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謀動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作者:鳳舞祥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後,周雲傳喚了與他一同從潞安前來的瑞昌商行負責人李平。
州衙內,兩人密談許久,李平才神色凝重地告辭離去。
此後數日,澤州城馬蹄聲疾,一道道指令裹挾著周雲的決心,向著澤州、潞安、沁州的四麵八方飛馳而去。
雪終於停了,久違的陽光灑下,卻未能驅散那徹骨的陰冷。
周雲在二堂內與王彩雲相對而坐,暖爐的火光搖曳,映照著兩人的身影。
“周大哥,你怎的又要走?不是說會在澤州多留些時日嗎?”王彩雲微微仰頭,眼中滿是不舍與詫異,貝齒輕咬著下唇,似有千言萬語堵在心頭。
周雲嘴角上揚,眼中滿是溫柔:“這次不隻是我,我還想帶你一起走。”
“啊!”王彩雲不禁輕唿出聲,粉嫩的臉頰瞬間漲得通紅,她囁嚅著:“怎……怎麽連我也要去?”
周雲眼中閃過一絲促狹:“怎麽,你不願與我同行?”
“哪……哪有,隻是……這是為何呢?”王彩雲垂首,雙手不自覺地絞著衣角,臉上羞怯與疑惑交織。
周雲斂了笑意,將紅娘子的遭遇和現狀細細道來。
王彩雲秀眉微蹙,臉上滿是感同身受的神情:“這或許是氣虛之症,但具體還得當麵診斷才知曉。”
她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掙紮,“隻是我爹會應允我去嗎?再者,我那些病人又該如何是好?”
周雲聞言,微微一怔,這確實是棘手之事。王平怎會舍得讓女兒遠赴歸德行醫?而那些等待醫治的病人,也確實離不開她的照料。
周雲沉思片刻,輕聲說道:“要不,我將她接到此處,讓你診治?”
王彩雲眼中閃過一絲失落,如流星劃過夜空,但她很快便恢複了平靜,輕輕點頭,矜持之態盡顯。
兩人正說著,一名警衛匆匆而入,稟報沁州孫團長有軍報傳來。
王彩雲見周雲有事要忙,便起身告辭,蓮步輕移,悄然離去。
周雲送走王彩雲後,神色凝重地拿起軍報。
孫明遠率近衛二團除四營外的兵力挺進沁州城。
大軍剛至城下,沁州知州便率人開城投降。
然大軍在向沁源進發途中,突遇暴雪,道路濕滑難行,被困於南泉寨。
好不容易等到雪停,大軍一鼓作氣奔襲沁源,那沁源知縣冥頑不靈,緊閉城門。
孫明遠巧用聲東擊西之計,輕而易舉地拿下了沁源縣。
至此,沁州全境皆被周雲的夏軍收入囊中。
軍報中還有孫明遠的書信一封,請示大軍的駐紮之地。
周雲當即修書一封,命內衛以飛鴿傳書送往沁州。
他指示孫明遠按原計劃行事,在沁州招募新兵,讓近衛二團就地休整,待補齊五千新兵後,即刻整訓集結,火速奔赴澤州。
與此同時,周雲依循武鄉時的規劃,向全軍頒布將領品級職稱,並以文書委任的形式正式授銜。
此令一出,全軍沸騰,各級將領皆喜不自禁。
此外,潞安府的劉良佐在周雲的安排下,招募了一萬以流民為主的大軍。
周雲將其中五千人調入薑雲升統領的警衛團,三千人補充到潞安守備團,另兩千人調往獨立團。
依先前計劃,警衛團原警衛營被調出,改編為輜重營和親衛營。
潞安守備團的代團長魏保與楊亮職務對調,由楊亮擔任潞安守備團團長,兼守黎城。
嶽明軒率領的獨立團調迴澤州。周雲派徐同道署理澤潞沁都統,掌管轄區內所有守備團的操練與防衛事務。
這一係列的兵馬調動以及徐同道的任命,皆暗示著將有重大行動。
一府二州的文官們在周雲的指令下,全力征調民夫,籌集物資運往澤州。
諸多地方剛剛平定,人心不穩,這對李真等三位主官而言,無疑是巨大的考驗。
尤其是沁州,蘇崇賢壓力如山,羅洪雖身為守備團長,但兵力多被牽製在昂車關。
