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危矣……”孟獲不由得仰天長歎。
心裏一陣陣發寒。
孟獲的額頭悄然間滲出許多細密的汗水來。
“這魏氏子年紀輕輕,並不像是久經宦場的陳年高手,怎地會有如此高明手段?究竟是誰在幕後幫他策劃這些事情?就憑他自己?”
但,不論是他自己,還是背後另有高人,則此人都太可怕了。
當心事變得越來越沉重時,孟獲心裏忽然升起另外一個極其大膽計劃——誅殺魏氏子。
其實這個計劃,並不是現在才有的,離開永昌郡前,他倒是和呂凱說了一嘴。這一路上,他不敢有絲毫的表露,甚至連自己的兒子,他也不敢說。
當初,郡守呂凱對他的想法非常不支持。
絕對不支持。
在呂凱心裏,孟獲遠比這所謂的魏氏子要更重要得多。
別看魏氏子現在將南中鬧得如此熱鬧,繁花似錦般,但在呂凱這個“老南中”的眼裏,也不過就是“熱鬧”二字罷了,哪裏能與當年的雍闓高定孟獲他們相比?
當年雍闓高定孟獲他們本身就是南中豪族身份,家族在南中經營了幾百年的,根深蒂固,枝繁葉茂,且還有官方背景做背書,高定甚至還是蜀漢帝國的地方郡守一級的要員,手裏掌握著大把的帝國資產……
但,那又怎樣?
還不是一樣在永昌城下吃土!
這魏氏子畢竟是外來流浪子,在南中,猶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憑借著一時的孤勇之氣,博取蠻人的同情,攪動了一些風風雨雨罷了,怎麽可能持久繁盛!
若說魏氏子在漢中反了,那裏是他老爹魏延戰鬥十多二十年的地方,親朋故舊甚多,有一些影響力,還說得過去,但是,這流亡子卻帶著老爹魏延的親信巴巴地來到南中,一個與他魏氏根本不沾邊兒的地方來,想搞動靜容易,想搞事業,怎麽可能!
魏氏子能帶多少人來?即便帶人又如何?
南中,可不是漢中。
南中到處都是叢林,你帶來的都是北人,死一個少一個,連個補充兵源的機會都沒有。
要人沒有人,要錢沒有錢,要地盤沒有地盤,你有什麽!
夢想?
仇恨?
南中人務實,最討厭的就是這狗屁倒灶的夢想與仇恨之說了。人家要的是實實在在的獨享的山林水澤、果樹家畜、山洞湖泊,鐵器和鹽巴。
而你魏氏,有什麽?有什麽?
所以,呂凱對於魏氏子一舉拿下平夷城,雖然也感覺吃驚,但要說魏氏子真給他多麽大的威脅感覺,那是真沒有。
在心底裏,呂凱一萬個不願意用孟獲的性命去換這個勞什子魏氏。
孟獲,對於南中,非常重要,隻要孟獲擁護蜀漢,多少蠻酋豪族,都不得不低下頭來臣服朝廷。
隻是,現在,當孟獲來到平夷城,並且深深地感受到魏氏子的可怕之後,那個念頭便如同雨後野草一般,一旦冒了一點頭,便開始了不可遏製地瘋長。
魏氏子的可怕,是遠在永昌郡的呂凱根本沒有辦法感覺到的。
孟獲需要尋找一個機會,如果能用自己的一條命去換取魏氏子的一條命,他願意。
但看著兩個年輕力壯卻依然懵懂無知的兒子,以及呂凱的兒子呂南中,他一時有躊躇起來,下不了決心。
說心裏話,他不願意將這幾個年輕人都折在平夷城。
不是自己的兒子不能死,而是自己的兒子死了以後,帶給南中蠻族的動亂,將會更大,更難製。
更何況,呂凱老大人將自己唯一的兒子呂南中交到自己手上,雖然人家沒有千叮嚀萬囑咐,但將呂南中全須全影地帶迴去,還給他,是自己務必要做到的事情。
一時之間,孟獲陷入兩難之地。
最可惡的,是自己兩個兒子看向那高高在上的魏氏子的眼神裏,透露出無限的崇拜和期許來。這尤其讓孟獲怒火中燒。莫非這兩個小子還想著從這魏氏子身上獲得一些利益,或者需要他的承認不成?
