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軍禮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作者:鳳舞祥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雲見此情形,當機立斷,派遣王奇的警衛二營、警衛營的夜不收以及其他各連,分別向被分割的那半個清軍陣營發起猛烈攻擊。
刹那間,眾多兵士如洶湧潮水般奮勇向前,憑借絕對的兵力優勢,將被包圍的八旗兵殺得片甲不留。
周雲這般舉措,意在使自己的將士們切實經曆與清軍的正麵較量。
即便有部分將士未能親身與清軍展開白刃交鋒,但隻要參與其中,日後聽戰友們講述戰鬥經曆,亦能深刻認知清軍的實力,從而徹底驅散心中對清軍的恐懼陰霾。
伴隨最後一名清軍的倒下,黎城終被周雲順利攻克。
城內百姓於戰鬥期間皆緊閉家門,躲於家中噤若寒蟬。
即便戰鬥已然停歇半天,他們仍心有餘悸,僅在門後小心翼翼地窺探偷聽。
周雲見此狀況,立刻差遣兵士沿街敲鑼,安撫百姓情緒。
同時,命令兵士們清理城門內外的屍首,挖掘大坑予以掩埋。
畢竟天氣炎熱,屍首若不及時處置,極易引發疫病肆虐。
隨後,征集民夫整修受損城牆,清理繳獲物資,又安排兵士駐守城防。
周雲在城牆處指揮人手清理屍首,驟然瞧見城門內敵我雙方屍首堆積如山,不禁被眼前慘烈一幕所震撼。
此刻他才明白為何城門處久攻不下,當時戰況竟已慘烈至此。
他知曉在此處進攻的是王石虎帶領的一個排與騎兵營的將士。
望著層層疊疊的屍首,他內心驀地湧起一陣劇痛,為那些誓死不退、明知必死卻依然無畏衝鋒的勇士們深深動容。
他不知該如何抒發此刻內心的澎湃情感,下意識地對著城門洞內敬了一個後世的軍禮,許久才緩緩放下,以此表達內心的崇敬之意。
周雲對身旁的警衛吩咐道:“讓工兵連的兄弟在這城門洞裏的牆壁上為這些殉難的英勇將士們刻一塊紀念碑吧!以銘記這些英雄的偉大事跡。”
旁邊的警衛鄭重應諾,隨即前去安排。
周雲在處置黎城事務之際,令王奇率領他的警衛二營與騎兵營剩餘兵馬奔赴小壑頭關隘,與關上的獨立團一、二營合力圍殲那剩餘的一千敵軍。
與此同時,昂車關上除近衛二團副團長高雲伍帶領的一、五營外,其餘人馬皆被孫明遠帶出關,前往南門關。
如今的南門關自武鄉放棄,所有兵力撤迴昂車關防守後,並未有其他勢力兵馬駐紮。
孫明遠在南門關稍作休整時,派出哨探前往祁縣的北門關探查詳情。
南北二關相距不遠,未過多久哨探便迴來稟報,北門關駐有千人的薑鑲大同軍。
“防守情形怎樣?是否有清軍八旗兵駐紮?”孫明遠向那哨探問道。
“並未發現清軍,關上防守頗為嚴密,每天關牆城門僅在淩晨開啟一個時辰,供行人進出,過時便關閉。”
“那人員進出有無限製?”
“一次隻能過兩三個人,盤查極為仔細。”
孫明遠打發走哨探令其再探後,獨自在營內踱步兩圈,隨後召來警衛,讓四營長羅洪前來。
北門關前,正值北門關每日通關之時,為數不多的南來北往商人在經過盤查納稅後得以放行。
兩隊兵丁,各司其職,負責盤查進出的行人。
就在通關時間即將結束之際,遠處行來一小隊五六人,皆騎著馬,大搖大擺地走來。
待行至近前,守門兵丁看清這幾人皆是清軍八旗兵裝扮,滿臉橫肉,目空一切。
這些兵丁正望著發呆,欲行禮卻又覺不妥之時,便被這幾名清軍八旗老爺們一頓馬鞭抽得滿臉鞭痕。
“見到爺來了,還敢站著盯著爺看,也不行禮,怎麽著,還想造反啦!我抽死你們。”這些八旗老爺們一邊揮舞著鞭子抽打,一邊大聲叫嚷。
直抽得這些兵丁哇哇亂叫,側身躲避。
見有一個兵丁竟敢躲開,那名八旗老爺頓時怒火中燒。
“我抽你,你還敢躲?爺抽你是給你麵子,你還躲?”說著便欲拔刀。
正在此時,一名將領模樣的人飛速奔來,至跟前,極為熟練地給這幾名八旗老爺打了個千。
“爺,爺,息怒,請爺息怒,是小的們不懂事,衝撞了爺們,我代他們向爺們賠禮道歉。”說完雙膝跪地,在地上連磕幾個頭。
這名抽人的八旗老爺收迴馬鞭,態度極為傲慢,下巴朝天問道:“你是哪位,有何資格替他們賠罪?”
