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雲在大堂內稍作愣神,隨後大剌剌地徑直走向那明鏡高懸的桌案後,一屁股坐下。


    他目光投向麵前的劉良佐,朗聲道:“劉州判,站著作甚?快請坐。”


    “哎!好的好的。”劉良佐應著,隻挨著半邊屁股小心翼翼地坐下了。


    “我大哥剛走,我對這兒還不熟,你給我講講這州衙的情況吧。”周雲說道。


    “好的好的。州衙佐貳官如今就剩我這一個判官了,下麵六房人員倒是齊全,隻是如今朝廷已不複存在,整個衙門人浮於事,俸祿都發不出來了。”說完,劉良佐偷偷地瞄了周雲一眼。


    周雲神色淡然:“先別和我講困難,隻說實際情況。”


    “好的好的。三班衙役都有缺員,尤其是皂班缺得最多。至於其他屬官和雜職,也或多或少有些欠缺,州衙大致就是這樣。”


    “很好,你派人把六房各主事、吏員,還有三班衙役都叫到大堂來,我有事情吩咐。”周雲在劉良佐說完後下令道。


    劉良佐領命,趕忙去安排。


    周雲則把自己的二十名警衛叫進來,一番叮囑。


    不多時,人們陸陸續續來到大堂,一進大堂,便看到大堂兩邊站滿了持刀的護衛,眾人嚇得戰戰兢兢,在大堂前站定,心中驚恐萬分。


    這些賊軍不會一言不合就大開殺戒吧?早知道這麽危險,當初就不該繼續留在這兒任職。


    之前李岩進城後,對他們和百姓都很寬鬆,沒有喊打喊殺,這才是他們繼續留任的原因。


    如今這架勢,可太不妙了,人人都在心中懊悔不已。


    待劉良佐確認最後一人到齊,周雲高坐於大堂之上,對著堂下眾人開口道:“各位!今日叫你們來,是有幾件事要和諸位交代一下。”


    劉良佐原本坐在堂下,此時立刻起身拱手道:“請將軍示下,我等定當遵照執行。”


    下麵眾人也齊聲高唿:“請將軍示下,我等定當遵照執行。”


    周雲朝劉良佐投去一個讚賞的眼神,對他的配合很是滿意。


    “第一,從今往後,我便是澤州的知州,大家以後稱我為知州大人,澤州境內一切大小事務皆由知州州衙管理。”


    劉良佐適時應道:“知州大人。”


    眾人也跟著劉州判齊聲高唿:“知州大人。”


    周雲心中暗笑,這劉良佐真是個機靈的家夥。


    “第二,六房各主事、吏員,三班衙役暫時維持原樣,不作變動,每日按時點卯,不得無故遲到早退,如有無故缺勤者,按通匪論處。”


    劉良佐這次沒敢接話,這懲罰太嚴厲了,不來就按通匪處理,那可是要掉腦袋的。


    “第三,所有人不得無故欺壓、盤剝百姓,暫時沿用明朝法令,賦稅方麵廢除一切苛捐雜稅,隻征收正稅。”


    “屬下遵命!”劉良佐恰到好處地迴應道。


    “屬下遵命!”眾人附和。


    “我要說的就這三件事,大家各司其職,散了吧!”周雲一拍驚堂木,把眾人嚇得不輕。


    周雲單獨留下劉良佐,稱讚他顧全大局、忠心職守,是難得的賢才。


    說完,交給他一項任務,讓他會同兵房主持招兵事宜。


    需招募正兵兩千,輔兵一千,要求是年輕力壯的良家子弟,識字和有一技之長的優先錄用。


    正兵月餉一兩五錢,被招募者家中稅負減半;輔兵月餉一兩,其家中稅負減三成。


    “知州大人,一下子在城內招這麽多人,可能招不滿,是否可以適當放寬標準?”劉良佐悶聲問道。


    周雲語氣堅決:“就按這個標準,招兵又不隻是針對城內,整個澤州轄下的村鎮都要去招。”


    “是是,我這就安排人照此辦理。”


    劉良佐走後,周雲又派了兩名警衛去協助他,一是督促,二是監視。


    自此,周雲開始正式履行知州的職責,不停地召見六部各房的主事談話,安排工作事宜。


    時間就在緊張忙碌中悄然流逝,一連數日,周雲未曾踏出知州衙門,他甚至把住處也搬到了這裏,隻為方便辦公。


    這幾日,周雲也送信給了武鄉的高雲伍和蘇崇賢,告知他們自己這邊的情況和安排。


    在周雲將州衙內人員分工和管轄事宜理順後,他決定去看看招兵的情況。


    這幾天,劉良佐四處奔波,並未前來匯報招兵的具體情況,那兩名跟著的警衛雖來過兩次匯報,但說得不清不楚,周雲決定親自去查看。


    在兵房一名小吏的引領下,周雲來到城西的臨時營地內。


    可到了招兵處,並沒有他想象中踴躍參軍的熱鬧場景,隻有寥寥數人在那兒詢問。


    周雲進到營內,兵房主事趕忙迎出來:“拜見知州大人。”