孟獲恨不得當場給這兩個小子幾個大耳摑子,將他們從迷醉中打醒過來。
倒是人家呂南中這個娃娃,卻一直冷靜地觀察著周圍的情況,還不時和自己交流一下。
呂南中隱隱不安的神情,讓孟獲既感欣慰,又覺傷感。
欣慰的是呂南中這個娃娃見識不凡,可堪造就,未來必成大器。傷感的是自己的兩個兒子卻依然沉迷於武力,對於外麵的世界,依然混沌不解。
“都說婆娘是人家的俏,兒子是自己的好。但在我老孟這裏,怎麽就完全不是那麽一迴事兒呢?”
此時,大殿中一個不起眼兒的地方,卻還有一個人,一直冷眼看著劉胄,看著吳彥祖,看著孟獲,看著滿屋子的豪酋洞主,看著高高在上的“魏六”,心中感情無限複雜,有欣喜,有激動,有渴望,有欽佩,更有楚楚的酸味。
這個人,就是建寧李氏族人新一帶領導人李遺,關三娘子的老公,蜀漢帝國的興亭侯爺。
李遺沒有選擇和兩位叔父李享和李治坐一起,彼此雖然是至親的關係,但其實心卻分隔成兩塊。
自從進到平夷城開始,李遺就開始在演戲,他演得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個不慎,演砸了,暴露了本來麵目,為建寧李氏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不過還有,有二位叔父在前麵撐著,屬於他李氏的舞台就不會垮塌。
因為在李享和李治的心裏,這次能夠有資格來到平夷城,參與到此次盛會之中,本就是來之不易的機遇,是屬於他們李氏的機遇,更是屬於李享李治兩個分支族群的機遇。
不管怎麽說,是他二人首先起的這個意,開的這個頭,才有了今天,他李氏得以坐在平夷城庲降都督府中飲酒作樂。
至於後麵嘛,很簡單,至少能保住建寧還是他李氏的建寧才好。
在二人的心裏,自己算是為建寧李氏一族做出了巨大的犧牲,當然,貢獻嘛,更是巨大,收獲的,可能是下一個百年望族!
也因此,二李的表現就異常地活躍,舉著酒碗,這裏晃蕩一下,那裏晃蕩一圈,他兩人本就是南中有數的豪族代表,現在,能在這裏晃悠的,自然又結識了南中豪酋無數。
論功力,李遺和二位叔父之間的差距,不可以道裏計。
也因此,李遺便悄然隱身起來,躲在角落裏,盡量不顯山露水。
看著眼前的“群魔亂舞”,李遺心裏明鏡兒似的,也因此,就不由得暗自咋舌。
對於且蘭劉胄,他自是無話可說,一個大活人劉胄,在他眼中,與塚中枯骨無疑。劉胄的腦袋,蜀漢想什麽時候摘下來,就什麽摘下來,至於摘下來是當球踢,還是做酒器,那就要看上位者的惡趣味了。
其實李遺想多了,把別人的腦袋摘下來做酒器的,是匈奴鮮卑等北方蠻族的愛好,至於漢族人,那還是春秋時三家分晉之前曾經發生過,曆史久遠,不可追述。
而這個時代,能夠做出這樣惡劣行徑的,估計除了當年的董老大(董卓),也就再也沒有別人了。
對於吳彥祖,李遺也並不陌生。
這家夥在南中像一條狡猾的狐狸,神出鬼沒晝伏夜出,已經有好幾年了,南中豪族,幾乎沒有不被他上門的,但真正敢於讓他登堂入室的,卻還真不多。
因為這家夥的“惡名昭彰”,善於拆東牆補西牆,更善於扇陰風點鬼火,至於借雞生蛋無中生有誇大其詞保媒拉纖……的事情,更是他的特長,幾乎可以說天賦異稟,信手拈來。
作為建寧李氏的核心成員,李遺自然也知道有這一號人,隻是沒有那麽熟稔而已。
看吳彥祖魂不守舍的樣子,李遺心中好笑不已。他自然知道這吳彥祖如坐針氈的根本原因所在,不就是孫吳零陵郡3000人的那點事情麽?
