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
漢嘉郡。
漢嘉郡位於成都平原西部,本為西南夷的一支青衣蠻世代居住之地,故名“青衣”,西漢時期為蜀郡的典屬國單位,朝廷派駐屬國都尉進行名義上的管轄。東漢安帝時期,青衣王子慕漢家風采,主動廢國來歸,故名“漢嘉”,時而屬於省級行政區劃,時而屬於縣級行政區劃。
蜀漢時期,漢嘉設郡,規格雖高,但下轄僅四縣漢嘉、嚴道、徙縣、犛牛。從地名便知,這裏依然是青衣蠻犛牛蠻等蠻族的主要聚集地,漢人不多。
漢嘉不大,但地理位置異常重要,是西部高原蠻族下成都的必經之路。故而,曆朝曆代都異常重視此地的建設,因其作為成都平原西部屏障的身份存在,常年有駐軍,拱衛成都。
漢嘉更是蜀漢西南商道西部商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因此,漢嘉的經濟異常發達。
漢嘉城內。
一座普普通通的府宅,這就是原中軍師將軍楊儀現平民楊儀的新住處。
費禕拜訪楊儀府,楊儀卻當著朝廷最核心的要員之一的大司馬兵部尚書的麵口無遮攔,親口說出:“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複及”這樣十惡不赦的話來,費禕哪裏還敢隱瞞,當即上報朝廷,最後,楊儀被削職為民,流放漢嘉郡。
其實按照楊儀的罪名,該當斬首。但若從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來看,楊儀也確實有些憋屈之處,情有可原,而劉禪本就是個寬厚仁慈的性格,所以,也僅僅給了一個削職為民的處分罷了。
但在流放地的選擇上,蔣琬和費禕卻大費周章。
首先,這個地方不能過於偏僻,一旦失去監控,萬一楊儀真的發生了那些“不能言”的事情來,自己承擔不起這個責任,蜀漢也丟不起那個人。
所以,流放地距離成都不能太遠,以便監控。
其次,蔣琬和費禕並不想將楊儀一棍子打死,而是本著“治病救人”的方針,希望能給楊儀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
既然想他東山再起,則這個所謂的“東山”最好是距離政治中心不遠的“山”,大家抬眼可見,並且不時會將其掛在嘴邊最好。當一個政治人物徹底淡出人們的視野,再想被人記起,則就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了。
所以,這個“東山”的選擇,也就有點棘手了。
選來選去,漢嘉居首。
因為漢嘉很近,而且漢嘉郡的治安,就等於成都府的治安,所以,對這裏的關注度,從來也沒有鬆懈過。
另外一層深意,是費禕首先的提議,楊儀畢竟跟隨前丞相諸葛亮在軍陣行伍中過了那麽多年,捫心自問,對於軍陣之事,現在的這幾個話事人還真比不了他的經驗豐富。
漢嘉郡以蠻族居多,青衣蠻與羌藏蠻族本是同根生,互為一體,隻不過一部分人先下了高地生活而已,很多的習性還是保持著高度一致。
楊儀去到漢嘉郡,無官一身輕,剛好可以就地深入地考察研究一下這些蠻族,說不定,還能做出一篇錦繡文章來,那時候,再度啟用楊威公,大家也就無話可說。
至於現在的這個罪名,時過境遷之後,誰還記得他曾經說過什麽大逆不道的話來。
“時間,是治愈一切的良藥。”蔣琬語氣堅定地說。
“但願吧……”費禕對於楊儀,卻沒有蔣琬那麽自信,因為與蔣琬相比,費禕無疑了解楊儀更多一些。
二人的心意是好,但問題出在楊儀身上,此時的楊儀的精神狀態已經出了問題,若在沈騰生活過的那個時代,會有專門的醫學名稱來稱唿,屬於精神疾病的一種。
但是,在蜀漢這個時代,可沒有精神病人一說,大家隻會認為你是罪人。
有病,就得治。
有藥的,該用藥。
沒藥的,可以“話療”。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放療”——閑置起來,自我療養。
蔣琬費禕他們雖然不知道什麽病什麽話療的,但無意之中,卻也做對的一件事情,便是讓楊儀徹底放鬆下去,靜養。
但麻煩在於楊儀的精神已經錯亂得很厲害了,單純的靜養根本不能解決問題。
實話實說,楊儀的精神已經處於癲狂狀態,他感覺這蜀漢所有人都在故意與自己作對。他看到任何人都是敵人,都像是刺客,都像是來謀殺他的。
南中糜亂,舉世皆知,而罪魁禍首則是那大反賊魏延的兒子,這,這都已經如此明顯了,為什麽朝廷還不給自己平反?