“迴爺的話,小的乃大同軍先鋒王進朝麾下北門關守將李榮。”
“你起來吧!不過你手下這些兵太沒眼力見兒,見到爺竟然敢不行禮,這要在爺營中早就被五馬分屍了。”
這名守將連忙又是一通賠禮,並伸手邀請這幾名八旗兵們進關城,聲稱要設宴招待,為其賠罪。
這幾名八旗老爺這才收起性子,眉開眼笑地跟隨而入。
進入關內一間營房中坐定,早有人送上茶水點心,眾人靜待飯菜酒食備好。
剛坐定,先前拿馬鞭抽人的八旗老爺便開口問道:“李……李榮是吧?我問你,前段時間的許敦他們是否從你們這兒出關?你可知其去往何處?”
李榮聽聞一愣,隨即迴道:“小的不知啊!更不清楚他們去往了哪裏!他們不是在攻打昂車關嗎?前幾天還有文參將從我們這兒經過增援昂車關呢!”
“這幫該死的雜碎,碰到困難就躲,一點都不出力,要不是我大清精銳被拖於太原城,我早……”這名八旗兵自知失言,忙收口不言。
“不知幾位爺,來到小的這北門關,是……”李榮小心翼翼地輕聲問道。
那名八旗兵斜眼瞥了他一下,嚇得李榮連聲道:“不該問,不該問,你看我這嘴。”
“也沒什麽不能告訴你的,再說現在也不是什麽秘密了,許敦他們兩個膽小鬼見久攻不下昂車關,將我等支走,自己趁夜帶兵跑了,這不爺們找了幾天沒線索,迴你們這打聽下。”
李榮對這件事略有耳聞,聽聞確是如此,趕忙賭咒發誓,堅稱絕對未曾見過許參將等人的兵馬。
刹那間,眾多兵士如洶湧潮水般奮勇向前,憑借絕對的兵力優勢,將被包圍的八旗兵殺得片甲不留。
周雲這般舉措,意在使自己的將士們切實經曆與清軍的正麵較量。
即便有部分將士未能親身與清軍展開白刃交鋒,但隻要參與其中,日後聽戰友們講述戰鬥經曆,亦能深刻認知清軍的實力,從而徹底驅散心中對清軍的恐懼陰霾。
伴隨最後一名清軍的倒下,黎城終被周雲順利攻克。
城內百姓於戰鬥期間皆緊閉家門,躲於家中噤若寒蟬。
即便戰鬥已然停歇半天,他們仍心有餘悸,僅在門後小心翼翼地窺探偷聽。
周雲見此狀況,立刻差遣兵士沿街敲鑼,安撫百姓情緒。
同時,命令兵士們清理城門內外的屍首,挖掘大坑予以掩埋。
畢竟天氣炎熱,屍首若不及時處置,極易引發疫病肆虐。
隨後,征集民夫整修受損城牆,清理繳獲物資,又安排兵士駐守城防。
周雲在城牆處指揮人手清理屍首,驟然瞧見城門內敵我雙方屍首堆積如山,不禁被眼前慘烈一幕所震撼。
此刻他才明白為何城門處久攻不下,當時戰況竟已慘烈至此。
他知曉在此處進攻的是王石虎帶領的一個排與騎兵營的將士。
望著層層疊疊的屍首,他內心驀地湧起一陣劇痛,為那些誓死不退、明知必死卻依然無畏衝鋒的勇士們深深動容。
他不知該如何抒發此刻內心的澎湃情感,下意識地對著城門洞內敬了一個後世的軍禮,許久才緩緩放下,以此表達內心的崇敬之意。
周雲對身旁的警衛吩咐道:“讓工兵連的兄弟在這城門洞裏的牆壁上為這些殉難的英勇將士們刻一塊紀念碑吧!以銘記這些英雄的偉大事跡。”
旁邊的警衛鄭重應諾,隨即前去安排。
周雲在處置黎城事務之際,令王奇率領他的警衛二營與騎兵營剩餘兵馬奔赴小壑頭關隘,與關上的獨立團一、二營合力圍殲那剩餘的一千敵軍。
與此同時,昂車關上除近衛二團副團長高雲伍帶領的一、五營外,其餘人馬皆被孫明遠帶出關,前往南門關。
如今的南門關自武鄉放棄,所有兵力撤迴昂車關防守後,並未有其他勢力兵馬駐紮。
孫明遠在南門關稍作休整時,派出哨探前往祁縣的北門關探查詳情。
南北二關相距不遠,未過多久哨探便迴來稟報,北門關駐有千人的薑鑲大同軍。
“防守情形怎樣?是否有清軍八旗兵駐紮?”孫明遠向那哨探問道。
“並未發現清軍,關上防守頗為嚴密,每天關牆城門僅在淩晨開啟一個時辰,供行人進出,過時便關閉。”
“那人員進出有無限製?”