    “現在招到多少人了?”周雲麵色嚴肅地問道。


    “稟大人,城內目前隻招到了 315 人,城外招到 226 人,總共 541 人。”


    “怎麽這麽久才招這麽點人?劉州判呢?”


    “稟大人,百姓大多不願當兵入伍,劉州判去各個鎮村親自招兵了,說是今天迴城。”兵房主事有些畏懼地說道。


    周雲聽後並未言語,轉身出了營門,步行前往城中街道。


    澤州城作為直隸州,直隸山西承宣布政使司,人口約有 50 萬,除去老幼婦孺,招個兩三千人按理說並不難。


    途中,常能碰到拿著銅鑼邊敲邊吆喝的衙役。


    “咣咣咣……各位街坊鄰居,老少爺們,知州有令,招兵入伍,正兵月餉一兩五錢,稅負減半,輔兵月餉一兩,稅減三成。”


    “咣咣咣,老少爺們……”


    周雲覺得這種沿街吆喝的方式可行,畢竟這個時代文盲率極高,就像後世村裏有事也是靠廣播通知。


    不過,他覺得這吆喝的內容沒什麽吸引力,自己給的餉銀不算高,單靠餉銀能吸引多少人呢?而且這次招兵又不是針對流民。


    想到流民,他突然豁然開朗,對啊!可以到流民中去招兵啊!又快人數又多,還能從中挑選合適的人選。


    他在城內來來迴迴轉了好幾圈,所見之景卻讓他眉頭緊鎖。百姓對應征一事反應極為冷淡,若不是家中已經窮得揭不開鍋,根本不會有人願意應征入伍。


    自古便有“當兵吃糧”的說法,在這個動蕩的時代,有口飯吃,誰又願意投身軍旅、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呢?


    周雲兜兜轉轉了幾圈後,迴到了臨時軍營。巧的是,正趕上劉良佐從下麵的村鎮風塵仆仆地迴返至此。


    劉良佐見到周雲,趕忙行禮,而後便安靜地坐在一旁,大氣都不敢出,就等著周雲的一頓訓斥。這幾日的征兵情況實在糟糕,他知道自己難辭其咎。


    周雲看著劉良佐,隻見他幾日奔波下來,整個人都瘦得脫了相。心裏不禁泛起一絲感動,這個劉良佐啊,雖然膽子不大,但遇到事情從不推諉,性格謙恭,卻又不卑躬屈膝,是個實實在在幹事的人。


    “劉州判,你辛苦了,這幾日怕是都沒怎麽休息好吧?人不是鐵打的,太累了可得休息,不然身體可吃不消。”周雲的聲音溫和而關切。


    劉良佐原本已經做好了承受狂風暴雨的準備,卻沒料到等來的竟是這樣幾句暖心的安慰。刹那間,一股暖流湧上心頭,他隻覺得鼻頭一酸,眼眶也有些濕潤了。


    “謝知州大人體諒,屬下謹記。”劉良佐迴答時,聲音都有些哽咽。


    “這征兵的差事不好辦,我心裏都明白。但咱們可不能因為難就不幹了,你說是吧?我琢磨著,或許咱們可以改變一下方法,說不定就能有轉機呢。”周雲緩緩說道。


    “請大人指點,屬下定當照辦。”劉良佐趕忙迴應。


    “哎……可不能說是指點,咱們一起探討探討,一起想想辦法。”周雲擺了擺手,語氣輕快起來。


    “好的,好的。”劉良佐連連點頭。


    “我是這麽想的。這‘當兵吃糧’,現在有糧吃的人都不願當兵,那什麽人沒糧吃呢?什麽人是吃不上飯但又是良民的呢?”周雲一邊說著,一邊觀察劉良佐的表情。


    劉良佐剛聽到“當兵吃糧”這四個字時,眼睛就亮了一下,再聽到後麵的引導,腦海中瞬間閃過兩個字。


    “流民。”兩人幾乎是同時脫口而出。是啊,如今正值兵荒馬亂、改朝換代之時,什麽人最多?那些吃不上飯、流離失所的“流民”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舞祥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舞祥雲並收藏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