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薛儀的慢慢講述,郭紹和袁向庵這才知道其中的原委。
原來,這還真是淮州知府常森的“功勞”。
這人自景耀十三年到任淮州,隻一年工夫就把淮州霍霍得不成樣子。
老百姓在淮州沒了活路,隻能背井離鄉,四處逃荒去。
可是淮州南部有六百裏大桐山,東部也非富裕之地,所以大家大多數選擇西、北兩個方向。
向西是唐州,向北就是葉州。
唐州知府劉鶴剛開始對這些百姓還挺歡迎,可是僅僅過了不到半年,就立刻變了臉。
聽說是常森親自跑了一趟唐州,也不知他跟劉鶴具體密謀了什麽,反正從那之後不久,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不僅在唐、淮兩地之間設置封鎖線,還將偷偷逃到唐州的流民抓起來,給他們扣上一個私逃家奴的罪名,直接被淮州幾個大家族瓜分完畢,成為名副其實的家族奴隸。
“我堂兄就是那時候路見不平,才為人出頭的,結果也被劉鶴關了起來,要不是有都尉和陳大當家相救,他恐怕也落不到一個好下場!”
薛儀最後向郭紹深深一禮,再次對他的救命之恩表示感謝。
“原來如此。這麽說,從去年開始,唐州就不接收流民了?”袁向庵問道。
“並非如此,他們隻是不接收淮州流民,唐州西側樊州那裏流民還是很多的。
劉鶴去年初曾發布過一份告示,說如果在唐州發現有人收留淮州流民,他就直接把他全家抓起來,送到淮州黑窯裏去當奴隸。”
聽到薛儀的迴答,郭紹站起來慢慢踱了兩步,他對劉鶴威脅百姓的話沒有興趣,但那個“黑窯”卻引起了他的注意。
“聽你這麽說,淮州有很多黑窯了?”
“是的,淮州雖然地廣人稀,屬於典型的窮山惡水,但是金銀銅鐵各種礦產很多。
不過這些礦產大多把持在那些大族手裏,一般人很難見到。”
郭紹狂喜,一把抓住薛儀的胳膊,聲音急切:“你知不知道這些黑窯都在哪裏?被哪幾個家族把持?”
薛儀被他突然間的動作嚇了一跳,反應過來後才哆哆嗦嗦迴道:
“我隻聽說過兩處,一處是銀礦,一處是鐵礦。銀礦在申河縣境內,歸易家所有,鐵礦就在小關口……”
郭紹聽到這裏,再也按捺不住興奮,一掌拍在案幾上。
“天助我也!”
他暫時對銀礦不感興趣,但對鐵礦卻極其渴望。
有了鐵,就能不斷打造兵器甲胄,生逢亂世,手裏有刀,還擔心沒有銀子嗎?
袁向庵這時也向郭紹拱手道喜:“恭喜都尉!看來,這小關口竟是咱們的福地啊!”
“確實如此,此地要人有人,要鐵有鐵,咱們一定要拿到手。”
郭紹說到這裏,從旁邊拿出一張紙來,提筆寫就一封手令,然後快步走到門口位置,大聲唿喊。
“來人!”
話音未落,外麵進來一人,卻不是孫弘,而是一個長臉黑瘦、身材高大的青年。
隻見他身穿黑色布衣,腰間挎著一柄官軍製式手刀,顯得威武不凡。
薛儀對他頗為好奇,不由多看了兩眼,他在郭紹身邊這麽久,還從來沒見過這人,也不知都尉從哪找來的?
此人進得大堂,對薛、袁二人視而不見,直接來到郭紹身側,躬身抱拳道:“請都尉吩咐!”
郭紹對他沒有客氣,抓起那張手令,遞到他的麵前。
“這是新的命令,也是目前你們小隊最重要的任務,全力探查小關口李家的詳細信息,包括他們的人口、資產、背景、勢力範圍還有護衛力量,我要盡快拿到結果!”
黑瘦青年接過手令,再次向郭紹抱拳行禮後,轉身快步而去。
從進來到出去,不過一彈指工夫,腳步輕盈,幾無聲息。
薛儀臉色更加凝重,這麽厲害一個人,就藏在自己眼皮底下,可自己竟然一點都沒有察覺,如果他對自己心懷歹意……
薛儀想到這裏,背後寒意襲滿全身。
“這是我新成立的內衛,準備在孫大哥走後,讓他做我的護衛統領。
目前他帶了幾個人,在外幫我探查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那份名單就是他們交上來的第一份工作報告。”
薛儀和袁向庵雖然沒聽說過“工作報告”這個詞,但也能理解是什麽意思。
唯獨薛儀心中感覺有些複雜,一直以為自己是都尉建立的唯一消息渠道,沒想到現在還有一個“內衛”。
雖然現在這個“內衛”看起來不過幾個人,但光聽名字就知道他們具體是幹什麽的。
都尉這是要建立一內一外兩個情報機構。
看來,自己要給手下那幫人提個醒了,得讓他們以後行事謹慎一點,千萬不能被人抓到把柄!