魏延的兒子都已經在南中建國了,還將庲降都督府都打下了,這些人都是幹什麽吃的!
馬岱那廝,怎麽圍困的魏氏侯府?硬是讓魏氏子逃脫開去,到了南中!
我楊儀一迴到成都就不斷上書,要求陛下清算魏氏族人,夷三族,夷三族,如果聽了我的,還有今日南中魏氏之禍事麽?!
蔣琬、費禕、董允等一幫狗才,怎麽做事的?現在還養著魏氏族人,幹什麽?等著養得白白胖胖的,殺了吃肉不成?!
馬岱那廝,犯下如此大過,卻無人追責,一定是這廝和薑維費禕等人攪和在了一起,否則,怎麽就沒有人彈劾他?
……
這些事情不能想,卻又不能不想,楊儀越想越氣,越想越窩火,我楊儀一心為公,當初付出那麽多,建立如此功勳,現在,卻被流放漢嘉郡,憑什麽?
命運如此不公,這皇帝陛下又是如何行事的?
假如老子當初直接帶兵降了曹魏,現在,哼,該不是這個樣子吧。
……
隻要開個頭,這些事情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腦海中一遍一遍地過電影,最後,總是在楊儀的大喊大叫癲狂摔打一切物品中結束。
一開始,楊儀三五天發作一次,最近,卻是每天發作一次。
前幾天,某次癲狂之中,楊儀寫了一封不知所謂的奏章,呈給皇帝。
當楊儀的奏章被放在劉禪的書案之上時,劉禪當即勃然大怒,一把抓起楊儀的奏章,就丟了出去,大罵道:“楊儀這廝,至今不知悔改,不知朕與相父的用心良苦,自取死路,朕又何必如此對他!”
奏章雜亂無序,話語粗鄙不堪,內容大逆不道。
到得此時,劉禪已有殺楊儀之心。
其實對於楊儀這個“中軍師”的安排,並不是劉禪的主意,而是諸葛亮的安排。楊儀的心性狹窄,難以容人容物,已經成為諸葛亮的一塊心病。
晚年的諸葛亮已經無力去匡扶矯正楊儀的這個性格缺陷,這是費禕一直在做這個事情。但費禕所做,不過是縫縫補補,根本不解決根本問題。大家都知道,費禕也知道,卻唯獨楊儀一人不知道。
即便是如此,諸葛亮也一直沒有放棄楊儀。
直到臨死前,諸葛亮無意之中發現了楊儀的一個秘密,進而確定——楊儀,變了。
如果說楊儀隻是一個有性格缺陷的人的話,對於諸葛亮而言,是可以接受的,畢竟人無完人嘛。
但諸葛亮後來卻無意中發現,楊儀在對待魏延的事情上,動了心機——用盡手段敗光魏延所有的人品。
而魏延是蜀漢此時軍中第一人。
魏楊二人經常意氣用事,楊儀的“一哭二鬧三上吊”把戲,一開始大家當笑話看待的,都覺得這是楊儀的本性使然,既睚眥必報,又軟弱怕死。
但諸葛亮是何等精細之人,當調查來到了都尉趙正的頭上時,諸葛亮終於發現了端倪——楊儀受了趙正的蠱惑,專門使出如此拙劣的手段,來敗光魏延在軍中的人品。
楊儀和魏延之爭到了如此費盡心機,這是諸葛亮所不能接受的。若在其他時候,這本不算什麽事情,諸葛亮抬抬手也就解決的事情,就可此時的諸葛亮已經病入膏肓,難以為繼,身體已經到了燈枯油盡的境地,而趙正在楊儀的掩護下,消失不見。
楊儀的小動作不斷,讓諸葛亮感到沒法再對他有期待,原本在規劃後諸葛亮時代的權力蛋糕時,楊儀該得的那份,也就不再屬於他了。
之所以拋棄魏延,與楊儀無關,而是出於希望蜀漢內部派係鬥爭熄火,讓益州幫坐大,完成朝堂和諧上下一體的目標。
楊儀的被拋棄,並不包括殺死,而是閑置,讓他好好反省反省,借此狠狠磨礪一下楊儀的性子。
那為什麽又要將整個軍隊的調度權給到他呢?
