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陸雲軒前往張知府處尋求轉圜之法,哪知張知府微微皺眉,沉聲道:“此事牽連甚廣,陸大人可要慎重啊。”
陸雲軒拱手說道:“下官深知此事棘手,但蘇家向來本分,這其中或許有冤情。還望知府大人能指點一二,如何才能為蘇家尋得一線生機。”
張知府沉吟片刻,緩緩道:“陸大人,此事非同小可,聖上對此案極為重視,要想翻案,難如登天!”
陸雲軒急切道:“下官明白,但蘇家三十餘口人命,總不能就這樣被冤枉。” 張知府長歎一口氣,良久不語。 陸雲軒也知曉,此事確實令張知府為難,朝廷大案,並非他這個知府所能輕易幹預的。於是旋即說道:“下官也知道這事讓張大人為難了,下官告退,另想他法吧。”
不料張知府說道:“你可知道,華妃之案因何而起,為何牽連如此之廣嗎?”
陸雲軒道:“下官不甚明了,還請張大人為下官解惑。”
張知府說道:“華妃一案,本就蹊蹺,原本乃後宮之事,卻為何會連累眾多大臣,又牽涉幾百家庭數千人之眾。如若不是當今聖上仁慈,恐怕這數千人早已被開刀問斬,而今隻是落得個充軍發配,已是格外開恩了。”
陸雲軒連忙問道:“張大人說華妃之案本就蹊蹺,這究竟是為何?還望大人詳細說與下官。”
張知府道:“你可知這華妃是何許人?” 陸雲軒道:“華妃是當今十二皇子的生母,這誰都知道。”
張知府接著問道:“那你可知,這華妃殺皇子案中,被殺的是哪位皇子?”
陸雲軒迴道:“這幾乎人人都知道,被殺的是當今的六皇子,八皇子重傷,聽說即便不死,人也廢了。”
張知府又問道:“那你說說,當今皇上還受寵的還有哪幾位皇子?”
陸雲軒沉吟一會,說道:“我隻知當今聖上先後有十六個皇子,四個嫡出,是先後兩位皇後所生。前皇後所生的三皇子和四皇子已經就藩,不在京城。當今皇後所生的七皇子和十皇子,兩人據說都是人中龍鳳,各有千秋,頗受皇上看重,但至今還未立儲,所以還不知道最終誰能繼承大統。其他幾位皆是庶出,其中有四個夭折。二皇子和五皇子成年早已就藩,十一皇子現在邊關,現在京城的有七個皇子,如今死了兩位,十五皇子年齡尚小。要說榮寵......”陸雲軒好像一下子明白了,猛然說道,“你是說除了兩位嫡出的皇子外,最受榮寵的是華妃所生的十二皇子嗎?”
張知府糾正道:“錯,是九皇子!”
陸雲軒不解道:“那九皇子不是跛腳嗎?這和華妃又有什麽關係?”
張知府道:“那就要給你詳細說說這其中的緣由。
十八年前,華妃還是一名浣洗房的宮女,有一天華妃正在洗曬衣服,突然看到一個跛腳的小孩子跑進浣衣坊,邊跑邊喊:‘姐姐救我,姐姐救我。’
那小孩子不過五歲的模樣,一臉的恐懼,跑進浣衣坊一下就鑽進當時還是宮女的華妃的衣裙裏藏了起來。
華妃一看,顧不得害羞,急忙蹲下來洗衣服,把小孩夾在兩腿之間。不多一會,隻見兩個小孩子,一人拿著一根棍子走了進來。邊走邊問:‘你看到一個小孩子進來了嗎?’
