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李顯果然沒能進得了屋。
沈清婉以身體不適為由,早早帶著沈沚阮就躺下了,姑侄二人側臥在床榻上,沈沚阮聽沈清婉講以前的事。
其中還提到了她爹。
“沈家是揚州世家,最早的祖上出過宰相,算是個簪纓世家,曆來沈家的子弟,無論男女,嫡庶,都要接受族學的教育。”
沈清婉的父親自小對她嚴厲非常,要不是沈母身體不好,夫妻二人也不會隻有沈清婉一個獨女。
“你爹······”說到沈沚阮的爹,沈清婉有些猶豫,她看向沈沚阮。
隻見沈沚阮睜大眼睛,萬分期待的眼睛看向她,“我爹如何,姑母?”
“聽我身邊的老媽媽說,你爹是從族裏的旁支抱來的,家並不在揚州,隻是家裏實在窮,便把你爹抱到本家來了。”
沈清婉迴憶道:“聽宅子裏的老人說,你爹打小就異常聰明,見過的文章,一次就會背,而且很能吃苦,冬日裏拿筆寫字,可以一口氣寫好幾個時辰。族裏的子弟都很欽佩你父親。”
沈清婉常年在京城,隻有在冬日裏才迴揚州躲寒。
她一個大家小姐,整日都在後院,並不常去前院。
要說能見到沈青山,也隻能在年下時節見到。
沈沚阮聽到這裏,完全無法想到她爹年輕時是什麽樣子,隻依稀在記憶裏,他爹十分清瘦,常年一件洗得發白的青衫,卻身姿挺拔,不曾為任何事彎過腰。
迴憶起記憶裏沈青山的樣貌,沈清婉卻忽然去瞧沈沚阮的臉。
自打沈沚阮進國公府以來,她還是第一次近距離如此仔細端詳沈沚阮的臉。
這姑娘的樣貌比來京城時長開了不少,沈清婉看著看著,忽然生出幾分熟悉感來,尤其是那雙眼睛,向下看時,跟李顯嚴肅時的,模樣像了個十成十,雙眼含笑的樣子,又似李顯的桃花眼那樣勾人······
沈沚阮見姑母忽然盯著自己瞧,有些不明所以,“姑母?”
“你爹······,可有給你留什麽東西?”沈清婉壓下心中的怪異,又問道。
沈沚阮把那塊玉佩的事情說了出來,“有一塊玉佩在去帶去京城的包袱裏。”
“你聽到你爹提到過你母親嗎?”沈清婉又問她。
提到母親二字,沈沚阮的臉上悻悻。
上一世裏,從她有記憶起,她就沒聽他爹提過‘母親’二字,仿佛她娘不存在一般。
有時候被問得急了,她爹隻告訴她,“你娘是個很好的女人。”至於姓誰名誰,她爹一概沒有提起。
“不曾,我爹平日裏除了看書,就是寫文章,家裏也不曾有客人上門,有時候,我都懷疑過我是不是我爹親生的,又或者我娘是不是就不想要我,這麽多年,也沒見她來找過我。”
說到這裏,沈沚阮大大的眼睛裏已然見了淚花。
見沈沚阮掉了眼淚,沈清婉心裏不由得母愛泛濫,心裏柔軟得一塌糊塗。
她把沈沚阮攬進懷裏,輕聲安慰:“軟軟不要難過,你娘既然生了你,定是帶著期待,興許有一天,你們母女會團圓也說不定。”
兩人說了許久的話,直到沈沚阮不知道何時睡著了。
良久,沈清婉撥開她額前的碎發,長歎一口氣,要是,軟軟是她的女兒就好了。
轉念又想到那個一出生還未見過就不在人世的孩子,她心裏依舊酸澀不已。
夜已經深了,見廂房的燭火滅了,李顯才進了書房。
平日裏要是他惹了沈清婉不高興,他夜間就宿在這裏。
“國公爺,上次您派人出去尋人,今兒下午有消息遞迴來。”
身邊的侍衛拿著一節細細的紙箋站在書房外。
一聽是尋人的消息,李顯急忙拿過打開。
信箋上字數不多,隻是說他們在蘇州一帶,打探到一些消息,說是也有人在問當年沈家嫡女在尼姑庵產子一事,他們還在繼續追蹤。
看完信箋,李顯不由得皺了眉頭。