因為楊儀是當時身邊最合適的人選,他的行事嚴謹慮事周祥,是別人難以比擬的。
諸葛亮的這一番心事,已經全部寫信給了皇帝劉禪,其他人,難以知曉。
對於諸葛亮的安排,皇帝劉禪自然是“外甥打燈籠——照舊(照舅)”。
可楊儀竟然如此不自省,都已經被貶到漢嘉郡,依然執迷不悟,口出狂言穢語,這讓劉禪再也難以忍受了。
劉禪將楊儀的奏章一把丟在地上,蔣琬連忙上前撿了起來,匆匆掃了一眼 ,不由得眼前一黑,心裏倒吸一口涼氣:“威公休矣!”
迴到府中,蔣琬和費禕相對無言,誰都不希望看到這個結局,但誰又能如何?
默坐良久,還是費禕先開了口:“性格啊……”
其實二人和楊儀的感情說不上多深,但畢竟同事多年,說完全沒有感情,也是假的。
這麽多年以來,蔣琬作為諸葛亮的丞相府留守長史,負責處理丞相府一應事務,而楊儀作為諸葛亮的丞相府隨軍長史,一直在諸葛亮身邊,奔波在北伐前線。
費禕則作為諸葛亮最得力的外交大使,負責蜀漢與孫吳之間的戰略盟友關係的修複和維護。
其實,諸葛亮之所以能夠發現楊儀在和魏延爭鬥中使用了小動作,說白了,更多還是費禕的發現。
費禕是一個心胸開闊且無所顧忌的人,但不代表在原則問題上他會放鬆對自己對別人的要求。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性格決定命運,楊儀張狂卻又睚眥必報的性格,決定了他未來的路本就十分艱難,因為沒有了諸葛亮的庇佑,他等於失去了保護傘,接下來,誰還會做他的保護傘呢?
誰又有資格做他的保護傘呢?
他又怎麽可能接受別人做他的保護傘!
——這才最要命。
“陛下是真怒了。”費禕道。
劉禪並不是一個性格暴躁的人,這麽多年下來,那一點點個性早就被磨得沒有痕跡,但此次,卻真的,想殺人了。
費禕開了口,蔣琬自然也就無話可說,當即派人去漢嘉處理楊儀。當然,就地正法的事情,他們還是不願意幹的,但將楊儀捉拿歸案,帶到成都交由相關部門進行審理,然後……那就不好說了。
但有一點,大家都很肯定,若無意外,楊儀再也沒有機會活在世上了。
二人靜坐良久,相對無言,直至天色黯淡,也無心燃起火燭,更無心飲食,直至深夜。
說到底,他們今天所有的局麵,都還是源自老丞相諸葛亮的安排,但楊儀今日的事情,卻真的,不在老丞相的計劃之中。
從平夷城北上的大部隊分為三撥,一撥是張翼將軍帶隊,押送的蠻王劉胄等人的人頭,這是要送到成都給皇帝陛下獻捷。
真要把南中大捷掰開了講,其實不是一場兩場的勝利,而是貫穿其中諸多事件,當然,滅且蘭國,斬殺且蘭王劉胄,自然是第一功。
以平夷城做誘餌,一舉將200餘蠻酋拿下,送到成都進行思想改造,自然當仁不讓為第二功。
而將孫吳3000人消滅在無聲無息中,本該大書特書的一件大功勞,卻因為要顧及蜀漢與孫吳的國家關係,而不得不被刻意隱瞞了。
另外,張翼也早就該到兵部去報到了,從他的卸任,到此時,這都推遲了近一年,好不容易得到如此完美的一個結果,張冀是再也沒有理由呆在南中了,得趕緊北上。
讓張翼押送劉胄人頭,還有另外一層考量——畢竟張翼在庲降都督任上失敗了,現在親自帶著蠻王劉胄的人頭,有點將功折罪的意思。
馬忠張嶷兩位將軍的心胸之寬廣,由此可見一斑。
另一撥是蠻王孟獲帶隊的南中豪酋200餘人,以及隨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往成都進發。這是一批蜀漢“尊貴的客人”,也是一批即將接受“思想改造”的“政治犯”,他們在成都將會受到濃重的歡迎,當然,也會有蜀漢的軍事演戲等著他們去“鑒賞”,以震懾他們那顆經常躁動不安的心。
另外一撥,是魏延。
魏延帶著剩下的幾百精騎依然沒有打什麽旗號,就一個“漢”字杏黃旗,高高飄揚在隊伍的最前麵,表明咱們是蜀漢的軍隊。
這支隊伍此次神秘南下,千裏狂飆,一路無事,先是隨著沈騰抵達且蘭城,受到最高的禮遇和招待,然後用計智取平夷城,後勤輜重應有盡有,再後來,隨著張嶷將軍一舉下且蘭,斬殺劉胄及隨軍無數。
所以,這一趟南中之旅,冒險是冒險,但精彩,卻是足夠精彩,幾乎無一兵一卒的損傷,卻立下功勳無數,生活質量更非原來在北軍所能享受到的,一行人簡直不要太高興,太興奮!
