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算是說了心裏話!”


    李遺看看故作淡定的二叔,又轉頭看看激動到無法控製情緒的三叔,笑一笑,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至此,所有該掌握的信息,都已經得到。


    看來,李氏的這兩位長輩早已經和那些豪酋們做好了勾兌。


    估計,這些人已經答應了李氏——建寧,是他李氏的王國。


    想想,真好笑。


    李遺很想大笑三聲,但想想,也就罷了。


    時機尚早。


    不知道二叔三叔到底摻和進去有多深。是不是把整個李氏族群都已經押寶了上去,還是隻在勾兌階段,隨時可以脫鉤的狀態?


    李遺依然不露聲色,慢悠悠地說:“孟獲?楊鋒?帶來?呂氏?還是雍闓後人?劉胄……能給我李氏建寧的,不該隻是這些叫得出名字的豪傑吧。”


    李享也不想再多饒舌,直接開門見山地說:“大郎,我李氏,未來就是你的,這個時候,如此陰陽怪氣地,可是要置我建寧李氏滿門利益所不顧麽?”


    李遺也不想再裝下去了,幹脆也開門見山地說:“二叔三叔,這句話,侄兒我可受不。李氏,不是我李守成一個人的,也不是二叔三叔兩個人的。它是建寧俞元李氏滿門的。但二位叔父口口聲聲說要怎樣怎樣,卻將小侄瞞得滴水不露,小侄我能說些什麽呢?要不,我還是走吧。”


    李遺作勢起身要走。


    李享李沛已經徹底被這大侄子給逼到牆角了——這偌大家族裏,稍微上些台麵的事情,李遺不開口,他二人雖是長輩,但卻根本沒有實權。


    更不要說,李遺的上麵,還有一個深藏不露的老爺子李治。


    那是他二人共同的爹。


    實在是無法,李享便給李沛使了個眼色,道:“老三,還是由你來說吧。”


    三叔李沛咽了咽唾沫,開口說道:“南中七郡,目前除了永昌郡,幾乎都有豪族蠻酋在密謀起事。大郎你也知道,建寧,不是沒有人盯著,相反的,人還不少。但是,人家忌憚我李氏,都還在觀望看風景,說白了,就是在等我李氏的態度。若我李氏沒有動作,接下來,建寧姓什麽,誰知道!”


    “還有呢?”李遺心裏一陣驚顫,表麵上卻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繼續問,“整個南中都將迎來劇變麽?”


    他知道南中將亂,這本也不是什麽秘密。


    南中看似蜀漢帝國的版圖,其實一直都處於散亂的蠻酋蠻王洞主們的自治狀態。若沈騰在這裏,他甚至可以明白無誤地告訴李遺,這個狀態,在正常的曆史進展中,甚至要將延續近2000年之久,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湘西雲貴川剿匪成功後,才得以真正實現到基層的政府管轄。


    每一次蜀漢帝國出現衰敗跡象,甚至哪怕是一次戰役的失敗,信息傳到南中,經過多次發酵之後,都有可能掀起軒然大波。


    由此而引發出一係列的豪酋叛亂,以至於越巂郡那邊,有幾年,郡守都不敢到郡守府去辦公。


    先後幾任郡守被蠻人誅殺,有的腦袋被蠻酋拿去祭祖,最終都沒有找到。


    這就是南中的實際現狀。


    不過越巂郡目前的狀況,在張嶷將軍上任後,有所改觀。


    張嶷殺伐果斷,勇毅過人,且智謀出眾,短短幾年,將蠻夷豪酋們治理得服服帖帖。


    但是,今天,從二位叔父這裏得到的信息,依然讓李遺心中震駭不已。


    “這次和上次不同了,每個郡獨立建國,互為盟友,生死相依。”李沛越說越起勁兒,口水都幾乎要將李遺的臉都打濕了。


    李遺掏出手帕,在臉上擦拭了一遍,再將手帕整整齊齊地折成四方塊,揣進衣袖中。


    他抬起頭,問:“三叔,我李氏私兵有多少?能戰敢戰之士有多少,死士有多少?您老心中可有定數?”


    李享李沛以為李遺已經同意了他們的意見,都已經問起李氏私兵這個敏感話題了,那意思還不明顯麽?


