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江州最大的渡口江津渡,再順官道向南,便是江陽郡。


    過了江陽郡,渡過後世的大渡河,便是俗稱的南中地區。


    自此,向南中有多條道可供選擇。


    折向東南,就是當年馬忠張嶷兩位將軍平叛的路線,目標為牂牁郡所在地且蘭,和目前的庲降都督所在地平夷。


    直接向南,一直到最底部,就是古益州郡所在地,即後世的昆明滇池一帶。


    若折向西南,則可達永昌郡。


    折向東南,則是興古郡。


    而此次的目的地就是且蘭。


    暴亂就發生在這裏。


    作為後世人的沈騰,對於古代地名一直很迷糊。於是,他不得不在腦子裏惡補一些基礎知識,好在身邊有魏延這個大老粗在,自然也勉強可以算是多一個渠道了吧。


    晉常璩《華陽國誌·南中誌》:“周之季世,楚威王遣將軍莊蹻,泝沅水出且蘭以伐夜郎,植牂柯係舡……因名且蘭為牂柯國。”


    宋孫奕《履齋示兒編·字說·集字一》:“牂柯者,係船杙也。 楚伐夜郎,椓船於且蘭岸,因以名其地。”


    清李鬥《揚州畫舫錄·城南錄》:“水有牂牁係舟,陸有木寨係馬。”


    原來,牂牁,這個地名其實很簡單,就是戰國時期,楚威王派遣大將莊蹻順著沅水去討伐夜郎國時,在這個地方的河邊栽下很多木樁子,用來圍係舟船。


    而這些木樁子,用當地的話說,就叫牂牁。


    後來,這裏就被叫牂牁了。


    《西南夷傳》載:\"武帝時,乃募豪民南夷,入粟縣官,而內受錢於都內,夜郎諸部之一且蘭抗命不從,反殺漢使者及太守,漢次年派兵滅南越後引兵歸巴蜀,行途誅隔滇道者且蘭,斬首數萬,遂平南夷為牂牁郡\"。


    由此可見,這個地方的治安在武皇帝時期就不好,當地太守及皇帝派下來的使者,都有被斬殺的曆史記錄。


    也因此,且蘭這裏,曾經一度遭遇過朝廷的強烈報複,甚至一次性斬殺當地夷人數萬!


    《百越源流史》載:\"黃平舊州屬且蘭國,而且蘭國在春秋時期已存在,直到漢初才被牂牁取代。\"


    “今黃平舊州都凹山之水,實為沅水所從出,素通舟輯,則循沅水而椓船,舍此別無他屬矣……,沅水之名,以沅州為定,則且蘭、牂牁當以黃平舊州為定。”


    且蘭之地,原為夜郎國之一部,此地擁有貴州東部最大的平壩子,農業發展在黔東南地區為最早,民族開化也較早。


    因此,這裏很早之前,就已經建立了郡、州、府、司、衛、縣等一係列較為完整的治所。


    因且蘭(牂牁)地處水陸交通的交匯點,連接西南邊陲,其北邊擁有沅水東向入武陵郡,進入長江水係,


    南邊,則與興古郡共同擁有盤江水,輾轉進入南海郡,入南海,屬珠江水係。


    牂牁郡是西南內陸地區最好的壩子所在,商業農業手工業等在南中地區首屈一指。


    但恰恰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卻成為曆代王朝治理的最大難題。


    為什麽呢?


    因為,此地既是蜀漢與孫吳疆域交界之地,又是漢族與多種蠻族雜居之地,山係縱橫繁雜,除了兩條水路之外,其交通其實並不發達。


    而蠻夷居多,曆來不服王化,喜則笑臉相迎,怒則拔刀相向,出則為民,入則為匪,民匪之間,轉化速度之快,令人咂舌,雌雄莫辨,匪民不知。


    就在去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期間,牂牁郡再次發生叛亂,豪族劉胄殺害牂牁郡守,占據牂牁城,建且蘭國,自己直接稱起了且蘭王。


