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52:躬耕於田野
全史人物亂入:劉備二周目人生 作者:再造炎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青州平原郡。
戰事終止,平原再次恢複往日的寧靜。盡管今年裏平原的百姓遭受了黃巾洗劫、劉袁之爭和梁山賊寇作亂,卻依舊不影響百姓享受片刻的寧靜。
是儀到來後,劉備命其為幕僚,輔佐自己決策軍政大事。
劉備忙活數日後,終於尋到片刻清閑,脫下戰甲,挽起褲腳踏入泥田,與百姓一同秋收。
秋日的暖陽傾灑在廣袤的田地上,驅散了清晨的薄霧。粟子飽滿,反射出金光,農夫見之發笑,感歎道:“終遇豐年!”
劉備頭戴粗布巾,身著麻衣,身姿挺拔,正同農夫一起收粟。
身旁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農,溝壑縱橫的臉上滿是關切,停下手中動作,扯著沙啞的嗓子問道:“使君,您乃官軍頭領,怎來我田中幹這下地的粗活?這不是折煞咱嘛!”
劉備直起身,抹掉額頭的汗珠,露出和煦笑容,聲音沉穩又親切:“老翁,世道艱難,備領青州刺史之職,自有責體察民間辛苦。我既治理平原一地,便希望家家能吃飽穿暖,哪能置身事外呢?”
農夫跪地:“青州高義!平原黎首有青州,實乃幸事。”
晌午時分,陽光愈發熾熱,一位農婦挎著竹籃,蹣跚走來,裏頭裝著粗餅與野菜湯。她走到劉備麵前,有些拘謹地說:“大人勞累一上午了,吃口飯歇歇吧,都是些粗食,莫嫌棄。”
劉備雙手接過,眼中滿是感激:“大嫂,這可是救命糧,哪會嫌棄?勞你費心了。”言罷,大口咬起餅,就著野菜湯吃得津津有味,又問道:“不知你家中,一日可吃幾餐,餐餐可食粗餅菜湯否?”
農婦歎息:“世道艱難,俺家五日難見粗餅,今日遇大人才拿出來。家中春日勉強可一日兩餐,早食粥,晚喝湯。俺家三個娃娃都從軍,受著使君的補貼才活成這樣,周圍多數人家,一日隻能一餐。”
劉備麵帶愧色:“是備對不住諸位。”
農婦聞言連忙擺手:“大人莫道如此話,若無大人,我全家皆死於蛾賊之手,哪有今日?”
劉備輕點頭沒再接話,心中生出一股憂愁感:他大本營平原都這樣了,其餘地方隻會更爛。吃過苦的人,才知道體恤他人。
他轉頭,招唿百姓一同用餐。眾人圍坐田間,不分軍民,其樂融融。
午後勞作繼續,田邊孩童嬉鬧著遞來水囊,眼中滿是崇敬。
劉備接過飲水,摸摸孩童腦袋打趣:“小鬼頭,往後長大了,想做個啥?”
一個孩童脆生生迴道:“俺要像大人一樣,帶著大夥過好日子!”
另一個個高的則說:“俺要參軍,隨使君征戰!”
劉備朗聲大笑,笑聲迴蕩在田野:“好!”
彼時各方諸侯爭城掠地、擴充軍備,對百姓橫征暴斂;劉備說不上反其道而行之,但至少盡力保全百姓,身體力行地幫助百姓恢複生產。
因此,青州西部四郡百姓歸心,士卒皆願為劉備效死力。
在百姓眼中,劉備不是高坐營帳、遙不可及的軍閥,而是與他們同甘共苦、共擔風雨的父母官。
有些不懂事的孩子,現在都叫劉備大兄。
原史中劉備輾轉南北,平原百姓念其恩情,多有追隨,為蜀漢大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劉備於亂世中的仁德,如暗夜星辰,成為其不可抹去的顏色,哪怕全史英傑亂入,依舊毫不褪色。
在他獲得一定的名望後,便會引得四方賢才側目,紛紛來投。
“劉青州仁義,徐某佩服。”徐寧望著與百姓打成一團的劉備,讚歎道。他身旁是戴著枷鎖的史進。
史進聽到了方才的對話,難以置信地問道:“平原百姓,當真可穩定一日一餐?”
徐寧點頭:“某觀察幾日,此真事也。”
史進呆呆地看著劉備方向,瞧見百姓眸中發自內心的愛戴,再想到宋江的所作所為,竟淌下淚珠:“我日道官府昏聵,夜罵暴吏害民,強征豪奪,自認替天行道匡扶正義,遇到真正的好官,卻持棍與之戰,吾愧對此身矣!”
