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晨曦微露,薄霧籠罩著熙攘的街巷。顧明書坐在自己簡陋的小書案前,靜靜作畫,手中毛筆輕點,紙上墨跡漸成,一幅山水畫躍然紙上。他的畫風清秀自然,雖不比名家筆法精妙,但自有一股脫俗之氣。他畫了一整日,待到傍晚收筆,神色間帶著幾分倦意。
姐姐顧錦玉端了一碗熱騰騰的粥進來,柔聲說道:“明書,歇歇吧,一天未曾停過筆,手定是酸了。”
顧明書抬頭一笑,眉目間的清秀如一抹春風:“姐姐,不礙事。這些畫若能賣些銀兩,咱們日子就能寬裕些。再說,我總得為咱們謀條生路。”
顧錦玉歎息一聲,將粥放下,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明書,你放心。即便字畫賣不出去,我還能做繡活兒。姐姐一定不會讓你餓著。”
顧明書放下手中的筆,站起身來,笑著說道:“姐姐,你可別小瞧我。我雖畫的不如那些大家,但自有一番心得。你要對弟弟有信心才是。”
顧錦玉看著他眼底隱隱的倔強與自信,不禁莞爾一笑:“你呀,總是如此,倒是讓姐姐放心不下。”
翌日,天光初亮,顧錦玉將一疊整理好的字畫遞給弟弟,囑咐道:“市集中魚龍混雜,你得留神些,賣不出去便迴來。姐姐再想別的法子。”
顧明書接過字畫,低頭檢查了一番,隨後微微一笑:“姐姐放心,我心裏有數。”說罷,提起畫卷,轉身向市集走去。
京城的市集向來熱鬧非凡,人聲鼎沸,叫賣聲不絕於耳,空氣中彌漫著各類小吃的香氣。顧明書穿著一身粗布麻衣,麵容清秀,雖刻意扮作普通書生模樣,但那如凝脂般的肌膚與與世無爭的氣質,仍舊使他在人群中顯得格外出挑。
他步履從容,目光在四周掃視一圈,最終選了一個人流較少的角落,將字畫一一鋪開擺放。他將最後一幅畫展開時,耳邊傳來一個清脆的童聲:“先生,這畫是你自己畫的嗎?”
顧明書抬頭一看,是一個十來歲的小男孩,手裏攥著幾枚銅錢,眼中透著幾分興奮。
“是我畫的,”顧明書微笑答道,“小公子喜歡哪一幅?”
小男孩踮起腳,指著一幅梅花圖:“這幅好看,我娘說,梅花象征傲骨,她喜歡這種畫。”
顧明書低頭看了看那幅畫,點頭道:“不錯,這幅畫正適合你娘。若你喜歡,我便將這畫賣與你,如何?”
小男孩略顯遲疑:“可是我隻有三枚銅錢,夠不夠?”
顧明書一愣,隨後露出笑容:“夠了。這畫本就是為知音而作,若能被人喜歡,價錢不重要。”
小男孩聞言大喜,雙手捧著畫連聲道謝,隨後蹦蹦跳跳地跑開了。
一旁,一個粗布衣衫的中年男子默默看著這一幕,隨即緩步走向顧明書。他低聲問道:“先生的畫筆法獨特,可否賣我一幅?”
顧明書抬眼看了他一瞬,察覺他眼神中略帶試探,心裏已有警覺。他笑著應道:“這位兄台想要哪一幅?”
中年男子指著一幅竹林畫:“這幅如何?”
顧明書笑著點頭:“竹有節,君子風。兄台若喜歡,自當割愛。”
男子接過畫卷,翻看了幾眼,忽然說道:“先生畫風如此雅致,必非尋常人家。敢問先生可是出自名門?”