“這是咱們內部機密,你們不要外傳!”
郭紹的聲音又在屋內迴蕩,薛儀一驚,急忙抬頭,剛好對上郭紹那雙明亮的眼睛。
好在郭紹也隻是盯了他一眼,很快就轉過頭,去跟袁向庵說話了。
薛儀這才稍稍鬆了一口氣,暗想這個主子是越來越難以對付了。
郭紹對薛儀其實還是很滿意的,其人德才兼備不說,對自己還算忠心,就是權力欲望比較重,什麽事情都想抓在自己一個人手裏。
這怎麽能行呢?
趁著現在行軍司還比較弱小,先稍微敲打一下,免得將來弄得自己不好收拾。
“接下來這幾天,咱們就在這裏等待內衛的消息吧!還有,弟兄們的訓練不能停,騎術更是重中之重!
一定要保證咱們行軍司的每一個弟兄,上馬能劈砍,下馬能射箭,隻有弓馬嫻熟,咱們才能活得長久一點!”
郭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接下來的幾天裏,他幾乎每時每刻都跟手下的弟兄們待在一起。
跟他們一起練習騎術,跟他們一起訓練隊形,偶爾也教授他們練習射箭。
隻是他到現在也沒能搞清楚,自己這身箭術具體是怎麽得來的?
唯一能想起來的線索,就是自己在幽州流浪時,曾被人重重毒打一頓,弄得渾身都是血,然後被人扔在冬日的雪地裏,差點凍成冰棍。
等自己醒來之後,就發現手上的力氣一天比一天大,眼力也越來越清晰。
直到有一次,他在山裏偶然撿到一張獵弓,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找了一根細長的樹枝作為箭矢,對著樹上的麻雀,一發命中。
記憶裏那一天,那座山的鳥兒遭到了滅頂之災。
引起郭紹注意的是,劉象先尋找的那個玉盒,好像也是在那一段時間消失不見的。
莫非,那個玉盒還真是個寶貝不成?
原來,這還真是淮州知府常森的“功勞”。
這人自景耀十三年到任淮州,隻一年工夫就把淮州霍霍得不成樣子。
老百姓在淮州沒了活路,隻能背井離鄉,四處逃荒去。
可是淮州南部有六百裏大桐山,東部也非富裕之地,所以大家大多數選擇西、北兩個方向。
向西是唐州,向北就是葉州。
唐州知府劉鶴剛開始對這些百姓還挺歡迎,可是僅僅過了不到半年,就立刻變了臉。
聽說是常森親自跑了一趟唐州,也不知他跟劉鶴具體密謀了什麽,反正從那之後不久,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不僅在唐、淮兩地之間設置封鎖線,還將偷偷逃到唐州的流民抓起來,給他們扣上一個私逃家奴的罪名,直接被淮州幾個大家族瓜分完畢,成為名副其實的家族奴隸。
“我堂兄就是那時候路見不平,才為人出頭的,結果也被劉鶴關了起來,要不是有都尉和陳大當家相救,他恐怕也落不到一個好下場!”
薛儀最後向郭紹深深一禮,再次對他的救命之恩表示感謝。
“原來如此。這麽說,從去年開始,唐州就不接收流民了?”袁向庵問道。
“並非如此,他們隻是不接收淮州流民,唐州西側樊州那裏流民還是很多的。
劉鶴去年初曾發布過一份告示,說如果在唐州發現有人收留淮州流民,他就直接把他全家抓起來,送到淮州黑窯裏去當奴隸。”
聽到薛儀的迴答,郭紹站起來慢慢踱了兩步,他對劉鶴威脅百姓的話沒有興趣,但那個“黑窯”卻引起了他的注意。
“聽你這麽說,淮州有很多黑窯了?”
“是的,淮州雖然地廣人稀,屬於典型的窮山惡水,但是金銀銅鐵各種礦產很多。
不過這些礦產大多把持在那些大族手裏,一般人很難見到。”
郭紹狂喜,一把抓住薛儀的胳膊,聲音急切:“你知不知道這些黑窯都在哪裏?被哪幾個家族把持?”