於是,各種各樣的想法都有——
“跟著侯爺這麽多年,現在侯爺都已經變成老侯爺了,須發皆白,什麽時候打過如此輕鬆愉快的仗!什麽時候享受過這樣的待遇!”
“可惜,沈騰公子沒有和咱們在一起。”
“真羨慕那些留在南中的兄弟們,咳……”
“假如能繼續跟在沈公子身邊,繼續在南中冒險,那感情……”
不管他們想什麽,但一眾軍卒皆喜笑顏開,情緒激昂,隻有主將魏延,卻總是有些落落寡歡的樣子。
“臭小子,就知道去瀟灑,老子的事情,也不管不顧了!”
魏延將馬鞭在空中狠狠抖了一個鞭花,發出“啪——”地一聲脆響來。
身旁的魏黑子不由得渾身一陣顫抖。
魏黑子一點也不想呆在主將魏延的身邊了,跟在沈騰公子的身邊那才叫一個美氣!
但他可不敢開口。
當初,和沈騰分手時,魏延把自己身邊最親近的500護衛全部留給了沈騰,魏黑子眼巴巴地看著侯爺,他好希望將主最後來一句:“黑子,你去隨那小子,要是出一點差錯,沈小子掉一根毛,你試活著!”
可是,一直到最後,將主也沒有迴頭看他一眼,他就知道,自己這次是徹底沒戲了。
“心塞啊——”魏黑子的心拔涼拔涼的。
漢嘉郡。
漢嘉郡位於成都平原西部,本為西南夷的一支青衣蠻世代居住之地,故名“青衣”,西漢時期為蜀郡的典屬國單位,朝廷派駐屬國都尉進行名義上的管轄。東漢安帝時期,青衣王子慕漢家風采,主動廢國來歸,故名“漢嘉”,時而屬於省級行政區劃,時而屬於縣級行政區劃。
蜀漢時期,漢嘉設郡,規格雖高,但下轄僅四縣漢嘉、嚴道、徙縣、犛牛。從地名便知,這裏依然是青衣蠻犛牛蠻等蠻族的主要聚集地,漢人不多。
漢嘉不大,但地理位置異常重要,是西部高原蠻族下成都的必經之路。故而,曆朝曆代都異常重視此地的建設,因其作為成都平原西部屏障的身份存在,常年有駐軍,拱衛成都。
漢嘉更是蜀漢西南商道西部商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因此,漢嘉的經濟異常發達。
漢嘉城內。
一座普普通通的府宅,這就是原中軍師將軍楊儀現平民楊儀的新住處。
費禕拜訪楊儀府,楊儀卻當著朝廷最核心的要員之一的大司馬兵部尚書的麵口無遮攔,親口說出:“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複及”這樣十惡不赦的話來,費禕哪裏還敢隱瞞,當即上報朝廷,最後,楊儀被削職為民,流放漢嘉郡。
其實按照楊儀的罪名,該當斬首。但若從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來看,楊儀也確實有些憋屈之處,情有可原,而劉禪本就是個寬厚仁慈的性格,所以,也僅僅給了一個削職為民的處分罷了。
但在流放地的選擇上,蔣琬和費禕卻大費周章。
首先,這個地方不能過於偏僻,一旦失去監控,萬一楊儀真的發生了那些“不能言”的事情來,自己承擔不起這個責任,蜀漢也丟不起那個人。
所以,流放地距離成都不能太遠,以便監控。
其次,蔣琬和費禕並不想將楊儀一棍子打死,而是本著“治病救人”的方針,希望能給楊儀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
既然想他東山再起,則這個所謂的“東山”最好是距離政治中心不遠的“山”,大家抬眼可見,並且不時會將其掛在嘴邊最好。當一個政治人物徹底淡出人們的視野,再想被人記起,則就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了。
