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匈奴版本的八王之亂
開局曝光,唐高宗喜歡小媽 作者:錦夜微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操正緊盯著直播畫麵,待看到劉淵竟占據河東與冀州這等中原腹心之地,不禁大驚失色,脫口而出:“難道如今當真人心思漢?這匈奴小兒,所建不過是偽漢,竟能有如此作為!”
此時,賈詡上前一步,開口問道:“丞相,您可知道為何現今涼州子弟屢屢反叛,對朝廷極為不滿?”
曹操聽聞,眉頭緊皺,思索了片刻後,開口問道:“莫非是因涼州乃胡漢雜居之所,人心難以安定?”
賈詡微微頷首,解釋道:“丞相所言固然是其中一個緣由,然而更為關鍵的是,關東士族向來輕視關西子弟,一貫將關西子弟視作奴仆。如此行徑,致使關西與朝廷離心離德。”
這時,程昱手撫長須,緩緩說道:“賈先生的意思是,劉淵之所以能在戰事上勢如破竹,亦是出於這般緣故?”
賈詡點了點頭,說道:“不錯。自司馬炎推行相關政策後,士族門閥勢力更是肆意擴張。可這些士族,向來是欺軟怕硬,不過是守著自家門戶的無能之輩。”
曹操聽聞,不禁喟然長歎:“唉,是啊!這些大族隻知顧著自家私利,心中全然沒有國家的概念。如此一來,被人各個擊破,倒也在情理之中啊!”
······
【咱把目光聚焦到公元309年三月,這局勢,那叫一個波譎雲詭,變得比翻書還快!
您瞧,晉朝這邊出了個大簍子,積弩將軍朱誕竟然叛晉歸漢啦。
這朱誕為啥要出這一步呢?
說來話長,三月份的時候,襄陽守將司馬略突然去世,這對司馬越來說,就好比砍了他一條胳膊,再加上當時人才稀缺,勢力漸弱的司馬越心裏直發慌。
他火急火燎從滎陽趕迴洛陽,發動政變,把皇帝司馬熾身邊親信殺得幹幹淨淨。
司馬熾哪肯乖乖當傀儡呀,暗地裏使勁兒攢力量,可惜實力不咋地。
司馬越為了斬草除根,覺得禁軍將領是個大隱患,幹脆來個大清洗,把禁軍裏封侯的武官統統罷免,改派何倫、王秉帶著東海國的兵去守皇宮。
這麽一搞,皇帝司馬熾那實權就跟被拔了毛的鳳凰,徹底沒了。
因為最近宮廷裏事兒不斷,司馬越就上奏,要罷免那些有侯爵的宿衛。
當時殿裏的武官大多都有侯爵,這一道命令下來,好多人都被調走,一個個眼淚汪汪地離開了。
改由右衛將軍何倫、左衛將軍王秉帶著幾百東海國的兵負責宿衛。
您想啊,司馬越這麽狠心地斷人活路,能不招人恨嗎?
左積弩將軍朱誕就因為這事兒,一跺腳,投靠劉淵去了,還跟劉淵說,洛陽現在勢力弱,正是進攻的好時機。
劉淵一聽,眼睛一亮,好主意啊,當下就照辦。
為了拿下洛陽,他一得到消息,馬上任命滅晉大將軍劉景為大都督,去攻打黎陽。
劉景這人打仗確實有兩下子,輕輕鬆鬆就拿下黎陽城,接著在延津又把王堪打得落花流水,成功突破司馬越在黃河南岸的防線。
可這劉景打了勝仗就飄了,居然幹起燒殺搶掠的勾當,把三萬多男女都給扔黃河裏去了。
劉淵知道後,氣得暴跳如雷,大罵劉景:“你這是幫我還是害我?我要對付的是司馬家,你怎麽能禍害老百姓!”
