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卓王孫
本來十分歡樂的氣氛,一下子被包子整成了冰點。
幸好他們身邊沒有人家卓氏的人在,否則,包子這一句“喪良心”的話,肯定會惹出一場禍事來。
“賤!”
“狗嘴裏吐不出象牙!”
“怎麽不去死!”
“你嘴巴吃屎了吧,怎麽這麽臭!”
一頓語言暴力輸出後,氣氛終於緩和了許多。
包子見惹了眾怒,也不辯解,隻是喝酒,但臉色平淡如水,還看著眾人一臉地壞笑。
這家夥就這德行,無論多大的事情,人家一點也不在乎!
沈騰笑著對包子道:“這世上,利用古人做事業賺大錢的,可不止這卓氏一門,多了去。”
包子做出一個恍然大悟的樣子:“我靠,三國莫不是都在賺古人的錢?”
包子一邊說,一邊自己捂上了嘴巴。
估計,他自己都為自己的腦洞大開而吃驚不已了。
其實仔細想想,還真就是這麽一迴事。
漢末,豪閥大族已經登上曆史舞台許久了,袁氏兄弟起事時所依仗的“四世三公”,曹氏的“開國曹參之後”,孫家的“孫吳後人”,甚至他們蜀漢皇帝劉備的“漢室宗親劉勝之後”……無一不是在賺古人的錢。
如此想來,這卓氏後人利用一個小寡婦夜奔來賺錢,又有什麽大不了?與上麵那些人相比,不過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兒科罷了。
沈騰他們在文君故裏飲酒喝茶之際,距離這裏不遠的卓氏家主卓王孫正準備出門。
卓氏家主出門,是一個十分繁瑣的事情。
繁瑣,在於其必須帶很多人,乘很多車馬,預備很多行李物件。
不是這些都很必須,而是他們的排麵一向如此,就是這麽大!
否則,就可能有損卓氏的聲譽。
原因無他,當年的開蜀卓氏先祖卓王孫留下的門檻太高了,再加上幾百年的首富地位加持,到現在,盡管蜀中冶鐵產業早已經每況愈下,恍如是那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但有些排麵上的東西,則是能上不能下,欲罷不能。
當年風光究竟如何呢?
《華陽國誌》記載,“家有鹽銅之利,戶專山川之材,居給人足,以富相尚。故工商致結駟連騎,豪族服王侯美衣,娶嫁設趟鬮之廚膳,歸女有百輛之從車,送葬必高墳瓦槨,祭滌邙羊豕夕牲,贈襚兼加,賵賻過禮,此其所失。原其由來,染秦化故也。若卓王孫家僮千數,程鄭亦八百人;而郤公從禽,巷無行人。簫鼓歌吹,擊鍾肆懸,富侔公室,豪過田文,漢家食貨,以為稱首。蓋亦地沃土豐,奢侈不期而至也。”
這一代的卓氏家主卓王孫年過五旬,因為久在商場沉浮,人雖有些胖,但卻依然顯得精氣神都十足,非常健康的模樣,尤其那一張國字型的臉,不怒自威。
從外表上看,依然還是北方人的慷慨激昂性格。
卓王孫一個人在涼亭裏坐著喝茶,等了許久,還不見仆人來報,便招招手,把管事的叫過來,問怎麽迴事。
管家麵露難色,支支吾吾,這個那個好半天也沒有說出一個所以然來。
其實管家的難處,卓王孫怎麽會不知道?
一切困難,都在於卓氏早已經不如從前,但每次出門,還必須擺出那樣一副豪奢的排麵來,車多少乘,馬多少匹,隨行奴仆多少人,一應物件多少套……
讓管家備足這些東西,還不如讓他一頭撞死來得爽快。
卓王孫沉默良久,歎一口氣,揮揮手,道:“算了,今日就不出門了,都散了吧。”
管家如蒙大赦,當即鬆了一口氣,連忙吩咐將所有人車馬都散了去,自己慌不迭地讓人去將那清晨剛剛從白鶴山上挑迴來的山泉之水給老爺送來,讓老爺安心喝上一壺好茶。
卓王孫哪裏有心情喝茶!
