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尉可是已經有了下一步的行動計劃?”薛儀好奇問道。
袁向庵也是精神一振,抬頭看向郭紹。
他算是被郭紹逼著才投降的,之前在將軍嶺的時候,他雖然派人調查過郭紹,知道他一些不同尋常之處,但畢竟隔得太遠,霧裏看花,一些細節問題根本就沒法了解。
現在如果能通過郭紹的隻言片語,推測出他的為人秉性和才華氣度的話,對自己以後在他身邊做事,豈不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想到這裏,他不由把兩隻耳朵全都豎了起來。
“隻是一個大概的想法,正要與你們商量一下!”郭紹放下手中的名冊,在一把交椅上坐下。
薛儀和袁向庵也隨即坐在旁邊。
“這次出發的時候,我派人去各個村鎮都做些調查,其中最主要的一項,就是為了找到一批惡貫滿盈的地主鄉紳。
這些人民怨較大,卻每家都無比富裕,還偏偏養著家丁護院,普通百姓莫奈其何,隻能默默承受他們的欺壓。
咱們行軍司是為了拯救百姓而生,幹的也是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勾當,如果不為百姓做些事情,恐怕對不起咱們頭上的這個‘義’字。
所以,我想拿這些人開刀,既立了威,也為咱們以後的大事積累些本錢。你們感覺可行嗎?”
郭紹的話說的雖然平和,但薛儀和袁向庵都感覺到渾身戰栗,仿佛看見一片血海正在向自己撲麵而來。
“當然,這隻是我的初步想法,你們有什麽不同意見都可以說說,不同意也沒關係,咱們就是先商量一下,不忙著實施。”
“才怪!”薛儀和袁向庵心中同時想到。
“你都已經派人去調查了,這時卻來跟我們說,這隻是你的初步想法,糊弄誰呢?那份名單是不是已經在你身上了?恐怕,這才是你此次下山的主要目的吧!”
薛儀想得更深一層,“沒想到,都尉還派了人在外麵,不知都是些什麽人,能不能靠得住?”
他們想得沒錯,不等他們迴答,郭紹果然從懷裏取出一封密信,一邊拆開一邊道:“剛好,昨晚他們把名單送過來了,你們也看一看,有什麽疑問過會兒一起說!”
薛儀趕緊接過名單,袁向庵也湊到跟前,兩人共同看去。
隻見名單上赫然寫著:許集尚家,八通鎮邵家,太平鎮豆家,虎頭營楊家,牛坪窪趙家,小關口李家。
後麵還有一些小字,都是這些家族在當地做的一些惡事,甚至裏麵還標記出了一些關鍵證據,其調查之嚴密,可見一斑。
薛儀和袁向庵互相看了對方一眼。
“還好!還好!隻有六家,若是來個十幾家或是幾十家,他們還真不敢輕易讓行軍司做這種事!”
殺戮太過,也是暴行,哪怕殺的是惡人。
畢竟,上了這張名單,那就意味著要全家死絕!
郭紹坐在交椅上喝著茶水,眼睛卻悄悄眯起來,餘光瞥向二人。
見他們把名單都看完了,才和顏悅色說道:“怎麽樣?這幾家有沒有聽說過?”
薛儀以前在淮州城裏住,消息比較靈通,他率先道:“聽說過幾個,例如這上麵第一個,許集尚家。
聽聞他們家做菜,竟然每道菜都要雕成鮮花,一頓飯的花費,頂普通百姓十年的開銷,很是奢侈!
還有這個邵家,在城裏擁有很多店鋪,我親眼所見,連出入的仆從都是穿著錦衣,就像大戶人家的公子一樣。”
郭紹點點頭,記在心裏。
袁向庵認真聽著薛儀的話,想起當年自己在洛城見到的畫麵,心中不由一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天下怎能長久?”
歎罷,他閉上眼睛,語氣幽幽道:“我三年前從陳州來到這裏,路經小關口,那裏已經被李家牢牢把持,整個鎮子都是李家的產業。
不管是土地還是店鋪,隻要李家看上,就沒有得不到的,甚至路邊一個乞丐,每天也要給李家交錢,否則就會被亂棍打死!其殘暴程度令人發指!”
郭紹平靜的聽著,沒有對此發表任何評論,其實心裏早已翻江倒海了!
因為小關口的李家,正是郭紹下一步準備去的地方。
不僅是因為,名單上的六家中,小關口距離將軍嶺最近,更讓郭紹動心的是,小關口李家的主事人,好像沒有什麽遠見。
其強取豪奪的手段過於粗暴,看似掌握著整個鎮子,其實他們就像坐在一個火山口上,隨時都有可能被噴發出來的岩漿焚成灰燼。
隻要底下的奴隸起來反抗,一夜之間就能將他們掀翻在地。
之所以一直沒動靜,恐怕還是因為沒人出頭的原因吧!
