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聞言也不多說什麽了,興奮的臉色潮紅,立刻迴頭對另外一人說道。


    “鐵牛,迴去告訴我爹娘,我晚上可能迴來很晚,讓他們不用等我吃飯了。”


    “知道了三哥。”


    在其餘力夫羨慕的目光中,大漢坐上了李卓的馬車,送他們往天運樓而去。


    “這位兄台,你是住在這附近的山民吧。”


    此行有二十裏路,且需要一些時間,李卓不想讓剛才的事情弄壞心情,便主動找他聊了起來。


    見李卓從馬車中出來,大漢立馬憨笑的點了點頭,有些緊張的說道。


    “公子休要這般叫我,我這種山野村夫哪能承擔的起,喚我石頭就行,不錯,我家是雲穀村的,距離此處也就五六裏。”


    “雲穀村……這名字倒是不錯,看你歲數也不小了,成親了嗎?”


    李卓索性在他旁邊坐下,讓環兒拿出兩塊肉餅出來,方才隻是吃了一個山果,喝了口茶。


    眼下還真有些餓了。


    “成親了,家中已有三個孩子,老大今年都十三了。”


    石頭說話之時,餘光忍不住瞥向李卓手中肉餅,喉嚨滾動,他這種普通山民,平日裏許久才吃上一次肉。


    “環兒,再拿幾個肉餅出來。”


    李卓見此笑了笑,對車內的丫頭吩咐一聲,這種肉餅平日裏李卓很少吃。


    此番特意在平陽買了些以防萬一。


    “拿著吧,迴去帶給你孩子吃。”


    “不可不可,公子,您太客氣了,您已經付給我銀子了,豈敢還拿你的肉餅?”


    石頭雖然話這麽說,但眼神騙不了人。


    李卓也不囉嗦,直接往他懷中一塞。


    “四五個肉餅而已,如此客氣作甚?對我而言又不是什麽好東西。”


    見此石頭才手下,連連向李卓道謝。


    “公子一定是個讀書人。”


    “你如何得知?”


    李卓饒有興趣的問。


    “我猜的,小的這些年見過不少人,公子是最隨和客氣的,定然是讀了許多聖人書。”


    這話聽的李卓暢快笑了兩聲。


    “你倒是會誇人,不錯,李某的確讀過一些書……”


    隨著時間推移,石頭也很快放下緊張,和李卓聊的越來越多,從他家裏的孩子情況,到平日裏的一些瑣碎小事。


    李卓聽的頗為有趣,偶爾搭上兩句,讓他先前略微沉重的心情,徹底恢複了過來。


    “公子快看,前邊就是天運樓了,是我們縣西門大官人開的,裏麵什麽都有。”


    石頭指著前方二三百米處,路邊一棟三層樓的建築說道,末了忽然往李卓耳邊湊近一些,小聲又道一句。


    “公子,裏麵還有漂亮的姑娘。”


    李卓對他露出一個心領神會的眼神,聽到西門大官人這幾個字,李卓覺的怪怪的。


    腦海中很自然冒出西門慶的名字,實則二者根本沒有任何關係。


    而大官人是大慶對於有錢有勢,或者一些富家子弟的尊稱。


    此前李卓去泗平時走的不是官道,去那也隻是為了賣些東西,很快就迴了,故而對那邊不太了解。


    但是據石頭所言,西門家在泗平很有勢力,專做酒樓和妓院的生意,和縣太爺的關係也很不錯。


    否則沒有點實力背景,也無法在官道上開如此大的酒樓。


    “這是五兩銀子,拿好。”


    馬車停靠好後,李卓讓環兒拿出五兩銀子。


    “多謝公子,謝謝公子……”


    五兩銀子對石頭這樣的普通山民而言,是個很大的數字,拿到手上不停激動的道謝。


    李卓拍了拍他肩膀,就帶著環兒走入了天運樓。


    雖然在官道上,但天運樓的生意相當不錯,李卓他們進去後,幾乎可以用人聲鼎沸來形容。


    如此也不難理解,天運樓主要的客人是來往的商隊。


    他們往往都是一群一群的,幾波加一起人就許多,小二瞧見李卓和環兒,立刻滿臉笑容的小跑而來。


    “這位公子,要歇腳吃飯嗎?”


    “先給我們來一壺好酒,上幾道小菜上來,另外準備兩間上好的客房。”


    大廳中有十多桌人,對於李卓二人也隻是看一眼就收迴目光。


    先前路上吃了兩個肉餅,李卓肚子倒是不餓,隻是眼下天色還早,喝點小酒就當打發時間了。


    “好嘞,二位這邊請。”


    對方一看李卓越不像是缺銀子的主兒,殷勤的將他們帶到就近的一桌,拿下肩膀上的白巾,在板凳上掃了兩下,做了個請的手勢。


    方圓二三十裏內,隻有這麽一家上規格的酒樓,故而這裏的酒菜價格,比其他地方也翻了差不多一倍。


    對此李卓毫不在乎,酒菜上來後,就與環兒吃喝起來。


    “聽說了嗎?武安府那邊好像出了大事。”


    “你是說那邊鬧瘟疫的事情?我夫人娘家就是那邊的,據說死了不少人呢。”


    這些商隊之人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吃飯時也喜歡說各種事情。


    李卓他們旁邊那桌,恰好就有人在說這事,一聽是和瘟疫有關,李卓不由豎起了耳朵,聽的更加仔細了些。


    不隻是他們這一桌,其他人聊天的內容,大都與此有關。


    畢竟跟蹤熱點不僅僅是現代人的專利,放在古代也是一樣的。


    李卓不知他們所言到底是不是真的,但的確有捕獲了不少信息。


    根據他們所言,這次武安府爆發的瘟疫,比裴洪告訴他的情況還要嚴峻。


    宜城和州陽二縣,由於官府不準百姓外出,但是又不給他們糧食吃。


    百姓們實在是受不了了,還發生了暴亂,與當地衙門發生了不小的摩擦。


    最後甚至驚動了河東的都指揮司,他們派兵才將暴亂強行鎮壓。


    所為的都指揮司,便是朝廷駐紮在兩京一十二省的軍隊,類似於現在的軍區一個性質。


    太祖驅逐韃虜平定天下後,將兵馬分為了八大衛軍,分別負責鎮守大慶的邊關。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最特別的金牛衛,它不屬於八大衛軍之一,完全對趙慶皇室負責。


    旗下還管著儀鸞司和禦林軍,人數雖然和八大衛軍遠遠無法相比,但地位特殊。


    各省都指揮司的最高長官稱之為都指揮使,官同一地知府為正四品。


    說是都指揮司最高長官,但也隻是執行者,沒有決策權,在他們之上還有衛軍大都戶,統軍,監門衛等官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慶逍遙貴公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三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三歸並收藏大慶逍遙貴公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