顧明書神色不變,淡淡迴道:“不過是市井書生,自小喜好丹青,無甚名門可言。”
男子微微一笑,不再多言,付了銀兩便離去。
顧明書目送他離開,心中卻暗自警覺:“此人話中試探,莫非是蕭長瑜派來的眼線?若真如此,我更需小心才是。”
一整天下來,顧明書賣出了幾幅字畫,雖未賺到多少銀兩,但已足夠維持幾日生計。他收拾好攤位,望著漸漸熄燈的人群,心中五味雜陳。
他知道,京城這條路注定艱難,卻也隻能咬牙堅持。他低聲自語:“蕭長瑜,你對我的情,我知道,可我不能連累你。斷了,也許對你我二人都好。”
暮色四合,街巷漸漸安靜,顧明書提著畫卷離開市集,身影消失在薄薄的夜色中。
他未曾察覺,在他轉身離開的瞬間,一雙幽暗的眼睛正遠遠望著他,那目光裏帶著探究與深意。
京城漸入夜幕,一片靜謐中卻暗藏洶湧的波濤。蕭長瑜的眼線步履匆匆,穿過曲折的巷道,徑直奔向隱秘的據點。一路上,他眉頭緊鎖,腦中迴想白日市集上的一幕:那抹熟悉的清秀麵容、低調的裝束,無論如何掩飾,終究難以逃過他的眼睛。
“果然是顧明書,躲了這麽久,終究還是露了麵。”眼線心中暗自思忖,不敢耽擱,立刻趕迴匯報。
蕭府後院一處暗室內,李庭正端坐案前,手中攤開一份密件細讀。火光映照下,他的麵色沉靜,但眼底閃過一抹凝重。密件中提到程家與楊家聯手勾結準噶爾汗王國使者,意圖聯絡漠南蒙古科爾沁部的巴圖爾台吉,圖謀不軌。這一係列暗中運作,已然涉及清廷安危。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李庭抬頭,門外守衛低聲稟報:“李副將,王五迴來了,有要事稟告。”
“讓他進來。”李庭沉聲道,將密件收起。
王五推門而入,單膝跪地,抱拳說道:“大人,小的今日在市集探查時,發現顧明書現身。他藏身於市集一角,擺攤售賣字畫,裝扮雖樸素,但小的確信無疑,那人正是顧明書。”
李庭聞言,微微皺眉:“可有驚動他?”
王五忙答:“小的未曾妄動,隻是遠遠觀察,隨後立刻迴府稟報。”
李庭緩緩點頭,沉吟片刻:“你做得對。此事不可打草驚蛇,明日再派人悄悄跟蹤,探明他的藏身之所。但需謹記,不得打擾他,更不可暴露行蹤。此事需等將軍歸來再做定奪。”
王五領命而去,李庭陷入沉思。他心知蕭長瑜一向重情重義,顧明書於他而言,早已超越尋常情感。但眼下局勢複雜,蕭長瑜肩負皇命在外,顧明書的出現勢必讓諸多暗中勢力有所覬覦。
千裏之外,蕭長瑜正策馬疾行,身後隨行的親兵將士皆是精銳之選。他們沿官道北上,直奔盛京,肩負著聖旨所賦予的重任。
“將軍,”副將魏啟策馬靠近,低聲說道,“咱們已連續行軍數日,需不需暫作歇息?”
蕭長瑜勒住韁繩,目光掃向遠處連綿山脈,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程楊兩家狼子野心,與準噶爾勾連已成氣候。若真讓他們聯手蒙古科爾沁部,恐生變故。本將軍寧可辛苦些,也不能出任何差池。”
魏啟點頭稱是,隨即又道:“不過將軍,此次出行秘密甚重,咱們是否需另派人探明準噶爾使者的動向?”
蕭長瑜微微頷首,沉聲吩咐:“傳令下去,派兩名親兵化裝成商賈,悄悄前往漠南蒙古腹地查探。但務必小心行事,不可暴露身份。”
魏啟領命退下,蕭長瑜獨自策馬前行,思緒卻漸漸飄遠。他想起離京前在書房中對李庭的囑托。
“李庭,顧明書若有消息,立刻寫信告知與我。京中局勢複雜,他一人孤立無援,難免被人盯上。若有任何風吹草動,務必護他周全。”
李庭當時拱手應道:“將軍放心,屬下必不負所托。但您此番前往北地,程楊兩家的事關乎國之安危,還望保重自身。”
