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兵諫歸夏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作者:鳳舞祥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雲眼神深邃的說道:“這些起義軍的骨氣遠遠超過了你對他們的認知。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最想保家衛國的,不是朝堂那些熟讀四書五經,滿嘴仁義道德的孔儒子弟,而是這些農夫組成的泥腿子。
你等著看吧!看他們會怎樣選擇!”
說完他就轉頭看向那高大的武昌城,目光堅定而又充滿期待。
又是一日過去,武昌城中開始有了些許的變化,各營軍兵開始了自下而上的議論。
“皇帝駕崩,大順已亡,清軍死敵,夏軍同氣連枝,投夏軍。”
此等言語在軍中肆意傳播,開始時是都尉以下,後麵是果毅將軍以下都在傳播。
就像一陣風,迅速吹遍了整個軍營,士兵們交頭接耳,眼神中透著興奮與期待。
田見秀,劉芳亮等高級將領坐不住了,此時他們發現輿論已經一邊倒的要投夏軍。
雖說他們自己已達成一致不投清軍,但他們還沒做好決定要投夏軍,這下他們知道不能再等了,晚了就可能會兵變。
就在他們準備召集麾下將領商討是否該投夏軍之際,突然發現麾下將領已然起兵。
武昌城內到處都是持刃聚集的兵士,浩浩蕩蕩向著原明朝楚王府而來。
腳步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仿佛千軍萬馬奔騰而過。
此等情況令田見秀劉芳亮等人目瞪口呆,武昌城內尚有大順軍近十五萬,此時聚集過來的兵士已達半數以上。
田見秀劉芳亮等將領見到這些往日聽其號令,衝鋒陷陣的自家將士,此時持刃聚於王府大街上向著自己等人,心下戚戚,知道自己等人隻能順軍心而為。
同時也警醒自己,這段時間盡想著怎麽規劃自己等人的未來,忽略了軍中管理,才釀成此等兵變。
田見秀劉芳亮等人各自尋到自己麾下,大聲附議他們所請,並願領著眾人一起投夏軍,但有誰要投清軍的一律滅之。
這邊風起雲湧之時,文臣中以牛金星為首的投清派則是瑟瑟發抖,他們聚集近萬支持投清的兵士,剛準備打開西城門準備奔往清軍大營,就被正埋伏於此地的趙世昌所部給阻住。
趙世昌一聲令下,炮火轟鳴,硝煙彌漫,那萬餘兵馬作鳥獸散,大部被擒獲,牛金星也被生擒活捉。
此時,夏軍自東城門進入武昌城,全體大順軍上下皆親往東城門迎夏軍進城。
陽光灑在城牆上,映照著士兵們的笑臉,仿佛在宣告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清軍使者李國翰在城內兵變前那一刻,知道大事不好,遂偷偷溜出城前往清軍阿濟格處稟報。
他的身影在夜色中顯得格外狼狽,像是一隻喪家之犬。
第四日的上午,周雲策馬入城時,滿街盡是倒懸的順字旗,策馬過處,降卒紛紛以刀叩甲。
他忽在楚王府照壁前勒馬,那上麵新潑的\"順\"字正在往下淌朱砂,像極了三年前洛陽城頭的\"闖\"字旗。
他望著道旁跪迎的田見秀——這位大順名將甲胄未除,卻將佩劍高舉過頂。
劍格處鑲嵌的東珠在陽光下流轉著奇異光彩,正是當年李自成賜予\"八大金剛\"的信物。
\"此劍飲過朱明宗室血,斬過建奴白甲兵。\"
田見秀聲如金鐵交鳴,\"今日我等願為都帥前驅!\"
話音未落,十多萬將士齊聲跟著怒吼,聲震得楚王府屋脊獸口中的銅鈴叮當作響。
“拜見都帥!”跟隨田見秀的劉芳亮等文臣武將齊聲見禮道,聲音整齊而洪亮,
周雲微笑著來到田見秀等人麵前,順手接過那佩劍,轉手遞給一旁的親衛,雙手虛扶,“各位,快快請起!”他的臉上洋溢著喜悅,眼神中透著真誠。
他在眾人站起後大聲說道:“感謝各位認可我夏軍,同時也歡迎各位加入我夏軍,夏軍也將不負眾位,誓必讓各位能人盡其才。”
眾人都是齊唿:“願為都帥驅馳!”
