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在我看來此事的確是有些操之過急了。”
李卓平心而論,根據曆史中的經驗,大慶皇帝顯然是畏內強於畏外。
十分類似宋朝,畢竟在他們眼中,胡人再強也是手下敗將,但如果國內武將太強而坐大,他日造反可就真的大禍臨頭了。
“先生何出此言?”
趙泓霖沒想到李卓會這麽迴答,不甘心的繼續追問。
李卓原想隨便找個理由糊弄過去,可見他的反應,這樣恐怕是不行,索性就和他展開說說。
“殿下,您的心思我明白,可越是這種時候越是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帝心。”
“帝心?”
趙泓霖眉頭一皺。
“不錯,就是陛下的心思,陛下身為一國之君,對朝堂的局勢定然是了如指掌。
他扶持吳王和殿下爭儲,一來是為了平衡門閥黨的心,二來也是刺激仕子黨於太子您聯合,達到一個政治平衡。
如果現在突然增加軍費,大肆招兵,就等於自己打破了這種平衡,門閥黨定然會強烈反對,如果陛下強行通過。
這些人定然會做出一些事情,逼著陛下收迴成命,或者說告訴陛下他們憤怒的代價,誰也無法預料會發生何種後果。
其二,殿下不要忘了,大慶重文抑武的緣由,說白了,就是為了壓製武將,防止他們坐大後起兵禍,曆史中不乏如此。
況且自古為皇帝者,多少都會防著一些自己的太子,如果陛下同意了增兵擴展軍費,這些人又親近殿下您。
所以陛下的心思,就是要維持這種平衡,起碼短時間內都會是這樣。”
這些話李卓幾乎都不需要思考,曆史中的例子太多了。
身為皇帝,他們最在乎的永遠是自己的皇位,其他的都可以拋到一邊。
當今皇帝好不容易,才打造了這副平衡的局勢,又豈會因為三言兩語自己去打破它。
趙泓霖久久不語,臉色甚至有些蒼白。
“難道真的沒有辦法了嗎?”
忽然,趙泓霖猛的抓住了李卓胳膊。
“先生,您方才說為時過早,什麽時候才是合適的?請先生指點。”
李卓認真的看著趙泓霖。
“殿下,順其自然就是合適的時候。”
李卓輕輕拿下太子的手。
“現在的朝堂局勢,陛下還可完全掌控,所以他不會主動去打破,除非遇到不可抗力的因素。
殿下方才已經說了,漠北的耶律齊天已經統一三大部,其人野心勃勃,他日定會揮師南下攻打大慶。
而這個時候,殿下想不擴兵都不可能了。”
趙泓霖聽明白了李卓的意思,但提出了反對意見。
“先生,如此是不是太晚了,到時我大慶又有多少百姓要遭殃?”
看著趙泓霖眼中的關切,李卓滿意的微微點頭。
他故意這麽說,就是想看看趙泓霖是否也是那種,為了皇位而不顧天下百姓死活之人。
這一番下意識的言語,讓李卓很欣慰,其他的不談,趙泓霖起碼心中裝著百姓。
“殿下莫慌,我方才所言隻是最危急的情況,以殿下對這些門閥世家的了解,為了利益他們會有做不出來的事情嗎?”
趙泓霖不知李卓此言何意,緩緩搖頭。
“這些人狼心狗肺,隻要是能為自己謀取好處,無所不用其極。”
李卓又問。
“那以殿下來看,那耶律齊天拋開身份不談,是否可稱得上是一位厲害的君主?”
“不錯,否則他也沒有一統三大部的能力。”
趙泓霖依舊點頭。
“所以耶律齊天在對大慶揮師南下之前,也會有不少事情要做,以他們現在的情況,想憑借武力一口吞下大慶,無異於癡人說夢。
耶律齊天隻要不是蠢貨,絕不會這麽做,所以他當下最重要的事,就是穩固好自己的統治。
休養生息,厲兵秣馬,為攻打大慶做準備,同時,漠北氣候寒冷,他們多以牛羊等為食,各方麵都遠遠不如我中原地大物博。
耶律齊天有極大概率,會派遣使者來我大慶,做出臣服願意朝貢的假象,希望朝廷允許兩邊貿易往來。
而陛下為了彰顯天朝大國之威嚴,以及不動兵戈之目的,肯定也會同意此事。
如此一來,這些漠北胡人便可通過商貿,好好的充實自己的力量,同時他們也會趁此機會在大慶埋下自己的眼睛。
而在朝堂有著龐大實力,且為了利益不顧一切的世家門閥,就是他們最好的合作對象,長此以往定然會有門閥世家暗中相助他們。
比如賣一些兵器等物給他們,胡人也會給他們許以諸多好處,這些世家門閥自出現以來,可沒少做這樣的事情。
所謂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皇朝,便是如此。”
“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皇朝!”