所以,這個“東山”的選擇,也就有點棘手了。
選來選去,漢嘉居首。
因為漢嘉很近,而且漢嘉郡的治安,就等於成都府的治安,所以,對這裏的關注度,從來也沒有鬆懈過。
另外一層深意,是費禕首先的提議,楊儀畢竟跟隨前丞相諸葛亮在軍陣行伍中過了那麽多年,捫心自問,對於軍陣之事,現在的這幾個話事人還真比不了他的經驗豐富。
漢嘉郡以蠻族居多,青衣蠻與羌藏蠻族本是同根生,互為一體,隻不過一部分人先下了高地生活而已,很多的習性還是保持著高度一致。
楊儀去到漢嘉郡,無官一身輕,剛好可以就地深入地考察研究一下這些蠻族,說不定,還能做出一篇錦繡文章來,那時候,再度啟用楊威公,大家也就無話可說。
至於現在的這個罪名,時過境遷之後,誰還記得他曾經說過什麽大逆不道的話來。
“時間,是治愈一切的良藥。”蔣琬語氣堅定地說。
“但願吧……”費禕對於楊儀,卻沒有蔣琬那麽自信,因為與蔣琬相比,費禕無疑了解楊儀更多一些。
二人的心意是好,但問題出在楊儀身上,此時的楊儀的精神狀態已經出了問題,若在沈騰生活過的那個時代,會有專門的醫學名稱來稱唿,屬於精神疾病的一種。
但是,在蜀漢這個時代,可沒有精神病人一說,大家隻會認為你是罪人。
有病,就得治。
有藥的,該用藥。
沒藥的,可以“話療”。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放療”——閑置起來,自我療養。
蔣琬費禕他們雖然不知道什麽病什麽話療的,但無意之中,卻也做對的一件事情,便是讓楊儀徹底放鬆下去,靜養。
但麻煩在於楊儀的精神已經錯亂得很厲害了,單純的靜養根本不能解決問題。
實話實說,楊儀的精神已經處於癲狂狀態,他感覺這蜀漢所有人都在故意與自己作對。他看到任何人都是敵人,都像是刺客,都像是來謀殺他的。
南中糜亂,舉世皆知,而罪魁禍首則是那大反賊魏延的兒子,這,這都已經如此明顯了,為什麽朝廷還不給自己平反?
魏延的兒子都已經在南中建國了,還將庲降都督府都打下了,這些人都是幹什麽吃的!
馬岱那廝,怎麽圍困的魏氏侯府?硬是讓魏氏子逃脫開去,到了南中!
我楊儀一迴到成都就不斷上書,要求陛下清算魏氏族人,夷三族,夷三族,如果聽了我的,還有今日南中魏氏之禍事麽?!
蔣琬、費禕、董允等一幫狗才,怎麽做事的?現在還養著魏氏族人,幹什麽?等著養得白白胖胖的,殺了吃肉不成?!
馬岱那廝,犯下如此大過,卻無人追責,一定是這廝和薑維費禕等人攪和在了一起,否則,怎麽就沒有人彈劾他?
……
這些事情不能想,卻又不能不想,楊儀越想越氣,越想越窩火,我楊儀一心為公,當初付出那麽多,建立如此功勳,現在,卻被流放漢嘉郡,憑什麽?
命運如此不公,這皇帝陛下又是如何行事的?
假如老子當初直接帶兵降了曹魏,現在,哼,該不是這個樣子吧。
……
隻要開個頭,這些事情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腦海中一遍一遍地過電影,最後,總是在楊儀的大喊大叫癲狂摔打一切物品中結束。
一開始,楊儀三五天發作一次,最近,卻是每天發作一次。
前幾天,某次癲狂之中,楊儀寫了一封不知所謂的奏章,呈給皇帝。
當楊儀的奏章被放在劉禪的書案之上時,劉禪當即勃然大怒,一把抓起楊儀的奏章,就丟了出去,大罵道:“楊儀這廝,至今不知悔改,不知朕與相父的用心良苦,自取死路,朕又何必如此對他!”