早有親衛過來稟報,楚王府內外已被控製,周雲遂引領眾人進到府內大殿中。
他看著大殿前方上首正中處的那把李自成坐過的龍椅,緩緩邁步上前,站在那龍椅旁靜靜的看了會。
殿內鴉雀無聲,都在觀察著周雲的一舉一動,想象著他的下一步舉動。
周雲站在那龍椅旁呆立了片刻,隨後讓人驚訝的走下來,從旁親自拿了把太師椅後又走了上去,對一旁的親衛說道:“將那椅子搬開,我還是喜歡這把椅子。”
說完他將手中的椅子放在案旁,一屁股坐了上去。
大殿內眾人心下長舒一口氣,他們作為新降之將,很多人心係舊主,雖已有新主,但情感上一下仍無法釋懷新主坐在曾經舊主位置上。
周雲深知此時大家的心思都極為敏感,故特別注意這些細節,避免刺激到這些新附的大順降臣。
周雲的手指在那太師椅的鎏金扶手上輕輕叩擊,大殿內的鬆煙墨香裏混著未散的緊張氣息。
他望向階下黑壓壓的降臣隊列,目光在田見秀腰間的魚符牌上稍作停留——那是大順軍總製府的調兵符。
\"田見秀田將軍仍為權將軍,負責統領現有全軍。\"周雲突然開口,驚得簷角銅鈴叮當亂顫,\"劉芳亮劉將軍的為副權將軍協助田將軍職事。\"
他邊說邊拿出田見秀獻上的的佩劍放於麵前案幾上。
隨後他又看向一眾文臣,“牛金星等投清之輩已被擒獲,諸位皆是大順舊臣,往後在夏軍帳下,仍各司其職,為抗清大業出謀劃策。”
文臣們紛紛領命,心中對周雲的安排頗為滿意。
殿外忽然傳來鐵鏈拖地聲,八名赤膊力士抬著個蒙黑布的囚籠進來。
當牛金星滿臉血汙的麵孔顯露時,降臣隊列裏傳出壓抑的驚唿。
\"此人私開西門迎敵,按夏軍律...\"
周雲故意頓了頓,突然拔劍斬斷囚籠銅鎖,
\"但本帥初至武昌,當與諸公共飲仇寇血!\"
寒光閃過,牛金星的頭顱咕嚕嚕滾到田見秀腳邊。
周雲掏出手帕擦拭劍鋒,狀似無意道:\"往後但凡有言及或有意降清者,這牛金星就是他的例證,田將軍可將這腦袋拾起給眾人傳閱一遍。\"
田見秀撲通跪地,冷汗順著甲縫滴落成潭,但依言照做。
一時間大殿內落針可聞,隻有田見秀提著牛金星的腦袋走過眾人麵前的腳步聲和那頭顱中血珠滴落之聲。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最想保家衛國的,不是朝堂那些熟讀四書五經,滿嘴仁義道德的孔儒子弟,而是這些農夫組成的泥腿子。
你等著看吧!看他們會怎樣選擇!”
說完他就轉頭看向那高大的武昌城,目光堅定而又充滿期待。
又是一日過去,武昌城中開始有了些許的變化,各營軍兵開始了自下而上的議論。
“皇帝駕崩,大順已亡,清軍死敵,夏軍同氣連枝,投夏軍。”
此等言語在軍中肆意傳播,開始時是都尉以下,後麵是果毅將軍以下都在傳播。
就像一陣風,迅速吹遍了整個軍營,士兵們交頭接耳,眼神中透著興奮與期待。
田見秀,劉芳亮等高級將領坐不住了,此時他們發現輿論已經一邊倒的要投夏軍。
雖說他們自己已達成一致不投清軍,但他們還沒做好決定要投夏軍,這下他們知道不能再等了,晚了就可能會兵變。
就在他們準備召集麾下將領商討是否該投夏軍之際,突然發現麾下將領已然起兵。
武昌城內到處都是持刃聚集的兵士,浩浩蕩蕩向著原明朝楚王府而來。
腳步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仿佛千軍萬馬奔騰而過。
此等情況令田見秀劉芳亮等人目瞪口呆,武昌城內尚有大順軍近十五萬,此時聚集過來的兵士已達半數以上。
田見秀劉芳亮等將領見到這些往日聽其號令,衝鋒陷陣的自家將士,此時持刃聚於王府大街上向著自己等人,心下戚戚,知道自己等人隻能順軍心而為。
同時也警醒自己,這段時間盡想著怎麽規劃自己等人的未來,忽略了軍中管理,才釀成此等兵變。
田見秀劉芳亮等人各自尋到自己麾下,大聲附議他們所請,並願領著眾人一起投夏軍,但有誰要投清軍的一律滅之。