    李享搶過話頭說道:“大哥在世時,一心為公,李氏哪裏來的私兵?但我李氏家大業大,馬幫商隊自是不少,大哥去世後這幾年,你二叔三叔我們好好整治一番,敢戰能戰之士,怕不下3000之多。”


    李遺心裏早已經笑了無數遍。


    自己的兩位叔叔真的在南中太久了,不知道外麵的世界是什麽樣子。以區區3000私兵,便敢言建國大事,這膽子……


    你咋不上天呢?


    用夫人銀屏的話說:“這膽兒也太肥大了吧。”


    如果是沈騰,他會說:“是誰給你的勇氣?梁靜茹麽?小樣兒——”


    李遺裝作遺憾地搖搖頭,說:“太少!太少!不足以成其大事!”


    李沛聞聽此言,頓時兩眼放射出激動的光芒來,興奮地問:“大郎,計將安出?”


    李享也緊緊盯著侄兒的眼睛,等著他的迴答。


    這些年,李氏是發展壯大了,但很多資源,都在大房這邊。雖說不是誰賺的錢算誰的,但大房掌握了最多最好的資源,卻是不爭的事實。


    資源好又多,所得自然也就最多,老爺子也是偏心得厲害,對於二房三房的意見,一向置若罔聞,卻偏偏將一個孫兒媳婦關銀屏看得比親孫子還重,感覺將來,這李氏要改姓關才對。


    這次,一開始,二房三房本也沒有一點什麽其他想法,也都存了坐山看風景的心思。


    但張翼平叛不力,各地相繼失守,治所虛無,種種跡象之下,將蜀漢帝國的底蘊虛空表現得淋漓盡致。


    再加上,牂牁郡都已經建立且蘭國快一年了,也沒見你蜀漢把人家這個小小的蠻王如何嘛。


    再然後,諸葛亮去世的消息,便通過小道,傳遍了南中。


    再接著,越來越多的有心人找上門來,攛掇二房三房一起搞事。


    二房三房也知道,想李氏搞事,首先必須將大房的李遺拉下水,否則,誰也沒法動用李氏族群手裏的資源,尤其是名為商隊亦為私兵的這些戰爭資源。


    隻要大郎答應了,老爺子那裏即便反對,又能怎樣?


    老爺子很久沒有出麵了,咱們給他來個生米做成熟飯,他又能怎樣?!


    更何況,咱們也是為了建寧李氏,可也不是為了咱二房三房自己的小門小戶的利益。


    所以,他們做得理直氣壯。


    李享李沛存了這樣的心思,就越發關注目下局麵,也就越發關注成都那邊的消息來。


    這一用心,還真就有的收獲,而且是極其巨大的收獲——


    諸葛亮真的死了!


    魏延反了!


    魏延真的被殺了!


    成都已經亂成一鍋粥了!


    南中庲降都督府和成都丞相府之間的聯係,已經中斷幾個月了!


    ……


    那麽,接下來呢?


    蜀漢自顧不暇,南中將要換天!


    這樣一想,他們就再也坐不住了。


    建寧,若不再是我李氏的建寧,咱李氏,還要活人麽?!還能活人麽?!


    李遺看著兩位叔父的嘴臉,淡淡地來了一句:“如無孫吳相助,南中大事難成!”


    二人頓時眼前一亮……


    同一時間,李氏大宅的一處偏僻院落內,月桂之下,一個灰衣老者正在樹下飲茶。


    一彎新月,暗星稀疏,蟬鳴陣陣,晚風,自帶一股涼意,吹得人遍體清涼。


    南中的九月,其實依然熱得讓人生厭,但那是白天。一旦入夜,自有涼風徐來,這時候,一杯熱茶入肚,卻是十分地舒坦。


    院門處,有人輕聲一句:“三爺爺,李勝來了。”


    “進來吧。”


    李勝是二房李享的得力助手,很是得李享信賴,所有生意也都是李勝在打理。


    李勝進來,先給三爺爺行了禮,悄聲道:“三爺爺,他們將大哥找過去了,估計是談這個事情。開始,氣氛很是壓抑,後來,好像是活泛開了。”


    三爺李治卻是一笑,飲了一口茶水,淡淡地道:“臭小子,大郎這是要將他兩位叔父往火坑裏推啊……”


    李勝卻默不作聲。


    這樣的話,他不敢接,也不知道怎麽接,隻好沉默以對。


    李治看了看依然彎腰站在跟前的李勝,道:“最近,來找二房三房的人很多麽?”


