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連克兩城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作者:鳳舞祥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雲靜立營帳之中,神色平靜地聆聽斥候來報。。
他深知清軍南下之勢已如洶湧浪潮,難以阻擋,而己方北上之行亦迫在眉睫。
軍議既罷,他旋即安排新兵調配之事,將訓練的新兵們分派至各新建部隊,著重補充了戰損慘重的二團四五營。
待各部兵員齊整、裝備完備,此輪軍隊整編遂圓滿落幕。
與此同時,千裏之外的虞城,李岩所率東路軍一路風餐露宿,艱難跋涉,終至目的地。
他們自澤州啟程,穿越諸多州府,攻城掠地,然這長達兩個月的漫漫征程亦讓這支隊伍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
原本四千餘人的大軍,如今僅餘三千有餘,那些倒在途中的將士達千餘。
當他們抵達虞城之際,卻見此城仍牢牢掌控於大順朝之手,且城門緊閉。
李岩望著那緊閉的城門,心中滿是無奈與悵惘,他委實不願再令將士們無辜送命。
於是,他果斷派出信使,攜其親筆書信入城,向虞城縣令表明身份,殷切期望其能獻城歸降。
李岩心中實未抱過多奢望,甚至已暗自籌備,令孫東的夜不收效仿修武城之策,潛入城中刺殺縣令。
然信送入城中未及半日,城門竟緩緩開啟,從中步出一人,令李岩驚愕不已,此人竟是他中舉時的同年徐仲卿。
李岩激動難抑,疾步迎上前去,兩雙手緊緊相握,眼眸中淚光閃爍,那是歲月沉澱與久別重逢交織而成的複雜情感。
往昔的風華正茂早已被無情歲月侵蝕殆盡,如今二人皆已步入中年,麵容之上寫滿了滄桑與往昔的故事。
“德輔,別來無恙乎!”李岩的聲音微微顫抖,飽含著多年闊別後的激動與深沉感慨。
“好好,鬆柏兄,別來無恙!”徐仲卿亦是一臉動容,誠摯迴應著李岩的問候。
二人寒暄數語後,攜手並肩步入李岩的營帳。
此時,夫人紅娘子正在帳中,李岩趕忙為二人引見。
紅娘子與徐仲卿相互行禮後,便借故悄然離去,將這方空間留予這兩位久別重逢的故交摯友。
紅娘子靜立帳門外,傾聽帳內傳來的高談闊論與陣陣爽朗笑聲,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欣慰之意。
她輕聲歎息道:“夫君許久未曾如此開懷,真乃難為他了。”
夜幕低垂,徐仲卿妥善安排李岩的大軍順利入城。
大軍入城之後,終於迎來了久違的休整之機。
虞城地處河南,而李岩麾下又多為河南子弟,此刻的他們仿若迴歸故鄉,心中滿是踏實與安寧之感。
士兵們於城中得以充分休憩,士氣亦漸次恢複如初。
然李岩並未因此而有絲毫懈怠時刻保持高度警惕。
他派遣多路哨探,打探周邊情形,尤其是歸德府城的消息,成為了他關注的重中之重。
昨日,李岩接獲消息,歸德府知府桑開弟與參將丁啟光暗中勾結,擒殺了大順朝的河南府尹李際遇。
此消息仿若巨石投入平靜湖麵,瞬間打破了原本相對穩定的局麵,各方勢力必將聞風而動,蠢蠢欲試,一場爭奪權力的激烈鬥爭即將拉開帷幕。
李岩敏銳地意識到,自己絕不能坐以待斃,必須在清軍大舉南下之前,穩固立足,擴充實力,以期在未來與清軍的對抗之中擁有一戰之力。
他急忙找來徐仲卿,將所得消息詳盡講述一遍,而後目光堅毅地問道:“德輔,你對此事有何見解?”
徐仲卿微微蹙額,沉思良久,方緩緩說道:“此消息於吾等而言,利弊共存。利者在於吾等可趁機介入其中,巧妙周旋,以免淪為眾矢之的;弊者則是吾等實力尚未全然恢複,此刻行動需審慎權衡,三思而後行。”
李岩頷首表示讚同:“我亦有此顧慮。然吾等已休整月餘,實不能再繼續等待。我計劃先期奪取歸德府的夏邑縣,你意下如何?”