徐寧輕拍他背部:“你我不過受宋江黑廝蠱惑,一朝不查走上歪路,幸好使君仁義,願寬恕我等罪行。你如能痛改前非改邪歸正,為使君效力,你我日後仍是兄弟。”
“共守此方寧靜!”
聽完徐寧的話,小青年史進眸中慢慢散出光來,堅定道:“進願降使君!”
徐寧偷笑,對史進這種涉世未深的熱血青年,畫餅簡直不要再好使。
也罷也罷,總算是完成了任務,最倔強的史進點頭,朱武三人肯定也沒問題。至於單廷珪魏定國等梁山首領,早已被劉備降伏。
身懷奇才者,劉備皆有所任用,例如安道全安排為軍醫,皇甫端負責照顧戰馬等等。
也有似楊林鄧飛一般不願投降的,一並斬首,圓了他們的忠義。
正好今日無事,我先迴府陪妻兒。主公隆恩,親自尋先生指導吾兒讀書,希望他能有所成就。
大戰在即,負責錢糧的孫乾和柴進忙到日理萬機。
孫乾親自穿梭於一座座糧垛之間,仔細查看著糧草的成色與堆積狀況。時而蹲下身子,抓起一把穀子,細細摩挲,感受其飽滿程度;時而又登上高處,俯瞰整個糧倉的布局與規模,心中默默估算著總量。
忙碌時光格外快地流逝,夕陽的餘暉灑落在糧倉之上,給這一片忙碌的景象鍍上了一層金黃。
孫乾總算完成了工作,召集眾官吏圍坐於倉前的空地上,開始匯總清點的結果。
一位位官吏依次起身,將手中所記錄的數據詳細稟報。孫乾側耳傾聽,不時在隨身的竹簡上做著標記與核算。待所有官吏匯報完畢,孫乾微微皺眉,片刻沉思之後,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緩緩起身,麵向眾人朗聲道:“經此番細致清點,我軍所收糧草頗為可觀。各類穀物、草料皆儲備充足,粗糧與精糧搭配亦較為合理。盡管秋收尚未結束,但吾以粗略估之,秋糧足以供使君率五千軍隊征戰三月之用。此乃眾官吏辛勤努力之成果。望諸君日後仍能恪盡職守,保我糧草無虞!”
眾官吏聞言,皆麵露自豪之色,齊聲應和。孫乾望著糧倉,心中已在思量著如何進一步妥善安置與調配這些糧草,以應對未來可能的風雲變幻。
戰事終止,平原再次恢複往日的寧靜。盡管今年裏平原的百姓遭受了黃巾洗劫、劉袁之爭和梁山賊寇作亂,卻依舊不影響百姓享受片刻的寧靜。
是儀到來後,劉備命其為幕僚,輔佐自己決策軍政大事。
劉備忙活數日後,終於尋到片刻清閑,脫下戰甲,挽起褲腳踏入泥田,與百姓一同秋收。
秋日的暖陽傾灑在廣袤的田地上,驅散了清晨的薄霧。粟子飽滿,反射出金光,農夫見之發笑,感歎道:“終遇豐年!”
劉備頭戴粗布巾,身著麻衣,身姿挺拔,正同農夫一起收粟。
身旁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農,溝壑縱橫的臉上滿是關切,停下手中動作,扯著沙啞的嗓子問道:“使君,您乃官軍頭領,怎來我田中幹這下地的粗活?這不是折煞咱嘛!”
劉備直起身,抹掉額頭的汗珠,露出和煦笑容,聲音沉穩又親切:“老翁,世道艱難,備領青州刺史之職,自有責體察民間辛苦。我既治理平原一地,便希望家家能吃飽穿暖,哪能置身事外呢?”
農夫跪地:“青州高義!平原黎首有青州,實乃幸事。”
晌午時分,陽光愈發熾熱,一位農婦挎著竹籃,蹣跚走來,裏頭裝著粗餅與野菜湯。她走到劉備麵前,有些拘謹地說:“大人勞累一上午了,吃口飯歇歇吧,都是些粗食,莫嫌棄。”
劉備雙手接過,眼中滿是感激:“大嫂,這可是救命糧,哪會嫌棄?勞你費心了。”言罷,大口咬起餅,就著野菜湯吃得津津有味,又問道:“不知你家中,一日可吃幾餐,餐餐可食粗餅菜湯否?”
農婦歎息:“世道艱難,俺家五日難見粗餅,今日遇大人才拿出來。家中春日勉強可一日兩餐,早食粥,晚喝湯。俺家三個娃娃都從軍,受著使君的補貼才活成這樣,周圍多數人家,一日隻能一餐。”
劉備麵帶愧色:“是備對不住諸位。”
農婦聞言連忙擺手:“大人莫道如此話,若無大人,我全家皆死於蛾賊之手,哪有今日?”