自家人知自家事。
卓氏的困境,早不是一天兩天了,也不是一年兩年了,他們每況愈下的日子,說起來比這蜀漢帝國的曆史還長過百年。早在後漢王朝的中期,這臨邛鐵山礦藏便日漸地枯萎了,冶鐵業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再三年,總算熬到了現在。
隨著產業的沒落,卓氏族群的分崩離析早已經擼不住了,文君故裏的生意一直延續下來,便是其最具體的體現。
若卓氏真的很豪奢,那酒館在就被關門大吉了。
當年赫赫有名的“卓半城”,寓意是這卓氏的財富便能頂過半個臨邛城,可不僅僅是居住的房屋數量和麵積。
而現在,若是有人還在他卓王孫麵前敢提“卓半城”這三個字,他甚至會懷疑對方是在譏諷他卓氏,是在打他的臉。
沒落,如同年輪一樣,擋也擋不住……
許多族人都已經遷往他鄉,甚至有些又流轉去了邯鄲故裏,妄圖在幾百年之後,到卓氏老家東山再起。
有些卓氏小宗的人,也隻是遇上年節,或者婚喪嫁娶的時候,才給他這個家主來個信,請他關注一下,獲得他這個族長的支持。
除此之外,他們甚至幾年都不會登他大宗的門檻一次。
時間久了,卓王孫早已經見怪不怪,沒了感覺。什麽都好,什麽都無所謂。
卓王孫最大的痛苦,根本不是產業沒落,族群渙散,家主的權威受損,在蜀漢帝國內的政治地位日漸低下……
而是,他明明看見卓氏這艘迎風揚帆幾百年的巨艦將要慢慢沉沒,但他卻無能為力,毫無辦法。
而且,他自己就在這艘巨艦之上,他卓王孫就是這艘巨艦的掌舵人!
人,不怕貧窮困苦,不怕人前背後,不怕地位卑微,不怕沒有麵壁的堅韌……隻怕沒有破壁的辦法。
而決心,他卓王孫從來都不缺。
按照原來的計劃,他今天想去什邡山走走,與那邊的窯主談一談,假若可以,他想卓氏該改行了,至少可以先把族群的部分力量投資到一個新的產業裏去,以期給卓氏的未來,多一個方向,多一種選擇。
至於這個產業如何,他目前也吃不準。
因為什邡窯瓷也是近些年才出現的新生事物,他自己很喜歡。
但喜歡歸喜歡,畢竟商品這東西需要經受更大層麵的市場檢驗。
卓王孫的心結在於,他卓氏一直做的冶鐵行業是生活生產甚至戰爭必需品,而窯瓷,卻是奢侈品。
普通老百姓,許多人連一日兩餐都沒法保證,你讓他用瓷器吃飯,替代瓦器,這豈非一個天大的笑話?
至於用瓷器喝茶,他們有這個閑工夫?
在此之前,卓王孫曾經送了幾套瓷器到成都去,對方都表示很喜歡,這,才是卓王孫想去什邡的唯一動力和理由。
“改行……不改行……改行……”卓王孫的心裏一直有兩個小人在吵架打架。
最近,隻要一想到“改行”“換行”這樣的詞語,都會讓他心驚肉跳。
卓王孫一個人坐在涼亭裏,身旁的茶壺正煮著山泉水,水尚未沸騰,他一時陷入沉思中,不由得再次想起卓氏開蜀鼻祖的事跡來——
司馬遷《貨殖列傳》記載:“蜀卓氏之先,趙人也,用鐵冶富。秦破趙,遷卓氏。卓氏見虜略,獨夫妻推輦,行詣遷處。諸遷虜少有餘財,爭與吏,求近處,處葭萌。唯卓氏曰:‘此地狹薄。吾聞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至死不饑。民工於市,易賈。’乃求遠遷。致之臨邛,大喜,即鐵山鼓鑄,運籌策,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獵之樂,擬於人君。”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卓氏的祖父輩就是憑借經營冶煉鐵礦而致富的。秦國打敗趙國之後,強製性組織了大規模的移民遷徙,流放富豪,卓氏也在其中。
當時被流放的一些稍有錢財的人,都想方設法賄賂秦國負責遷徙的官吏,要求遷到經濟較為發達的地方。隻有卓氏的這一對夫婦例外。
對於被流放到蜀中的燕趙人來說,從“難於上青天”的蜀道進到蜀中後,遇到的第一個居住地選擇就是葭萌關小城。很多外來人心想我到了葭萌關,便等於事實上已經入蜀,當即就停下流放的腳步,這是被政策許可的。
反正,上麵隻是說到蜀中,卻沒有具體指定地方,能近,何必求遠?