那3000人,現在是人是鬼,誰知道呢?
被武陵蠻虎牙一族盯上的人,別說3000人的隊伍了,即便是人,在南中十萬大山裏麵,可不就是一堆點心而已麽?若這幾千人都吃不下,那武陵蠻,也就算沒有什麽希望了,白瞎了諸葛丞相當年布下的這個局!
人少?笑話!在這南中的群山峻嶺之中,人少些又怎麽了?你什麽時候看到老虎豹子是成群結隊的?
更何況,虎牙後麵站著的,本就是他建寧李氏,而李氏的後麵,卻是庲降都督府!
對於馬忠張嶷張翼等幾位將軍來說,這3000人的分量,可比平夷城重要得太多了。二者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從危害性危險性來講,更是如此。
這平夷城中的人,基本都算是被請君入甕了,即便有些人現在想跑,也沒有了機會。
而那3000人可就不一樣了,有來無迴是他們最好的歸宿。否則,一旦讓他們過了飛狐嶺,深入興古郡,則小小的興古郡,在毫無防備之下,遭受的損失,就可想而知了。
再假若這隻3000人來了,又安然退了迴去,未來隻會更糟糕,因為這會給後來者一個非常惡劣的印象——蜀漢的南中,他們想來便來,想走便走、
在哦李遺心裏,南中本就如同大窟窿小眼兒的篩子一般,漏風漏雨,若連人也能漏,那未來……不敢想象。
俗話說,牆倒眾人推,鼓破萬人捶。
自古便是如此。
隻要你籬笆紮得牢靠,野物才不會往你菜園子裏麵鑽。
所以,這3000人的命運,是百分百要被留下來的。
想到此一節,李遺的心情便不由自主地好起來,笑意,便又堆上了臉,連帶著遠處一直悄悄關注著他的兩位叔父的心情也好起來。
他們可不希望在這裏,大房的李遺給他們添亂!
真要講起來,李享李治並非壞人,隻是私心重了一些罷了,他們的初衷,也還是為了建寧李氏好。
也因為心情好了,再看向那些豪酋們,李遺便也不再覺得這麽不爽了。
尤其是看到老孟獲那一張苦大仇深的臉,李遺便不自覺地嘴角上揚15度,暗自揣度起來——
蠻王現在在想什麽呢?
他為什麽會來平夷城?
分一杯羹?
大可不必吧。
他蠻王還在乎一個流亡魏氏子的贈與或者承諾麽?要知道,孟獲的蠻王得來,那是諸葛丞相當年以蜀漢帝國執政者的身份親自分封的,放眼南中,隻此一家,別無分號。
那麽,蠻王來此,到底有什麽目的?
李遺甚至想,假如我是蠻王,平夷城根本就不該來,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別看這平夷城中眾人鬧得歡騰,說實在的,敢於將手腳伸到三江口去的人,掰著指頭數數,也找不出一個!
別人不知道詳情,但李氏卻洞悉一切。
三江蠻本是昆明蠻中最大的一隻。
而永昌郡那邊,實力雄厚卻神秘莫測的呂氏,更是非同小可。
靠“奇貨可居”“一字千金”起家的呂不韋老爺子遺傳下來的家族,現在在永昌郡,早已經是黑白通吃的扛把子了,隻不過人家呂氏先祖當年吃了那麽大一個虧,祖訓嚴格要求後輩族人“實力為本”“低調做人”,才不那麽顯山露水罷了。要論起實力來,永昌不韋呂氏未必就輸他建寧李氏一頭。
當年,諸葛丞相想辟呂凱為昆明郡守,算是還呂氏一個人情,畢竟孟獲雍闓叛亂的平定,他呂氏居功至偉。
但人家呂氏根本就不買這個賬!
