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政審還要查三代呢
逼我下堂娶貴女?奪迴嫁妝我另嫁 作者:餘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帝低頭看著跪在自己麵前的薑鈺,十八九歲的年紀,端莊大氣,沉穩內斂,自信中還帶著些陽光。這些加在一起,讓人忽略了她靚麗的容貌,欣賞她的氣質和氣場。
這是他第一次把氣場一詞,用在一個女子的身上,而薑鈺的氣場並不是那種強大的壓迫感,而是自信陽光。
他不由得看向跪在後麵的蘇月珍,樣貌不錯,但即使現在跪在地上,也能顯露出嬌縱。
天差地別,這新科狀元眼盲心瞎啊!也不能這樣說,他應該是被權勢迷惑了心智。
皇帝在內心歎息了一聲,為今年的科舉結果。
“有什麽話你說吧。”皇帝看著薑鈺道。
“是。”薑鈺叩拜後直起身,看著皇帝道:“臣女這幾日讀史書,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秦王朝為何短短兩世就滅亡了。”
這話讓本就安靜的禦書房更加的寧靜,皇帝看她的眼神更加深邃,他問:“你想的如何?”
然後似乎忽然意識到薑鈺還跪著,就又道:“起來說話吧。”
“是。”薑鈺站起身。
皇帝身體靠在椅背上,隨意的擺了下手,“你接著說。”
“是,”薑鈺站的筆直,目光沉靜的道:“始皇帝在統一六國之前,思想強大、謀略過人,更重要的是他善於用人,廣納賢才。當時七國,秦國的人才可謂是最多的。”
皇帝認同的點頭,示意她接著說。
薑鈺又道:“當時的秦國,國力強盛,人才眾多,統一六國可謂是大勢所趨。但始皇帝統一六國之後,又是如何做的呢?他寵信了兩個人,一個是趙高,一個是李斯。
始皇帝沉迷於求仙問道求長生,在突然狀態下薨逝。而他薨逝的時候,身邊隻有趙高、李斯以及幾位小太監。始皇帝彌留之際,寫下了詔書,讓公子扶蘇迴鹹陽,安排他的後事。
但是趙高和李斯卻沒有把詔書送給公子扶蘇,對始皇帝薨逝的消息更是隱瞞,他們合謀讓胡亥繼承帝位。胡亥貪圖享樂,不會給二人帶來危機。
後來的結果是,始皇帝與一車臭魚裝在一起,被送迴了鹹陽,公子扶蘇被賜死,大將蒙恬蒙括被殺。秦國被趙高、李斯兩個小人把持,製度嚴苛,稅負嚴重等等問題層出不窮,最終走向了滅亡。”
講到這裏,薑鈺臉上帶了重重的惋惜,她又道:“始皇帝,多麽強大的一位君主啊,最後卻是淪落到與一車臭魚同乘。”
薑鈺看著皇帝有些動容的表情,道:“臣女以為,秦王朝那麽快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用人不當。若是趙高、李斯有一點德行,都不會做出讓始皇帝與臭魚同乘的事情。
始皇帝對他們都有知遇之恩啊!在位期間對他們是那麽的信任,權勢地位都給了他們最高的。”
皇帝點了下頭,換了個姿勢道:“你接著說。”
“是,”薑鈺再次跪拜在地,然後道:“臣女以為,為官者當以德行為重。泱泱大國,士農工商,萬千子民,事情之繁雜之眾多,皇上您比任何人都清楚。在朝為官之人,要幫您處理這些眾多繁雜的事情,他們之間,他們跟您之間會有各種糾葛。
麵對這些糾葛,德行高的人會守著忠、誠、信、義的底線,雖也有私心,但不會破了底線去做罪大惡極的事情。
但沒有德行、唯利是圖的人,會為了自己的利益無所不用其極,殺人、放火、禍亂朝政,甚至像趙高李斯那般,謀朝篡位。
所以臣女以為,朝堂選拔官員,應以德為先。無有德行之人,即使才能再大也要慎用。”
說完這些,薑鈺匍匐在地道:“臣女妄言,望皇上恕罪。”
皇帝耷拉著眼皮沉默,看不出他在想什麽。其實,薑鈺說這些話有賭的成分。封建社會的帝王,做事情有些時候是看心情的,而且大多數帝王,不喜歡女子討論朝政。
但是薑鈺現在是受害者,又有楚國公在旁邊坐鎮,還有太後似乎不討厭她,這種情況下,皇帝就是再不喜她討論朝政,應該也不會殺她。
而且,楚國公跟她說過,當今聖上雖然沒有太大才能,但一個優點足以讓他把皇位坐的穩穩的,那就是能聽得進去話,不獨斷。
所以,薑鈺賭了。賭皇帝不會因為她是女子,把她的話聽進去,同時也是給她一次展示自我的機會。
皇帝一直在沉默,青山伯的聲音響了起來,“臣有罪,臣教女不嚴,令她做下殺人放火之事,臣願意受任何懲處。”
青山伯知道,薑鈺剛才那段話的厲害性。無論是他要把孫女嫁給已有家室的祁元鴻,還是蘇月珍放火殺人的行為,都是薑鈺口中的德行不佳。
薑鈺這一招不可謂不狠毒,講起始皇帝死後跟一車臭魚同乘的事,哪個皇帝聽了不脊背發涼,不想想自己周圍,有沒有趙高李斯那樣的奸佞?