短短十個字,卻給趙泓霖帶來的極大震撼,連忙追問。
“先生,倘若真是這樣,那我大慶豈不是危險了?”
李卓眼睛微微一眯,目露精光。
“那倒未必,畢竟當今陛下也是厲害的君主,還是那句話,他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控政治平衡。
而政治平衡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江山社稷,陛下定會發現這種情況,從而意識到危險,於是擺在他麵前的就兩條路。
第一,下重手將那些與暗通胡人的門閥世家連根拔除。
此舉勢必引起所有世家的強烈反彈,到那時陛下隻有采取武力血腥鎮壓,徹底將他們清洗。
第二,陛下為了不生靈塗炭,激起這些世家造反,那就隻有增強武將的力量,擴增士兵,增加軍費,迅速提高大慶將士的戰鬥力。
這二者無論哪種,都是在下所言的水到渠成之時。
在此期間,殿下要做的事情便是安撫武將,順從陛下心意不要讓他難做,同時盡可能的為今後的大亂做準備。
以及盡可能做更多的事情,提高自己在大慶百姓,文臣武將心中的地位,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說到這,李卓就停下了,這些可不是他自己的在臆想。
縱觀華夏兩千多年的封建曆史,類似的事情發生過許多。
就比如明朝的滅亡,那些建奴女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瘋狂坐大。
南方的商人,朝中的東林黨大臣們,許多早就和女真暗中苟合。
再比如南宋時期的秦檜,也和金人關係匪淺,這不是偶然。
而是當自己國家國力空虛,經年累弱後,許多達官貴人以自身利益出發的必然結果。
李卓平心而論,根據曆史中的經驗,大慶皇帝顯然是畏內強於畏外。
十分類似宋朝,畢竟在他們眼中,胡人再強也是手下敗將,但如果國內武將太強而坐大,他日造反可就真的大禍臨頭了。
“先生何出此言?”
趙泓霖沒想到李卓會這麽迴答,不甘心的繼續追問。
李卓原想隨便找個理由糊弄過去,可見他的反應,這樣恐怕是不行,索性就和他展開說說。
“殿下,您的心思我明白,可越是這種時候越是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帝心。”
“帝心?”
趙泓霖眉頭一皺。
“不錯,就是陛下的心思,陛下身為一國之君,對朝堂的局勢定然是了如指掌。
他扶持吳王和殿下爭儲,一來是為了平衡門閥黨的心,二來也是刺激仕子黨於太子您聯合,達到一個政治平衡。
如果現在突然增加軍費,大肆招兵,就等於自己打破了這種平衡,門閥黨定然會強烈反對,如果陛下強行通過。
這些人定然會做出一些事情,逼著陛下收迴成命,或者說告訴陛下他們憤怒的代價,誰也無法預料會發生何種後果。
其二,殿下不要忘了,大慶重文抑武的緣由,說白了,就是為了壓製武將,防止他們坐大後起兵禍,曆史中不乏如此。
況且自古為皇帝者,多少都會防著一些自己的太子,如果陛下同意了增兵擴展軍費,這些人又親近殿下您。
所以陛下的心思,就是要維持這種平衡,起碼短時間內都會是這樣。”
這些話李卓幾乎都不需要思考,曆史中的例子太多了。
身為皇帝,他們最在乎的永遠是自己的皇位,其他的都可以拋到一邊。
當今皇帝好不容易,才打造了這副平衡的局勢,又豈會因為三言兩語自己去打破它。
趙泓霖久久不語,臉色甚至有些蒼白。
“難道真的沒有辦法了嗎?”