十幾年前的事,做得又隱秘,他派出去的人在揚州和蘇州一帶徘徊了許久,也沒什麽進展,一來那尼姑庵已經年久失修,十幾年過去,裏麵的尼姑早已走了大半,如今的尼姑庵還在,卻早已物是人非。
究竟是何人也在打聽這件事?李顯思慮一番,還是決定再追查下去,於是寫完迴信,交給侍衛飛鴿傳書到蘇州。
如果那孩子還活著,對婉婉來說,也算是幸事一件,他自己的內心也能少些愧疚。
潭州驛站。
仲夏酷暑難當,潭州又因為地理位置特殊,炎熱潮濕,降水也多。
潭州的堤壩修理完畢,又加強了對城內排水設施的疏通,堆積的問題解決完,此次目的也算是完成了一半。
幾日前,京裏來了聖旨,錢呈望玩忽職守,數罪並罰,關入大牢,革了職,隻等核實完罪狀,一並處罰。
但凡與錢呈望同流合汙的官員,一並押入大牢,不可放過一個。
同時派了新的官員來潭州上任,新來的官員在半個月後到任。
原寶聽到消息,不由得大唿一口氣。
他跟著殿下來潭州已經好幾個月過去,這下個月就是中秋,聖旨上絲毫不提要賢王迴京的事。
看樣子,倒是巴不得賢王在這裏待一輩子,不迴去才好。
想到這裏,原寶有些著急。
用過了晚膳,賢王處理完府衙的公務,對著書案上沈沚阮上次的迴信發呆。
上次段十一迴來遞過這封信,他家殿下就把它放在了書案上,每日都要看。
原寶偷偷看了一眼,上麵隻有寥寥幾句,並沒有什麽特別的,無非是感謝殿下記得她的生辰之類的。
就這麽幾句,他家殿下當個寶似的。
哎,原寶不由得歎氣。
他倒是不介意殿下身邊有個可心的人,可是這沈姑娘此時身在揚州,估計對他家殿下的心意一無所知。
他伺候賢王多年,深知殿下是個冷麵心熱的人,還沒見過他對哪個女子如此特別,為了送生辰禮,把段皇後最喜愛的玉簪子送了人,這分明就是定情信物啊,殿下到底明不明白。
他都有點著急。
沈清婉以身體不適為由,早早帶著沈沚阮就躺下了,姑侄二人側臥在床榻上,沈沚阮聽沈清婉講以前的事。
其中還提到了她爹。
“沈家是揚州世家,最早的祖上出過宰相,算是個簪纓世家,曆來沈家的子弟,無論男女,嫡庶,都要接受族學的教育。”
沈清婉的父親自小對她嚴厲非常,要不是沈母身體不好,夫妻二人也不會隻有沈清婉一個獨女。
“你爹······”說到沈沚阮的爹,沈清婉有些猶豫,她看向沈沚阮。
隻見沈沚阮睜大眼睛,萬分期待的眼睛看向她,“我爹如何,姑母?”
“聽我身邊的老媽媽說,你爹是從族裏的旁支抱來的,家並不在揚州,隻是家裏實在窮,便把你爹抱到本家來了。”
沈清婉迴憶道:“聽宅子裏的老人說,你爹打小就異常聰明,見過的文章,一次就會背,而且很能吃苦,冬日裏拿筆寫字,可以一口氣寫好幾個時辰。族裏的子弟都很欽佩你父親。”
沈清婉常年在京城,隻有在冬日裏才迴揚州躲寒。
她一個大家小姐,整日都在後院,並不常去前院。
要說能見到沈青山,也隻能在年下時節見到。
沈沚阮聽到這裏,完全無法想到她爹年輕時是什麽樣子,隻依稀在記憶裏,他爹十分清瘦,常年一件洗得發白的青衫,卻身姿挺拔,不曾為任何事彎過腰。
迴憶起記憶裏沈青山的樣貌,沈清婉卻忽然去瞧沈沚阮的臉。
自打沈沚阮進國公府以來,她還是第一次近距離如此仔細端詳沈沚阮的臉。
這姑娘的樣貌比來京城時長開了不少,沈清婉看著看著,忽然生出幾分熟悉感來,尤其是那雙眼睛,向下看時,跟李顯嚴肅時的,模樣像了個十成十,雙眼含笑的樣子,又似李顯的桃花眼那樣勾人······
沈沚阮見姑母忽然盯著自己瞧,有些不明所以,“姑母?”