    “多,一共十二起了,各郡的都有,但沒有蠻王孟獲那邊的,基本都是一些蠻酋洞主什麽的,真正的豪族大姓,卻是不多。”


    “都有登記麽?”


    “遵照三爺爺您的吩咐,都有登記造冊,除了您這裏,其餘,無一人知曉。”


    “嗯——”李治看了看李勝一眼,道,“你也不錯,這次事了,你也到成都去吧,南中,屈了你的才了,放著小球兒一人在成都,我也不放心。”


    李勝大喜,連忙跪下,給三爺爺磕了三個響頭,道:“三爺爺,孫兒感謝您老人家的厚愛。”


    三爺李治笑道:“臭小子,你們啊,哎——”


    李治抬頭,看了看那彎新月,沉默良久,悠悠地說道,“我李氏,先出一個庲降都督,後麵,豈能再無大材?想想,也是好笑得緊,偏偏你們這一代,還真的出了許多好兒郎,該著我李氏興旺啊!”


    李氏,李恢之後,下一代人中,算上主宅這邊,和開枝散葉後的李氏,卻出了無數可造之材,大郎李遺,深得其父精華,七郎李球,一直放在成都類似人質,卻混得風生水起。


    這眼前的李勝,生意場上卻是一把好手,更可喜可賀的,是這小子的商業大局觀近乎天生,眼界高得出奇,卻一直被三爺安插在二房那邊做一個幫手。


    “十三,你雖然出生偏房,但望你不要氣餒,這世道啊,馬上就大亂了。大亂,方有大治。未來,就是你們的,足夠你去施展才華。我李氏,也該向成都那邊發展一下了,否則,人家還真把咱們李氏當做南中蠻夷來看呢。”


    李勝連連點頭。


    李勝道:“三爺爺,我七哥現在如何?”


    “七郎如何?嗬嗬,這小子的紈絝當得很好,很紈絝!特別紈絝!哈哈哈……”李治一陣得意。


    他們倆口中的這個小孫兒李球,也是出自偏房,卻從小就顯得聰穎過人,性子活泛,敢打敢拚,又不莽撞,堪稱是一棵天生的好苗子。


    當初,侄兒李恢本是劉璋治下的官員,去成都府匯報工作,正逢劉備入川,二劉相爭,這侄兒也是大膽到包天了,直接拐道去了葭萌關下,找到劉備,一番暢談,就做了劉備的屬下!將整個建寧李氏都做了賭注,一把壓了上去。


    用後世的話說,就是直接“梭哈”。


    後來,果然如侄兒李恢所料,蜀漢國立,建寧李氏成為蜀漢座上賓,後來,李恢甚至直接坐上了南中區域的庲降都督大交椅,封興亭侯,領交州刺史。


    侯爵世襲罔替。


    從李恢的身上,碩果僅存的老一代族群話事人李治算是看出來了,自己這李氏想要有發展,必須將孩子們都撒出去,讓他們見世麵,讓他們去闖,去拚,哪怕……去紈絝。


    當初,李恢和三叔李治商議選擇李氏子侄去成都做“人質”時,大家都認為該選擇一個庸才才是,反正就是一個代表,是個意思就行,何必認真?


    而李治和李恢態度一致,絕不同意,二人堅持要選擇一個“合格”的晚輩去成都。


    選來選去,最後將目光落在了李球和李勝身上。


    二人都出生偏房,卻都又才華無限。


    李勝的才華在生意場上的敏銳觸覺,大氣,且又精細。他往往能在人們不注意的地方,預先感知一些絕佳的投資契機。


    李球的才華則體現在與人共處上,大氣,且又精細,豪爽,卻不魯莽。


    最後,李勝被族長留下,在二房繼續打磨。


    李球則被送到成都去做了紈絝。


    二房三房對於這個選擇很不滿意,他們認為該從自己房內選擇一個去成都,但老爺子李治卻一錘定音——你們以為會花錢會鬧事就叫紈絝?你們以為不成器就叫紈絝?


    我呸!


    成都府內,比咱們李氏強大的家族多了去了,一抓一把,你以為就憑我李氏在南中掙的這幾個破銅錢到成都府就會被人高看一眼?


    我呸!