這邊風起雲湧之時,文臣中以牛金星為首的投清派則是瑟瑟發抖,他們聚集近萬支持投清的兵士,剛準備打開西城門準備奔往清軍大營,就被正埋伏於此地的趙世昌所部給阻住。
趙世昌一聲令下,炮火轟鳴,硝煙彌漫,那萬餘兵馬作鳥獸散,大部被擒獲,牛金星也被生擒活捉。
此時,夏軍自東城門進入武昌城,全體大順軍上下皆親往東城門迎夏軍進城。
陽光灑在城牆上,映照著士兵們的笑臉,仿佛在宣告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清軍使者李國翰在城內兵變前那一刻,知道大事不好,遂偷偷溜出城前往清軍阿濟格處稟報。
他的身影在夜色中顯得格外狼狽,像是一隻喪家之犬。
第四日的上午,周雲策馬入城時,滿街盡是倒懸的順字旗,策馬過處,降卒紛紛以刀叩甲。
他忽在楚王府照壁前勒馬,那上麵新潑的\"順\"字正在往下淌朱砂,像極了三年前洛陽城頭的\"闖\"字旗。
他望著道旁跪迎的田見秀——這位大順名將甲胄未除,卻將佩劍高舉過頂。
劍格處鑲嵌的東珠在陽光下流轉著奇異光彩,正是當年李自成賜予\"八大金剛\"的信物。
\"此劍飲過朱明宗室血,斬過建奴白甲兵。\"
田見秀聲如金鐵交鳴,\"今日我等願為都帥前驅!\"
話音未落,十多萬將士齊聲跟著怒吼,聲震得楚王府屋脊獸口中的銅鈴叮當作響。
“拜見都帥!”跟隨田見秀的劉芳亮等文臣武將齊聲見禮道,聲音整齊而洪亮,
周雲微笑著來到田見秀等人麵前,順手接過那佩劍,轉手遞給一旁的親衛,雙手虛扶,“各位,快快請起!”他的臉上洋溢著喜悅,眼神中透著真誠。
他在眾人站起後大聲說道:“感謝各位認可我夏軍,同時也歡迎各位加入我夏軍,夏軍也將不負眾位,誓必讓各位能人盡其才。”
眾人都是齊唿:“願為都帥驅馳!”
早有親衛過來稟報,楚王府內外已被控製,周雲遂引領眾人進到府內大殿中。
他看著大殿前方上首正中處的那把李自成坐過的龍椅,緩緩邁步上前,站在那龍椅旁靜靜的看了會。
殿內鴉雀無聲,都在觀察著周雲的一舉一動,想象著他的下一步舉動。
周雲站在那龍椅旁呆立了片刻,隨後讓人驚訝的走下來,從旁親自拿了把太師椅後又走了上去,對一旁的親衛說道:“將那椅子搬開,我還是喜歡這把椅子。”
說完他將手中的椅子放在案旁,一屁股坐了上去。
大殿內眾人心下長舒一口氣,他們作為新降之將,很多人心係舊主,雖已有新主,但情感上一下仍無法釋懷新主坐在曾經舊主位置上。
周雲深知此時大家的心思都極為敏感,故特別注意這些細節,避免刺激到這些新附的大順降臣。
周雲的手指在那太師椅的鎏金扶手上輕輕叩擊,大殿內的鬆煙墨香裏混著未散的緊張氣息。
他望向階下黑壓壓的降臣隊列,目光在田見秀腰間的魚符牌上稍作停留——那是大順軍總製府的調兵符。
\"田見秀田將軍仍為權將軍,負責統領現有全軍。\"周雲突然開口,驚得簷角銅鈴叮當亂顫,\"劉芳亮劉將軍的為副權將軍協助田將軍職事。\"
他邊說邊拿出田見秀獻上的的佩劍放於麵前案幾上。
隨後他又看向一眾文臣,“牛金星等投清之輩已被擒獲,諸位皆是大順舊臣,往後在夏軍帳下,仍各司其職,為抗清大業出謀劃策。”
文臣們紛紛領命,心中對周雲的安排頗為滿意。
殿外忽然傳來鐵鏈拖地聲,八名赤膊力士抬著個蒙黑布的囚籠進來。
當牛金星滿臉血汙的麵孔顯露時,降臣隊列裏傳出壓抑的驚唿。
\"此人私開西門迎敵,按夏軍律...\"
周雲故意頓了頓,突然拔劍斬斷囚籠銅鎖,
\"但本帥初至武昌,當與諸公共飲仇寇血!\"
寒光閃過,牛金星的頭顱咕嚕嚕滾到田見秀腳邊。
周雲掏出手帕擦拭劍鋒,狀似無意道:\"往後但凡有言及或有意降清者,這牛金星就是他的例證,田將軍可將這腦袋拾起給眾人傳閱一遍。\"
田見秀撲通跪地,冷汗順著甲縫滴落成潭,但依言照做。
一時間大殿內落針可聞,隻有田見秀提著牛金星的腦袋走過眾人麵前的腳步聲和那頭顱中血珠滴落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