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謠言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作者:鳳舞祥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東的這種心理,在東路軍上下頗為普遍。
他們長期跟隨李岩在歸德府附近作戰,雖說李岩已如實向旅帥周雲稟報了他們的功績與職務,但畢竟旅帥是周雲,如今重新會合,眾人心中難免忐忑。
一則擔心周雲對他們不待見,影響日後前程;二則害怕遭到周雲麾下其他將領的輕視,受到排擠打壓。
權力鬥爭,無論何時何地,皆難以避免。
哪怕是在一個小地主家的三兩個下人之間,也會存在明爭暗鬥,更何況是在軍隊將領之間呢?
先前嶽鎮邦的表現,又何嚐不是東西兩路軍將領之間的一種潛在較量呢?雖說旅帥周雲大概率會秉持公正,但親疏有別,亦是事實。
而這,也是李岩暗中默許的結果。
他一生曆經無數爭鬥,對麾下將領的心思自然洞若觀火。
隻要是正當合理的訴求,他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若超出限度,他絕不姑息,就如會上吳初的那番言語。
夜,漆黑如墨,籠罩著開封城。
夜不收副連長孫東率二十名弟兄,在城內暗影的接應下,悄然從城門水道潛入城中,旋即被引至臨時駐地。
孫東稍作歇息後,目光冷峻地將二十人分成四隊,低聲吩咐:“此次任務重大,大家分散到城中各處,讓那消息傳起來。記住,要小心謹慎!”
言罷,眾人迅速消失在夜色裏,向著不同方向奔去。
次日城中一家茶樓,茶香彌漫。
兩人相對而坐,悠閑地品茶閑聊,聲音卻略顯高亢。
“張兄,近來生意怎樣?”李姓商人率先打破沉默,他把玩著手中茶杯,眼中透著無奈與疲憊,話語中滿是對當下局勢的憂心忡忡。
張公子輕輕搖頭,歎息道:“唉,如今城池被圍,我家這買賣全靠貨物進出,眼下這情形,根本沒法經營,實在是愁人啊!”
說罷,他眉頭緊鎖,望向窗外的街道,眼神中憂慮更甚。
“誰說不是呢?這開封府久經戰亂,各方勢力你來我往,就像這杯中茶葉,起起落落,何時才是個頭啊!”李兄放下茶杯,雙手抱胸,臉上寫滿了對這亂世的厭倦與無奈。
“李兄,你那布莊情況如何?”張公子關切問道,目光中滿是擔憂。
“哪能好得了?我剛從汝寧府傾盡所有搬到開封府,本想著能賺些錢迴本,可如今……”李兄說到此處,聲音有些哽咽,眼中隱隱泛起淚花,那是對自己命運的不甘和無奈。
“聽聞你是傾家蕩產搬來此處,如今這般,可要小心啊!”張公子的話語中滿是同情。
“誰說不是呢?正為此事煩憂不已。”李兄無奈地搖頭歎息。
這時,一個家丁匆匆走進茶樓,神色慌張地在人群中搜尋,看到自家少爺後,急忙快步走來。
他看了眼對麵的李公子,臉上露出一絲猶豫,嘴唇微微顫抖,似乎有難言之隱。
“少爺,您怎麽還在這兒?老爺有急事找您!”家丁壓低聲音說道,眼神卻不時瞟向四周,仿佛害怕被人聽到什麽。
“什麽事?就在這兒說!”張公子不耐煩地說道。
家丁麵露難色,咬咬牙,湊到少爺耳邊輕聲說了幾句。
“啥?水……”張公子剛開口,聲音陡然拔高,眼中瞬間充滿恐懼,那恐懼仿佛從心底最深處湧出,瞬間蔓延至全身。
家丁見狀,急忙捂住張公子嘴巴,將未出口的話堵了迴去,隨後拉著少爺便要離開。
李公子見狀,急忙起身攔住去路,滿臉疑惑與急切地問道:“張兄,話可不能說半截啊!到底是什麽水?你好歹給兄弟透露一點。”
張公子望著李公子真誠且急切的眼神,心中一軟,猶豫片刻後說道:“李兄,此事非同小可,我實在不能說。但念在你我兄弟一場,我隻能提醒你一句,快帶著家人跑吧!越快越好!我先走了!”