奏章雜亂無序,話語粗鄙不堪,內容大逆不道。
到得此時,劉禪已有殺楊儀之心。
其實對於楊儀這個“中軍師”的安排,並不是劉禪的主意,而是諸葛亮的安排。楊儀的心性狹窄,難以容人容物,已經成為諸葛亮的一塊心病。
晚年的諸葛亮已經無力去匡扶矯正楊儀的這個性格缺陷,這是費禕一直在做這個事情。但費禕所做,不過是縫縫補補,根本不解決根本問題。大家都知道,費禕也知道,卻唯獨楊儀一人不知道。
即便是如此,諸葛亮也一直沒有放棄楊儀。
直到臨死前,諸葛亮無意之中發現了楊儀的一個秘密,進而確定——楊儀,變了。
如果說楊儀隻是一個有性格缺陷的人的話,對於諸葛亮而言,是可以接受的,畢竟人無完人嘛。
但諸葛亮後來卻無意中發現,楊儀在對待魏延的事情上,動了心機——用盡手段敗光魏延所有的人品。
而魏延是蜀漢此時軍中第一人。
魏楊二人經常意氣用事,楊儀的“一哭二鬧三上吊”把戲,一開始大家當笑話看待的,都覺得這是楊儀的本性使然,既睚眥必報,又軟弱怕死。
但諸葛亮是何等精細之人,當調查來到了都尉趙正的頭上時,諸葛亮終於發現了端倪——楊儀受了趙正的蠱惑,專門使出如此拙劣的手段,來敗光魏延在軍中的人品。
楊儀和魏延之爭到了如此費盡心機,這是諸葛亮所不能接受的。若在其他時候,這本不算什麽事情,諸葛亮抬抬手也就解決的事情,就可此時的諸葛亮已經病入膏肓,難以為繼,身體已經到了燈枯油盡的境地,而趙正在楊儀的掩護下,消失不見。
楊儀的小動作不斷,讓諸葛亮感到沒法再對他有期待,原本在規劃後諸葛亮時代的權力蛋糕時,楊儀該得的那份,也就不再屬於他了。
之所以拋棄魏延,與楊儀無關,而是出於希望蜀漢內部派係鬥爭熄火,讓益州幫坐大,完成朝堂和諧上下一體的目標。
楊儀的被拋棄,並不包括殺死,而是閑置,讓他好好反省反省,借此狠狠磨礪一下楊儀的性子。
那為什麽又要將整個軍隊的調度權給到他呢?
因為楊儀是當時身邊最合適的人選,他的行事嚴謹慮事周祥,是別人難以比擬的。
諸葛亮的這一番心事,已經全部寫信給了皇帝劉禪,其他人,難以知曉。
對於諸葛亮的安排,皇帝劉禪自然是“外甥打燈籠——照舊(照舅)”。
可楊儀竟然如此不自省,都已經被貶到漢嘉郡,依然執迷不悟,口出狂言穢語,這讓劉禪再也難以忍受了。
劉禪將楊儀的奏章一把丟在地上,蔣琬連忙上前撿了起來,匆匆掃了一眼 ,不由得眼前一黑,心裏倒吸一口涼氣:“威公休矣!”
迴到府中,蔣琬和費禕相對無言,誰都不希望看到這個結局,但誰又能如何?
默坐良久,還是費禕先開了口:“性格啊……”
其實二人和楊儀的感情說不上多深,但畢竟同事多年,說完全沒有感情,也是假的。
這麽多年以來,蔣琬作為諸葛亮的丞相府留守長史,負責處理丞相府一應事務,而楊儀作為諸葛亮的丞相府隨軍長史,一直在諸葛亮身邊,奔波在北伐前線。
費禕則作為諸葛亮最得力的外交大使,負責蜀漢與孫吳之間的戰略盟友關係的修複和維護。
其實,諸葛亮之所以能夠發現楊儀在和魏延爭鬥中使用了小動作,說白了,更多還是費禕的發現。
費禕是一個心胸開闊且無所顧忌的人,但不代表在原則問題上他會放鬆對自己對別人的要求。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性格決定命運,楊儀張狂卻又睚眥必報的性格,決定了他未來的路本就十分艱難,因為沒有了諸葛亮的庇佑,他等於失去了保護傘,接下來,誰還會做他的保護傘呢?
誰又有資格做他的保護傘呢?
他又怎麽可能接受別人做他的保護傘!