若是皇上把薑鈺的話聽進去了,對他們青山伯府,對蘇貴妃,對八皇子都是重大的打擊。
“臣妾有罪,”蘇貴妃哪裏還有在自己宮中的跋扈,她一臉蒼白,淚流滿麵的說:“臣妾疏於對家人的教導,讓他們借用臣妾之勢做出惡事,臣妾願承受任何懲罰。”
“子不教父之過,都是臣的錯,都是臣的錯。”青山伯又磕頭道。
而祁元鴻已經大汗淋漓,他沒有想到薑鈺能這麽狠。
不過他不知道的是,薑鈺真正的狠在後麵呢。就見她又朝皇帝叩首,然後道:“皇上,臣女對“子不教父之過”有些不一樣的理解。”
皇帝深深的看了她一眼,道:“你說說。”
“是,”薑鈺跪的筆直,道:““子不教父之過”,通常的理解為,生了兒女卻沒有好好教養他們,是做父親的錯。臣女以為,子女的教養很多時候是家庭的熏陶,潛移默化中而成的。
孩子生下來是一張白紙,他的行為、習慣是在潛移默化中,跟身邊之人學的。若是近親之人沒有德行,即使孩子被教導禮、義、忠、信,孩子也很難做到,因為他自小見到的就是自私自利、背信棄義、不忠不義。
所以,“子不教父之過”中的教,一方麵是言語的教導,另一方麵是父輩行為的影響。德行有虧之人教導出來的孩子,有幾個會禮、義、忠、信呢?
歹竹出好筍的情況有嗎?有的,但很少。朝廷官員,無論職位大小,都管理著或多或少的事務,若是德行不端可能會釀成大禍,擾亂朝綱,所以朝廷官員的選拔,德行的調查甚為重要。”
“那你覺得應該如何做呢?”皇帝問。
薑鈺:“臣女以為,為官者至少三代之內,沒有作奸犯科之人,若有一人有作奸犯科之為,其子孫不得為官。”
現代考公務員、參軍,政審還要查三代呢。
這是他第一次把氣場一詞,用在一個女子的身上,而薑鈺的氣場並不是那種強大的壓迫感,而是自信陽光。
他不由得看向跪在後麵的蘇月珍,樣貌不錯,但即使現在跪在地上,也能顯露出嬌縱。
天差地別,這新科狀元眼盲心瞎啊!也不能這樣說,他應該是被權勢迷惑了心智。
皇帝在內心歎息了一聲,為今年的科舉結果。
“有什麽話你說吧。”皇帝看著薑鈺道。
“是。”薑鈺叩拜後直起身,看著皇帝道:“臣女這幾日讀史書,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秦王朝為何短短兩世就滅亡了。”
這話讓本就安靜的禦書房更加的寧靜,皇帝看她的眼神更加深邃,他問:“你想的如何?”
