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派彼此爭鬥,趙景潤要做的,就是掌握好其中的平衡,不讓任何一黨派徹底坐大,對其餘二者形成顛覆之勢。
按照以往大朝會的流程,都是先宣布一下,朝廷最近的一些國策法令,讓官員們先討論討論。
再之後就是各個大臣的發言環節,但這次並非如此。
趙景潤沒有和他們囉嗦,開門見山就拋出了此番朝會的議題。
“列為臣工,兩個時辰前自河東發來五百裏加急公文,近日在武安府爆發了瘟疫。
此番朕召集你們前來,就是為了此事。”
趙景潤說話的語氣不含絲毫感情,說完目光直接看向了杜成忠。
身為中書令,大慶丞相,此事主要還是由他來宣布,然後領著大臣們討論,最後由皇帝來拍板。
關於那封加急文件的事,朝中諸人無不是一清二楚,兩個時辰前收到之後。
趙景潤就緊急宣杜成忠,竇淵和魏無忌進宮,對這件事進行了一個初步的商討。
杜成忠雖心知如此,但還是拿出那份公文,當著眾人的麵讀了出來。
聽著公文中的內容,趙景潤微閉著雙目沒有說話,隻有杜成忠的聲音在承天殿中迴蕩。
總結而言就是兩點。
第一,武安府爆發了嚴重的瘟疫,而今已經徹底無法控製,河東巡撫林之平請求朝廷火速派人支援,給出解決之法。
第二,宜城和州陽二縣的百姓,因此爆發了動亂,河東巡撫林之平令河東都指揮司派兵,已經將之鎮壓了下去。
並且抓了一些參與暴動的亂黨,現請求朝廷該如何處置。
當然,也少不了幾個背鍋的,首當其衝就是河東按察使(正三品)史光路,以及武安府的同知(正五品)劉誌。
公文中說,史光路身為按察使,負責全省邢獄監察,在明知瘟疫爆發的情況下,不顧百姓死活做出強行不讓他們外出的命令。
並且糧食等物資也被他克扣,從而讓二縣百姓生活不下去,是發生暴動的直接根源。
而武安府的同知劉誌,和史光路沆瀣一氣,二人曾經都是河東原布政使梁石玉的同黨。
是劉誌煽動二縣百姓暴動,讓他們去搶武安府糧倉的。
總而言之公文中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在說以史光路為首的梁賊同黨不是,他們才是導致瘟疫和暴動的直接原因。
“陛下,老臣以為當下最為緊要之事,便是解決武安府的瘟疫。
此疫病是由水患而來,根據往朝曆史,若是不盡早的加以遏製,一旦病民四處奔逃,流竄到全國各地,必會帶來不可想象的後果。”
讀完之後,見趙景潤沒什麽反應,杜成忠立刻對其拱手,恭恭敬敬的說道。
“丞相大人所言極是,陛下,自古瘟疫爆發之地定是死人無數,而今情況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竇淵見此也往前一步,看了眼杜成忠後來了句。
“啟稟陛下,瘟疫固然要解決,但人的因素也不容忽視,朝廷哪怕想出了法子。
下麵官員不盡心盡力也是徒勞,老臣以為治疫和治人要同時進行。”
魏無忌說完後,立馬察覺到有兩道目光掃了一眼自己。
正是杜成忠和竇淵。
原因為何魏無忌心知肚明,河東乃是大慶最富庶的地方之一,那裏盤踞著各大豪族世家。
而那巡撫林之平,則是五年前杜成忠扶上位的。
所以他們二人此時的利益相同。
都不想河東政壇再發生什麽大的變動,就按照公文中所說,將梁石玉等同黨史光路等人查辦就行。
專心治理瘟疫,到時那些門閥世家可憑借此疫大賺一筆。
而林之平也可撈到治疫有方的政績。
但魏無忌不能如他們的願,昔日趙景潤還是太子時,他就是東宮的幕僚,對趙景潤是絕對的忠心。
他很清楚,趙景潤不想讓事情如此輕易過關。
河東三番兩次的出事,已經讓趙景潤動了真怒,這種時候他就必須要代表趙景潤說出此言。
趙景潤緩緩睜開眼睛,目光掃過眾人。
“三位愛卿所言皆是有理,瘟疫爆發起來如洪水猛獸,不可不治。
可河東使瘟疫擴散,致使發生暴亂,此過也不可不追究,一個布政使梁石玉,一個按察使史光路,就能將河東攪的天翻地覆?