念及沁州的艱難處境,周雲特意從澤州新組建的隊伍中調派一營新兵前往沁州支援羅洪。
雖為新兵,卻也聊勝於無。
郭黑子的內衛營被擴編為內衛司,郭黑子擔任副司長,又增設了一位副司長之職。
至此,周雲完成了所有部署。
在與孫明遠等三位團長及暗影方雲海商議後,於本月的最後兩日,從澤州的太行徑出發,踏上了前往河南的征程。
與此同時,河南歸德府衙內,李岩正與新任歸德知府李仲卿、一團長吳初、新編三團團長郭紹、內衛營營長侯貴等人商議出兵大計。
前些時日,李岩收到了周雲的來信,信中詳述了他的戰略構想、對後續敵情的剖析判斷,以及建議與他所率的東路軍東西對進,迅速攻占開封府。
如此一來,雙方打通通道後,物資運輸便能更加便捷高效。
李岩輕咳一聲,打破了屋內的寂靜:“各位,對於用兵之策,不妨各抒己見。”
新編三團長郭紹率先起身,抱拳道:“末將以為,全軍應先合力向西挺進,待與旅帥會合後,再轉而向南進攻。”
“下官不敢苟同郭團長之見。”李仲卿微微搖頭,神色凝重地說道,“我軍若西出歸德府,前方便是開封府。此城堅固,非一朝一夕所能攻克。
與其在開封城下陷入僵局,不如先揀軟柿子捏,先南下攻取汝寧府,再揮師北上攻打開封府,如此更為穩妥。”
“我附議李知府的方略。”近衛一團長吳初點頭表示支持。
一時間,將領們分成兩派,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李岩再次輕咳一聲,眾人皆知他即將定奪,頓時安靜下來。“各位的想法,我已明晰。我決定親率一團前往開封府,三團則先行南下攻取汝寧府。各位下去準備吧!”
待眾人退下後,李岩又命人召迴李仲卿和侯貴。
李岩看著兩人,微笑著說道:“二位方才想必對我的決定心存疑惑吧?”
李仲卿麵露不解之色,輕輕點頭。
李岩長歎一聲:“我如此行事,實則是為防備歸德府內的反叛勢力反撲。雖說我們在各縣都留駐了軍隊,但當地的鄉紳豪強們無不想著東山再起,我們不得不防啊!”
侯貴深以為然地點點頭,李仲卿卻皺眉問道:“如此豈不是徒勞無功?屆時該如何向旅帥交代?”
李岩眼中閃過一道精芒說:“我們能穩住歸德府,保持進攻態勢,便是對旅帥最好的交代。”
這一番話,讓李仲卿和侯貴心中的疑惑不僅未消,反而更深了。
州衙內,兩人密談許久,李平才神色凝重地告辭離去。
此後數日,澤州城馬蹄聲疾,一道道指令裹挾著周雲的決心,向著澤州、潞安、沁州的四麵八方飛馳而去。
雪終於停了,久違的陽光灑下,卻未能驅散那徹骨的陰冷。
周雲在二堂內與王彩雲相對而坐,暖爐的火光搖曳,映照著兩人的身影。
“周大哥,你怎的又要走?不是說會在澤州多留些時日嗎?”王彩雲微微仰頭,眼中滿是不舍與詫異,貝齒輕咬著下唇,似有千言萬語堵在心頭。
周雲嘴角上揚,眼中滿是溫柔:“這次不隻是我,我還想帶你一起走。”
“啊!”王彩雲不禁輕唿出聲,粉嫩的臉頰瞬間漲得通紅,她囁嚅著:“怎……怎麽連我也要去?”
周雲眼中閃過一絲促狹:“怎麽,你不願與我同行?”
“哪……哪有,隻是……這是為何呢?”王彩雲垂首,雙手不自覺地絞著衣角,臉上羞怯與疑惑交織。
周雲斂了笑意,將紅娘子的遭遇和現狀細細道來。
王彩雲秀眉微蹙,臉上滿是感同身受的神情:“這或許是氣虛之症,但具體還得當麵診斷才知曉。”
她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掙紮,“隻是我爹會應允我去嗎?再者,我那些病人又該如何是好?”
周雲聞言,微微一怔,這確實是棘手之事。王平怎會舍得讓女兒遠赴歸德行醫?而那些等待醫治的病人,也確實離不開她的照料。
周雲沉思片刻,輕聲說道:“要不,我將她接到此處,讓你診治?”