“一次隻能過兩三個人,盤查極為仔細。”
孫明遠打發走哨探令其再探後,獨自在營內踱步兩圈,隨後召來警衛,讓四營長羅洪前來。
北門關前,正值北門關每日通關之時,為數不多的南來北往商人在經過盤查納稅後得以放行。
兩隊兵丁,各司其職,負責盤查進出的行人。
就在通關時間即將結束之際,遠處行來一小隊五六人,皆騎著馬,大搖大擺地走來。
待行至近前,守門兵丁看清這幾人皆是清軍八旗兵裝扮,滿臉橫肉,目空一切。
這些兵丁正望著發呆,欲行禮卻又覺不妥之時,便被這幾名清軍八旗老爺們一頓馬鞭抽得滿臉鞭痕。
“見到爺來了,還敢站著盯著爺看,也不行禮,怎麽著,還想造反啦!我抽死你們。”這些八旗老爺們一邊揮舞著鞭子抽打,一邊大聲叫嚷。
直抽得這些兵丁哇哇亂叫,側身躲避。
見有一個兵丁竟敢躲開,那名八旗老爺頓時怒火中燒。
“我抽你,你還敢躲?爺抽你是給你麵子,你還躲?”說著便欲拔刀。
正在此時,一名將領模樣的人飛速奔來,至跟前,極為熟練地給這幾名八旗老爺打了個千。
“爺,爺,息怒,請爺息怒,是小的們不懂事,衝撞了爺們,我代他們向爺們賠禮道歉。”說完雙膝跪地,在地上連磕幾個頭。
這名抽人的八旗老爺收迴馬鞭,態度極為傲慢,下巴朝天問道:“你是哪位,有何資格替他們賠罪?”
“迴爺的話,小的乃大同軍先鋒王進朝麾下北門關守將李榮。”
“你起來吧!不過你手下這些兵太沒眼力見兒,見到爺竟然敢不行禮,這要在爺營中早就被五馬分屍了。”
這名守將連忙又是一通賠禮,並伸手邀請這幾名八旗兵們進關城,聲稱要設宴招待,為其賠罪。
這幾名八旗老爺這才收起性子,眉開眼笑地跟隨而入。
進入關內一間營房中坐定,早有人送上茶水點心,眾人靜待飯菜酒食備好。
剛坐定,先前拿馬鞭抽人的八旗老爺便開口問道:“李……李榮是吧?我問你,前段時間的許敦他們是否從你們這兒出關?你可知其去往何處?”
李榮聽聞一愣,隨即迴道:“小的不知啊!更不清楚他們去往了哪裏!他們不是在攻打昂車關嗎?前幾天還有文參將從我們這兒經過增援昂車關呢!”
“這幫該死的雜碎,碰到困難就躲,一點都不出力,要不是我大清精銳被拖於太原城,我早……”這名八旗兵自知失言,忙收口不言。
“不知幾位爺,來到小的這北門關,是……”李榮小心翼翼地輕聲問道。
那名八旗兵斜眼瞥了他一下,嚇得李榮連聲道:“不該問,不該問,你看我這嘴。”
“也沒什麽不能告訴你的,再說現在也不是什麽秘密了,許敦他們兩個膽小鬼見久攻不下昂車關,將我等支走,自己趁夜帶兵跑了,這不爺們找了幾天沒線索,迴你們這打聽下。”
李榮對這件事略有耳聞,聽聞確是如此,趕忙賭咒發誓,堅稱絕對未曾見過許參將等人的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