朕看林之平這個巡撫也可不用當了。”
聽到趙景潤這話,杜成忠頓時皺起了眉頭,緘口不言起來。
一旁的竇淵看了他一眼,立刻上前拱手說道。
“陛下所言極是,老臣身為大慶臣子,讓百姓們過上富足生活乃是職責所在。
老臣即刻書信一封迴族,立刻讓族中之人去河東召集當地商賈,出錢出糧解決以解燃眉之急。”
對於他們來說,瘟疫還是暴亂,都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反正又傷害不到自己的性命。
甚至如果利用好了,還是一件好事。
竇淵不在乎梁石玉史光路這些人,但林之平不是如此。
若是能趁機將他拿掉,安插一個他們門閥黨自己的人過去豈不更妙?
竇淵人老成精,他非常清楚這種時候,趙景潤最想聽到什麽。
他們這些門閥黨,最不缺的就是錢和糧食,拿出一些給那些災民又能如何?
如果能換來一個巡撫之位,那就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趙景潤聞言,臉色果然好看了一些,又繼續看向杜成忠。
自己剛剛特意提了林之平一嘴,就是在點杜成忠。
目的很簡單,讓竇淵去叫那些商賈出錢出糧,讓杜成忠去告訴那個林之平,務必要全身全心去辦此事。
否則要是再辦砸了,就撤了他這個巡撫之位,算是敲打。
這就是他身為皇帝要做的,給他們雙方一個爭相立功的機會。
“陛下,林之平在此事上的確做的不足,但老臣相信他有將此事處理好的能力。”
說著,杜成忠看了眼竇淵,對他笑了笑。
“竇大人能讓河東商賈出錢出糧,這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但老臣擔心那些商賈隻是嘴上敷衍。
故而老臣以為,陛下應該下一道聖旨,好讓林之平能夠放手去做。”
杜成忠這個時候,必須要幫林之平說話,否則說被人拿下就拿下了,今後還怎麽統領仕林黨?
他這個丞相也會威嚴盡失。
按照以往大朝會的流程,都是先宣布一下,朝廷最近的一些國策法令,讓官員們先討論討論。
再之後就是各個大臣的發言環節,但這次並非如此。
趙景潤沒有和他們囉嗦,開門見山就拋出了此番朝會的議題。
“列為臣工,兩個時辰前自河東發來五百裏加急公文,近日在武安府爆發了瘟疫。
此番朕召集你們前來,就是為了此事。”
趙景潤說話的語氣不含絲毫感情,說完目光直接看向了杜成忠。
身為中書令,大慶丞相,此事主要還是由他來宣布,然後領著大臣們討論,最後由皇帝來拍板。
關於那封加急文件的事,朝中諸人無不是一清二楚,兩個時辰前收到之後。
趙景潤就緊急宣杜成忠,竇淵和魏無忌進宮,對這件事進行了一個初步的商討。
杜成忠雖心知如此,但還是拿出那份公文,當著眾人的麵讀了出來。
聽著公文中的內容,趙景潤微閉著雙目沒有說話,隻有杜成忠的聲音在承天殿中迴蕩。
總結而言就是兩點。
第一,武安府爆發了嚴重的瘟疫,而今已經徹底無法控製,河東巡撫林之平請求朝廷火速派人支援,給出解決之法。
第二,宜城和州陽二縣的百姓,因此爆發了動亂,河東巡撫林之平令河東都指揮司派兵,已經將之鎮壓了下去。
並且抓了一些參與暴動的亂黨,現請求朝廷該如何處置。
當然,也少不了幾個背鍋的,首當其衝就是河東按察使(正三品)史光路,以及武安府的同知(正五品)劉誌。
公文中說,史光路身為按察使,負責全省邢獄監察,在明知瘟疫爆發的情況下,不顧百姓死活做出強行不讓他們外出的命令。
並且糧食等物資也被他克扣,從而讓二縣百姓生活不下去,是發生暴動的直接根源。
而武安府的同知劉誌,和史光路沆瀣一氣,二人曾經都是河東原布政使梁石玉的同黨。
是劉誌煽動二縣百姓暴動,讓他們去搶武安府糧倉的。
總而言之公文中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在說以史光路為首的梁賊同黨不是,他們才是導致瘟疫和暴動的直接原因。