華妃忙說道:‘我一直在這兒洗衣服,沒看到有人進來過。’
她說著這話,卻能感覺到兩腿之間的小孩有些瑟瑟發抖。好在這兩個小孩子好打發,聽完之後,就跑出去到別處去尋找。
待他們走遠,華妃才將小孩子放了出來。仔細一問,才知道她闖了大禍 ,原來這個小孩竟然是九皇子,而追他的是六皇子和八皇子。因為在課堂比試功課時,當弟弟的九皇子,竟然將兩位哥哥比了下去,害的他們二人受罰抄了半天的書。迴到宮裏又被各自的母妃數落一頓,說他們出身貴妃宮裏,竟然比不過嬪妃的,簡直是丟人。
這兩位哥哥哪裏受過這等氣,於是就去找九皇子出氣。也是孩子不懂事,下手沒有輕重,竟然把九皇子的腿打折了。幸好這九皇子天資聰慧,奮力逃脫了,要不然當時被打死也未可知。
從那之後啊,這九皇子的腿就跛了,心裏也留下了陰影。一直纏著華宮女,隻要她不在,九皇子就不吃飯,而且經常在夢中被嚇醒。
每當這時,他就要鑽進華宮女的衣裙下,兩腿之間才能安心。莫說這六皇子和八皇子的母妃都是貴妃,而九皇子的母妃隻是嬪妃,所以見兒子吃虧也不敢怎麽樣。
都說母憑子貴,現今這兒子也殘了,就更指望不上了。所以這母妃也一天天的頹廢下去,沒幾年功夫便沒了。自打他的母妃死了之後,九皇子又對華宮女如此依賴,儼然一對母女一般。
好在皇上知道這九皇子天資聰慧,知道這事後,重重地責罰了兩個皇子和他們的母妃,而對九皇子更加疼愛。
皇上見華宮女救九皇子有功,且也就多看了幾眼,沒承想,就是多看的這幾眼,竟然被寵幸了幾次,懷了龍種,生下十二皇子。
果然是母憑子貴,從宮女便成華妃,再加上還有九皇子,這儼然成了兩個皇子的母妃,地位一下子就上去了。
且說六皇子和八皇子對九皇子埋下了仇恨,而兩位母妃也視華妃為眼中釘肉中刺,欲置她們娘仨於死地而後快。
在那以後,華妃先後生下兩個皇子,都在不到兩歲的時候,莫名其妙地夭折了。華妃心裏就認定是這兩位貴妃做的,所以彼此的仇恨就這樣越結越深。
九皇子因為身體殘疾,不方便外地就藩,也不方便駐邊打仗,於是皇上就讓這九皇子掌管京城安防,這手握兵權,掌管京城南北大營 5 萬大軍,以及禁衛軍 1 萬人。而且有皇子身份,這實權確比其他皇子要大得多。
這九皇子是個明白人,他是無心榮登大寶,但是自己的十二弟卻未必沒有機會。所以他便用心栽培他這個弟弟。兩人雖不是一母所生,但是卻勝似一母同胞。
當七皇子和十皇子在為立儲之位明爭暗鬥之時,皇子們的立場也格外重要。在兩位嫡皇子之中,九皇子並未做任何選擇,相反是這兩位皇子都在拉攏他。他讓他十二皇弟暫時不要急著站邊,且看老六老八如何選擇,而他隻要選擇另一方即可,因為十二皇子的選擇實際上就代表他九皇子的態度。
結果老六老八選擇的是七皇子,十二皇弟自然選擇十皇子,他們各自的選擇並非沒有原因,彼此幾個年齡相仿,少時一起玩樂的機會也多,所以從感情方麵來看確實要好一些。
但這個選擇讓老七非常尷尬。因為全京城的人都知道,老六和老八與老九不對付。而老九手握重權,卻不選擇站邊,如果老七接納了他們兩人,則意味著老七要與老九為敵。所以,權衡利弊,七皇子雖然表麵接納他們兩個,實則不敢走得太近。
如此以來,就形成了這種局麵:老六老八雖然投靠老七卻不受待見,實際還是七皇子一人一邊,十皇子和十二皇子一邊,他們二人就成了一邊,老九不選任何一邊。皇上樂得見幾位皇子去爭,反正自己正當鼎盛之年,朝局還在他的掌控之中。不怕他們幾皇子翻了天
這老六老八一看自己誰都不待見,竟然起了也要爭儲的心,其實他們爭儲也不是沒有實力,畢竟他們的母妃也是貴妃,背後家族也是朝中重臣,實力不容小覷。