然後似乎忽然意識到薑鈺還跪著,就又道:“起來說話吧。”
“是。”薑鈺站起身。
皇帝身體靠在椅背上,隨意的擺了下手,“你接著說。”
“是,”薑鈺站的筆直,目光沉靜的道:“始皇帝在統一六國之前,思想強大、謀略過人,更重要的是他善於用人,廣納賢才。當時七國,秦國的人才可謂是最多的。”
皇帝認同的點頭,示意她接著說。
薑鈺又道:“當時的秦國,國力強盛,人才眾多,統一六國可謂是大勢所趨。但始皇帝統一六國之後,又是如何做的呢?他寵信了兩個人,一個是趙高,一個是李斯。
始皇帝沉迷於求仙問道求長生,在突然狀態下薨逝。而他薨逝的時候,身邊隻有趙高、李斯以及幾位小太監。始皇帝彌留之際,寫下了詔書,讓公子扶蘇迴鹹陽,安排他的後事。
但是趙高和李斯卻沒有把詔書送給公子扶蘇,對始皇帝薨逝的消息更是隱瞞,他們合謀讓胡亥繼承帝位。胡亥貪圖享樂,不會給二人帶來危機。
後來的結果是,始皇帝與一車臭魚裝在一起,被送迴了鹹陽,公子扶蘇被賜死,大將蒙恬蒙括被殺。秦國被趙高、李斯兩個小人把持,製度嚴苛,稅負嚴重等等問題層出不窮,最終走向了滅亡。”
講到這裏,薑鈺臉上帶了重重的惋惜,她又道:“始皇帝,多麽強大的一位君主啊,最後卻是淪落到與一車臭魚同乘。”
薑鈺看著皇帝有些動容的表情,道:“臣女以為,秦王朝那麽快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用人不當。若是趙高、李斯有一點德行,都不會做出讓始皇帝與臭魚同乘的事情。
始皇帝對他們都有知遇之恩啊!在位期間對他們是那麽的信任,權勢地位都給了他們最高的。”
皇帝點了下頭,換了個姿勢道:“你接著說。”
“是,”薑鈺再次跪拜在地,然後道:“臣女以為,為官者當以德行為重。泱泱大國,士農工商,萬千子民,事情之繁雜之眾多,皇上您比任何人都清楚。在朝為官之人,要幫您處理這些眾多繁雜的事情,他們之間,他們跟您之間會有各種糾葛。
麵對這些糾葛,德行高的人會守著忠、誠、信、義的底線,雖也有私心,但不會破了底線去做罪大惡極的事情。
但沒有德行、唯利是圖的人,會為了自己的利益無所不用其極,殺人、放火、禍亂朝政,甚至像趙高李斯那般,謀朝篡位。
所以臣女以為,朝堂選拔官員,應以德為先。無有德行之人,即使才能再大也要慎用。”
說完這些,薑鈺匍匐在地道:“臣女妄言,望皇上恕罪。”
皇帝耷拉著眼皮沉默,看不出他在想什麽。其實,薑鈺說這些話有賭的成分。封建社會的帝王,做事情有些時候是看心情的,而且大多數帝王,不喜歡女子討論朝政。
但是薑鈺現在是受害者,又有楚國公在旁邊坐鎮,還有太後似乎不討厭她,這種情況下,皇帝就是再不喜她討論朝政,應該也不會殺她。
而且,楚國公跟她說過,當今聖上雖然沒有太大才能,但一個優點足以讓他把皇位坐的穩穩的,那就是能聽得進去話,不獨斷。
所以,薑鈺賭了。賭皇帝不會因為她是女子,把她的話聽進去,同時也是給她一次展示自我的機會。
皇帝一直在沉默,青山伯的聲音響了起來,“臣有罪,臣教女不嚴,令她做下殺人放火之事,臣願意受任何懲處。”
青山伯知道,薑鈺剛才那段話的厲害性。無論是他要把孫女嫁給已有家室的祁元鴻,還是蘇月珍放火殺人的行為,都是薑鈺口中的德行不佳。
薑鈺這一招不可謂不狠毒,講起始皇帝死後跟一車臭魚同乘的事,哪個皇帝聽了不脊背發涼,不想想自己周圍,有沒有趙高李斯那樣的奸佞?
若是皇上把薑鈺的話聽進去了,對他們青山伯府,對蘇貴妃,對八皇子都是重大的打擊。
“臣妾有罪,”蘇貴妃哪裏還有在自己宮中的跋扈,她一臉蒼白,淚流滿麵的說:“臣妾疏於對家人的教導,讓他們借用臣妾之勢做出惡事,臣妾願承受任何懲罰。”
“子不教父之過,都是臣的錯,都是臣的錯。”青山伯又磕頭道。
而祁元鴻已經大汗淋漓,他沒有想到薑鈺能這麽狠。
不過他不知道的是,薑鈺真正的狠在後麵呢。就見她又朝皇帝叩首,然後道:“皇上,臣女對“子不教父之過”有些不一樣的理解。”
皇帝深深的看了她一眼,道:“你說說。”
“是,”薑鈺跪的筆直,道:““子不教父之過”,通常的理解為,生了兒女卻沒有好好教養他們,是做父親的錯。臣女以為,子女的教養很多時候是家庭的熏陶,潛移默化中而成的。
孩子生下來是一張白紙,他的行為、習慣是在潛移默化中,跟身邊之人學的。若是近親之人沒有德行,即使孩子被教導禮、義、忠、信,孩子也很難做到,因為他自小見到的就是自私自利、背信棄義、不忠不義。
所以,“子不教父之過”中的教,一方麵是言語的教導,另一方麵是父輩行為的影響。德行有虧之人教導出來的孩子,有幾個會禮、義、忠、信呢?
歹竹出好筍的情況有嗎?有的,但很少。朝廷官員,無論職位大小,都管理著或多或少的事務,若是德行不端可能會釀成大禍,擾亂朝綱,所以朝廷官員的選拔,德行的調查甚為重要。”
“那你覺得應該如何做呢?”皇帝問。
薑鈺:“臣女以為,為官者至少三代之內,沒有作奸犯科之人,若有一人有作奸犯科之為,其子孫不得為官。”
現代考公務員、參軍,政審還要查三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