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雲與李岩合兵一處後,就地休整了一日。


    這一日的休整,仿若給疲憊的將士們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讓他們暫時忘卻了征途的艱辛。


    休整完畢,大軍再次啟程,向著沁州進發,那裏有紅娘子等人在等候著他們的會合。


    行軍途中,兩支隊伍呈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氣象。


    周雲麾下的士兵在副職這些向雲社成員的將領帶領下,個個精神飽滿,士氣高昂。


    他們一邊邁著整齊的步伐前行,一邊學唱著各地的民俗小調。


    那曲調悠揚婉轉,在行軍隊伍中此起彼伏,仿佛給這枯燥的行軍之路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


    這些小調通俗易懂,其中尤以陝西眉戶小調《小媳婦迴娘家》和河南梆子《老來難》最受士兵們喜愛。


    特別是《小媳婦迴娘家》,因其表演形式豐富,可多人參演,成了士兵們的最愛。


    瞧,這邊一個士兵扮演婆婆,那神態、那動作,活靈活現。


    旁邊十二個士兵分別扮演一年十二個月都想迴娘家的媳婦,他們那俏皮的模樣,把小媳婦們急切又無奈的心情展現得淋漓盡致。


    旁邊的軍士們則一邊行軍,一邊有節奏地打著拍子,整個隊伍沉浸在一片歡快熱烈的氛圍之中。


    媳婦們唱道:“正月裏,小媳婦,婆婆在家裏,問一聲,老媽媽,迴趟娘家去。”


    婆婆迴應:“不能去,忙著哩。”


    媳婦再問:“正月裏,忙的奏啥呢?”


    婆婆答:“來人呢,待客呢,你說忙的,奏啥呢?”


    如此這般,一唱一和,趣味十足。


    反觀李岩麾下的將士,士氣明顯低落。


    他們一個個耷拉著腦袋,隻是悶頭趕路。


    那沉悶的氛圍,與周雲這邊部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他們不時看向周雲麾下那充滿歡聲笑語、節拍聲不斷的隊伍,眼中流露出了向往的神色。


    周雲騎在馬上,看著眼前這一切,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而李岩則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


    “報……稟旅帥,後方有一支百人的小股騎兵正快速追來,距我部約三十裏,目的不明。”


    急促的軍報聲,打破了原有的寧靜,也打斷了周雲與李岩的沉思,歡快的小調和節拍聲戛然而止,緊張的氣氛瞬間彌漫在整個隊伍之中。


    “再探,你等要注意安全!”周雲神色凝重地交待哨探騎兵。


    說罷,他轉頭看向李岩,“大哥!我等現在該如何應對?請大哥示下!”


    “子辰,你來指揮吧!我本人連同麾下一千兵馬由你調動。”李岩微笑著迴道,眼中透著對周雲的信任。


    “大哥,這怎麽行?你在這,我哪能全權指揮?”周雲麵露難色。


    “說讓你來,就你來,哪來那麽多講究?”李岩有些惱地斥道。


    周雲見李岩如此堅決,便不再推脫,隻是笑了笑,點頭同意。


    “傳令,徐同道的騎兵,留下前營哨探後,全速增援後方騎兵一部,不得有誤。”


    “傳令,全軍停止前進,前隊改後隊,尋找有利地形,列陣迎敵。”


    “傳令,秘書班外部秘書方雲海立馬整理分析情報,及時稟報。”


    周雲一連三道命令下達,整個隊伍迅速行動起來。


    周雲麾下的士兵反應速度極快,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按照各軍事正職們的要求執行到位。


    而李岩麾下這邊,卻許久之後還在整隊,將領們的唿喝聲此起彼伏。


    李岩看到這一幕,輕輕搖了搖頭,“子辰,我帶來的這些兵,你也要管起來,你看這一比,差距太明顯了。”


    周雲看向李岩所指的方向,點了點頭。


    “報……現已探明後方小股騎兵為投降清軍的吳三桂先鋒哨騎,後方尚有一千關寧鐵騎先鋒軍正快速而來。”


    李岩和周雲聽到這個消息,都不禁倒抽一口涼氣,兩人對視一眼,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驚懼。