但那名叫卓氏年輕人卻對這個叫葭萌的地方不屑一顧。
因為這個地方沒有他想要的東西。
為什麽呢?我們需要了解一下葭萌這個小城。
葭萌就是三國時期的葭萌關,是漢中進入蜀地的第一座關隘。依托關隘後麵建立了一座小小的縣城,地理位置狹窄,人口稀少。
而卓氏族人卻是從當時中國首屈一指的大城市邯鄲來的,當然選擇居住地的眼光不一般,看不上它,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
作為大城市來的卓氏族人,選擇居住地的標準有二:一則人多,方便做生意;二則有礦,方便搞實業。
而葭萌這個地方,要什麽沒有什麽,直接就被他們鄙視了。
其實在人家卓氏族人的心目中,蜀中還真有那麽一個地方深深吸引了他們。來蜀中之前,人家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做功課,這個地方就是——臨邛縣。
據《華陽國誌·蜀誌》記載,臨邛縣“有古石山,有石礦,大如蒜子,火燒合之,成流支鐵,甚剛。因置鐵官,有鐵祖廟祠。”所謂鐵山,即古石山;石礦就是鐵礦;流支鐵很可能是由鑄鐵脫碳而成。
到達臨邛縣後,初代卓王孫大喜,一麵開始布局冶鐵事業,一麵帶信到其他族人處,讓大家迅速集中到臨邛縣來……
蜀中卓氏,就此開始了族群的再一次的輝煌騰達。這個偉大的族群,迅速開始了在蜀中的繁衍生息……
水已沸,有呲呲呲呲的水泡炸裂聲音傳了過來,打斷了卓王孫的迴憶。
桌案上,有早已被碾磨好的茶粉,還有其他搭配的東西,比如這裏的蜀人喜歡開水時放幾粒名叫花椒的玩意兒。但卓王孫一律不喜,所以,除了茶粉,其他的,一律都不需要。
卓王孫居住的這個院落甚大,涼亭剛好位於院落的中心,旁邊一株高大秦槐據說是第一代家主親手種植,到現在早已經過了五六百年,看樣子,枝繁葉茂地,生命力還好著呢。
臨邛城的人都說這棵秦槐是他卓氏的庇佑樹,命理相護,所以,每年新年祈福,或者祭奠河北邯鄲的卓氏老祖,都是在這樹下進行的。
每逢春夏時節,這株秦槐便似乎將整個院落都籠罩在一片陰涼之中。
後來,也不知道是哪一代家主在這秦槐腳下建了這涼亭,然後,曆代家主獨有的權力,便是在這涼亭內飲茶,招待尊貴客人。
飲茶時的許多泉水,與其說是人喝了,還不如說更多是給了這秦槐。或澆注在秦槐軀幹之上,或澆注於秦槐根部。總之,有意無意的,都會將許多好水喂了樹。
偶有那心思靈巧的客人,主動將好水喂了樹,再懂得說上幾句讚美的言語,必能獲得卓氏的歡心,由此也能在生意上獲取不菲的報酬。
但今日的卓王孫卻總是有點心不在焉。
他準備往沸水裏投放茶粉的時候,才恍然發覺,自己竟然忘記了將第一瓢冰冷泉水喂樹。
這,不能原諒。
自從做了卓氏家主改名叫這卓王孫之後,近二十年來,他從來沒有在這件事情上馬虎過,他相信,在他之後的曆任家主,也同樣會如此作為。
他們卓氏大宗的這一門,便叫“秦槐堂”。後世,凡是說自己出自“秦槐堂”的卓氏子孫,便都是出自蜀中臨邛的這一脈。
想到此,卓王孫連忙站起來,麵向秦槐,恭恭敬敬給它鞠了一躬,雙手合十在胸前,道一句:“秦槐老祖,小子疏忽了您老人家,這就奉上泉水給您老飲用。”
說完,卓王孫拿起水瓢,在小木桶裏舀了滿滿一瓢涼水,緩慢地澆注到秦槐軀幹上,看著那泉水順著巨大的驅杆往下流去。
秦槐之大,比這涼亭也相差無幾,幾人合抱不住。軀幹表麵樹皮龜裂得厲害,大塊大塊的樹皮斑斑駁駁,都可以用手掰下來似的。
“老祖宗啊,您老可得保佑我卓氏渡過難關啊!”
