達。算上省親等各項事宜,還有一個半月的時間來處理皇命交辦的事務。
且說沒過幾日,陸雲軒便踏入蘇越省境內。眼前頓時一片遼闊景象,阡陌縱橫,延綿天際,數個村莊點綴其間,炊煙嫋嫋,真如詩如畫般美妙。
在村莊四周,亦或有不高的山丘,峰巒起伏,宛如一條欲騰飛的巨龍,在藍天碧水間,姿態萬千。
“好一幅太平盛景,海宴河清圖!”陸雲軒心中不禁讚歎。
他騎著馬,走過一條小河橋,進入一個熱鬧的小鎮。隻見街道整潔幹淨,兩旁店鋪林立。賣貨郎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孩童們在街頭嬉笑玩耍,老人們則坐在門口曬著太陽,閑聊著家常。
陸雲軒走進一家茶館,要了一杯清茶,尋了個角落坐下,靜靜聆聽著周圍百姓的談話。
“今年的收成不錯,多虧了新來的縣太爺治理有方,興修水利,這日子是越過越有盼頭咯!”一位農夫模樣的漢子笑著說道,臉上的皺紋裏都洋溢著喜悅。
“是啊,咱這縣太爺還時常下鄉訪貧問苦,為咱們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另一位老者附和道,眼中滿是感激與尊敬。
陸雲軒聽聞,心中暗自讚許。他起身走上前,拱手問道:“老伯,敢問我們這縣老爺尊諱?”
隻見那幾位老者,聽聞陸雲軒此問,頓時肅然起敬,雙手朝天拱手,說道:“我們縣太爺,姓杜名明春,去年新中的舉人。我們有福啊,攤上這麽好的父母官。”
這陸雲軒見這幾位老者如此健談,便讓小二上了幾盤茶點,要了兩壺好茶,以來此地做生意為名,與他們攀談開來。
看來這幾位老者,早年也是行走江湖,見多識廣。這不到半天功夫,就把這海州六縣的情況問了個七七八八。
陸雲軒暗自將這些記在心中,打算以此為線索,再沿著既定的路線,一路巡查。陸雲軒每到一處,便從鄉鎮,縣城,州府自下而上,一路巡察。經濟、水利、物產、民風、學堂、吏治等等無不涉及。每天晚上,他將今日所見所聞,寫成遊記,待到完成一州一府,便經官驛送至中州知府,交由張知府代為保管。
如此,陸雲軒從從海州,經徐州,下淮州,到揚州,所過之處,確實海晏河清,國富民豐。 特別是在淮州府前,竟遇到一件可笑之事。
那一日,他在府前的麵館吃飯,就看到辦差的差役來到麵館,一邊落座一邊說道:“咱們家老爺也真是不懂官場規矩,聽說負責今年大考的欽差已經出京多日了,他也不著急,還是該幹啥幹啥。
前兩天同知大人,提醒知府大人要不要準備準備,哪知道,知府大人說,該怎麽辦就怎麽辦?就給他看我們最真實的樣子,如果他欽差大人連真假都分不清楚,也是聖上所托非人。”
陸雲軒就這句話,在淮州府待了三天之久,特別走訪了商業街市、學府書院、茶館酒肆。經過多方走訪,可以看出這淮州知府的確是一個幹實事的官員。他不刻意迎合欽差巡查,而是堅守本職,一心為百姓謀福祉。
街市上,商鋪繁榮,貨物琳琅滿目;學府中,學子勤奮,書聲琅琅;茶館裏,人們談笑風生,對生活充滿希望;酒肆中,賓客盈門,生意興隆。
陸雲軒心中感慨,若天下官員皆如此,何愁國家不昌盛,百姓不幸福?當晚寫下一篇《淮州賦》。離開淮州,陸雲軒繼續前行。
下一站,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