    此叛亂至今沒有平息。


    其實,關於此地的名稱“牂牁”和“且蘭”之爭,在此地已經延續糾紛了數百年。


    且蘭者,為本地曆時千年的稱謂,屬於蠻語,很有些味道。


    所以,此地滿族也有稱且蘭蠻的。


    而漢族統治者來此,卻以“大木樁子(牂牁)”替換了古名“且蘭”,在蠻民中,尤為不忿。


    官方一直稱唿此地為“牂牁”,而民間則一直自稱“且蘭”。


    劉胄發動叛亂,打出的旗號便是恢複“且蘭”。


    由此可見,關於名字之爭,在此地具有如何深遠的影響了。


    改變稱謂,並非簡簡單單地換幾個字而已,很多時候,是新文化對於舊文化的最為明顯的態度。


    對於漢人變“且蘭”為“牂牁”來說,則就意味著一種恣意摧殘和掠奪,甚至是毀滅。


    南中第二任庲降都督李恢將軍已經於四年前去世,第三任庲降都督是蜀漢年輕一代軍中悍將張翼將軍,但張冀治軍嚴厲,治民也同樣嚴厲,以至於引起當地豪酋蠻眾的不滿,因此,牂牁豪族劉胄便公然起兵造反。


    原來的兩任庲降都督中,第二任都督李恢,本就是地地道道的南中建寧郡俞元豪族。李恢長大後出仕為地方官,後經建寧太守董和的推薦,被征調到益州州府蜀郡任職。


    這種用人模式,是曆代朝廷在南中區域非常盛行的一種“以夷製夷”手段的具體體現,當然,也算是對當地豪族的一種籠絡手段吧。


    李恢此人,絕不簡單,其在劉備入川的事情上,顯出了超人一等的政治智商,以及傑出的政治視野。


    其中之果決、勇敢,都令人歎為觀止。


    當時的李恢還是劉璋的地方官,作為地方政府代表前往成都府匯報工作,這個時間點,恰好就是劉備和劉璋交惡的時候。


    此時,劉備團隊被困葭萌關,前後左右皆不得動彈,坐等荊州諸葛亮來援。


    前往成都的路上,李恢就將事情摸了個一清二楚,當下決定——成都就不去了!


    他立即轉道葭萌關,尋找劉備,並且告訴劉備:“我投你一票!”


    說實在話,當時的李恢到底是怎麽想的,依據什麽東西判斷出劉備必勝劉璋必敗的,到現在,已經成為一個未解之謎。


    他本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南中,也就是今天的貴州貴陽一帶,對於中原事務,按說,知之甚少才對。


    他和劉備之間,更是八竿子也打不著的關係,用古人說的話——“風馬牛不相及也”。


    但他卻毅然決然地果斷選擇站劉備的隊!


    李恢的公然來投,讓劉備大喜過望,在這樣的困境之中,卻有南中豪族代表給自己點讚轉發評論收藏四連擊——這就是人心所向啊!


    劉備當即任命李恢做自己的從事,也就是身邊的秘書參謀官。


    其實這個時候做什麽官,彼此都無所謂,畢竟,益州還在人家劉璋的手裏呢。


    接著,李恢又做了一件讓劉備陣營瞠目結舌的事情——勸降馬超。


    馬超是什麽人?


    人家是東漢王朝頂級門閥出身,雖然現在成了落水狗,但血脈之高貴,以及骨子裏的驕傲,卻是掩飾不住的。


    馬超家族,可以追溯到東漢開國元勳伏波將軍馬援身上,世代為隴西豪族,在東漢豪族中可以排在前三位。


    可巧的是,馬援將軍最後就是死在南中。


    因為反抗曹操,隴西馬氏整個家族被滅得差不多了,僅剩下小貓小狗三兩隻。目前為人所知的,還在世上喘氣兒的,也就馬超和堂兄馬岱。


    其餘馬氏,早已都化為齏粉。


    馬超帶著堂兄馬岱和部將龐德輾轉來到漢中投靠張魯。


    張魯拿馬超作為與益州對抗的籌碼。


    劉備陣營裏,還真的沒有人能將馬超拿下。


    而且此時劉備的位置很尷尬,進不能攻,退不能守,而馬超代表的漢中在其中則遊刃有餘進退有據。


    再一個,從內心裏講,劉備當時在政治上也有點尷尬。道義上而言,則更是如此。


    說尷尬都是輕的,其實就是有點不地道——人家請你去做客,你惦記上人家的一畝三分地了,要把主人家趕走,反客為主。


    就在這個時候,李恢卻站了出來,對劉備說:“我有辦法讓馬超來降。”