隻要有一個人不堪其辱,站出來挑起大旗,整個鎮子相信很快就會落入其手。
自己要不要做這個人呢?
如果做了,自己恐怕很快就會被士紳階層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了,他們的報複可是既刁鑽又陰狠,自己這三百人能不能擋得住呢?
如果不做,在這個窮山溝裏什麽時候是個頭兒呢?
流民!流民!怎麽就沒有流民到這裏來呢?
自古以來,農民起義大多都是依靠流民才能在亂世裏有一番作為,可是自己從牢獄中出來後,淮州這片地域好像壓根就沒有流民一般,可明明前身的記憶中,各地都有流民的身影啊!
難道是因為淮州知府常森?
怎麽可能?
一想到常森那張胖乎乎的臉,郭紹的臉上就陰晴不定。
此人是個貪官毋庸置疑,是個能吏更算不上,他是怎麽做到淮州沒流民的呢?
“你們知道淮州為什麽沒有流民嗎?”郭紹突然向兩個智囊詢問道。
“流民?”
薛儀和袁向庵驚異出聲。
“對,正是流民。我隻身在外多年,見到很多地方都有流民的存在,可是我在淮州兩個多月了,竟然沒有見到一個流民,你們不覺得這很奇怪嗎?”
袁向庵經他這麽一說,也驚訝道:“都尉說的對,我差點忽略了此事。最近這幾個月確實沒有見過幾個流民過境,可是三年前唐淮之地一直都有流民的,這個我能確定!”
“這個,我可能知道答案!”
郭紹和袁向庵同時轉頭看向薛儀,隻見他尷尬一笑,對郭紹躬身行禮,滿含歉意道:“屬下要先向都尉請罪,是屬下忽視了此事的重要性,沒有早日向您匯報這個情況,還請都尉責罰!”
郭紹心中雖然疑惑,但薛儀畢竟是他比較信任的謀軍之才,哪裏會輕易責罰,趕忙上前一步將他扶起,用責備的語氣道:
“薛先生這是做什麽?是人誰還沒有疏漏的時候,發現問題後及時彌補就是,何必太過自責!再說,這也不是你的過錯,咱們有事說事,不追究誰的責任!”
話雖如此,但薛儀明顯沒能釋懷,他搖搖頭,滿臉羞愧,最後才拱手歎道:“唉!都尉想知道淮州為什麽沒有流民?這事恐怕還要從兩年前說起!”
袁向庵也是精神一振,抬頭看向郭紹。
他算是被郭紹逼著才投降的,之前在將軍嶺的時候,他雖然派人調查過郭紹,知道他一些不同尋常之處,但畢竟隔得太遠,霧裏看花,一些細節問題根本就沒法了解。
現在如果能通過郭紹的隻言片語,推測出他的為人秉性和才華氣度的話,對自己以後在他身邊做事,豈不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想到這裏,他不由把兩隻耳朵全都豎了起來。
“隻是一個大概的想法,正要與你們商量一下!”郭紹放下手中的名冊,在一把交椅上坐下。
薛儀和袁向庵也隨即坐在旁邊。
“這次出發的時候,我派人去各個村鎮都做些調查,其中最主要的一項,就是為了找到一批惡貫滿盈的地主鄉紳。
這些人民怨較大,卻每家都無比富裕,還偏偏養著家丁護院,普通百姓莫奈其何,隻能默默承受他們的欺壓。
咱們行軍司是為了拯救百姓而生,幹的也是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勾當,如果不為百姓做些事情,恐怕對不起咱們頭上的這個‘義’字。
所以,我想拿這些人開刀,既立了威,也為咱們以後的大事積累些本錢。你們感覺可行嗎?”
郭紹的話說的雖然平和,但薛儀和袁向庵都感覺到渾身戰栗,仿佛看見一片血海正在向自己撲麵而來。
“當然,這隻是我的初步想法,你們有什麽不同意見都可以說說,不同意也沒關係,咱們就是先商量一下,不忙著實施。”
“才怪!”薛儀和袁向庵心中同時想到。
“你都已經派人去調查了,這時卻來跟我們說,這隻是你的初步想法,糊弄誰呢?那份名單是不是已經在你身上了?恐怕,這才是你此次下山的主要目的吧!”
薛儀想得更深一層,“沒想到,都尉還派了人在外麵,不知都是些什麽人,能不能靠得住?”
他們想得沒錯,不等他們迴答,郭紹果然從懷裏取出一封密信,一邊拆開一邊道:“剛好,昨晚他們把名單送過來了,你們也看一看,有什麽疑問過會兒一起說!”