罵完,直接把劉景貶為平虜將軍。
沒辦法,劉淵隻能放棄這次攻打洛陽的計劃。
這頭事兒還沒消停,劉淵的大後方又出亂子了。
大家肯定記得劉琨吧,他就像顆釘子,牢牢釘在晉陽。
公元308年十一月,劉琨借鮮卑人的力,把劉淵的守將綦毋達趕走,重新奪迴上黨樞紐壺關。
劉淵哪能忍這口氣,又去攻打壺關。
司馬越派王曠等將領帶著好幾萬人渡黃河,北上支援上黨,死守要地。
結果呢,晉軍在長平被打得屁滾尿流,一萬九千多士兵就這麽沒了。
上黨太守龐涼一看形勢不妙,立馬獻了壺關投降。
到了公元309年八月,劉淵派劉聰從上黨出兵,突襲曹武等人,接著渡河快速推進,順利拿下宜陽。
這一下,司馬越在黃河邊設的防禦要地全沒了。
之後劉聰奉命南下攻打洛陽,大軍一路暢行無阻,把平北將軍曹武打得大敗,一直推進到離洛陽隻有一百裏的弘農郡宜陽縣。
這劉聰啊,勝仗打多了,就驕傲輕敵,連防備都不做了。
九月,弘農太守垣延假裝投降,趁著夜黑風高偷襲劉聰,劉聰被打得大敗,隻能灰溜溜撤軍。
十一月,劉淵不甘心失敗,又派劉聰、劉曜、王彌、劉景等人帶著五萬精銳騎兵,再次進攻洛陽,唿延翼帶著步兵在後麵支援。劉聰把軍隊駐紮在宜陽。
西晉這邊壓根沒想到漢軍這麽快又殺迴來,毫無防備。
劉聰的軍隊一路攻到洛陽城西南的西明門。
可守城的晉軍拚死抵抗,漢軍攻城不順。
劉淵沒辦法,隻好下令撤軍,把目標轉向徐、豫、兗三州。
嘿,您猜怎麽著,到了公元310年上半年,漢軍在冀、徐、豫、兗這幾個州那是勢如破竹。
二月,攻下鄄城,殺了兗州刺史袁孚,又拿下倉垣,晉將王堪也被殺了。
這幾個州的流民有好幾萬家,平時被當地居民欺負慘了,一看這機會,紛紛聚眾鬧事,又是燒城又是殺長官,響應劉淵。
但這劉淵,此時已到暮年,身子骨就像那快散架的老馬車,一天不如一天咯。
就在七月初九這一天,劉淵突然就病倒在床榻之上,整個人虛弱得仿佛一陣風就能吹倒。
轉天,他心裏明鏡似的,知道自己大限將至,趕忙馬不停蹄地著手安排身後之事。
這事兒可不得了,權力交接涉及行政、中央軍和野戰軍這三大關鍵係統。
您說巧不巧,劉淵早年在洛陽當人質那會兒,把西晉的文化學了個門兒清,這時候啊,就把司馬炎那一套整體策略,幾乎原封不動地照搬過來了。
咱先看看這政治體係的搭建。劉淵任命陳留王劉歡樂為太宰,長樂王劉洋做太傅,江都王劉延年當太保,齊王劉裕出任大司徒,魯王劉隆當上尚書令,劉殷、王育分別擔任左右仆射,朱紀為中書監。您瞧瞧,這核心班子基本上都是宗室成員,妥妥的自家親戚大集合。
再瞅瞅禁軍係統。護軍馬景兼任左衛將軍,永安王劉安國兼任右衛將軍,安昌王劉盛、安邑王劉欽、西陽王劉都也都兼任武衛將軍,各自統領禁兵。這禁軍係統,就像劉淵給自己打造的貼身護衛圈,主要靠的就是宗室的力量撐著。
還有野戰軍體係。楚王劉聰那可威風了,身兼大司馬、大單於,還掌管著尚書事,在平陽西邊設立了單於台;劉曜擔任征討大都督兼左輔,喬智明為冠軍大將軍兼右輔;劉乂則是撫軍大將軍兼司隸校尉。這野戰軍體係的核心人物,要麽是劉淵的親兒子,要麽就是養子劉曜,都是他的心頭肉。
劉淵這臨終前的安排,簡直就是照著司馬炎的模子刻出來的,核心就是“家族內傳”這一套。
剛開始瞅著,好像在理論上沒啥大問題,挺像那麽迴事兒。
可他就沒想到,人家正版司馬炎這麽安排,最後都整出大亂子了,他這個照著葫蘆畫瓢的,能有好果子吃嗎?
這不,到了七月十八日,劉淵就這麽撒手人寰了,太子劉和順理成章登上皇位。
您還別說,漢趙那些手握大權的王爺們,經曆了西晉那場鬧得沸沸揚揚的“八王之亂”,那脾氣秉性都慢慢變得跟司馬家差不多了。
當年司馬炎一死,西晉就內亂爆發;現在劉淵前腳剛走,“匈奴版八王之亂”後腳就風風火火地上演了,這天下局勢啊,又得亂得一塌糊塗嘍!】
此時,賈詡上前一步,開口問道:“丞相,您可知道為何現今涼州子弟屢屢反叛,對朝廷極為不滿?”