王彩雲眼中閃過一絲失落,如流星劃過夜空,但她很快便恢複了平靜,輕輕點頭,矜持之態盡顯。
兩人正說著,一名警衛匆匆而入,稟報沁州孫團長有軍報傳來。
王彩雲見周雲有事要忙,便起身告辭,蓮步輕移,悄然離去。
周雲送走王彩雲後,神色凝重地拿起軍報。
孫明遠率近衛二團除四營外的兵力挺進沁州城。
大軍剛至城下,沁州知州便率人開城投降。
然大軍在向沁源進發途中,突遇暴雪,道路濕滑難行,被困於南泉寨。
好不容易等到雪停,大軍一鼓作氣奔襲沁源,那沁源知縣冥頑不靈,緊閉城門。
孫明遠巧用聲東擊西之計,輕而易舉地拿下了沁源縣。
至此,沁州全境皆被周雲的夏軍收入囊中。
軍報中還有孫明遠的書信一封,請示大軍的駐紮之地。
周雲當即修書一封,命內衛以飛鴿傳書送往沁州。
他指示孫明遠按原計劃行事,在沁州招募新兵,讓近衛二團就地休整,待補齊五千新兵後,即刻整訓集結,火速奔赴澤州。
與此同時,周雲依循武鄉時的規劃,向全軍頒布將領品級職稱,並以文書委任的形式正式授銜。
此令一出,全軍沸騰,各級將領皆喜不自禁。
此外,潞安府的劉良佐在周雲的安排下,招募了一萬以流民為主的大軍。
周雲將其中五千人調入薑雲升統領的警衛團,三千人補充到潞安守備團,另兩千人調往獨立團。
依先前計劃,警衛團原警衛營被調出,改編為輜重營和親衛營。
潞安守備團的代團長魏保與楊亮職務對調,由楊亮擔任潞安守備團團長,兼守黎城。
嶽明軒率領的獨立團調迴澤州。周雲派徐同道署理澤潞沁都統,掌管轄區內所有守備團的操練與防衛事務。
這一係列的兵馬調動以及徐同道的任命,皆暗示著將有重大行動。
一府二州的文官們在周雲的指令下,全力征調民夫,籌集物資運往澤州。
諸多地方剛剛平定,人心不穩,這對李真等三位主官而言,無疑是巨大的考驗。
尤其是沁州,蘇崇賢壓力如山,羅洪雖身為守備團長,但兵力多被牽製在昂車關。
念及沁州的艱難處境,周雲特意從澤州新組建的隊伍中調派一營新兵前往沁州支援羅洪。
雖為新兵,卻也聊勝於無。
郭黑子的內衛營被擴編為內衛司,郭黑子擔任副司長,又增設了一位副司長之職。
至此,周雲完成了所有部署。
在與孫明遠等三位團長及暗影方雲海商議後,於本月的最後兩日,從澤州的太行徑出發,踏上了前往河南的征程。
與此同時,河南歸德府衙內,李岩正與新任歸德知府李仲卿、一團長吳初、新編三團團長郭紹、內衛營營長侯貴等人商議出兵大計。
前些時日,李岩收到了周雲的來信,信中詳述了他的戰略構想、對後續敵情的剖析判斷,以及建議與他所率的東路軍東西對進,迅速攻占開封府。
如此一來,雙方打通通道後,物資運輸便能更加便捷高效。
李岩輕咳一聲,打破了屋內的寂靜:“各位,對於用兵之策,不妨各抒己見。”
新編三團長郭紹率先起身,抱拳道:“末將以為,全軍應先合力向西挺進,待與旅帥會合後,再轉而向南進攻。”
“下官不敢苟同郭團長之見。”李仲卿微微搖頭,神色凝重地說道,“我軍若西出歸德府,前方便是開封府。此城堅固,非一朝一夕所能攻克。
與其在開封城下陷入僵局,不如先揀軟柿子捏,先南下攻取汝寧府,再揮師北上攻打開封府,如此更為穩妥。”
“我附議李知府的方略。”近衛一團長吳初點頭表示支持。
一時間,將領們分成兩派,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李岩再次輕咳一聲,眾人皆知他即將定奪,頓時安靜下來。“各位的想法,我已明晰。我決定親率一團前往開封府,三團則先行南下攻取汝寧府。各位下去準備吧!”
待眾人退下後,李岩又命人召迴李仲卿和侯貴。
李岩看著兩人,微笑著說道:“二位方才想必對我的決定心存疑惑吧?”
李仲卿麵露不解之色,輕輕點頭。
李岩長歎一聲:“我如此行事,實則是為防備歸德府內的反叛勢力反撲。雖說我們在各縣都留駐了軍隊,但當地的鄉紳豪強們無不想著東山再起,我們不得不防啊!”
侯貴深以為然地點點頭,李仲卿卻皺眉問道:“如此豈不是徒勞無功?屆時該如何向旅帥交代?”
李岩眼中閃過一道精芒說:“我們能穩住歸德府,保持進攻態勢,便是對旅帥最好的交代。”
這一番話,讓李仲卿和侯貴心中的疑惑不僅未消,反而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