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麵色陰沉地走到龍椅前,一屁股坐了下來。


    然後迫不及待地問道:“諸位愛卿,可有何應對之策?”


    李林甫趕忙從隊列中走出,恭敬地說道:“陛下,微臣已派使者前往安祿山處詢問情況,不久便會有消息傳來。”


    他的語氣堅定而自信,仿佛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李林甫頓了頓,似乎找到了靈感一般。


    接著說道:“此外,微臣還安排人去請壽王,並請壽王妃出麵澄清此事。如此一來,謠言便可不攻自破。”


    聽到這裏,李隆基的臉色微微泛紅,顯得有些尷尬。


    李林甫見狀,心中暗叫不好,但此時已無退路。


    隻能硬著頭皮繼續說道:“若能得到壽王妃的支持,相信這起事件便能順利解決。”


    李隆基沉思片刻,點了點頭,說道:“好吧,就按林相所言,由你負責跟進此事。朕還有其他事務需要處理,先退朝了。如有新進展,及時向朕稟報。”


    群臣紛紛跪地行禮,齊聲高唿:“恭送陛下!”


    待李隆基離開後,李林甫急忙轉身離去,步伐矯健得如同年輕小夥。


    顯然,他還有很多事情需要緊急部署。


    【事實上,確實如此,當時唐朝還是有優勢的】


    【安祿山的部隊盡管有15萬,但他的優勢隻有時間】


    【按道理說,雖然唐朝中央軍隻有8萬,但精銳的邊軍正在往迴趕,隻要拖住,安祿山必定失敗】


    【當李隆基召來楊國忠商量平叛策略時,楊國忠自信滿滿地說:“十天,就十天,必斬其於馬下”】


    【李隆基深表認同,對楊國忠的計劃充滿信心】


    【於是,唐朝緊急任命安西節度使封常清防守洛陽,同時任命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東征】


    唐朝


    李治一瘸一拐地被侍衛攙扶著走過來。


    他一邊走著,一邊心裏還想著:“不就是搶了一個小娘嘛,至於這樣嗎?”


    此時,李世民則擺了擺手,示意侍衛將李治放在不知道哪裏找的棉被上。


    李治乖乖地趴在棉被上,心中不禁閃過一個念頭:“不會吧,還來50杖嗎?”


    然而,李世民並不知道李治此刻的內心想法,隻是看到李治趴在棉被上後,臉上浮現出一絲尷尬。


    隨後,李世民轉過頭來對大臣們說道:“諸位愛卿,請大家暢所欲言,今天這件事必須要有個結果。”


    長孫皇後也附和道:“今天言論無罪。”


    李世民聽後撇了撇嘴,但並沒有說話。


    這時,房玄齡率先開口問道:“陛下,這節度使究竟是什麽官職?竟然擁有如此巨大的權力。”


    杜如晦接著說道:“據臣所知,目前大唐似乎並沒有設立節度使這個官職。不過從天幕的描述來看,這個官職應該是負責管理軍隊的,而且其權力之大,恐怕遠不止於此。”


    幾個智者對視了一眼,然後大家很自覺地忽略了皇帝在天幕中的壯舉。


    房玄齡憂心忡忡地說:“若真如天幕所言,後麵推行的節度使這個官職,會尾大不掉啊!”


    李世民點了點頭,沉凝道:“是啊,還有就是中央軍數量太少了。”


    房玄齡附和道:“陛下說的是。”


    李世民一臉愁容,“那該如何是好呢?安史之亂還太過遙遠……”


    說著,他像是條件反射一般看了一眼李治,嚇得李治一個哆嗦。


    然後李世民似乎想起來了什麽,於是在大家目瞪口呆中對著天幕操作起來。


    【然而,就在這時,局勢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按照命令守在開封的張介,發現自己剛剛到任,叛軍竟然已經渡過黃河】


    【一夜之間,大軍如潮水般蜂擁而至,直逼開封】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張介寡不敵眾,不幸被俘並慘遭殺害】


    【與此同時,開封的太守也選擇了開門投降,使得叛軍也順勢攻陷了滎陽】


    【封常清雖然此時親自鎮守武牢關,但寡不敵眾,12月12日,洛陽最終還是淪陷敵手】


    【封常清獨自一人逃出洛陽後,立刻馬不停蹄地奔向由高仙芝鎮守的陝郡】


    【到達陝郡後,封常清麵色凝重地向高仙芝報告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敵人的氣勢銳不可當,如果想要保住潼關,最好的策略就是迅速撤離到那裏】


    【隻有確保潼關不失守,才能守護住長安的安全】


    【高仙芝聽後深表認同,於是他決定帶領部下立即撤出陝郡,退守潼關】


    【僅僅用了短短十天的時間,唐朝在河南地區所建立的所有防線都已土崩瓦解】


    【叛軍一路追擊至潼關,發現無法攻克這一險要之地,隻能選擇撤軍】


    【與此同時,高仙芝兩人趕緊上表真實情況,但一封奏折卻早已提前送到了李隆基手中】


    【原來,監軍的太監曾因有事相求於高仙芝,高仙芝都沒有答應】


    【於是,這位太監便在奏折中寫道:“封常清說叛軍強大動搖軍心,而高仙芝放棄了陝郡幾百裏地,還偷偷克扣士兵的糧食和賞賜”】


    【這一奏折令李隆基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將封常清、高仙芝處死】


    【封常清在臨死前還寫下了一份“遺表”】


    【企圖在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以“屍諫”的方式,讓皇帝清醒過來】


    武周


    最近的武三思可謂是春風得意,為何如此?


    皆因李隆基等人的一番操作,讓武三思得以看清李家的實力。


    看看,這就是你們李家的本事!


    什麽,你說我武三思還不如李隆基?你沒試過怎麽知道?不要這麽快下結論。這樣做是不對的。


    此時,武三思正在朝堂之上滔滔不絕地闡述自己的計劃,引得眾人側目相看。


    而坐在龍椅上的武則天也連連點頭,可謂是給足了麵子。


    待武三思發言完畢後,他昂首挺胸地從狄仁傑麵前走過,活脫脫一隻鬥勝的公雞。


    大朝結束後,武曌邀請狄仁傑來到禦書房,詢問他對武三思計劃的看法。


    狄仁傑深知女帝心思縝密,於是謹慎地迴答:“梁王說的確實不錯。”


    武曌笑了笑,說道:“直接點吧,這是太宗皇帝發給朕的消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是一條神奇的天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遙遠的殷鴻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遙遠的殷鴻卓並收藏這是一條神奇的天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