看著那泉水順著龜裂的樹皮緩緩下流,卓王孫的動作很慢,很小心的那種慢。他的心神也有一刹那間的恍惚,彷如這樹真的活了,在飲水,小口小口地蠕動著嘴巴,一副慈眉善目的樣子。
這位秦槐老人仿佛說了什麽,又仿佛什麽也沒有說。
卓王孫認為他是說了的,隻是自己這個不孝子孫疏忽了,忘記第一時間孝敬他老人家,所以,他沒有聽見。
“這是秦槐老祖在懲罰我麽?”
卓王孫很後悔,也很傷心。
他緩緩轉過身來,重新坐在凳子上,看著那沸水蒸汽升騰,再也沒有心思拋灑茶粉,就那樣呆坐著,沉默著,再次陷入沉思中……
“這世道,可什麽時候是個頭啊……”
本來十分歡樂的氣氛,一下子被包子整成了冰點。
幸好他們身邊沒有人家卓氏的人在,否則,包子這一句“喪良心”的話,肯定會惹出一場禍事來。
“賤!”
“狗嘴裏吐不出象牙!”
“怎麽不去死!”
“你嘴巴吃屎了吧,怎麽這麽臭!”
一頓語言暴力輸出後,氣氛終於緩和了許多。
包子見惹了眾怒,也不辯解,隻是喝酒,但臉色平淡如水,還看著眾人一臉地壞笑。
這家夥就這德行,無論多大的事情,人家一點也不在乎!
沈騰笑著對包子道:“這世上,利用古人做事業賺大錢的,可不止這卓氏一門,多了去。”
包子做出一個恍然大悟的樣子:“我靠,三國莫不是都在賺古人的錢?”
包子一邊說,一邊自己捂上了嘴巴。
估計,他自己都為自己的腦洞大開而吃驚不已了。
其實仔細想想,還真就是這麽一迴事。
漢末,豪閥大族已經登上曆史舞台許久了,袁氏兄弟起事時所依仗的“四世三公”,曹氏的“開國曹參之後”,孫家的“孫吳後人”,甚至他們蜀漢皇帝劉備的“漢室宗親劉勝之後”……無一不是在賺古人的錢。
如此想來,這卓氏後人利用一個小寡婦夜奔來賺錢,又有什麽大不了?與上麵那些人相比,不過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兒科罷了。
沈騰他們在文君故裏飲酒喝茶之際,距離這裏不遠的卓氏家主卓王孫正準備出門。
卓氏家主出門,是一個十分繁瑣的事情。
繁瑣,在於其必須帶很多人,乘很多車馬,預備很多行李物件。
不是這些都很必須,而是他們的排麵一向如此,就是這麽大!