忽然,趙泓霖猛的抓住了李卓胳膊。
“先生,您方才說為時過早,什麽時候才是合適的?請先生指點。”
李卓認真的看著趙泓霖。
“殿下,順其自然就是合適的時候。”
李卓輕輕拿下太子的手。
“現在的朝堂局勢,陛下還可完全掌控,所以他不會主動去打破,除非遇到不可抗力的因素。
殿下方才已經說了,漠北的耶律齊天已經統一三大部,其人野心勃勃,他日定會揮師南下攻打大慶。
而這個時候,殿下想不擴兵都不可能了。”
趙泓霖聽明白了李卓的意思,但提出了反對意見。
“先生,如此是不是太晚了,到時我大慶又有多少百姓要遭殃?”
看著趙泓霖眼中的關切,李卓滿意的微微點頭。
他故意這麽說,就是想看看趙泓霖是否也是那種,為了皇位而不顧天下百姓死活之人。
這一番下意識的言語,讓李卓很欣慰,其他的不談,趙泓霖起碼心中裝著百姓。
“殿下莫慌,我方才所言隻是最危急的情況,以殿下對這些門閥世家的了解,為了利益他們會有做不出來的事情嗎?”
趙泓霖不知李卓此言何意,緩緩搖頭。
“這些人狼心狗肺,隻要是能為自己謀取好處,無所不用其極。”
李卓又問。
“那以殿下來看,那耶律齊天拋開身份不談,是否可稱得上是一位厲害的君主?”
“不錯,否則他也沒有一統三大部的能力。”
趙泓霖依舊點頭。
“所以耶律齊天在對大慶揮師南下之前,也會有不少事情要做,以他們現在的情況,想憑借武力一口吞下大慶,無異於癡人說夢。
耶律齊天隻要不是蠢貨,絕不會這麽做,所以他當下最重要的事,就是穩固好自己的統治。
休養生息,厲兵秣馬,為攻打大慶做準備,同時,漠北氣候寒冷,他們多以牛羊等為食,各方麵都遠遠不如我中原地大物博。
耶律齊天有極大概率,會派遣使者來我大慶,做出臣服願意朝貢的假象,希望朝廷允許兩邊貿易往來。
而陛下為了彰顯天朝大國之威嚴,以及不動兵戈之目的,肯定也會同意此事。
如此一來,這些漠北胡人便可通過商貿,好好的充實自己的力量,同時他們也會趁此機會在大慶埋下自己的眼睛。
而在朝堂有著龐大實力,且為了利益不顧一切的世家門閥,就是他們最好的合作對象,長此以往定然會有門閥世家暗中相助他們。
比如賣一些兵器等物給他們,胡人也會給他們許以諸多好處,這些世家門閥自出現以來,可沒少做這樣的事情。
所謂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皇朝,便是如此。”
“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皇朝!”
短短十個字,卻給趙泓霖帶來的極大震撼,連忙追問。
“先生,倘若真是這樣,那我大慶豈不是危險了?”
李卓眼睛微微一眯,目露精光。
“那倒未必,畢竟當今陛下也是厲害的君主,還是那句話,他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控政治平衡。
而政治平衡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江山社稷,陛下定會發現這種情況,從而意識到危險,於是擺在他麵前的就兩條路。
第一,下重手將那些與暗通胡人的門閥世家連根拔除。
此舉勢必引起所有世家的強烈反彈,到那時陛下隻有采取武力血腥鎮壓,徹底將他們清洗。
第二,陛下為了不生靈塗炭,激起這些世家造反,那就隻有增強武將的力量,擴增士兵,增加軍費,迅速提高大慶將士的戰鬥力。
這二者無論哪種,都是在下所言的水到渠成之時。
在此期間,殿下要做的事情便是安撫武將,順從陛下心意不要讓他難做,同時盡可能的為今後的大亂做準備。
以及盡可能做更多的事情,提高自己在大慶百姓,文臣武將心中的地位,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說到這,李卓就停下了,這些可不是他自己的在臆想。
縱觀華夏兩千多年的封建曆史,類似的事情發生過許多。
就比如明朝的滅亡,那些建奴女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瘋狂坐大。
南方的商人,朝中的東林黨大臣們,許多早就和女真暗中苟合。
再比如南宋時期的秦檜,也和金人關係匪淺,這不是偶然。
而是當自己國家國力空虛,經年累弱後,許多達官貴人以自身利益出發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