不得已,諸葛丞相隻好調原永昌郡守王伉赴昆明任,啟用呂凱為永昌郡守。
這就是實力的明證!
又擔心呂氏坐大難製,諸葛亮將大理蠻族一係,也就是孟獲所在的三江口區域劃歸到永昌郡轄內,來了一個“以虎製虎”。
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但最終,效果一般,呂氏和孟氏都沒有形成獨一無二的態勢,但呂氏和孟氏卻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把生意的觸角伸到了南部撣幫,棉蘭老島,西邊,西羌高地低地,甚至遠到西域天竺蠻邦。
擁有如此實力的蠻王,其實根本就不必來捧著這西貝貨“魏六”的臭腳的哦,但,蠻王還是來了,並且是親自來的。
這其中,必然有深意。
他想幹什麽呢?
刺探情報?
這個可能性非常高。
可笑就可笑在這裏,因為老家夥辛辛苦苦舍生忘死冒如此大風險得來的情報,最後再千辛萬苦地通報到庲降都督馬忠等人的手裏,可能早就成了昨日黃花,沒了價值。
因為這平夷城中所有的行動指南,都是人家馬忠將軍魏老侯爺他們親手繪製的呢。
李遺甚至在想:“要不,把馬忠都督等人的下落告訴他?”
“還是算了吧。”李遺搖搖頭,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在沒有得到馬忠將軍等人的允許之下,自己怎麽可能有私下泄密的權力?
再說了,他孟獲巴巴地來到平夷城,誰知道他打的什麽主意!萬一,這老小子也有包藏禍心,那……
李遺的眉頭皺了起來。
這種可能性不大,但也不是沒有。
說不大,是因為蠻王孟獲一族,事實上已經成了三江口的國王,他已經占盡了蜀漢帝國的便宜,諸葛亮的南中政策“蠻夷製蠻”,前麵的那個“夷”,不就是他孟獲麽?
他還有什麽好說的。
造反,豈非造自己的反?
這樣的造反,有什麽意義?傻子都懂的事情,他孟獲未嚐就看不透徹了。
但說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則是就整個南中局勢而言的。
假如南中不再是蜀漢帝國的南中,則孟獲這個蜀漢帝國分封的蠻王,也就沒了法定的基礎,所以,為未來計,孟獲再來一次南中動亂,又有什麽不可以?
李遺在這裏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地瞎想,再看向孟獲時,就覺得這蠻王好可憐了——假如真是有後麵這種情況發生,嘿嘿,蠻王,你老小子的蠻王,可就做到頭了也。
無意之中,李遺發現了孟獲身邊一個不算怎麽熟悉的身影,頓時,就覺得臉上發燙得厲害——呂南中!
李遺對於呂南中並不怎麽熟悉,也僅僅有過一次的見麵而已,而且,已經是幾年前的事情了。
當時見到呂南中時,自己的父親李恢尚在世,而那時的呂南中也剛剛成年。幾年過去,好像就沒有認出來!
當他發現呂南中也來到平夷城後,心裏就已經十分明了了。
他很為自己剛才的那些所謂“蠻王謀反”……的想法而汗顏。
為什麽呢?
因為呂氏,根本就不可能反!
他們,是蜀漢實實在在的最忠誠的擁躉!
呂家老爺子和王伉二人,人稱“南中二石”,一個為“頑石老人”,一個為“磐石老人”,民諺曰:南中有二石,大漢可無憂,說的就是這兩個老家夥。
有呂南中一起過來平夷城,再要去懷疑蠻王的初衷,就很有些不厚道了。
胡思亂想的李遺,這裏一眼,那裏一眼,到處亂看。反正他自己躲在角落裏,也沒有人關注他。
當他的眼光落在那高高在上居中而坐的“魏六”沈騰身上時,感覺,又是不同——“這小子,太……那個了!”