否則,就可能有損卓氏的聲譽。
原因無他,當年的開蜀卓氏先祖卓王孫留下的門檻太高了,再加上幾百年的首富地位加持,到現在,盡管蜀中冶鐵產業早已經每況愈下,恍如是那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但有些排麵上的東西,則是能上不能下,欲罷不能。
當年風光究竟如何呢?
《華陽國誌》記載,“家有鹽銅之利,戶專山川之材,居給人足,以富相尚。故工商致結駟連騎,豪族服王侯美衣,娶嫁設趟鬮之廚膳,歸女有百輛之從車,送葬必高墳瓦槨,祭滌邙羊豕夕牲,贈襚兼加,賵賻過禮,此其所失。原其由來,染秦化故也。若卓王孫家僮千數,程鄭亦八百人;而郤公從禽,巷無行人。簫鼓歌吹,擊鍾肆懸,富侔公室,豪過田文,漢家食貨,以為稱首。蓋亦地沃土豐,奢侈不期而至也。”
這一代的卓氏家主卓王孫年過五旬,因為久在商場沉浮,人雖有些胖,但卻依然顯得精氣神都十足,非常健康的模樣,尤其那一張國字型的臉,不怒自威。
從外表上看,依然還是北方人的慷慨激昂性格。
卓王孫一個人在涼亭裏坐著喝茶,等了許久,還不見仆人來報,便招招手,把管事的叫過來,問怎麽迴事。
管家麵露難色,支支吾吾,這個那個好半天也沒有說出一個所以然來。
其實管家的難處,卓王孫怎麽會不知道?
一切困難,都在於卓氏早已經不如從前,但每次出門,還必須擺出那樣一副豪奢的排麵來,車多少乘,馬多少匹,隨行奴仆多少人,一應物件多少套……
讓管家備足這些東西,還不如讓他一頭撞死來得爽快。
卓王孫沉默良久,歎一口氣,揮揮手,道:“算了,今日就不出門了,都散了吧。”
管家如蒙大赦,當即鬆了一口氣,連忙吩咐將所有人車馬都散了去,自己慌不迭地讓人去將那清晨剛剛從白鶴山上挑迴來的山泉之水給老爺送來,讓老爺安心喝上一壺好茶。
卓王孫哪裏有心情喝茶!
自家人知自家事。
卓氏的困境,早不是一天兩天了,也不是一年兩年了,他們每況愈下的日子,說起來比這蜀漢帝國的曆史還長過百年。早在後漢王朝的中期,這臨邛鐵山礦藏便日漸地枯萎了,冶鐵業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再三年,總算熬到了現在。
隨著產業的沒落,卓氏族群的分崩離析早已經擼不住了,文君故裏的生意一直延續下來,便是其最具體的體現。
若卓氏真的很豪奢,那酒館在就被關門大吉了。
當年赫赫有名的“卓半城”,寓意是這卓氏的財富便能頂過半個臨邛城,可不僅僅是居住的房屋數量和麵積。
而現在,若是有人還在他卓王孫麵前敢提“卓半城”這三個字,他甚至會懷疑對方是在譏諷他卓氏,是在打他的臉。
沒落,如同年輪一樣,擋也擋不住……
許多族人都已經遷往他鄉,甚至有些又流轉去了邯鄲故裏,妄圖在幾百年之後,到卓氏老家東山再起。
有些卓氏小宗的人,也隻是遇上年節,或者婚喪嫁娶的時候,才給他這個家主來個信,請他關注一下,獲得他這個族長的支持。
除此之外,他們甚至幾年都不會登他大宗的門檻一次。
時間久了,卓王孫早已經見怪不怪,沒了感覺。什麽都好,什麽都無所謂。
卓王孫最大的痛苦,根本不是產業沒落,族群渙散,家主的權威受損,在蜀漢帝國內的政治地位日漸低下……
而是,他明明看見卓氏這艘迎風揚帆幾百年的巨艦將要慢慢沉沒,但他卻無能為力,毫無辦法。
而且,他自己就在這艘巨艦之上,他卓王孫就是這艘巨艦的掌舵人!