曹操聽聞,眉頭緊皺,思索了片刻後,開口問道:“莫非是因涼州乃胡漢雜居之所,人心難以安定?”
賈詡微微頷首,解釋道:“丞相所言固然是其中一個緣由,然而更為關鍵的是,關東士族向來輕視關西子弟,一貫將關西子弟視作奴仆。如此行徑,致使關西與朝廷離心離德。”
這時,程昱手撫長須,緩緩說道:“賈先生的意思是,劉淵之所以能在戰事上勢如破竹,亦是出於這般緣故?”
賈詡點了點頭,說道:“不錯。自司馬炎推行相關政策後,士族門閥勢力更是肆意擴張。可這些士族,向來是欺軟怕硬,不過是守著自家門戶的無能之輩。”
曹操聽聞,不禁喟然長歎:“唉,是啊!這些大族隻知顧著自家私利,心中全然沒有國家的概念。如此一來,被人各個擊破,倒也在情理之中啊!”
······
【咱把目光聚焦到公元309年三月,這局勢,那叫一個波譎雲詭,變得比翻書還快!
您瞧,晉朝這邊出了個大簍子,積弩將軍朱誕竟然叛晉歸漢啦。
這朱誕為啥要出這一步呢?
說來話長,三月份的時候,襄陽守將司馬略突然去世,這對司馬越來說,就好比砍了他一條胳膊,再加上當時人才稀缺,勢力漸弱的司馬越心裏直發慌。
他火急火燎從滎陽趕迴洛陽,發動政變,把皇帝司馬熾身邊親信殺得幹幹淨淨。
司馬熾哪肯乖乖當傀儡呀,暗地裏使勁兒攢力量,可惜實力不咋地。
司馬越為了斬草除根,覺得禁軍將領是個大隱患,幹脆來個大清洗,把禁軍裏封侯的武官統統罷免,改派何倫、王秉帶著東海國的兵去守皇宮。
這麽一搞,皇帝司馬熾那實權就跟被拔了毛的鳳凰,徹底沒了。
因為最近宮廷裏事兒不斷,司馬越就上奏,要罷免那些有侯爵的宿衛。
當時殿裏的武官大多都有侯爵,這一道命令下來,好多人都被調走,一個個眼淚汪汪地離開了。
改由右衛將軍何倫、左衛將軍王秉帶著幾百東海國的兵負責宿衛。
您想啊,司馬越這麽狠心地斷人活路,能不招人恨嗎?
左積弩將軍朱誕就因為這事兒,一跺腳,投靠劉淵去了,還跟劉淵說,洛陽現在勢力弱,正是進攻的好時機。
劉淵一聽,眼睛一亮,好主意啊,當下就照辦。
為了拿下洛陽,他一得到消息,馬上任命滅晉大將軍劉景為大都督,去攻打黎陽。
劉景這人打仗確實有兩下子,輕輕鬆鬆就拿下黎陽城,接著在延津又把王堪打得落花流水,成功突破司馬越在黃河南岸的防線。
可這劉景打了勝仗就飄了,居然幹起燒殺搶掠的勾當,把三萬多男女都給扔黃河裏去了。
劉淵知道後,氣得暴跳如雷,大罵劉景:“你這是幫我還是害我?我要對付的是司馬家,你怎麽能禍害老百姓!”