“陛下,老臣以為當下最為緊要之事,便是解決武安府的瘟疫。
此疫病是由水患而來,根據往朝曆史,若是不盡早的加以遏製,一旦病民四處奔逃,流竄到全國各地,必會帶來不可想象的後果。”
讀完之後,見趙景潤沒什麽反應,杜成忠立刻對其拱手,恭恭敬敬的說道。
“丞相大人所言極是,陛下,自古瘟疫爆發之地定是死人無數,而今情況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竇淵見此也往前一步,看了眼杜成忠後來了句。
“啟稟陛下,瘟疫固然要解決,但人的因素也不容忽視,朝廷哪怕想出了法子。
下麵官員不盡心盡力也是徒勞,老臣以為治疫和治人要同時進行。”
魏無忌說完後,立馬察覺到有兩道目光掃了一眼自己。
正是杜成忠和竇淵。
原因為何魏無忌心知肚明,河東乃是大慶最富庶的地方之一,那裏盤踞著各大豪族世家。
而那巡撫林之平,則是五年前杜成忠扶上位的。
所以他們二人此時的利益相同。
都不想河東政壇再發生什麽大的變動,就按照公文中所說,將梁石玉等同黨史光路等人查辦就行。
專心治理瘟疫,到時那些門閥世家可憑借此疫大賺一筆。
而林之平也可撈到治疫有方的政績。
但魏無忌不能如他們的願,昔日趙景潤還是太子時,他就是東宮的幕僚,對趙景潤是絕對的忠心。
他很清楚,趙景潤不想讓事情如此輕易過關。
河東三番兩次的出事,已經讓趙景潤動了真怒,這種時候他就必須要代表趙景潤說出此言。
趙景潤緩緩睜開眼睛,目光掃過眾人。
“三位愛卿所言皆是有理,瘟疫爆發起來如洪水猛獸,不可不治。
可河東使瘟疫擴散,致使發生暴亂,此過也不可不追究,一個布政使梁石玉,一個按察使史光路,就能將河東攪的天翻地覆?
朕看林之平這個巡撫也可不用當了。”
聽到趙景潤這話,杜成忠頓時皺起了眉頭,緘口不言起來。
一旁的竇淵看了他一眼,立刻上前拱手說道。
“陛下所言極是,老臣身為大慶臣子,讓百姓們過上富足生活乃是職責所在。
老臣即刻書信一封迴族,立刻讓族中之人去河東召集當地商賈,出錢出糧解決以解燃眉之急。”
對於他們來說,瘟疫還是暴亂,都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反正又傷害不到自己的性命。
甚至如果利用好了,還是一件好事。
竇淵不在乎梁石玉史光路這些人,但林之平不是如此。
若是能趁機將他拿掉,安插一個他們門閥黨自己的人過去豈不更妙?
竇淵人老成精,他非常清楚這種時候,趙景潤最想聽到什麽。
他們這些門閥黨,最不缺的就是錢和糧食,拿出一些給那些災民又能如何?
如果能換來一個巡撫之位,那就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趙景潤聞言,臉色果然好看了一些,又繼續看向杜成忠。
自己剛剛特意提了林之平一嘴,就是在點杜成忠。
目的很簡單,讓竇淵去叫那些商賈出錢出糧,讓杜成忠去告訴那個林之平,務必要全身全心去辦此事。
否則要是再辦砸了,就撤了他這個巡撫之位,算是敲打。
這就是他身為皇帝要做的,給他們雙方一個爭相立功的機會。
“陛下,林之平在此事上的確做的不足,但老臣相信他有將此事處理好的能力。”
說著,杜成忠看了眼竇淵,對他笑了笑。
“竇大人能讓河東商賈出錢出糧,這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但老臣擔心那些商賈隻是嘴上敷衍。
故而老臣以為,陛下應該下一道聖旨,好讓林之平能夠放手去做。”
杜成忠這個時候,必須要幫林之平說話,否則說被人拿下就拿下了,今後還怎麽統領仕林黨?
他這個丞相也會威嚴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