人,不怕貧窮困苦,不怕人前背後,不怕地位卑微,不怕沒有麵壁的堅韌……隻怕沒有破壁的辦法。
而決心,他卓王孫從來都不缺。
按照原來的計劃,他今天想去什邡山走走,與那邊的窯主談一談,假若可以,他想卓氏該改行了,至少可以先把族群的部分力量投資到一個新的產業裏去,以期給卓氏的未來,多一個方向,多一種選擇。
至於這個產業如何,他目前也吃不準。
因為什邡窯瓷也是近些年才出現的新生事物,他自己很喜歡。
但喜歡歸喜歡,畢竟商品這東西需要經受更大層麵的市場檢驗。
卓王孫的心結在於,他卓氏一直做的冶鐵行業是生活生產甚至戰爭必需品,而窯瓷,卻是奢侈品。
普通老百姓,許多人連一日兩餐都沒法保證,你讓他用瓷器吃飯,替代瓦器,這豈非一個天大的笑話?
至於用瓷器喝茶,他們有這個閑工夫?
在此之前,卓王孫曾經送了幾套瓷器到成都去,對方都表示很喜歡,這,才是卓王孫想去什邡的唯一動力和理由。
“改行……不改行……改行……”卓王孫的心裏一直有兩個小人在吵架打架。
最近,隻要一想到“改行”“換行”這樣的詞語,都會讓他心驚肉跳。
卓王孫一個人坐在涼亭裏,身旁的茶壺正煮著山泉水,水尚未沸騰,他一時陷入沉思中,不由得再次想起卓氏開蜀鼻祖的事跡來——
司馬遷《貨殖列傳》記載:“蜀卓氏之先,趙人也,用鐵冶富。秦破趙,遷卓氏。卓氏見虜略,獨夫妻推輦,行詣遷處。諸遷虜少有餘財,爭與吏,求近處,處葭萌。唯卓氏曰:‘此地狹薄。吾聞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至死不饑。民工於市,易賈。’乃求遠遷。致之臨邛,大喜,即鐵山鼓鑄,運籌策,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獵之樂,擬於人君。”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卓氏的祖父輩就是憑借經營冶煉鐵礦而致富的。秦國打敗趙國之後,強製性組織了大規模的移民遷徙,流放富豪,卓氏也在其中。
當時被流放的一些稍有錢財的人,都想方設法賄賂秦國負責遷徙的官吏,要求遷到經濟較為發達的地方。隻有卓氏的這一對夫婦例外。
對於被流放到蜀中的燕趙人來說,從“難於上青天”的蜀道進到蜀中後,遇到的第一個居住地選擇就是葭萌關小城。很多外來人心想我到了葭萌關,便等於事實上已經入蜀,當即就停下流放的腳步,這是被政策許可的。
反正,上麵隻是說到蜀中,卻沒有具體指定地方,能近,何必求遠?