罵完,直接把劉景貶為平虜將軍。
沒辦法,劉淵隻能放棄這次攻打洛陽的計劃。
這頭事兒還沒消停,劉淵的大後方又出亂子了。
大家肯定記得劉琨吧,他就像顆釘子,牢牢釘在晉陽。
公元308年十一月,劉琨借鮮卑人的力,把劉淵的守將綦毋達趕走,重新奪迴上黨樞紐壺關。
劉淵哪能忍這口氣,又去攻打壺關。
司馬越派王曠等將領帶著好幾萬人渡黃河,北上支援上黨,死守要地。
結果呢,晉軍在長平被打得屁滾尿流,一萬九千多士兵就這麽沒了。
上黨太守龐涼一看形勢不妙,立馬獻了壺關投降。
到了公元309年八月,劉淵派劉聰從上黨出兵,突襲曹武等人,接著渡河快速推進,順利拿下宜陽。
這一下,司馬越在黃河邊設的防禦要地全沒了。
之後劉聰奉命南下攻打洛陽,大軍一路暢行無阻,把平北將軍曹武打得大敗,一直推進到離洛陽隻有一百裏的弘農郡宜陽縣。
這劉聰啊,勝仗打多了,就驕傲輕敵,連防備都不做了。
九月,弘農太守垣延假裝投降,趁著夜黑風高偷襲劉聰,劉聰被打得大敗,隻能灰溜溜撤軍。
十一月,劉淵不甘心失敗,又派劉聰、劉曜、王彌、劉景等人帶著五萬精銳騎兵,再次進攻洛陽,唿延翼帶著步兵在後麵支援。劉聰把軍隊駐紮在宜陽。
西晉這邊壓根沒想到漢軍這麽快又殺迴來,毫無防備。
劉聰的軍隊一路攻到洛陽城西南的西明門。
可守城的晉軍拚死抵抗,漢軍攻城不順。
劉淵沒辦法,隻好下令撤軍,把目標轉向徐、豫、兗三州。
嘿,您猜怎麽著,到了公元310年上半年,漢軍在冀、徐、豫、兗這幾個州那是勢如破竹。
二月,攻下鄄城,殺了兗州刺史袁孚,又拿下倉垣,晉將王堪也被殺了。
這幾個州的流民有好幾萬家,平時被當地居民欺負慘了,一看這機會,紛紛聚眾鬧事,又是燒城又是殺長官,響應劉淵。
但這劉淵,此時已到暮年,身子骨就像那快散架的老馬車,一天不如一天咯。
就在七月初九這一天,劉淵突然就病倒在床榻之上,整個人虛弱得仿佛一陣風就能吹倒。
轉天,他心裏明鏡似的,知道自己大限將至,趕忙馬不停蹄地著手安排身後之事。
這事兒可不得了,權力交接涉及行政、中央軍和野戰軍這三大關鍵係統。
您說巧不巧,劉淵早年在洛陽當人質那會兒,把西晉的文化學了個門兒清,這時候啊,就把司馬炎那一套整體策略,幾乎原封不動地照搬過來了。
咱先看看這政治體係的搭建。劉淵任命陳留王劉歡樂為太宰,長樂王劉洋做太傅,江都王劉延年當太保,齊王劉裕出任大司徒,魯王劉隆當上尚書令,劉殷、王育分別擔任左右仆射,朱紀為中書監。您瞧瞧,這核心班子基本上都是宗室成員,妥妥的自家親戚大集合。
再瞅瞅禁軍係統。護軍馬景兼任左衛將軍,永安王劉安國兼任右衛將軍,安昌王劉盛、安邑王劉欽、西陽王劉都也都兼任武衛將軍,各自統領禁兵。這禁軍係統,就像劉淵給自己打造的貼身護衛圈,主要靠的就是宗室的力量撐著。
還有野戰軍體係。楚王劉聰那可威風了,身兼大司馬、大單於,還掌管著尚書事,在平陽西邊設立了單於台;劉曜擔任征討大都督兼左輔,喬智明為冠軍大將軍兼右輔;劉乂則是撫軍大將軍兼司隸校尉。這野戰軍體係的核心人物,要麽是劉淵的親兒子,要麽就是養子劉曜,都是他的心頭肉。
劉淵這臨終前的安排,簡直就是照著司馬炎的模子刻出來的,核心就是“家族內傳”這一套。
剛開始瞅著,好像在理論上沒啥大問題,挺像那麽迴事兒。
可他就沒想到,人家正版司馬炎這麽安排,最後都整出大亂子了,他這個照著葫蘆畫瓢的,能有好果子吃嗎?
這不,到了七月十八日,劉淵就這麽撒手人寰了,太子劉和順理成章登上皇位。
您還別說,漢趙那些手握大權的王爺們,經曆了西晉那場鬧得沸沸揚揚的“八王之亂”,那脾氣秉性都慢慢變得跟司馬家差不多了。
當年司馬炎一死,西晉就內亂爆發;現在劉淵前腳剛走,“匈奴版八王之亂”後腳就風風火火地上演了,這天下局勢啊,又得亂得一塌糊塗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