薛儀趕緊接過名單,袁向庵也湊到跟前,兩人共同看去。
隻見名單上赫然寫著:許集尚家,八通鎮邵家,太平鎮豆家,虎頭營楊家,牛坪窪趙家,小關口李家。
後麵還有一些小字,都是這些家族在當地做的一些惡事,甚至裏麵還標記出了一些關鍵證據,其調查之嚴密,可見一斑。
薛儀和袁向庵互相看了對方一眼。
“還好!還好!隻有六家,若是來個十幾家或是幾十家,他們還真不敢輕易讓行軍司做這種事!”
殺戮太過,也是暴行,哪怕殺的是惡人。
畢竟,上了這張名單,那就意味著要全家死絕!
郭紹坐在交椅上喝著茶水,眼睛卻悄悄眯起來,餘光瞥向二人。
見他們把名單都看完了,才和顏悅色說道:“怎麽樣?這幾家有沒有聽說過?”
薛儀以前在淮州城裏住,消息比較靈通,他率先道:“聽說過幾個,例如這上麵第一個,許集尚家。
聽聞他們家做菜,竟然每道菜都要雕成鮮花,一頓飯的花費,頂普通百姓十年的開銷,很是奢侈!
還有這個邵家,在城裏擁有很多店鋪,我親眼所見,連出入的仆從都是穿著錦衣,就像大戶人家的公子一樣。”
郭紹點點頭,記在心裏。
袁向庵認真聽著薛儀的話,想起當年自己在洛城見到的畫麵,心中不由一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天下怎能長久?”
歎罷,他閉上眼睛,語氣幽幽道:“我三年前從陳州來到這裏,路經小關口,那裏已經被李家牢牢把持,整個鎮子都是李家的產業。
不管是土地還是店鋪,隻要李家看上,就沒有得不到的,甚至路邊一個乞丐,每天也要給李家交錢,否則就會被亂棍打死!其殘暴程度令人發指!”
郭紹平靜的聽著,沒有對此發表任何評論,其實心裏早已翻江倒海了!
因為小關口的李家,正是郭紹下一步準備去的地方。
不僅是因為,名單上的六家中,小關口距離將軍嶺最近,更讓郭紹動心的是,小關口李家的主事人,好像沒有什麽遠見。
其強取豪奪的手段過於粗暴,看似掌握著整個鎮子,其實他們就像坐在一個火山口上,隨時都有可能被噴發出來的岩漿焚成灰燼。
隻要底下的奴隸起來反抗,一夜之間就能將他們掀翻在地。
之所以一直沒動靜,恐怕還是因為沒人出頭的原因吧!
隻要有一個人不堪其辱,站出來挑起大旗,整個鎮子相信很快就會落入其手。
自己要不要做這個人呢?
如果做了,自己恐怕很快就會被士紳階層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了,他們的報複可是既刁鑽又陰狠,自己這三百人能不能擋得住呢?
如果不做,在這個窮山溝裏什麽時候是個頭兒呢?
流民!流民!怎麽就沒有流民到這裏來呢?
自古以來,農民起義大多都是依靠流民才能在亂世裏有一番作為,可是自己從牢獄中出來後,淮州這片地域好像壓根就沒有流民一般,可明明前身的記憶中,各地都有流民的身影啊!
難道是因為淮州知府常森?
怎麽可能?
一想到常森那張胖乎乎的臉,郭紹的臉上就陰晴不定。
此人是個貪官毋庸置疑,是個能吏更算不上,他是怎麽做到淮州沒流民的呢?
“你們知道淮州為什麽沒有流民嗎?”郭紹突然向兩個智囊詢問道。
“流民?”
薛儀和袁向庵驚異出聲。
“對,正是流民。我隻身在外多年,見到很多地方都有流民的存在,可是我在淮州兩個多月了,竟然沒有見到一個流民,你們不覺得這很奇怪嗎?”
袁向庵經他這麽一說,也驚訝道:“都尉說的對,我差點忽略了此事。最近這幾個月確實沒有見過幾個流民過境,可是三年前唐淮之地一直都有流民的,這個我能確定!”
“這個,我可能知道答案!”
郭紹和袁向庵同時轉頭看向薛儀,隻見他尷尬一笑,對郭紹躬身行禮,滿含歉意道:“屬下要先向都尉請罪,是屬下忽視了此事的重要性,沒有早日向您匯報這個情況,還請都尉責罰!”
郭紹心中雖然疑惑,但薛儀畢竟是他比較信任的謀軍之才,哪裏會輕易責罰,趕忙上前一步將他扶起,用責備的語氣道:
“薛先生這是做什麽?是人誰還沒有疏漏的時候,發現問題後及時彌補就是,何必太過自責!再說,這也不是你的過錯,咱們有事說事,不追究誰的責任!”
話雖如此,但薛儀明顯沒能釋懷,他搖搖頭,滿臉羞愧,最後才拱手歎道:“唉!都尉想知道淮州為什麽沒有流民?這事恐怕還要從兩年前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