反觀這十二皇子什麽實力也沒有,實際上,老十也是看在老九的麵子上才願意接納十二皇子。否則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
老六老八兩個人爭儲的心一出,立刻在朝中形成第三股勢力,這讓局麵一下子變複雜了。他們知道,老七目前不足為懼,因為皇後對於這兩個兒子同樣疼愛有加,並沒有偏袒任一方,所以他們目前不打算對這兩個嫡皇子動手,而是要解決手握重權的老九,要解決老九,最先容易下手的就是十二皇子,解決了他就等於剪除了老九、老十的羽翼。
老九情報網遍布京城,當他們二人想要對十二皇子動手的時候,老九就已經得到諜報,於是一場刺殺與反刺殺的布局在京城悄然展開。
而華妃也已經不是當年的宮女,十幾年的隱忍已經到了極限,她對六皇子、八皇子以及她們的母妃早已恨之入骨,瞅準時機欲報兩個兒子夭折之仇。於是宮裏宮外,兩場暗鬥同時開演。
在這段日子裏,京城的氣氛愈發緊張。 六皇子和八皇子暗中頻繁活動,四處招兵買馬,網羅各方勢力。他們不惜耗費大量的金銀財寶,拉攏那些有野心、有實力的將領和官員。
他們的母妃在後宮也沒閑著,使出渾身解數,試圖拉攏一些有權有勢的嬪妃和太監。她們或以珠寶首飾相贈,或以高位許諾,想盡辦法為自己的兒子爭取更多的支持。
九皇子這邊,表麵上依舊是風平浪靜。他依舊如往常一般,處理著京城安防的事務,看似一切按部就班。然而,實際上他早已在暗中精心布置。他加強了對京城的監控,不僅在各個重要的路口增設了崗哨,還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裏安插了自己的密探。他手下的密探遍布京城的各個角落,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他深知,這場爭鬥一旦開始,便是你死我活,容不得半點疏忽。 十二皇子在九皇子的庇護下,看似安然無恙,實則也時刻保持著警惕。他深知自己身處漩渦之中,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複。平日裏,他盡量減少外出,即便出行也必定帶著眾多的侍衛。
在宮中,他時刻留意著周圍人的言行舉止,對於任何可疑的跡象都不放過。
華妃雖在宮中,實則早已布下暗線,不動聲色地觀察著局勢,耐心等待著最佳的出手時機。她表麵上依舊過著平常的日子,與其他嬪妃相處融洽。
隨著中元節的臨近,京城中的氣氛愈發凝重。街頭巷尾的人們似乎都感受到了一種莫名的緊張,就連平日裏熱鬧的集市也變得有些冷清。
六皇子和八皇子在自己的府邸中密謀著最後的行動計劃。他們圍坐在密室中,燭光搖曳,映照著他們嚴肅而又充滿野心的臉龐。 “此次中元節法會,是我們絕佳的機會。”六皇子壓低聲音說道,“我們一定要趁亂除掉十二弟,絕不能有半點差錯。”
八皇子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狠厲:“放心吧,哥哥,我已經安排好人手,就的你調遣。”
九皇子則通過自己的情報網,逐漸掌握了他們的計劃。他坐在書房中,麵前的桌子上擺滿了各種情報和文書。
“哼,這兩個不知死活的東西,竟敢在我眼皮底下動手。”九皇子冷笑一聲,“既然如此,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他開始布置反製措施,調兵遣將,安排親信在關鍵的位置待命。
而宮中的華妃,也在精心策劃著自己的複仇。她深知,這是她等待已久的機會,必須要一舉成功。 她的暗線終於可以啟動了... ...