劉備輕點頭沒再接話,心中生出一股憂愁感:他大本營平原都這樣了,其餘地方隻會更爛。吃過苦的人,才知道體恤他人。
他轉頭,招唿百姓一同用餐。眾人圍坐田間,不分軍民,其樂融融。
午後勞作繼續,田邊孩童嬉鬧著遞來水囊,眼中滿是崇敬。
劉備接過飲水,摸摸孩童腦袋打趣:“小鬼頭,往後長大了,想做個啥?”
一個孩童脆生生迴道:“俺要像大人一樣,帶著大夥過好日子!”
另一個個高的則說:“俺要參軍,隨使君征戰!”
劉備朗聲大笑,笑聲迴蕩在田野:“好!”
彼時各方諸侯爭城掠地、擴充軍備,對百姓橫征暴斂;劉備說不上反其道而行之,但至少盡力保全百姓,身體力行地幫助百姓恢複生產。
因此,青州西部四郡百姓歸心,士卒皆願為劉備效死力。
在百姓眼中,劉備不是高坐營帳、遙不可及的軍閥,而是與他們同甘共苦、共擔風雨的父母官。
有些不懂事的孩子,現在都叫劉備大兄。
原史中劉備輾轉南北,平原百姓念其恩情,多有追隨,為蜀漢大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劉備於亂世中的仁德,如暗夜星辰,成為其不可抹去的顏色,哪怕全史英傑亂入,依舊毫不褪色。
在他獲得一定的名望後,便會引得四方賢才側目,紛紛來投。
“劉青州仁義,徐某佩服。”徐寧望著與百姓打成一團的劉備,讚歎道。他身旁是戴著枷鎖的史進。
史進聽到了方才的對話,難以置信地問道:“平原百姓,當真可穩定一日一餐?”
徐寧點頭:“某觀察幾日,此真事也。”
史進呆呆地看著劉備方向,瞧見百姓眸中發自內心的愛戴,再想到宋江的所作所為,竟淌下淚珠:“我日道官府昏聵,夜罵暴吏害民,強征豪奪,自認替天行道匡扶正義,遇到真正的好官,卻持棍與之戰,吾愧對此身矣!”
徐寧輕拍他背部:“你我不過受宋江黑廝蠱惑,一朝不查走上歪路,幸好使君仁義,願寬恕我等罪行。你如能痛改前非改邪歸正,為使君效力,你我日後仍是兄弟。”
“共守此方寧靜!”
聽完徐寧的話,小青年史進眸中慢慢散出光來,堅定道:“進願降使君!”
徐寧偷笑,對史進這種涉世未深的熱血青年,畫餅簡直不要再好使。
也罷也罷,總算是完成了任務,最倔強的史進點頭,朱武三人肯定也沒問題。至於單廷珪魏定國等梁山首領,早已被劉備降伏。
身懷奇才者,劉備皆有所任用,例如安道全安排為軍醫,皇甫端負責照顧戰馬等等。
也有似楊林鄧飛一般不願投降的,一並斬首,圓了他們的忠義。
正好今日無事,我先迴府陪妻兒。主公隆恩,親自尋先生指導吾兒讀書,希望他能有所成就。
大戰在即,負責錢糧的孫乾和柴進忙到日理萬機。
孫乾親自穿梭於一座座糧垛之間,仔細查看著糧草的成色與堆積狀況。時而蹲下身子,抓起一把穀子,細細摩挲,感受其飽滿程度;時而又登上高處,俯瞰整個糧倉的布局與規模,心中默默估算著總量。
忙碌時光格外快地流逝,夕陽的餘暉灑落在糧倉之上,給這一片忙碌的景象鍍上了一層金黃。
孫乾總算完成了工作,召集眾官吏圍坐於倉前的空地上,開始匯總清點的結果。
一位位官吏依次起身,將手中所記錄的數據詳細稟報。孫乾側耳傾聽,不時在隨身的竹簡上做著標記與核算。待所有官吏匯報完畢,孫乾微微皺眉,片刻沉思之後,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緩緩起身,麵向眾人朗聲道:“經此番細致清點,我軍所收糧草頗為可觀。各類穀物、草料皆儲備充足,粗糧與精糧搭配亦較為合理。盡管秋收尚未結束,但吾以粗略估之,秋糧足以供使君率五千軍隊征戰三月之用。此乃眾官吏辛勤努力之成果。望諸君日後仍能恪盡職守,保我糧草無虞!”
眾官吏聞言,皆麵露自豪之色,齊聲應和。孫乾望著糧倉,心中已在思量著如何進一步妥善安置與調配這些糧草,以應對未來可能的風雲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