徐仲卿思索片刻後道:“此舉尚可,唯新招募的千餘新兵訓練尚淺,戰力堪憂。”
“無妨,有老兵引領,他們曆經幾場戰鬥自會成長。”李岩的話語之中充滿了果斷與自信。
兩日後,李岩下達指令,令吳初率領近衛一團出動三個營的兵力,火速奔襲夏邑,務必於兩日之內將其攻克。
吳初領命之後,親率三四五營馬不停蹄地向著夏邑縣城疾馳而去。
當大軍行至距夏邑城不足五裏之地時,吳初見士兵們疲憊困乏,遂下令全軍於樹林陰涼處休憩一炷香的時間,而後再行出發。
士兵們如蒙大赦,紛紛暢飲清水,而後倒地酣然入睡。
一炷香的時間轉瞬即逝,吳初喚醒沉睡的士兵,正欲繼續行軍之際,探馬突然來報,夏邑城城門大開,百姓進出自由,城上守軍防備鬆弛。
吳初心中大喜過望,當即下令全軍加速前進,定要在城內守軍反應過來之前奪取城門。
他先遣出一個排的士兵,喬裝成平民模樣,先行趕赴城門,籌備裏應外合之計。
此排士兵一路小跑來到夏邑城附近,依計原地休憩。
他們飲了口水,整理了下衣裳,將兵刃藏匿於一輛強搶來的馬車上,而後大搖大擺地走向城門。
“何事?交稅。”守門兵丁有氣無力地問道。
排長上前點頭哈腰地迴道:“拖了些山貨進城售賣,稅需交多少?”
兵丁打了個哈欠,不耐煩地說道:“一人交五文,貨物二十文,快些快些。”
“好好,我這便去取。”排長言罷轉身走向馬車,抽出長刀隱匿於身後,臉上依舊掛著諂媚的笑容,緩緩走向兵丁。
“給您!”排長伸出左手,就在兵丁伸手欲接之時,排長右手的長刀如閃電般揮出,一道寒光閃過,兵丁的脖頸已被斬斷。
圍聚在馬車旁的士兵們見狀,迅速從馬車中抽出長刀,殺向其餘守門兵丁。
此時,城門處的兵丁們方如夢初醒,高唿“敵襲”,然為時已晚,城門已被排長等人成功占據。
城上的守軍見狀,紛紛湧下城來,妄圖奪迴城門。
排長等人毫無懼色,迅速列陣,揮刀抵禦著如潮水般湧來的敵人。
就在雙方激戰正酣之時,城外喊殺聲震天動地,吳初率領的大隊士兵如洶湧澎湃的潮水般殺奔城門而來。
城內守軍見大勢已去,嚇得紛紛四散奔逃,夏邑城遂輕而易舉地落入李岩軍之手,夏邑縣令見勢不妙,果斷投降。
剛攻克夏邑縣,李岩的命令又接踵而至,令吳初留下一個營駐守,其餘人馬即刻奔襲永城。
吳初稍作休息後,於第三日如法炮製,以同樣的方式順利拿下了永城縣。
短短三日,連下兩城,李岩接獲捷報後欣喜萬分。
然他亦明白,此不過是一個開端,下一步便是要全力奪取歸德府。
唯有占據歸德府,方能積蓄充足力量,向著山東拓展勢力,進而攻克徐州。
他深知清軍南下之勢已如洶湧浪潮,難以阻擋,而己方北上之行亦迫在眉睫。
軍議既罷,他旋即安排新兵調配之事,將訓練的新兵們分派至各新建部隊,著重補充了戰損慘重的二團四五營。
待各部兵員齊整、裝備完備,此輪軍隊整編遂圓滿落幕。
與此同時,千裏之外的虞城,李岩所率東路軍一路風餐露宿,艱難跋涉,終至目的地。
他們自澤州啟程,穿越諸多州府,攻城掠地,然這長達兩個月的漫漫征程亦讓這支隊伍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
原本四千餘人的大軍,如今僅餘三千有餘,那些倒在途中的將士達千餘。
當他們抵達虞城之際,卻見此城仍牢牢掌控於大順朝之手,且城門緊閉。
李岩望著那緊閉的城門,心中滿是無奈與悵惘,他委實不願再令將士們無辜送命。
於是,他果斷派出信使,攜其親筆書信入城,向虞城縣令表明身份,殷切期望其能獻城歸降。
李岩心中實未抱過多奢望,甚至已暗自籌備,令孫東的夜不收效仿修武城之策,潛入城中刺殺縣令。
然信送入城中未及半日,城門竟緩緩開啟,從中步出一人,令李岩驚愕不已,此人竟是他中舉時的同年徐仲卿。
李岩激動難抑,疾步迎上前去,兩雙手緊緊相握,眼眸中淚光閃爍,那是歲月沉澱與久別重逢交織而成的複雜情感。
往昔的風華正茂早已被無情歲月侵蝕殆盡,如今二人皆已步入中年,麵容之上寫滿了滄桑與往昔的故事。
“德輔,別來無恙乎!”李岩的聲音微微顫抖,飽含著多年闊別後的激動與深沉感慨。
“好好,鬆柏兄,別來無恙!”徐仲卿亦是一臉動容,誠摯迴應著李岩的問候。
二人寒暄數語後,攜手並肩步入李岩的營帳。
此時,夫人紅娘子正在帳中,李岩趕忙為二人引見。
紅娘子與徐仲卿相互行禮後,便借故悄然離去,將這方空間留予這兩位久別重逢的故交摯友。
紅娘子靜立帳門外,傾聽帳內傳來的高談闊論與陣陣爽朗笑聲,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欣慰之意。
她輕聲歎息道:“夫君許久未曾如此開懷,真乃難為他了。”
夜幕低垂,徐仲卿妥善安排李岩的大軍順利入城。
大軍入城之後,終於迎來了久違的休整之機。
虞城地處河南,而李岩麾下又多為河南子弟,此刻的他們仿若迴歸故鄉,心中滿是踏實與安寧之感。
士兵們於城中得以充分休憩,士氣亦漸次恢複如初。
然李岩並未因此而有絲毫懈怠時刻保持高度警惕。
他派遣多路哨探,打探周邊情形,尤其是歸德府城的消息,成為了他關注的重中之重。
昨日,李岩接獲消息,歸德府知府桑開弟與參將丁啟光暗中勾結,擒殺了大順朝的河南府尹李際遇。
此消息仿若巨石投入平靜湖麵,瞬間打破了原本相對穩定的局麵,各方勢力必將聞風而動,蠢蠢欲試,一場爭奪權力的激烈鬥爭即將拉開帷幕。
李岩敏銳地意識到,自己絕不能坐以待斃,必須在清軍大舉南下之前,穩固立足,擴充實力,以期在未來與清軍的對抗之中擁有一戰之力。
他急忙找來徐仲卿,將所得消息詳盡講述一遍,而後目光堅毅地問道:“德輔,你對此事有何見解?”