蕭長瑜笑了笑,目光堅毅:“本將軍若不顧大局,又何以護得他安好?若這世間太平,他也能活得自在些。”
夜色深沉,蕭長瑜一行抵達盛京,在城外一處隱秘的驛站暫歇。隨行親兵緊守四周,確保無人靠近。蕭長瑜伏案研究地圖,與魏啟商討下一步計劃。
“將軍,”魏啟指著地圖上的科爾沁部,“屬下以為,此地地勢險要,且與準噶爾汗王國接壤,是最易被滲透之地。程楊兩家若真有圖謀,科爾沁部必是關鍵。”
蕭長瑜點頭:“此言有理。待天明,我親自前往科爾沁部,與當地部落首領接觸,探查消息。但你要記住,我這次此行不可張揚身份,若有不測,本將軍一人承擔。不可泄露我的行蹤。”
魏啟聞言,神色一震:“將軍,屬下願隨您同去,絕不讓您獨冒風險。”
蕭長瑜擺手,語氣堅定:“本將軍不需要任何人陪同。這一路危機四伏,人多反倒更顯目標。魏啟,你留在此地,指揮大隊,隨時接應。另外,還要緊密監視程楊兩家在盛京的動向。”
魏啟猶豫片刻,終是低頭應命:“屬下明白,但,將軍萬不可輕敵。”
蕭長瑜點頭,轉身步入房間,披上一件便裝,整裝待發。
姐姐顧錦玉端了一碗熱騰騰的粥進來,柔聲說道:“明書,歇歇吧,一天未曾停過筆,手定是酸了。”
顧明書抬頭一笑,眉目間的清秀如一抹春風:“姐姐,不礙事。這些畫若能賣些銀兩,咱們日子就能寬裕些。再說,我總得為咱們謀條生路。”
顧錦玉歎息一聲,將粥放下,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明書,你放心。即便字畫賣不出去,我還能做繡活兒。姐姐一定不會讓你餓著。”
顧明書放下手中的筆,站起身來,笑著說道:“姐姐,你可別小瞧我。我雖畫的不如那些大家,但自有一番心得。你要對弟弟有信心才是。”
顧錦玉看著他眼底隱隱的倔強與自信,不禁莞爾一笑:“你呀,總是如此,倒是讓姐姐放心不下。”
翌日,天光初亮,顧錦玉將一疊整理好的字畫遞給弟弟,囑咐道:“市集中魚龍混雜,你得留神些,賣不出去便迴來。姐姐再想別的法子。”
顧明書接過字畫,低頭檢查了一番,隨後微微一笑:“姐姐放心,我心裏有數。”說罷,提起畫卷,轉身向市集走去。
京城的市集向來熱鬧非凡,人聲鼎沸,叫賣聲不絕於耳,空氣中彌漫著各類小吃的香氣。顧明書穿著一身粗布麻衣,麵容清秀,雖刻意扮作普通書生模樣,但那如凝脂般的肌膚與與世無爭的氣質,仍舊使他在人群中顯得格外出挑。
他步履從容,目光在四周掃視一圈,最終選了一個人流較少的角落,將字畫一一鋪開擺放。他將最後一幅畫展開時,耳邊傳來一個清脆的童聲:“先生,這畫是你自己畫的嗎?”
顧明書抬頭一看,是一個十來歲的小男孩,手裏攥著幾枚銅錢,眼中透著幾分興奮。
“是我畫的,”顧明書微笑答道,“小公子喜歡哪一幅?”
小男孩踮起腳,指著一幅梅花圖:“這幅好看,我娘說,梅花象征傲骨,她喜歡這種畫。”
顧明書低頭看了看那幅畫,點頭道:“不錯,這幅畫正適合你娘。若你喜歡,我便將這畫賣與你,如何?”
小男孩略顯遲疑:“可是我隻有三枚銅錢,夠不夠?”
顧明書一愣,隨後露出笑容:“夠了。這畫本就是為知音而作,若能被人喜歡,價錢不重要。”
小男孩聞言大喜,雙手捧著畫連聲道謝,隨後蹦蹦跳跳地跑開了。
一旁,一個粗布衣衫的中年男子默默看著這一幕,隨即緩步走向顧明書。他低聲問道:“先生的畫筆法獨特,可否賣我一幅?”
顧明書抬眼看了他一瞬,察覺他眼神中略帶試探,心裏已有警覺。他笑著應道:“這位兄台想要哪一幅?”
中年男子指著一幅竹林畫:“這幅如何?”
顧明書笑著點頭:“竹有節,君子風。兄台若喜歡,自當割愛。”
男子接過畫卷,翻看了幾眼,忽然說道:“先生畫風如此雅致,必非尋常人家。敢問先生可是出自名門?”