但那名叫卓氏年輕人卻對這個叫葭萌的地方不屑一顧。
因為這個地方沒有他想要的東西。
為什麽呢?我們需要了解一下葭萌這個小城。
葭萌就是三國時期的葭萌關,是漢中進入蜀地的第一座關隘。依托關隘後麵建立了一座小小的縣城,地理位置狹窄,人口稀少。
而卓氏族人卻是從當時中國首屈一指的大城市邯鄲來的,當然選擇居住地的眼光不一般,看不上它,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
作為大城市來的卓氏族人,選擇居住地的標準有二:一則人多,方便做生意;二則有礦,方便搞實業。
而葭萌這個地方,要什麽沒有什麽,直接就被他們鄙視了。
其實在人家卓氏族人的心目中,蜀中還真有那麽一個地方深深吸引了他們。來蜀中之前,人家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做功課,這個地方就是——臨邛縣。
據《華陽國誌·蜀誌》記載,臨邛縣“有古石山,有石礦,大如蒜子,火燒合之,成流支鐵,甚剛。因置鐵官,有鐵祖廟祠。”所謂鐵山,即古石山;石礦就是鐵礦;流支鐵很可能是由鑄鐵脫碳而成。
到達臨邛縣後,初代卓王孫大喜,一麵開始布局冶鐵事業,一麵帶信到其他族人處,讓大家迅速集中到臨邛縣來……
蜀中卓氏,就此開始了族群的再一次的輝煌騰達。這個偉大的族群,迅速開始了在蜀中的繁衍生息……
水已沸,有呲呲呲呲的水泡炸裂聲音傳了過來,打斷了卓王孫的迴憶。
桌案上,有早已被碾磨好的茶粉,還有其他搭配的東西,比如這裏的蜀人喜歡開水時放幾粒名叫花椒的玩意兒。但卓王孫一律不喜,所以,除了茶粉,其他的,一律都不需要。
卓王孫居住的這個院落甚大,涼亭剛好位於院落的中心,旁邊一株高大秦槐據說是第一代家主親手種植,到現在早已經過了五六百年,看樣子,枝繁葉茂地,生命力還好著呢。
臨邛城的人都說這棵秦槐是他卓氏的庇佑樹,命理相護,所以,每年新年祈福,或者祭奠河北邯鄲的卓氏老祖,都是在這樹下進行的。
每逢春夏時節,這株秦槐便似乎將整個院落都籠罩在一片陰涼之中。
後來,也不知道是哪一代家主在這秦槐腳下建了這涼亭,然後,曆代家主獨有的權力,便是在這涼亭內飲茶,招待尊貴客人。
飲茶時的許多泉水,與其說是人喝了,還不如說更多是給了這秦槐。或澆注在秦槐軀幹之上,或澆注於秦槐根部。總之,有意無意的,都會將許多好水喂了樹。
偶有那心思靈巧的客人,主動將好水喂了樹,再懂得說上幾句讚美的言語,必能獲得卓氏的歡心,由此也能在生意上獲取不菲的報酬。
但今日的卓王孫卻總是有點心不在焉。
他準備往沸水裏投放茶粉的時候,才恍然發覺,自己竟然忘記了將第一瓢冰冷泉水喂樹。
這,不能原諒。
自從做了卓氏家主改名叫這卓王孫之後,近二十年來,他從來沒有在這件事情上馬虎過,他相信,在他之後的曆任家主,也同樣會如此作為。
他們卓氏大宗的這一門,便叫“秦槐堂”。後世,凡是說自己出自“秦槐堂”的卓氏子孫,便都是出自蜀中臨邛的這一脈。
想到此,卓王孫連忙站起來,麵向秦槐,恭恭敬敬給它鞠了一躬,雙手合十在胸前,道一句:“秦槐老祖,小子疏忽了您老人家,這就奉上泉水給您老飲用。”
說完,卓王孫拿起水瓢,在小木桶裏舀了滿滿一瓢涼水,緩慢地澆注到秦槐軀幹上,看著那泉水順著巨大的驅杆往下流去。
秦槐之大,比這涼亭也相差無幾,幾人合抱不住。軀幹表麵樹皮龜裂得厲害,大塊大塊的樹皮斑斑駁駁,都可以用手掰下來似的。
“老祖宗啊,您老可得保佑我卓氏渡過難關啊!”
看著那泉水順著龜裂的樹皮緩緩下流,卓王孫的動作很慢,很小心的那種慢。他的心神也有一刹那間的恍惚,彷如這樹真的活了,在飲水,小口小口地蠕動著嘴巴,一副慈眉善目的樣子。
這位秦槐老人仿佛說了什麽,又仿佛什麽也沒有說。
卓王孫認為他是說了的,隻是自己這個不孝子孫疏忽了,忘記第一時間孝敬他老人家,所以,他沒有聽見。
“這是秦槐老祖在懲罰我麽?”
卓王孫很後悔,也很傷心。
他緩緩轉過身來,重新坐在凳子上,看著那沸水蒸汽升騰,再也沒有心思拋灑茶粉,就那樣呆坐著,沉默著,再次陷入沉思中……
“這世道,可什麽時候是個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