    李恢對馬超說的很簡單——


    一,你馬超是大漢豪族,但現在已經是落毛的鳳凰不如雞,找一個好的靠山,你還能繼續做鳳凰,如果跟了錯誤的主子,你就真的隻能終生做雞了。


    二,我李恢也是南中豪族,與你馬家沒法比,但那是過去,現在我李家在南中,依然屬於跺跺腳整個南中區域都要顫三顫的存在,我很看好皇叔劉備。


    三,在皇叔劉備最需要你的時候,你愛搭不搭,等人家上岸了,你想別人搭理你,可能嗎?你還要臉嗎?今天你對我愛搭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四,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張魯、漢中,是你馬超可以長久存身之地麽?別說南邊蜀中一旦穩定後,會對漢中虎視眈眈,即便是中原的曹操那裏,會允許一個小小的漢中獨立政權存在?


    而曹操,和你馬家,那是什麽關係?那是幾百顆人頭落地的關係!


    張魯,一個整天神神叨叨裝神弄鬼的家夥,值得你托付終生?


    馬超越聽越覺得有道理,果然就降了劉備,一點條件都不帶講的,而且雙手奉上一份大禮——威脅劉璋投降!


    馬超屬於武功高強近乎天下無敵,政治弱智走哪都倒斃類型的典型代表。


    這樣的人做老大,最後一定很糟糕。


    馬超就是。


    他首先坑死了自己的老爹老弟,然後,自己的老婆孩兒都讓人家給剁了喂狗,部下星散,越打越少,直至今日,走投無路,宛如落魄的鳳凰不如雞。


    但馬超能打,敢打,並且動輒還喜歡屠一下城。


    但也正因為馬超的屠城能力和二杆子性格,讓成都的劉璋很是害怕。


    然後,就投降了。


    劉備對待馬超,沒話說,這是除了早年咬著後槽牙跟著自己創業的皇族劉琰之外的第二個真正的豪門貴族!


    其實真要講起來,劉琰算是妥妥的貴族,絕非豪門。


    馬超則不然,人家可是不折不扣的豪門貴族!


    說起來,很是慚愧,劉備的陣營裏,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流浪漢打工仔,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麽劉琰和馬超在蜀漢的地位如此超然了。


    勸說馬超來降,除了李恢之外,合適的人選,幾乎沒有第二個。


    因為李恢本人就是益州的官僚,又是南中豪族代表。


    其餘人,本身就是劉備陣營的,說話的分量要少很多。


    這就是屁股決定腦袋的道理所在。


    蜀漢政權建立後,李恢被皇帝留在成都,很得劉備信任。


    當時也有人嫉妒李恢的成功,於是,就有人誣告說李恢謀反,劉備根本不信,還把別人的誣告事情都告訴李恢。


    後來,第一任庲降都督鄧方逝世,繼任者空缺,這時,劉備找李恢談話。


    他問李恢:“誰是庲降都督繼任者的最好人選?”


    李恢迴答:“有人說我李恢最適合,我也覺得我還行,陛下如果真能讓我上任,沒啥好說的,定當竭盡全力。”


    一席話後,二人俱是會心一笑,劉備道:“朕的本意就是用你。”


    於是,李恢就做了第二任庲降都督。


    關於李恢的故事,即便魏延不對沈騰講,他也知道得七七八八。


    但他對於李恢之後的事情,卻知道的不多。


    畢竟,他所謂的“知道”,都是來源於書本。


    而曆史,一向粗糙得要命,哪裏有人家這些當事人知道得多?


    “現在,庲降都督是張翼將軍?”


    “是馬忠將軍。二人正在交接。”


    原來,張翼將軍牂牁平叛不力,叛亂有愈演愈烈的態勢,諸葛丞相去年就下達了調令,讓馬忠將軍前來南中接任張翼將軍的庲降都督職務,調張翼將軍前往漢中前線任用。


    但魏延知道的,張翼將軍遲遲沒有到漢中報到。


    “張翼?不熟悉……”


    此次南下,既然目標是南中,注定要和南中的幾位主事人打交道,但讓沈騰略感尷尬的是,目前南中的幾個主事人,他一個也不“熟悉”,這樣子驀然前去,會不會鬧出什麽笑話來?


    沈騰之所以有這個顧慮,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畢竟來曆不明,如果不合適的話,他該隱身時就隱身,該消失就消失,以免惹上不該有的麻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落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倔強的紐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倔強的紐扣並收藏星落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