至於“那個”具體代表什麽,他一時還真的難得說很清楚。
“厲害”“霸道”“卓越”“陰狠”“傑出”“年輕”“歹毒”……都行,反正,也都八九不離十吧。
心裏一陣陣發寒。
孟獲的額頭悄然間滲出許多細密的汗水來。
“這魏氏子年紀輕輕,並不像是久經宦場的陳年高手,怎地會有如此高明手段?究竟是誰在幕後幫他策劃這些事情?就憑他自己?”
但,不論是他自己,還是背後另有高人,則此人都太可怕了。
當心事變得越來越沉重時,孟獲心裏忽然升起另外一個極其大膽計劃——誅殺魏氏子。
其實這個計劃,並不是現在才有的,離開永昌郡前,他倒是和呂凱說了一嘴。這一路上,他不敢有絲毫的表露,甚至連自己的兒子,他也不敢說。
當初,郡守呂凱對他的想法非常不支持。
絕對不支持。
在呂凱心裏,孟獲遠比這所謂的魏氏子要更重要得多。
別看魏氏子現在將南中鬧得如此熱鬧,繁花似錦般,但在呂凱這個“老南中”的眼裏,也不過就是“熱鬧”二字罷了,哪裏能與當年的雍闓高定孟獲他們相比?
當年雍闓高定孟獲他們本身就是南中豪族身份,家族在南中經營了幾百年的,根深蒂固,枝繁葉茂,且還有官方背景做背書,高定甚至還是蜀漢帝國的地方郡守一級的要員,手裏掌握著大把的帝國資產……
但,那又怎樣?
還不是一樣在永昌城下吃土!
這魏氏子畢竟是外來流浪子,在南中,猶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憑借著一時的孤勇之氣,博取蠻人的同情,攪動了一些風風雨雨罷了,怎麽可能持久繁盛!
若說魏氏子在漢中反了,那裏是他老爹魏延戰鬥十多二十年的地方,親朋故舊甚多,有一些影響力,還說得過去,但是,這流亡子卻帶著老爹魏延的親信巴巴地來到南中,一個與他魏氏根本不沾邊兒的地方來,想搞動靜容易,想搞事業,怎麽可能!
魏氏子能帶多少人來?即便帶人又如何?
南中,可不是漢中。
南中到處都是叢林,你帶來的都是北人,死一個少一個,連個補充兵源的機會都沒有。
要人沒有人,要錢沒有錢,要地盤沒有地盤,你有什麽!
夢想?
仇恨?
南中人務實,最討厭的就是這狗屁倒灶的夢想與仇恨之說了。人家要的是實實在在的獨享的山林水澤、果樹家畜、山洞湖泊,鐵器和鹽巴。
而你魏氏,有什麽?有什麽?
所以,呂凱對於魏氏子一舉拿下平夷城,雖然也感覺吃驚,但要說魏氏子真給他多麽大的威脅感覺,那是真沒有。
在心底裏,呂凱一萬個不願意用孟獲的性命去換這個勞什子魏氏。
孟獲,對於南中,非常重要,隻要孟獲擁護蜀漢,多少蠻酋豪族,都不得不低下頭來臣服朝廷。
隻是,現在,當孟獲來到平夷城,並且深深地感受到魏氏子的可怕之後,那個念頭便如同雨後野草一般,一旦冒了一點頭,便開始了不可遏製地瘋長。
魏氏子的可怕,是遠在永昌郡的呂凱根本沒有辦法感覺到的。
孟獲需要尋找一個機會,如果能用自己的一條命去換取魏氏子的一條命,他願意。
但看著兩個年輕力壯卻依然懵懂無知的兒子,以及呂凱的兒子呂南中,他一時有躊躇起來,下不了決心。
說心裏話,他不願意將這幾個年輕人都折在平夷城。
不是自己的兒子不能死,而是自己的兒子死了以後,帶給南中蠻族的動亂,將會更大,更難製。
更何況,呂凱老大人將自己唯一的兒子呂南中交到自己手上,雖然人家沒有千叮嚀萬囑咐,但將呂南中全須全影地帶迴去,還給他,是自己務必要做到的事情。
一時之間,孟獲陷入兩難之地。
最可惡的,是自己兩個兒子看向那高高在上的魏氏子的眼神裏,透露出無限的崇拜和期許來。這尤其讓孟獲怒火中燒。莫非這兩個小子還想著從這魏氏子身上獲得一些利益,或者需要他的承認不成?