    周雲沉思片刻後,對那哨探說道:“除了留下哨探監視敵軍外,其餘騎兵撤迴本陣,駐於兩翼,等候命令。”


    “大哥,你看這樣安排如何?”周雲向李岩投去詢問的目光。


    李岩摸了摸頜下的胡須,神色沉靜地說道:“你做的對,不能一味地跑,要有拚一下的勇氣,闖王他們就是一味地逃跑,不敢迴頭頂一下,我曾多次建議他全力投入阻擋追兵都被駁迴,唉……。”


    說著,李岩掏出地圖,仔細查看,“此股騎軍可能是從太原城南下為肅清周邊武裝的部鋒隊,人數也就這麽多了,後麵應該不會有大部隊隊,打退這股敵人,我們就可以安然後撤。”


    “我也覺得不能跑,至少現在不能,要打的一拳出,免的百拳來,不打退這撥南下的清軍,後麵遲早要被追上。”周雲目光堅定地說道。


    “我們就在此,等著他們來,我去帶著我帶來那一千兵,方便你指揮,子辰,大膽指揮,大哥支持你,相信你不會給周家丟臉的。”李岩拍了拍周雲的肩膀。


    周雲雖不明白李岩話語中的深意,但此時也無暇多想,隻是點了點頭。


    周雲他們列陣的地方,地形並不理想,隻有麵對來軍方向的右手邊是武鄉水河流,這勉強能讓己方少受一麵之敵。


    周雲當機立斷,將郭英的右部兵馬調到前部與高傑並列,以阻擋騎兵衝鋒。


    同時安排後部及工兵隊拿出看家本領,大量製作拒馬樁。


    在以往的戰鬥中,他們深知拒馬樁對付騎兵極為管用。


    此外,他還將李岩的一千軍兵放入後營,作為預備隊備用。


    “嘿!聽說這次來的是關寧鐵騎,我們這能擋住嗎?”


    前營陣地內前排一名小兵有些緊張地問身旁的同伴。


    “我看能,前麵我們八百人將李友軍一萬多人都打敗了,裏麵就有600騎軍,現在可都成了我們自己的騎兵了。”


    旁邊的同伴故作輕鬆地迴道,可那微微顫抖的聲音還是出賣了他內心的緊張。


    這時,部總高傑走上前來,按照周雲的命令,將原本四排的行列調整到六排,並指導著前麵兩排的長槍兵士們將槍平端,架於拒馬樁上,後麵幾排則將長槍放置於身旁,每人手持投擲用的短矛四五根。


    這些戰術動作,他們在之前的戰鬥中都已熟練運用,如今做起來也算是駕輕就熟。


    騎兵的速度極快,這邊還在緊張準備應對之策,那一千騎兵已然如洶湧的潮水般浩浩蕩蕩地開了過來。


    那千馬奔騰之勢,仿若悶雷在大地滾動,排山倒海般的氣勢,仿佛能摧毀眼前一切阻擋之物。


    對麵騎兵陣營內,吳三桂前鋒參將吳應期正勒馬停駐,目光如炬地打量著對方陣營。


    吳應期是吳三桂的親侄兒,自幼喜愛騎馬射箭,練就了一身驍勇善戰的本領。


    此時的他還比較年輕,不過二十多歲,但因其勇猛過人,吳三桂對他極為看重,此次特意讓他領一千兵馬隨大軍前出,清掃各地殘餘勢力。


    這一路行來,他率領關寧鐵騎剿滅收降各路明朝餘孽和大順小股留守兵馬,那些軍隊在他的鐵騎衝鋒下,如土雞瓦狗般不堪一擊,這讓他愈發驕縱。


    現如今,竟然有軍隊敢列陣對抗他的無敵關寧鐵騎,在他看來,這簡直是自尋死路。


    他嘴角泛起一抹輕蔑的笑容,向前輕輕一揮手,引軍毫無顧忌地衝向對麵陣營。


    一時間,馬蹄聲如戰鼓轟鳴,大地都為之震顫,一場激烈的大戰即將拉開帷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舞祥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舞祥雲並收藏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