薛儀被他突然間的動作嚇了一跳,反應過來後才哆哆嗦嗦迴道:
“我隻聽說過兩處,一處是銀礦,一處是鐵礦。銀礦在申河縣境內,歸易家所有,鐵礦就在小關口……”
郭紹聽到這裏,再也按捺不住興奮,一掌拍在案幾上。
“天助我也!”
他暫時對銀礦不感興趣,但對鐵礦卻極其渴望。
有了鐵,就能不斷打造兵器甲胄,生逢亂世,手裏有刀,還擔心沒有銀子嗎?
袁向庵這時也向郭紹拱手道喜:“恭喜都尉!看來,這小關口竟是咱們的福地啊!”
“確實如此,此地要人有人,要鐵有鐵,咱們一定要拿到手。”
郭紹說到這裏,從旁邊拿出一張紙來,提筆寫就一封手令,然後快步走到門口位置,大聲唿喊。
“來人!”
話音未落,外麵進來一人,卻不是孫弘,而是一個長臉黑瘦、身材高大的青年。
隻見他身穿黑色布衣,腰間挎著一柄官軍製式手刀,顯得威武不凡。
薛儀對他頗為好奇,不由多看了兩眼,他在郭紹身邊這麽久,還從來沒見過這人,也不知都尉從哪找來的?
此人進得大堂,對薛、袁二人視而不見,直接來到郭紹身側,躬身抱拳道:“請都尉吩咐!”
郭紹對他沒有客氣,抓起那張手令,遞到他的麵前。
“這是新的命令,也是目前你們小隊最重要的任務,全力探查小關口李家的詳細信息,包括他們的人口、資產、背景、勢力範圍還有護衛力量,我要盡快拿到結果!”
黑瘦青年接過手令,再次向郭紹抱拳行禮後,轉身快步而去。
從進來到出去,不過一彈指工夫,腳步輕盈,幾無聲息。
薛儀臉色更加凝重,這麽厲害一個人,就藏在自己眼皮底下,可自己竟然一點都沒有察覺,如果他對自己心懷歹意……
薛儀想到這裏,背後寒意襲滿全身。
“這是我新成立的內衛,準備在孫大哥走後,讓他做我的護衛統領。
目前他帶了幾個人,在外幫我探查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那份名單就是他們交上來的第一份工作報告。”
薛儀和袁向庵雖然沒聽說過“工作報告”這個詞,但也能理解是什麽意思。
唯獨薛儀心中感覺有些複雜,一直以為自己是都尉建立的唯一消息渠道,沒想到現在還有一個“內衛”。
雖然現在這個“內衛”看起來不過幾個人,但光聽名字就知道他們具體是幹什麽的。
都尉這是要建立一內一外兩個情報機構。
看來,自己要給手下那幫人提個醒了,得讓他們以後行事謹慎一點,千萬不能被人抓到把柄!
“這是咱們內部機密,你們不要外傳!”
郭紹的聲音又在屋內迴蕩,薛儀一驚,急忙抬頭,剛好對上郭紹那雙明亮的眼睛。
好在郭紹也隻是盯了他一眼,很快就轉過頭,去跟袁向庵說話了。
薛儀這才稍稍鬆了一口氣,暗想這個主子是越來越難以對付了。
郭紹對薛儀其實還是很滿意的,其人德才兼備不說,對自己還算忠心,就是權力欲望比較重,什麽事情都想抓在自己一個人手裏。
這怎麽能行呢?
趁著現在行軍司還比較弱小,先稍微敲打一下,免得將來弄得自己不好收拾。
“接下來這幾天,咱們就在這裏等待內衛的消息吧!還有,弟兄們的訓練不能停,騎術更是重中之重!
一定要保證咱們行軍司的每一個弟兄,上馬能劈砍,下馬能射箭,隻有弓馬嫻熟,咱們才能活得長久一點!”
郭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接下來的幾天裏,他幾乎每時每刻都跟手下的弟兄們待在一起。
跟他們一起練習騎術,跟他們一起訓練隊形,偶爾也教授他們練習射箭。
隻是他到現在也沒能搞清楚,自己這身箭術具體是怎麽得來的?
唯一能想起來的線索,就是自己在幽州流浪時,曾被人重重毒打一頓,弄得渾身都是血,然後被人扔在冬日的雪地裏,差點凍成冰棍。
等自己醒來之後,就發現手上的力氣一天比一天大,眼力也越來越清晰。
直到有一次,他在山裏偶然撿到一張獵弓,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找了一根細長的樹枝作為箭矢,對著樹上的麻雀,一發命中。
記憶裏那一天,那座山的鳥兒遭到了滅頂之災。
引起郭紹注意的是,劉象先尋找的那個玉盒,好像也是在那一段時間消失不見的。
莫非,那個玉盒還真是個寶貝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