陸雲軒拱手說道:“下官深知此事棘手,但蘇家向來本分,這其中或許有冤情。還望知府大人能指點一二,如何才能為蘇家尋得一線生機。”
張知府沉吟片刻,緩緩道:“陸大人,此事非同小可,聖上對此案極為重視,要想翻案,難如登天!”
陸雲軒急切道:“下官明白,但蘇家三十餘口人命,總不能就這樣被冤枉。” 張知府長歎一口氣,良久不語。 陸雲軒也知曉,此事確實令張知府為難,朝廷大案,並非他這個知府所能輕易幹預的。於是旋即說道:“下官也知道這事讓張大人為難了,下官告退,另想他法吧。”
不料張知府說道:“你可知道,華妃之案因何而起,為何牽連如此之廣嗎?”
陸雲軒道:“下官不甚明了,還請張大人為下官解惑。”
張知府說道:“華妃一案,本就蹊蹺,原本乃後宮之事,卻為何會連累眾多大臣,又牽涉幾百家庭數千人之眾。如若不是當今聖上仁慈,恐怕這數千人早已被開刀問斬,而今隻是落得個充軍發配,已是格外開恩了。”
陸雲軒連忙問道:“張大人說華妃之案本就蹊蹺,這究竟是為何?還望大人詳細說與下官。”
張知府道:“你可知這華妃是何許人?” 陸雲軒道:“華妃是當今十二皇子的生母,這誰都知道。”
張知府接著問道:“那你可知,這華妃殺皇子案中,被殺的是哪位皇子?”
陸雲軒迴道:“這幾乎人人都知道,被殺的是當今的六皇子,八皇子重傷,聽說即便不死,人也廢了。”
張知府又問道:“那你說說,當今皇上還受寵的還有哪幾位皇子?”
陸雲軒沉吟一會,說道:“我隻知當今聖上先後有十六個皇子,四個嫡出,是先後兩位皇後所生。前皇後所生的三皇子和四皇子已經就藩,不在京城。當今皇後所生的七皇子和十皇子,兩人據說都是人中龍鳳,各有千秋,頗受皇上看重,但至今還未立儲,所以還不知道最終誰能繼承大統。其他幾位皆是庶出,其中有四個夭折。二皇子和五皇子成年早已就藩,十一皇子現在邊關,現在京城的有七個皇子,如今死了兩位,十五皇子年齡尚小。要說榮寵......”陸雲軒好像一下子明白了,猛然說道,“你是說除了兩位嫡出的皇子外,最受榮寵的是華妃所生的十二皇子嗎?”
張知府糾正道:“錯,是九皇子!”
陸雲軒不解道:“那九皇子不是跛腳嗎?這和華妃又有什麽關係?”
張知府道:“那就要給你詳細說說這其中的緣由。
十八年前,華妃還是一名浣洗房的宮女,有一天華妃正在洗曬衣服,突然看到一個跛腳的小孩子跑進浣衣坊,邊跑邊喊:‘姐姐救我,姐姐救我。’
那小孩子不過五歲的模樣,一臉的恐懼,跑進浣衣坊一下就鑽進當時還是宮女的華妃的衣裙裏藏了起來。
華妃一看,顧不得害羞,急忙蹲下來洗衣服,把小孩夾在兩腿之間。不多一會,隻見兩個小孩子,一人拿著一根棍子走了進來。邊走邊問:‘你看到一個小孩子進來了嗎?’
