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曌一麵觀察狄仁傑的臉色,一邊語重心長地補充道:“狄卿,你覺得該怎麽做?”


    狄仁傑聞言,心中一驚,但表麵上卻不動聲色。


    恭敬地迴答道:“陛下,臣愚鈍,此事關係重大,還需陛下做主。”


    武曌聽後微微頷首,她沉吟片刻後,鄭重其事地說:“那好,朕就派你處理李隆基一脈的事情吧。”


    狄仁傑聽後心中一凜,恭敬地迴答:“是,陛下。”


    兩人之間的對話打著機鋒。


    不一會兒,狄仁傑以有事情需要處理為由告辭了。


    狄仁傑離開後,上官婉兒走到武曌身邊,壓低聲音說道:“陛下,看起來狄仁傑和李唐宗室並沒有特別的關係。”


    武曌聽了之後,卻微微搖了搖頭,緩緩地說道:“不,這個人朕始終無法看透。”


    上官婉兒輕聲問道:“那麽陛下……”


    武曌打斷了她的話,語氣嚴厲地說:“婉兒,你今天的話似乎有點多了。”


    上官婉兒臉色一變,急忙跪伏在地,惶恐地說道:“請陛下恕罪!”


    武曌輕輕歎了口氣,擺擺手道:“罷了,起來吧。”


    上官婉兒小心翼翼地站起身來,站到一旁。


    武曌抬頭看著天空,感慨地說:“有時候,這位置坐得越高,就越覺得孤獨。”


    上官婉兒靜靜地聽著,不敢輕易插話。


    【然而,李隆基並不在意這些問題】


    【盡管唐朝經曆了一段時期的衰落,但仍然擁有許多傑出的人才】


    【因此,李隆基迅速下令讓哥舒翰接替高仙芝的職位,並負責鎮守潼關】


    【哥舒翰抵達潼關後,延續了高仙芝等人的策略,采取了防守為主並等待支援的戰術】


    【此時,安祿山自認為已經取得了成功,感到功德圓滿】


    【公元756年初,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建立了大燕國,定都洛陽】


    唐朝,


    李隆基一進後宮,便喚來一名心腹,輕聲低語地囑咐了幾句。


    待那名心腹離去後,他又向另一名心腹使了個眼色,那人也心領神會地點點頭。


    兩名心腹都離開後,李隆基抬頭望向天空,心中鬆了一口氣。


    剛才的一幕讓他著實嚇了一跳,什麽楊玉環,不存在的。


    疆域可以丟一點,但清白必須保住。


    想到此處,李隆基轉身迴到大殿內,說,“重新安排大朝吧。”


    旁邊的太監雖然很疑惑,但還是趕緊跪下來說,“是。”


    李林甫走到殿外,將事情交代給手下後,突然又聽到了皇帝再次召開大朝的命令。


    他不敢耽擱,急忙與其他不明所以的大臣們一同返迴。


    【但事實上,安祿山的處境已不再樂觀】


    【安祿山的叛軍在潼關受阻,無法繼續前進】


    【而在後方,郭子儀和李光弼在河北地區與叛將史思明交戰,連連獲勝】


    【戰爭局勢逐漸向有利於唐朝的方向發展】


    【哥舒翰根據這一情況判斷,隻有堅守陣地,消耗叛軍的士氣,才有機會獲得勝利】


    【然而,李隆基對此表示不滿】


    【他認為哥舒翰手握二十萬大軍,如果主動出擊,與其他軍隊形成夾攻之勢,就能輕易擊敗安祿山】


    【畢竟,隻要安祿山還在那裏,對於唐朝的威望就是一種巨大的打擊】


    【楊國忠也擔心哥舒翰算計自己,勸唐玄宗催他出潼關去收複陝州、洛陽】


    【李隆基一聽,心中不禁一喜,原來還有人支持朕呢】


    【他立刻派遣使者催促哥舒翰出兵,一個使者接著一個,絡繹不絕地來到潼關】


    【哥舒翰被逼得走投無路,實在沒有別的選擇了】


    【無奈之下,哥舒翰隻得率軍出征,但這一切都是叛軍設下的陷阱】


    【當哥舒翰的軍隊進入伏擊圈時,叛軍突然發動攻擊,唐軍陷入混亂之中】


    【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二十萬大軍最終隻剩下八千餘人】


    【哥舒翰帶著殘兵敗將逃迴潼關,但此時潼關已經無法守住】


    【而他的部將火拔歸仁見大勢已去,趁機抓住哥舒翰並向叛軍投降】


    唐朝


    李隆基臉色陰沉得可怕,他猛地一拍龍椅,憤怒地吼道:“是不是朕對待這些外族太好了!”


    李林甫小心翼翼地站在下麵,他微微躬身,輕聲說道:“陛下,此事需要慎重考慮。畢竟,我們不能輕易改變國策。不過,關於楊國忠對此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一點毋庸置疑。”


    李隆基的眼神閃過一絲怒火,他咬牙切齒地說:“說的有理,來人啊,將楊國忠拿下,問罪!”


    李林甫恭敬地點頭應道:“是,陛下。臣立刻派人去辦。”


    說完,他轉身離去,心中暗自慶幸,這樣都能想到辦法。


    李隆基沒有管李林甫的不妥。


    反而喃喃自語道:“朕倒是要看看這天幕,還能給朕什麽驚喜。”


    【安祿山得知這個消息後欣喜若狂,他覺得英明神武全靠同行襯托,堅信自己就是天命所歸之人,注定要成為天下之主】


    【叛軍隨即乘勝追擊,一路殺到了長安城下】


    【李隆基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應對眼前的局勢】


    【12日,李隆基發布詔書稱要親自率兵征討安祿山,但聽到這個消息的人都不相信他會真的這麽做】


    【畢竟,這位皇帝已經失去了太多的信譽和威望】


    【第二天,李隆基卻率領著他的親信悄悄地離開了長安城】


    唐朝


    李世民坐在朝堂之上,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神色。


    “這怎麽會輸?”


    他喃喃自語道,“怎麽會把都城拱手讓人?”


    這一刻,李世民心中充滿了憤怒。


    而朝堂之下,群臣也是議論紛紛。


    程咬金一臉不屑地說道:“那安祿山算個什麽東西,俺老程一個斧頭就能劈死他!”


    說完還轉頭看向李世民,期待得到皇帝的認可。


    李世民看著程咬金嬉皮笑臉的樣子,心中一陣無語。


    他心想,雖然之前說過言論無罪,但此刻卻忍不住想要賞程咬金五十板子。


    魏征見此情景,忍不住站出來說道:“程將軍,您的想法固然不錯,但安祿山離現在太遠了。”


    程咬金一聽這話,頓時不悅起來,反駁道:“魏老頭,你這不是在潑我冷水嗎?”


    說著還搓搓手,一臉躍躍欲試的模樣。


    魏征麵不改色,冷靜地迴應道:“第一,陛下說了言論無罪,但沒說動手無罪;第二,請稱唿我的字……”


    程咬金被魏征說得啞口無言,行,惹不起咱還躲不起嗎?


    李世民在上方聽到兩人的對話,心中一動,問道:“有沒有可能靠天幕?”


    魏征遲疑住了說:“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是一條神奇的天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遙遠的殷鴻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遙遠的殷鴻卓並收藏這是一條神奇的天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