孟獲恨不得當場給這兩個小子幾個大耳摑子,將他們從迷醉中打醒過來。
倒是人家呂南中這個娃娃,卻一直冷靜地觀察著周圍的情況,還不時和自己交流一下。
呂南中隱隱不安的神情,讓孟獲既感欣慰,又覺傷感。
欣慰的是呂南中這個娃娃見識不凡,可堪造就,未來必成大器。傷感的是自己的兩個兒子卻依然沉迷於武力,對於外麵的世界,依然混沌不解。
“都說婆娘是人家的俏,兒子是自己的好。但在我老孟這裏,怎麽就完全不是那麽一迴事兒呢?”
此時,大殿中一個不起眼兒的地方,卻還有一個人,一直冷眼看著劉胄,看著吳彥祖,看著孟獲,看著滿屋子的豪酋洞主,看著高高在上的“魏六”,心中感情無限複雜,有欣喜,有激動,有渴望,有欽佩,更有楚楚的酸味。
這個人,就是建寧李氏族人新一帶領導人李遺,關三娘子的老公,蜀漢帝國的興亭侯爺。
李遺沒有選擇和兩位叔父李享和李治坐一起,彼此雖然是至親的關係,但其實心卻分隔成兩塊。
自從進到平夷城開始,李遺就開始在演戲,他演得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個不慎,演砸了,暴露了本來麵目,為建寧李氏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不過還有,有二位叔父在前麵撐著,屬於他李氏的舞台就不會垮塌。
因為在李享和李治的心裏,這次能夠有資格來到平夷城,參與到此次盛會之中,本就是來之不易的機遇,是屬於他們李氏的機遇,更是屬於李享李治兩個分支族群的機遇。
不管怎麽說,是他二人首先起的這個意,開的這個頭,才有了今天,他李氏得以坐在平夷城庲降都督府中飲酒作樂。
至於後麵嘛,很簡單,至少能保住建寧還是他李氏的建寧才好。
在二人的心裏,自己算是為建寧李氏一族做出了巨大的犧牲,當然,貢獻嘛,更是巨大,收獲的,可能是下一個百年望族!
也因此,二李的表現就異常地活躍,舉著酒碗,這裏晃蕩一下,那裏晃蕩一圈,他兩人本就是南中有數的豪族代表,現在,能在這裏晃悠的,自然又結識了南中豪酋無數。
論功力,李遺和二位叔父之間的差距,不可以道裏計。
也因此,李遺便悄然隱身起來,躲在角落裏,盡量不顯山露水。
看著眼前的“群魔亂舞”,李遺心裏明鏡兒似的,也因此,就不由得暗自咋舌。
對於且蘭劉胄,他自是無話可說,一個大活人劉胄,在他眼中,與塚中枯骨無疑。劉胄的腦袋,蜀漢想什麽時候摘下來,就什麽摘下來,至於摘下來是當球踢,還是做酒器,那就要看上位者的惡趣味了。
其實李遺想多了,把別人的腦袋摘下來做酒器的,是匈奴鮮卑等北方蠻族的愛好,至於漢族人,那還是春秋時三家分晉之前曾經發生過,曆史久遠,不可追述。
而這個時代,能夠做出這樣惡劣行徑的,估計除了當年的董老大(董卓),也就再也沒有別人了。
對於吳彥祖,李遺也並不陌生。
這家夥在南中像一條狡猾的狐狸,神出鬼沒晝伏夜出,已經有好幾年了,南中豪族,幾乎沒有不被他上門的,但真正敢於讓他登堂入室的,卻還真不多。
因為這家夥的“惡名昭彰”,善於拆東牆補西牆,更善於扇陰風點鬼火,至於借雞生蛋無中生有誇大其詞保媒拉纖……的事情,更是他的特長,幾乎可以說天賦異稟,信手拈來。
作為建寧李氏的核心成員,李遺自然也知道有這一號人,隻是沒有那麽熟稔而已。
看吳彥祖魂不守舍的樣子,李遺心中好笑不已。他自然知道這吳彥祖如坐針氈的根本原因所在,不就是孫吳零陵郡3000人的那點事情麽?