華妃忙說道:‘我一直在這兒洗衣服,沒看到有人進來過。’
她說著這話,卻能感覺到兩腿之間的小孩有些瑟瑟發抖。好在這兩個小孩子好打發,聽完之後,就跑出去到別處去尋找。
待他們走遠,華妃才將小孩子放了出來。仔細一問,才知道她闖了大禍 ,原來這個小孩竟然是九皇子,而追他的是六皇子和八皇子。因為在課堂比試功課時,當弟弟的九皇子,竟然將兩位哥哥比了下去,害的他們二人受罰抄了半天的書。迴到宮裏又被各自的母妃數落一頓,說他們出身貴妃宮裏,竟然比不過嬪妃的,簡直是丟人。
這兩位哥哥哪裏受過這等氣,於是就去找九皇子出氣。也是孩子不懂事,下手沒有輕重,竟然把九皇子的腿打折了。幸好這九皇子天資聰慧,奮力逃脫了,要不然當時被打死也未可知。
從那之後啊,這九皇子的腿就跛了,心裏也留下了陰影。一直纏著華宮女,隻要她不在,九皇子就不吃飯,而且經常在夢中被嚇醒。
每當這時,他就要鑽進華宮女的衣裙下,兩腿之間才能安心。莫說這六皇子和八皇子的母妃都是貴妃,而九皇子的母妃隻是嬪妃,所以見兒子吃虧也不敢怎麽樣。
都說母憑子貴,現今這兒子也殘了,就更指望不上了。所以這母妃也一天天的頹廢下去,沒幾年功夫便沒了。自打他的母妃死了之後,九皇子又對華宮女如此依賴,儼然一對母女一般。
好在皇上知道這九皇子天資聰慧,知道這事後,重重地責罰了兩個皇子和他們的母妃,而對九皇子更加疼愛。
皇上見華宮女救九皇子有功,且也就多看了幾眼,沒承想,就是多看的這幾眼,竟然被寵幸了幾次,懷了龍種,生下十二皇子。
果然是母憑子貴,從宮女便成華妃,再加上還有九皇子,這儼然成了兩個皇子的母妃,地位一下子就上去了。
且說六皇子和八皇子對九皇子埋下了仇恨,而兩位母妃也視華妃為眼中釘肉中刺,欲置她們娘仨於死地而後快。
在那以後,華妃先後生下兩個皇子,都在不到兩歲的時候,莫名其妙地夭折了。華妃心裏就認定是這兩位貴妃做的,所以彼此的仇恨就這樣越結越深。
九皇子因為身體殘疾,不方便外地就藩,也不方便駐邊打仗,於是皇上就讓這九皇子掌管京城安防,這手握兵權,掌管京城南北大營 5 萬大軍,以及禁衛軍 1 萬人。而且有皇子身份,這實權確比其他皇子要大得多。
這九皇子是個明白人,他是無心榮登大寶,但是自己的十二弟卻未必沒有機會。所以他便用心栽培他這個弟弟。兩人雖不是一母所生,但是卻勝似一母同胞。
當七皇子和十皇子在為立儲之位明爭暗鬥之時,皇子們的立場也格外重要。在兩位嫡皇子之中,九皇子並未做任何選擇,相反是這兩位皇子都在拉攏他。他讓他十二皇弟暫時不要急著站邊,且看老六老八如何選擇,而他隻要選擇另一方即可,因為十二皇子的選擇實際上就代表他九皇子的態度。
結果老六老八選擇的是七皇子,十二皇弟自然選擇十皇子,他們各自的選擇並非沒有原因,彼此幾個年齡相仿,少時一起玩樂的機會也多,所以從感情方麵來看確實要好一些。
但這個選擇讓老七非常尷尬。因為全京城的人都知道,老六和老八與老九不對付。而老九手握重權,卻不選擇站邊,如果老七接納了他們兩人,則意味著老七要與老九為敵。所以,權衡利弊,七皇子雖然表麵接納他們兩個,實則不敢走得太近。
如此以來,就形成了這種局麵:老六老八雖然投靠老七卻不受待見,實際還是七皇子一人一邊,十皇子和十二皇子一邊,他們二人就成了一邊,老九不選任何一邊。皇上樂得見幾位皇子去爭,反正自己正當鼎盛之年,朝局還在他的掌控之中。不怕他們幾皇子翻了天
這老六老八一看自己誰都不待見,竟然起了也要爭儲的心,其實他們爭儲也不是沒有實力,畢竟他們的母妃也是貴妃,背後家族也是朝中重臣,實力不容小覷。