說罷,他用力掙脫李公子的手,隨著家丁匆匆離去。
茶樓中的其他客人本就被這兩人的高聲交談攪得心煩,此刻看到這突如其來的一幕,先是一愣,繼而覺得好笑。
但張公子那聲驚恐的喊叫,卻讓他們心中猛地一緊。
尤其是聽到那個“水”字,再聯想到兩年前那場可怕的大水,眾人無不臉色慘白,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仿佛那洶湧的洪水此刻就在腳下。
一時間,茶樓內陷入死一般的寂靜,緊接著便是一陣騷亂。
客人們紛紛站起身來,桌椅板凳被碰倒在地,發出刺耳聲響。
他們甚至顧不上付茶錢,便瘋狂地向家跑去。
此時,街道上已經出現了一些拖家帶口的路人,他們神色慌張,腳步匆匆,向著城門方向湧去。
起初隻是零零散散幾個人,但轉眼間,便成群結隊,如潮水般匯聚在一起。
城門上的兵士們看到這洶湧而來的百姓,頓時麵麵相覷,不知所措。
他們不明白發生了什麽事,隻聽到百姓們聲嘶力竭地叫嚷著要出城,那聲音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
這些兵士們哪敢擅自做主打開城門,他們邊奮力護住城門邊急忙將打聽到的情況和現下百姓聚集的狀況如實向上官稟報。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四麵城門皆是如此景象,各處城門匯報到守城將領這這裏。
守將聽聞全城百姓因為衝擊城門後,嚇得亡魂皆冒,臉色慘白如紙。
深知此事非同小可,若處理不當,必將引發大禍,於是不敢怠慢,急忙將此事報於河南巡撫羅繡錦。
與此同時,在城中各處酒肆茶館中,類似的場景不斷上演。
而那些散布消息的人,正是孫東夜不收連的弟兄們。
孫東深知,謠言的散播不能太過直白,要讓百姓們自己去想象、去猜測,這樣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傳遍全城,並深信不疑,以達到他們的目的。
巡撫衙門內,羅繡錦接到守將的稟報後,頓時滿臉驚訝,霍然起身,大聲問道:“什麽?水淹開封?這消息從何而來?”
他們長期跟隨李岩在歸德府附近作戰,雖說李岩已如實向旅帥周雲稟報了他們的功績與職務,但畢竟旅帥是周雲,如今重新會合,眾人心中難免忐忑。
一則擔心周雲對他們不待見,影響日後前程;二則害怕遭到周雲麾下其他將領的輕視,受到排擠打壓。
權力鬥爭,無論何時何地,皆難以避免。
哪怕是在一個小地主家的三兩個下人之間,也會存在明爭暗鬥,更何況是在軍隊將領之間呢?
先前嶽鎮邦的表現,又何嚐不是東西兩路軍將領之間的一種潛在較量呢?雖說旅帥周雲大概率會秉持公正,但親疏有別,亦是事實。
而這,也是李岩暗中默許的結果。
他一生曆經無數爭鬥,對麾下將領的心思自然洞若觀火。
隻要是正當合理的訴求,他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若超出限度,他絕不姑息,就如會上吳初的那番言語。
夜,漆黑如墨,籠罩著開封城。
夜不收副連長孫東率二十名弟兄,在城內暗影的接應下,悄然從城門水道潛入城中,旋即被引至臨時駐地。
孫東稍作歇息後,目光冷峻地將二十人分成四隊,低聲吩咐:“此次任務重大,大家分散到城中各處,讓那消息傳起來。記住,要小心謹慎!”
言罷,眾人迅速消失在夜色裏,向著不同方向奔去。
次日城中一家茶樓,茶香彌漫。
兩人相對而坐,悠閑地品茶閑聊,聲音卻略顯高亢。
“張兄,近來生意怎樣?”李姓商人率先打破沉默,他把玩著手中茶杯,眼中透著無奈與疲憊,話語中滿是對當下局勢的憂心忡忡。
張公子輕輕搖頭,歎息道:“唉,如今城池被圍,我家這買賣全靠貨物進出,眼下這情形,根本沒法經營,實在是愁人啊!”