顧明書神色不變,淡淡迴道:“不過是市井書生,自小喜好丹青,無甚名門可言。”
男子微微一笑,不再多言,付了銀兩便離去。
顧明書目送他離開,心中卻暗自警覺:“此人話中試探,莫非是蕭長瑜派來的眼線?若真如此,我更需小心才是。”
一整天下來,顧明書賣出了幾幅字畫,雖未賺到多少銀兩,但已足夠維持幾日生計。他收拾好攤位,望著漸漸熄燈的人群,心中五味雜陳。
他知道,京城這條路注定艱難,卻也隻能咬牙堅持。他低聲自語:“蕭長瑜,你對我的情,我知道,可我不能連累你。斷了,也許對你我二人都好。”
暮色四合,街巷漸漸安靜,顧明書提著畫卷離開市集,身影消失在薄薄的夜色中。
他未曾察覺,在他轉身離開的瞬間,一雙幽暗的眼睛正遠遠望著他,那目光裏帶著探究與深意。
京城漸入夜幕,一片靜謐中卻暗藏洶湧的波濤。蕭長瑜的眼線步履匆匆,穿過曲折的巷道,徑直奔向隱秘的據點。一路上,他眉頭緊鎖,腦中迴想白日市集上的一幕:那抹熟悉的清秀麵容、低調的裝束,無論如何掩飾,終究難以逃過他的眼睛。
“果然是顧明書,躲了這麽久,終究還是露了麵。”眼線心中暗自思忖,不敢耽擱,立刻趕迴匯報。
蕭府後院一處暗室內,李庭正端坐案前,手中攤開一份密件細讀。火光映照下,他的麵色沉靜,但眼底閃過一抹凝重。密件中提到程家與楊家聯手勾結準噶爾汗王國使者,意圖聯絡漠南蒙古科爾沁部的巴圖爾台吉,圖謀不軌。這一係列暗中運作,已然涉及清廷安危。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李庭抬頭,門外守衛低聲稟報:“李副將,王五迴來了,有要事稟告。”
“讓他進來。”李庭沉聲道,將密件收起。
王五推門而入,單膝跪地,抱拳說道:“大人,小的今日在市集探查時,發現顧明書現身。他藏身於市集一角,擺攤售賣字畫,裝扮雖樸素,但小的確信無疑,那人正是顧明書。”
李庭聞言,微微皺眉:“可有驚動他?”
王五忙答:“小的未曾妄動,隻是遠遠觀察,隨後立刻迴府稟報。”
李庭緩緩點頭,沉吟片刻:“你做得對。此事不可打草驚蛇,明日再派人悄悄跟蹤,探明他的藏身之所。但需謹記,不得打擾他,更不可暴露行蹤。此事需等將軍歸來再做定奪。”
王五領命而去,李庭陷入沉思。他心知蕭長瑜一向重情重義,顧明書於他而言,早已超越尋常情感。但眼下局勢複雜,蕭長瑜肩負皇命在外,顧明書的出現勢必讓諸多暗中勢力有所覬覦。
千裏之外,蕭長瑜正策馬疾行,身後隨行的親兵將士皆是精銳之選。他們沿官道北上,直奔盛京,肩負著聖旨所賦予的重任。
“將軍,”副將魏啟策馬靠近,低聲說道,“咱們已連續行軍數日,需不需暫作歇息?”
蕭長瑜勒住韁繩,目光掃向遠處連綿山脈,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程楊兩家狼子野心,與準噶爾勾連已成氣候。若真讓他們聯手蒙古科爾沁部,恐生變故。本將軍寧可辛苦些,也不能出任何差池。”
魏啟點頭稱是,隨即又道:“不過將軍,此次出行秘密甚重,咱們是否需另派人探明準噶爾使者的動向?”
蕭長瑜微微頷首,沉聲吩咐:“傳令下去,派兩名親兵化裝成商賈,悄悄前往漠南蒙古腹地查探。但務必小心行事,不可暴露身份。”
魏啟領命退下,蕭長瑜獨自策馬前行,思緒卻漸漸飄遠。他想起離京前在書房中對李庭的囑托。
“李庭,顧明書若有消息,立刻寫信告知與我。京中局勢複雜,他一人孤立無援,難免被人盯上。若有任何風吹草動,務必護他周全。”
李庭當時拱手應道:“將軍放心,屬下必不負所托。但您此番前往北地,程楊兩家的事關乎國之安危,還望保重自身。”
蕭長瑜笑了笑,目光堅毅:“本將軍若不顧大局,又何以護得他安好?若這世間太平,他也能活得自在些。”
夜色深沉,蕭長瑜一行抵達盛京,在城外一處隱秘的驛站暫歇。隨行親兵緊守四周,確保無人靠近。蕭長瑜伏案研究地圖,與魏啟商討下一步計劃。
“將軍,”魏啟指著地圖上的科爾沁部,“屬下以為,此地地勢險要,且與準噶爾汗王國接壤,是最易被滲透之地。程楊兩家若真有圖謀,科爾沁部必是關鍵。”
蕭長瑜點頭:“此言有理。待天明,我親自前往科爾沁部,與當地部落首領接觸,探查消息。但你要記住,我這次此行不可張揚身份,若有不測,本將軍一人承擔。不可泄露我的行蹤。”
魏啟聞言,神色一震:“將軍,屬下願隨您同去,絕不讓您獨冒風險。”
蕭長瑜擺手,語氣堅定:“本將軍不需要任何人陪同。這一路危機四伏,人多反倒更顯目標。魏啟,你留在此地,指揮大隊,隨時接應。另外,還要緊密監視程楊兩家在盛京的動向。”
魏啟猶豫片刻,終是低頭應命:“屬下明白,但,將軍萬不可輕敵。”
蕭長瑜點頭,轉身步入房間,披上一件便裝,整裝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