反觀這十二皇子什麽實力也沒有,實際上,老十也是看在老九的麵子上才願意接納十二皇子。否則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
老六老八兩個人爭儲的心一出,立刻在朝中形成第三股勢力,這讓局麵一下子變複雜了。他們知道,老七目前不足為懼,因為皇後對於這兩個兒子同樣疼愛有加,並沒有偏袒任一方,所以他們目前不打算對這兩個嫡皇子動手,而是要解決手握重權的老九,要解決老九,最先容易下手的就是十二皇子,解決了他就等於剪除了老九、老十的羽翼。
老九情報網遍布京城,當他們二人想要對十二皇子動手的時候,老九就已經得到諜報,於是一場刺殺與反刺殺的布局在京城悄然展開。
而華妃也已經不是當年的宮女,十幾年的隱忍已經到了極限,她對六皇子、八皇子以及她們的母妃早已恨之入骨,瞅準時機欲報兩個兒子夭折之仇。於是宮裏宮外,兩場暗鬥同時開演。
在這段日子裏,京城的氣氛愈發緊張。 六皇子和八皇子暗中頻繁活動,四處招兵買馬,網羅各方勢力。他們不惜耗費大量的金銀財寶,拉攏那些有野心、有實力的將領和官員。
他們的母妃在後宮也沒閑著,使出渾身解數,試圖拉攏一些有權有勢的嬪妃和太監。她們或以珠寶首飾相贈,或以高位許諾,想盡辦法為自己的兒子爭取更多的支持。
九皇子這邊,表麵上依舊是風平浪靜。他依舊如往常一般,處理著京城安防的事務,看似一切按部就班。然而,實際上他早已在暗中精心布置。他加強了對京城的監控,不僅在各個重要的路口增設了崗哨,還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裏安插了自己的密探。他手下的密探遍布京城的各個角落,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他深知,這場爭鬥一旦開始,便是你死我活,容不得半點疏忽。 十二皇子在九皇子的庇護下,看似安然無恙,實則也時刻保持著警惕。他深知自己身處漩渦之中,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複。平日裏,他盡量減少外出,即便出行也必定帶著眾多的侍衛。
在宮中,他時刻留意著周圍人的言行舉止,對於任何可疑的跡象都不放過。
華妃雖在宮中,實則早已布下暗線,不動聲色地觀察著局勢,耐心等待著最佳的出手時機。她表麵上依舊過著平常的日子,與其他嬪妃相處融洽。
隨著中元節的臨近,京城中的氣氛愈發凝重。街頭巷尾的人們似乎都感受到了一種莫名的緊張,就連平日裏熱鬧的集市也變得有些冷清。
六皇子和八皇子在自己的府邸中密謀著最後的行動計劃。他們圍坐在密室中,燭光搖曳,映照著他們嚴肅而又充滿野心的臉龐。 “此次中元節法會,是我們絕佳的機會。”六皇子壓低聲音說道,“我們一定要趁亂除掉十二弟,絕不能有半點差錯。”
八皇子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狠厲:“放心吧,哥哥,我已經安排好人手,就的你調遣。”
九皇子則通過自己的情報網,逐漸掌握了他們的計劃。他坐在書房中,麵前的桌子上擺滿了各種情報和文書。
“哼,這兩個不知死活的東西,竟敢在我眼皮底下動手。”九皇子冷笑一聲,“既然如此,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他開始布置反製措施,調兵遣將,安排親信在關鍵的位置待命。
而宮中的華妃,也在精心策劃著自己的複仇。她深知,這是她等待已久的機會,必須要一舉成功。 她的暗線終於可以啟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