說罷,他眉頭緊鎖,望向窗外的街道,眼神中憂慮更甚。
“誰說不是呢?這開封府久經戰亂,各方勢力你來我往,就像這杯中茶葉,起起落落,何時才是個頭啊!”李兄放下茶杯,雙手抱胸,臉上寫滿了對這亂世的厭倦與無奈。
“李兄,你那布莊情況如何?”張公子關切問道,目光中滿是擔憂。
“哪能好得了?我剛從汝寧府傾盡所有搬到開封府,本想著能賺些錢迴本,可如今……”李兄說到此處,聲音有些哽咽,眼中隱隱泛起淚花,那是對自己命運的不甘和無奈。
“聽聞你是傾家蕩產搬來此處,如今這般,可要小心啊!”張公子的話語中滿是同情。
“誰說不是呢?正為此事煩憂不已。”李兄無奈地搖頭歎息。
這時,一個家丁匆匆走進茶樓,神色慌張地在人群中搜尋,看到自家少爺後,急忙快步走來。
他看了眼對麵的李公子,臉上露出一絲猶豫,嘴唇微微顫抖,似乎有難言之隱。
“少爺,您怎麽還在這兒?老爺有急事找您!”家丁壓低聲音說道,眼神卻不時瞟向四周,仿佛害怕被人聽到什麽。
“什麽事?就在這兒說!”張公子不耐煩地說道。
家丁麵露難色,咬咬牙,湊到少爺耳邊輕聲說了幾句。
“啥?水……”張公子剛開口,聲音陡然拔高,眼中瞬間充滿恐懼,那恐懼仿佛從心底最深處湧出,瞬間蔓延至全身。
家丁見狀,急忙捂住張公子嘴巴,將未出口的話堵了迴去,隨後拉著少爺便要離開。
李公子見狀,急忙起身攔住去路,滿臉疑惑與急切地問道:“張兄,話可不能說半截啊!到底是什麽水?你好歹給兄弟透露一點。”
張公子望著李公子真誠且急切的眼神,心中一軟,猶豫片刻後說道:“李兄,此事非同小可,我實在不能說。但念在你我兄弟一場,我隻能提醒你一句,快帶著家人跑吧!越快越好!我先走了!”
說罷,他用力掙脫李公子的手,隨著家丁匆匆離去。
茶樓中的其他客人本就被這兩人的高聲交談攪得心煩,此刻看到這突如其來的一幕,先是一愣,繼而覺得好笑。
但張公子那聲驚恐的喊叫,卻讓他們心中猛地一緊。
尤其是聽到那個“水”字,再聯想到兩年前那場可怕的大水,眾人無不臉色慘白,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仿佛那洶湧的洪水此刻就在腳下。
一時間,茶樓內陷入死一般的寂靜,緊接著便是一陣騷亂。
客人們紛紛站起身來,桌椅板凳被碰倒在地,發出刺耳聲響。
他們甚至顧不上付茶錢,便瘋狂地向家跑去。
此時,街道上已經出現了一些拖家帶口的路人,他們神色慌張,腳步匆匆,向著城門方向湧去。
起初隻是零零散散幾個人,但轉眼間,便成群結隊,如潮水般匯聚在一起。
城門上的兵士們看到這洶湧而來的百姓,頓時麵麵相覷,不知所措。
他們不明白發生了什麽事,隻聽到百姓們聲嘶力竭地叫嚷著要出城,那聲音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
這些兵士們哪敢擅自做主打開城門,他們邊奮力護住城門邊急忙將打聽到的情況和現下百姓聚集的狀況如實向上官稟報。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四麵城門皆是如此景象,各處城門匯報到守城將領這這裏。
守將聽聞全城百姓因為衝擊城門後,嚇得亡魂皆冒,臉色慘白如紙。
深知此事非同小可,若處理不當,必將引發大禍,於是不敢怠慢,急忙將此事報於河南巡撫羅繡錦。
與此同時,在城中各處酒肆茶館中,類似的場景不斷上演。
而那些散布消息的人,正是孫東夜不收連的弟兄們。
孫東深知,謠言的散播不能太過直白,要讓百姓們自己去想象、去猜測,這樣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傳遍全城,並深信不疑,以達到他們的目的。
巡撫衙門內,羅繡錦接到守將的稟報後,頓時滿臉驚訝,霍然起身,大聲問道:“什麽?水淹開封?這消息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