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鼎勳繼續迴憶著說道“我當時被將軍命令護著家眷,少將軍與我一同奮力突圍。


    敵軍越來越多,眼看已無法幸免,我們準備拚死一戰,在一間屋內作最後的抵抗。


    就在這時,外麵有人喊著要放火燒屋。


    奇怪的是,邊上房舍都被引燃,唯獨我們那間安然無恙,也不知道是為何?”


    說到這,他轉頭看向旁邊的李岩,問道,“當時,救我們一命的,想必就是李軍師吧?”


    李岩一直沉浸在那段迴憶中,聽到問話,才緩緩迴過神來,悠悠迴道:“我當時本就十分反對用這等酷烈的手段對付一名已然被俘的將軍,況且是周將軍這樣的英雄人物。


    戰場相搏,殺了便是,這既是對敵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可我當時無法直接幹預,隻能退而求其次,想著為周將軍留個後。


    聽說大軍圍住了周將軍的家眷,我便前往闖王處獻計用火攻之計,避免無謂的傷亡。


    獲得準許後,我讓人將旁邊的屋舍都點了,又單獨吩咐親信,留下你們所在的那一間。


    也算是我對周將軍的一點告慰吧!”


    周雲在一旁聽著,心中大為震撼,沒想到事情竟有這麽多曲折。


    他望向李岩,心中不禁感歎,這世間莫非真有因果循環?


    他當時出於一片善心救了自己身體原主一命,如今自己穿越過來,又救了他一命。


    李岩也看向周雲,兩人此時想法竟不謀而合。


    “楊叔,那後來呢?”周雲接著問道。


    “後來……後來,我帶著你衝出那間房舍,扒下死去順軍的衣衫,打算混跡出去。可……”


    楊鼎勳的眼前又浮現出當時的情景。


    他正與周雲在城中小心翼翼地避讓閃躲,不巧被帶隊巡視至此的闖將劉宗敏發現。


    劉宗敏濃眉一皺,大聲喝道:“你二人在此鬼鬼祟祟地作甚?”


    楊鼎勳心中暗叫不好,自知此時必死無疑,遂準備奮力一搏,給周雲爭取逃生的時間。


    沒想到周雲機靈無比,忙上前恭敬迴稟:“稟將軍,我們剛發現守軍主將的兒子從我們前麵跑走,故一路追尋到此。”


    劉宗敏聽聞,眼前一亮,指著年輕的周雲說道:“你上馬,帶我的人過去追。”


    這時,有人牽了匹馬過來,周雲隻好硬著頭皮上馬,帶著十幾人快速向前奔去。


    而站在一旁的楊鼎勳則無人問津,他隻好迴頭,一個人朝著李自成大軍的方向走去。


    此後,他在大順軍中當了一名小兵,跟隨大順軍去往北京,一路上都在尋找周雲。


    可幾十萬的大順軍中,找一個普通兵士談何容易。


    尋找無果後,楊鼎勳隻好在半途偷偷溜走,去找明廷山西監軍太監高起潛,想著歸建明軍。


    等找到高起潛在京城附近的駐軍時,已是人心惶惶,眾人畏懼李自成帶領的大順軍如虎。


    高起潛見到以為早已死去的楊鼎勳,聽他述說當時的事情經過後,才知道周遇吉的兒子沒死。


    他心中暗自惱怒,臉上卻帶著微笑,將楊鼎勳安排在軍中任職。


    楊鼎勳不知道的是,高起潛與周遇吉勢同水火。


    周遇吉身為大明猛將,奉命鎮守要地,是拱衛京城的一道關鍵防線。


    他治軍嚴謹,平日裏對士兵要求嚴格,訓練時一絲不苟,但又愛兵如子,士兵們受傷生病,他都會親自探望,所以所率軍隊作戰勇猛,令起義軍和清軍都頗為忌憚。


    然而,他剛正不阿的性格,在朝廷中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監軍高起潛。


    高起潛身為宦官,仗著皇帝的寵信,在軍中作威作福,整日想著如何中飽私囊,對真正的戰事卻漠不關心。


    周遇吉多次對高起潛的腐敗行為表示不滿,這讓高起潛懷恨在心,一心想找機會除掉周遇吉。


    這一日,代州前線傳來急報,李自成的大軍已逼近周遇吉的防區。


    周遇吉深知此次任務艱巨,立即著手籌備防禦,加固城牆、布置兵力,同時向朝廷請求援兵和糧草。


    高起潛得知此事後,心中暗喜,覺得機會來了。


    他先是在崇禎皇帝麵前進讒言,添油加醋地說周遇吉誇大敵軍實力,意圖騙取更多的資源,實則是擁兵自重。


    崇禎皇帝本就多疑,聽了高起潛的話後,心中對周遇吉產生了疑慮,對他的援兵請求也有所猶豫。


    與此同時,高起潛又在後勤補給上動手腳。


    他故意克扣周遇吉軍隊的糧草,原本計劃運送的充足物資被削減了大半。


    負責運輸的官員畏懼高起潛的權勢,不敢違抗,隻能將少量的糧草送往周遇吉的軍營。


    士兵們看著這點可憐的口糧,士氣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周遇吉心急如焚,一邊安撫士兵,一邊再次向朝廷請求支援。


    高起潛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假傳聖旨,命令周遇吉主動出擊,不得延誤。


    周遇吉雖深知此時出擊風險巨大,但君命難違,隻得率領疲憊之師出城迎戰。


    戰鬥打響後,周遇吉身先士卒,一馬當先衝入敵陣,奮勇殺敵。


    然而,由於兵力懸殊,且士兵們餓著肚子,戰鬥力大打折扣。


    而高起潛呢,不僅沒有按照約定派遣援軍,還在一旁冷眼旁觀。


    當看到周遇吉的軍隊陷入困境時,他不但不施以援手,反而下令自己所監督的部隊撤退,讓周遇吉的側翼完全暴露。


    起義軍趁機發動猛攻,喊殺聲震天,周遇吉的軍隊漸漸抵擋不住,陣腳大亂。


    周遇吉雖拚死抵抗,但最終寡不敵眾,從代州退往寧武關,最後全軍覆沒於寧武關上。


    周遇吉的死訊傳來,朝野震驚。


    百姓們為這位忠臣良將的隕落而悲痛不已,街頭巷尾都在傳頌他的英勇事跡,而高起潛卻在暗中得意,繼續在朝廷中為非作歹。


    李自成大軍攻入北京城,楊鼎勳跟著高起潛大軍撤退,聽聞北京城破,崇禎皇帝自縊,導致全軍潰散。


    楊鼎勳跟著高起潛一路奔逃向山東,又從山東去往南京,加入了新組建的弘光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舞祥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舞祥雲並收藏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