徐仲卿微微蹙額,沉思良久,方緩緩說道:“此消息於吾等而言,利弊共存。利者在於吾等可趁機介入其中,巧妙周旋,以免淪為眾矢之的;弊者則是吾等實力尚未全然恢複,此刻行動需審慎權衡,三思而後行。”
李岩頷首表示讚同:“我亦有此顧慮。然吾等已休整月餘,實不能再繼續等待。我計劃先期奪取歸德府的夏邑縣,你意下如何?”
徐仲卿思索片刻後道:“此舉尚可,唯新招募的千餘新兵訓練尚淺,戰力堪憂。”
“無妨,有老兵引領,他們曆經幾場戰鬥自會成長。”李岩的話語之中充滿了果斷與自信。
兩日後,李岩下達指令,令吳初率領近衛一團出動三個營的兵力,火速奔襲夏邑,務必於兩日之內將其攻克。
吳初領命之後,親率三四五營馬不停蹄地向著夏邑縣城疾馳而去。
當大軍行至距夏邑城不足五裏之地時,吳初見士兵們疲憊困乏,遂下令全軍於樹林陰涼處休憩一炷香的時間,而後再行出發。
士兵們如蒙大赦,紛紛暢飲清水,而後倒地酣然入睡。
一炷香的時間轉瞬即逝,吳初喚醒沉睡的士兵,正欲繼續行軍之際,探馬突然來報,夏邑城城門大開,百姓進出自由,城上守軍防備鬆弛。
吳初心中大喜過望,當即下令全軍加速前進,定要在城內守軍反應過來之前奪取城門。
他先遣出一個排的士兵,喬裝成平民模樣,先行趕赴城門,籌備裏應外合之計。
此排士兵一路小跑來到夏邑城附近,依計原地休憩。
他們飲了口水,整理了下衣裳,將兵刃藏匿於一輛強搶來的馬車上,而後大搖大擺地走向城門。
“何事?交稅。”守門兵丁有氣無力地問道。
排長上前點頭哈腰地迴道:“拖了些山貨進城售賣,稅需交多少?”
兵丁打了個哈欠,不耐煩地說道:“一人交五文,貨物二十文,快些快些。”
“好好,我這便去取。”排長言罷轉身走向馬車,抽出長刀隱匿於身後,臉上依舊掛著諂媚的笑容,緩緩走向兵丁。
“給您!”排長伸出左手,就在兵丁伸手欲接之時,排長右手的長刀如閃電般揮出,一道寒光閃過,兵丁的脖頸已被斬斷。
圍聚在馬車旁的士兵們見狀,迅速從馬車中抽出長刀,殺向其餘守門兵丁。
此時,城門處的兵丁們方如夢初醒,高唿“敵襲”,然為時已晚,城門已被排長等人成功占據。
城上的守軍見狀,紛紛湧下城來,妄圖奪迴城門。
排長等人毫無懼色,迅速列陣,揮刀抵禦著如潮水般湧來的敵人。
就在雙方激戰正酣之時,城外喊殺聲震天動地,吳初率領的大隊士兵如洶湧澎湃的潮水般殺奔城門而來。
城內守軍見大勢已去,嚇得紛紛四散奔逃,夏邑城遂輕而易舉地落入李岩軍之手,夏邑縣令見勢不妙,果斷投降。
剛攻克夏邑縣,李岩的命令又接踵而至,令吳初留下一個營駐守,其餘人馬即刻奔襲永城。
吳初稍作休息後,於第三日如法炮製,以同樣的方式順利拿下了永城縣。
短短三日,連下兩城,李岩接獲捷報後欣喜萬分。
然他亦明白,此不過是一個開端,下一步便是要全力奪取歸德府。
唯有占據歸德府,方能積蓄充足力量,向著山東拓展勢力,進而攻克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