那3000人,現在是人是鬼,誰知道呢?
被武陵蠻虎牙一族盯上的人,別說3000人的隊伍了,即便是人,在南中十萬大山裏麵,可不就是一堆點心而已麽?若這幾千人都吃不下,那武陵蠻,也就算沒有什麽希望了,白瞎了諸葛丞相當年布下的這個局!
人少?笑話!在這南中的群山峻嶺之中,人少些又怎麽了?你什麽時候看到老虎豹子是成群結隊的?
更何況,虎牙後麵站著的,本就是他建寧李氏,而李氏的後麵,卻是庲降都督府!
對於馬忠張嶷張翼等幾位將軍來說,這3000人的分量,可比平夷城重要得太多了。二者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從危害性危險性來講,更是如此。
這平夷城中的人,基本都算是被請君入甕了,即便有些人現在想跑,也沒有了機會。
而那3000人可就不一樣了,有來無迴是他們最好的歸宿。否則,一旦讓他們過了飛狐嶺,深入興古郡,則小小的興古郡,在毫無防備之下,遭受的損失,就可想而知了。
再假若這隻3000人來了,又安然退了迴去,未來隻會更糟糕,因為這會給後來者一個非常惡劣的印象——蜀漢的南中,他們想來便來,想走便走、
在哦李遺心裏,南中本就如同大窟窿小眼兒的篩子一般,漏風漏雨,若連人也能漏,那未來……不敢想象。
俗話說,牆倒眾人推,鼓破萬人捶。
自古便是如此。
隻要你籬笆紮得牢靠,野物才不會往你菜園子裏麵鑽。
所以,這3000人的命運,是百分百要被留下來的。
想到此一節,李遺的心情便不由自主地好起來,笑意,便又堆上了臉,連帶著遠處一直悄悄關注著他的兩位叔父的心情也好起來。
他們可不希望在這裏,大房的李遺給他們添亂!
真要講起來,李享李治並非壞人,隻是私心重了一些罷了,他們的初衷,也還是為了建寧李氏好。
也因為心情好了,再看向那些豪酋們,李遺便也不再覺得這麽不爽了。
尤其是看到老孟獲那一張苦大仇深的臉,李遺便不自覺地嘴角上揚15度,暗自揣度起來——
蠻王現在在想什麽呢?
他為什麽會來平夷城?
分一杯羹?
大可不必吧。
他蠻王還在乎一個流亡魏氏子的贈與或者承諾麽?要知道,孟獲的蠻王得來,那是諸葛丞相當年以蜀漢帝國執政者的身份親自分封的,放眼南中,隻此一家,別無分號。
那麽,蠻王來此,到底有什麽目的?
李遺甚至想,假如我是蠻王,平夷城根本就不該來,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別看這平夷城中眾人鬧得歡騰,說實在的,敢於將手腳伸到三江口去的人,掰著指頭數數,也找不出一個!
別人不知道詳情,但李氏卻洞悉一切。
三江蠻本是昆明蠻中最大的一隻。
而永昌郡那邊,實力雄厚卻神秘莫測的呂氏,更是非同小可。
靠“奇貨可居”“一字千金”起家的呂不韋老爺子遺傳下來的家族,現在在永昌郡,早已經是黑白通吃的扛把子了,隻不過人家呂氏先祖當年吃了那麽大一個虧,祖訓嚴格要求後輩族人“實力為本”“低調做人”,才不那麽顯山露水罷了。要論起實力來,永昌不韋呂氏未必就輸他建寧李氏一頭。
當年,諸葛丞相想辟呂凱為昆明郡守,算是還呂氏一個人情,畢竟孟獲雍闓叛亂的平定,他呂氏居功至偉。
但人家呂氏根本就不買這個賬!