——這才最要命。
“陛下是真怒了。”費禕道。
劉禪並不是一個性格暴躁的人,這麽多年下來,那一點點個性早就被磨得沒有痕跡,但此次,卻真的,想殺人了。
費禕開了口,蔣琬自然也就無話可說,當即派人去漢嘉處理楊儀。當然,就地正法的事情,他們還是不願意幹的,但將楊儀捉拿歸案,帶到成都交由相關部門進行審理,然後……那就不好說了。
但有一點,大家都很肯定,若無意外,楊儀再也沒有機會活在世上了。
二人靜坐良久,相對無言,直至天色黯淡,也無心燃起火燭,更無心飲食,直至深夜。
說到底,他們今天所有的局麵,都還是源自老丞相諸葛亮的安排,但楊儀今日的事情,卻真的,不在老丞相的計劃之中。
從平夷城北上的大部隊分為三撥,一撥是張翼將軍帶隊,押送的蠻王劉胄等人的人頭,這是要送到成都給皇帝陛下獻捷。
真要把南中大捷掰開了講,其實不是一場兩場的勝利,而是貫穿其中諸多事件,當然,滅且蘭國,斬殺且蘭王劉胄,自然是第一功。
以平夷城做誘餌,一舉將200餘蠻酋拿下,送到成都進行思想改造,自然當仁不讓為第二功。
而將孫吳3000人消滅在無聲無息中,本該大書特書的一件大功勞,卻因為要顧及蜀漢與孫吳的國家關係,而不得不被刻意隱瞞了。
另外,張翼也早就該到兵部去報到了,從他的卸任,到此時,這都推遲了近一年,好不容易得到如此完美的一個結果,張冀是再也沒有理由呆在南中了,得趕緊北上。
讓張翼押送劉胄人頭,還有另外一層考量——畢竟張翼在庲降都督任上失敗了,現在親自帶著蠻王劉胄的人頭,有點將功折罪的意思。
馬忠張嶷兩位將軍的心胸之寬廣,由此可見一斑。
另一撥是蠻王孟獲帶隊的南中豪酋200餘人,以及隨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往成都進發。這是一批蜀漢“尊貴的客人”,也是一批即將接受“思想改造”的“政治犯”,他們在成都將會受到濃重的歡迎,當然,也會有蜀漢的軍事演戲等著他們去“鑒賞”,以震懾他們那顆經常躁動不安的心。
另外一撥,是魏延。
魏延帶著剩下的幾百精騎依然沒有打什麽旗號,就一個“漢”字杏黃旗,高高飄揚在隊伍的最前麵,表明咱們是蜀漢的軍隊。
這支隊伍此次神秘南下,千裏狂飆,一路無事,先是隨著沈騰抵達且蘭城,受到最高的禮遇和招待,然後用計智取平夷城,後勤輜重應有盡有,再後來,隨著張嶷將軍一舉下且蘭,斬殺劉胄及隨軍無數。
所以,這一趟南中之旅,冒險是冒險,但精彩,卻是足夠精彩,幾乎無一兵一卒的損傷,卻立下功勳無數,生活質量更非原來在北軍所能享受到的,一行人簡直不要太高興,太興奮!
於是,各種各樣的想法都有——
“跟著侯爺這麽多年,現在侯爺都已經變成老侯爺了,須發皆白,什麽時候打過如此輕鬆愉快的仗!什麽時候享受過這樣的待遇!”
“可惜,沈騰公子沒有和咱們在一起。”
“真羨慕那些留在南中的兄弟們,咳……”
“假如能繼續跟在沈公子身邊,繼續在南中冒險,那感情……”
不管他們想什麽,但一眾軍卒皆喜笑顏開,情緒激昂,隻有主將魏延,卻總是有些落落寡歡的樣子。
“臭小子,就知道去瀟灑,老子的事情,也不管不顧了!”
魏延將馬鞭在空中狠狠抖了一個鞭花,發出“啪——”地一聲脆響來。
身旁的魏黑子不由得渾身一陣顫抖。
魏黑子一點也不想呆在主將魏延的身邊了,跟在沈騰公子的身邊那才叫一個美氣!
但他可不敢開口。
當初,和沈騰分手時,魏延把自己身邊最親近的500護衛全部留給了沈騰,魏黑子眼巴巴地看著侯爺,他好希望將主最後來一句:“黑子,你去隨那小子,要是出一點差錯,沈小子掉一根毛,你試活著!”
可是,一直到最後,將主也沒有迴頭看他一眼,他就知道,自己這次是徹底沒戲了。
“心塞啊——”魏黑子的心拔涼拔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