    “就小球兒去,做紈絝,就得有個紈絝的樣兒!就得有紈絝的氣派!就你們家裏那幾個整天記掛著別人仨瓜倆棗的小子,省省吧!別給我出去丟人現眼的好。乖乖呆在南中,安然富足過一生,燒高香去吧!”


    老爺子一頓怒火發出來,其他人誰也不敢說什麽。


    就這樣,李球到了成都,後來在成都和包子、蟲子結成好友,成為最著名的紈絝之一。


    當然,李球身上建寧李氏的標簽,卻是誰也忘不掉的。


    ……


    老爺子暢想許久,才想起來一件事情,對李勝說道;“十三,去吧。做事情精細些,沒壞處。叫人去把你大嫂請來,算了,還是你自己跑一趟吧,就說三爺爺我請她喝茶。”


    很快,關銀屏就來到小院門口。


    銀屏一進門,連忙快步走到李治身前,“孫媳銀屏給三爺爺請安——”


    李治早已經站起身形,哈哈笑著,對關銀屏道:“丫頭,見什麽禮,快過來陪爺爺喝一杯才是!”


    關銀屏也笑吟吟地過來,二人坐定,銀屏主動給爺爺添了些茶水,自己也倒了一碗,端起來,聞了聞,又小小地抿一口,迴味半刻,道:“三爺爺這是又來勾引銀屏腹內的饞蟲了,蜀中的秋茶剛剛上市,便被三爺爺您給撈著了呢。”


    李治哈哈哈又是一陣大笑,好久,才止住笑聲,道:“丫頭,你知道你對於你三爺爺我,意味著什麽麽?”


    “不知道咧,請三爺爺示下。”


    “意味著,有你,三爺爺我可以活到一百二十歲!”李治得意地大笑起來。


    他是實實在在喜歡這個丫頭。


    銀屏出身蜀漢第一等的豪門,嫁到這人生地不熟蠻夷遍地走的南中,卻從來沒有以自己的高貴身份示人,對人都是一張笑臉,即便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也從不打人臉。


    更難得是這丫頭有一顆博愛的心胸,幾乎走遍了南中,為無數人造福,贏得偌大的名聲,“關三娘子”四個字,在南中,比李氏可還值錢呢。


    好在自己孫兒李遺也爭氣,能力不差,胸懷更廣,與銀屏二人琴瑟和鳴,恩恩愛愛,惹得多少人羨慕!


    家和萬事興,銀屏和李遺的婚姻生活美滿得沒有任何話說,唯有讓人羨慕嫉妒的份兒。


    李遺關銀屏的兒子李劍波,小時候的開蒙就學,還是這老爺子親自給開的蒙學呢。


    李劍波之下,二人還誕有一女,名李春華,時年10歲,整日纏著老爺子不肯離開,算是老爺子晚年生活的第一大幸福源泉。


    可惜,二人的孩子卻隻有這兩個,太少,太少啦。


    老爺子整日隻顧著和小孫女玩耍,家族內的事情,都交給兩個侄兒李享李沛去打理,他自己才懶得操那份閑心思。


    但老爺子懶得管,可不是他什麽都不知道,李氏不是小門小戶,不是好調頭的小船,其族群底蘊之深,甚至可以影響整個南中的未來。堪稱南中第一豪門的大戶。


    李氏正房偏房算上,開枝散葉出去的李氏族人,怕不是有十幾萬人之多吧。


    說起來,李氏可也不是普通豪族,而是當初戰國七雄之一的秦國末代丞相李斯的後人。


    當年,李斯為相,二世為帝,趙高擅權,李斯如芒在背,日夜難安,擔心有朝一日,被清算。於是,便遣兒孫中的一支,悄悄出鹹陽,隱姓埋名,遠遁巴蜀,過長江,入群山,最終在南中定居下來,幾百年下來,終是成了今日之氣象。


    李治抬頭看天,月朗星稀的一副好景象。


    “丫頭啊,當年,先祖被二世所誅,臨終前,對兒子說,好想念上蔡的舊日時光啊,牽狗出東門,田野獵野兔,烈酒飲三杯……”


    “今日之蜀漢,今日之南中,同樣的風雲變幻,波詭雲譎,同樣的如烈火烹油,一個不慎,同樣的感慨,便會由今日之李氏而發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落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倔強的紐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倔強的紐扣並收藏星落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