不得已,諸葛丞相隻好調原永昌郡守王伉赴昆明任,啟用呂凱為永昌郡守。
這就是實力的明證!
又擔心呂氏坐大難製,諸葛亮將大理蠻族一係,也就是孟獲所在的三江口區域劃歸到永昌郡轄內,來了一個“以虎製虎”。
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但最終,效果一般,呂氏和孟氏都沒有形成獨一無二的態勢,但呂氏和孟氏卻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把生意的觸角伸到了南部撣幫,棉蘭老島,西邊,西羌高地低地,甚至遠到西域天竺蠻邦。
擁有如此實力的蠻王,其實根本就不必來捧著這西貝貨“魏六”的臭腳的哦,但,蠻王還是來了,並且是親自來的。
這其中,必然有深意。
他想幹什麽呢?
刺探情報?
這個可能性非常高。
可笑就可笑在這裏,因為老家夥辛辛苦苦舍生忘死冒如此大風險得來的情報,最後再千辛萬苦地通報到庲降都督馬忠等人的手裏,可能早就成了昨日黃花,沒了價值。
因為這平夷城中所有的行動指南,都是人家馬忠將軍魏老侯爺他們親手繪製的呢。
李遺甚至在想:“要不,把馬忠都督等人的下落告訴他?”
“還是算了吧。”李遺搖搖頭,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在沒有得到馬忠將軍等人的允許之下,自己怎麽可能有私下泄密的權力?
再說了,他孟獲巴巴地來到平夷城,誰知道他打的什麽主意!萬一,這老小子也有包藏禍心,那……
李遺的眉頭皺了起來。
這種可能性不大,但也不是沒有。
說不大,是因為蠻王孟獲一族,事實上已經成了三江口的國王,他已經占盡了蜀漢帝國的便宜,諸葛亮的南中政策“蠻夷製蠻”,前麵的那個“夷”,不就是他孟獲麽?
他還有什麽好說的。
造反,豈非造自己的反?
這樣的造反,有什麽意義?傻子都懂的事情,他孟獲未嚐就看不透徹了。
但說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則是就整個南中局勢而言的。
假如南中不再是蜀漢帝國的南中,則孟獲這個蜀漢帝國分封的蠻王,也就沒了法定的基礎,所以,為未來計,孟獲再來一次南中動亂,又有什麽不可以?
李遺在這裏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地瞎想,再看向孟獲時,就覺得這蠻王好可憐了——假如真是有後麵這種情況發生,嘿嘿,蠻王,你老小子的蠻王,可就做到頭了也。
無意之中,李遺發現了孟獲身邊一個不算怎麽熟悉的身影,頓時,就覺得臉上發燙得厲害——呂南中!
李遺對於呂南中並不怎麽熟悉,也僅僅有過一次的見麵而已,而且,已經是幾年前的事情了。
當時見到呂南中時,自己的父親李恢尚在世,而那時的呂南中也剛剛成年。幾年過去,好像就沒有認出來!
當他發現呂南中也來到平夷城後,心裏就已經十分明了了。
他很為自己剛才的那些所謂“蠻王謀反”……的想法而汗顏。
為什麽呢?
因為呂氏,根本就不可能反!
他們,是蜀漢實實在在的最忠誠的擁躉!
呂家老爺子和王伉二人,人稱“南中二石”,一個為“頑石老人”,一個為“磐石老人”,民諺曰:南中有二石,大漢可無憂,說的就是這兩個老家夥。
有呂南中一起過來平夷城,再要去懷疑蠻王的初衷,就很有些不厚道了。
胡思亂想的李遺,這裏一眼,那裏一眼,到處亂看。反正他自己躲在角落裏,也沒有人關注他。
當他的眼光落在那高高在上居中而坐的“魏六”沈騰身上時,感覺,又是不同——“這小子,太……那個了!”
至於“那個”具體代表什麽,他一時還真的難得說很清楚。
“厲害”“霸道”“卓越”“陰狠”“傑出”“年輕”“歹毒”……都行,反正,也都八九不離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