“你爹······,可有給你留什麽東西?”沈清婉壓下心中的怪異,又問道。
沈沚阮把那塊玉佩的事情說了出來,“有一塊玉佩在去帶去京城的包袱裏。”
“你聽到你爹提到過你母親嗎?”沈清婉又問她。
提到母親二字,沈沚阮的臉上悻悻。
上一世裏,從她有記憶起,她就沒聽他爹提過‘母親’二字,仿佛她娘不存在一般。
有時候被問得急了,她爹隻告訴她,“你娘是個很好的女人。”至於姓誰名誰,她爹一概沒有提起。
“不曾,我爹平日裏除了看書,就是寫文章,家裏也不曾有客人上門,有時候,我都懷疑過我是不是我爹親生的,又或者我娘是不是就不想要我,這麽多年,也沒見她來找過我。”
說到這裏,沈沚阮大大的眼睛裏已然見了淚花。
見沈沚阮掉了眼淚,沈清婉心裏不由得母愛泛濫,心裏柔軟得一塌糊塗。
她把沈沚阮攬進懷裏,輕聲安慰:“軟軟不要難過,你娘既然生了你,定是帶著期待,興許有一天,你們母女會團圓也說不定。”
兩人說了許久的話,直到沈沚阮不知道何時睡著了。
良久,沈清婉撥開她額前的碎發,長歎一口氣,要是,軟軟是她的女兒就好了。
轉念又想到那個一出生還未見過就不在人世的孩子,她心裏依舊酸澀不已。
夜已經深了,見廂房的燭火滅了,李顯才進了書房。
平日裏要是他惹了沈清婉不高興,他夜間就宿在這裏。
“國公爺,上次您派人出去尋人,今兒下午有消息遞迴來。”
身邊的侍衛拿著一節細細的紙箋站在書房外。
一聽是尋人的消息,李顯急忙拿過打開。
信箋上字數不多,隻是說他們在蘇州一帶,打探到一些消息,說是也有人在問當年沈家嫡女在尼姑庵產子一事,他們還在繼續追蹤。
看完信箋,李顯不由得皺了眉頭。
十幾年前的事,做得又隱秘,他派出去的人在揚州和蘇州一帶徘徊了許久,也沒什麽進展,一來那尼姑庵已經年久失修,十幾年過去,裏麵的尼姑早已走了大半,如今的尼姑庵還在,卻早已物是人非。
究竟是何人也在打聽這件事?李顯思慮一番,還是決定再追查下去,於是寫完迴信,交給侍衛飛鴿傳書到蘇州。
如果那孩子還活著,對婉婉來說,也算是幸事一件,他自己的內心也能少些愧疚。
潭州驛站。
仲夏酷暑難當,潭州又因為地理位置特殊,炎熱潮濕,降水也多。
潭州的堤壩修理完畢,又加強了對城內排水設施的疏通,堆積的問題解決完,此次目的也算是完成了一半。
幾日前,京裏來了聖旨,錢呈望玩忽職守,數罪並罰,關入大牢,革了職,隻等核實完罪狀,一並處罰。
但凡與錢呈望同流合汙的官員,一並押入大牢,不可放過一個。
同時派了新的官員來潭州上任,新來的官員在半個月後到任。
原寶聽到消息,不由得大唿一口氣。
他跟著殿下來潭州已經好幾個月過去,這下個月就是中秋,聖旨上絲毫不提要賢王迴京的事。
看樣子,倒是巴不得賢王在這裏待一輩子,不迴去才好。
想到這裏,原寶有些著急。
用過了晚膳,賢王處理完府衙的公務,對著書案上沈沚阮上次的迴信發呆。
上次段十一迴來遞過這封信,他家殿下就把它放在了書案上,每日都要看。
原寶偷偷看了一眼,上麵隻有寥寥幾句,並沒有什麽特別的,無非是感謝殿下記得她的生辰之類的。
就這麽幾句,他家殿下當個寶似的。
哎,原寶不由得歎氣。
他倒是不介意殿下身邊有個可心的人,可是這沈姑娘此時身在揚州,估計對他家殿下的心意一無所知。
他伺候賢王多年,深知殿下是個冷麵心熱的人,還沒見過他對哪個女子如此特別,為了送生辰禮,把段皇後最喜愛的玉簪子送了人,這分明就是定情信物啊,殿下到底明不明白。
他都有點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