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縣令點點頭,在外麵當然不能這麽說,他可不能讓人扣一頂不孝的帽子。
整個院子都安靜下來時,已到了深夜。
第二天,周家響起鞭炮聲,周安雷是秀才了!
李氏渾身上下都透著喜悅,她覺得今年流年大吉,旺她啊!
第三天,洗三時,大家都能看得出李氏的好心情,新出爐的秀才公也來了。
別說,羅氏看著翩翩少年郎,真的動了要給蕊兒說親的念頭……
可……周家願意親上加親嗎?
新生兒很乖,哪怕是脫光光,也沒有哭,隻是撇撇嘴,哼唧了幾聲,這讓羅氏心裏不由得很是驕傲,這麽穩重的娃可是她孫子啊。
沒幾天,鍾縣令收到消息,鍾厚澤順利考過,成了一名秀才!好消息還沒結束,幾天後,從京城傳來消息,鍾厚德也中了進士,二甲第一百名。
名次其實一般,到但確實是貨真價實的進士。
可羅氏的喜悅卻淡淡得。
讓全家沒意料到的是,葛氏出來了。
“你看看!我就知道,厚德的事情,你們兩口子都不重視!”葛氏直接罵道,“愣著幹什麽?還不趕緊準備賀禮?他一個人在京城,指不定連個門路都找不到呢!趁現在,還不趕緊幫他準備準備!玲子——”
玲子打了個抖,硬著頭皮上前。
“母親!鍾厚德有他的嶽家操持,您就別操心了。”鍾縣令冷眼旁觀。
“你!”葛氏指著鍾縣令,“你知不知道你在說什麽啊?!那是厚德啊,你的長子啊!”
“我從沒說過他不是我長子。”鍾縣令站了起來,“母親,你再激動什麽?指望厚德能來接你嗎?把您奉為老祖宗供起來?還是伺候著?”
葛氏張著嘴,手開始了顫抖。
“您明明心裏什麽都明白,為什麽總是這樣的做派呢?”鍾縣令皺著眉頭,非常不理解,“厚德又不在這,您這麽忙前忙後,他既看不到,也聽不到,您說還折騰個什麽勁?”
鍾縣令使勁搖搖頭,“我不明白,真的不明白。”
“你!你!”葛氏踉蹌著往後退了一步,玲子連忙扶好。
“夫君。”羅氏擔心葛氏再被氣幾迴,就真的氣死了……
“母親想說什麽?”鍾縣令拍了下羅氏的手,示意她別擔心。
“好!我走!”葛氏用拐杖重重敲了下地,由著玲子攙扶,迴到了自己屋裏,再一次封閉。
鍾縣令長長舒口氣,嗯!每次見到葛氏都沒好心情。
“夫君,下次跟老太太說話,別這麽衝,她也這麽大歲數,萬一氣出個好歹來……”羅氏勸道。
“一上頭就顧不上了。”鍾縣令尷尬得摸了下額頭。
“老太太說的是,咱們還是準備些什麽,送去京城吧?”羅氏坐了下來。
“那、那就送筆墨紙硯?”鍾縣令歎口氣,哼笑了下,“誰能想到有一天,這親爹娘給兒子送點東西,都要斟酌再三呢。”
“別說這些喪氣話了!厚德始終是咱親生的孩子吧?”羅氏也歎氣,她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出,長子與自己離心的原因。
隻能說大兒媳段位太高,把長子吃的死死的。
“那夫人就看著安排吧,送啥我都沒意見。”鍾縣令忽然嚴肅起來,“我倒要看看,這個不孝子,會不會記得跟咱們來封信!”
讓鍾縣令失望了,他都等來兩封鍾厚澤的信了,天氣都熱得不像話了,鍾厚德好像石沉大海,完全做到了杳無音訊。
鍾縣令不高興,就隔三差五用鍾厚德不來信,根本不惦記祖母去找葛氏說道。
迴迴看到葛氏灰敗的臉色,鍾縣令才能高興一二。
可等到鍾厚澤都準備考鄉試了,鍾厚德依舊沒有任何消息。
鍾縣令與羅氏實在心寒,當初送東西的人早就迴來了,說鍾厚德在京城哪哪都好,還說大兒媳一家都去了京城。
不誇張的說,鍾縣令現在連兒子在哪都不知道。
二甲一百名,應該進不了翰林院,要麽補缺,要麽外放,如果外放,放去了哪裏?他的嶽家也跟著一起去了?
周麗雪這大半年,都在帶娃裏度過,時而感覺日子飛快,時而感覺時辰緩慢,就在入秋之際,她收到了好姐妹齊一妍的消息。
齊一妍嫁人滿一年時,順利生下一個男娃。
這讓她的婆家喜出望外,所以來給齊家送信,都大張旗鼓的,於是周麗雪也就知道了。
李氏這天來看外孫時,提到此事,“你爹正好要派人去趟桃德縣,你要不要給她送點東西?”
“送吧,必須送。”周麗雪點點頭,她知道,隻要好好把這個兒子養大,齊一妍的下半輩子算是徹底有了著落。
“嗯!一妍也算是苦盡甘來。”李氏忽然又笑了,“府城那邊的官媒有給咱家送信的,你猜猜看誰家?”
“哦?這麽快嗎?這鄉試成績還沒出呢啊。”周麗雪有些驚喜。
“說的是,所以你爹說不著急,再等等。”李氏自問自答,“是府城杜書吏,你爹說,就算安雷這次鄉試沒過,也不找書吏的姑娘。”
杜家?她還有印象啊,這不是曾經相看時,葛氏看上的人家嗎?按說那個姑娘已經嫁人了吧?該不會還沒嫁出去吧?
李氏聽完一驚,“還有這事?那我可得仔細些。”
“是該仔細些。”
沒幾天,周家收到消息,周安雷首次鄉試,以最後一名中了舉人。
李氏驚訝得都不知道該說什麽!
什麽叫意外驚喜?
最後一名怎麽了?照樣在榜上!
周安雷也有些意外,他意外得不是考上了,而是意外名次這麽落後……
周麗雪抱著孩子笑了出來,她想鍾厚澤應該快迴來了吧?
嗯,遺憾的是鍾厚澤的鄉試沒過。
鍾縣令倒是沒有多失望,他對這個兒子還算是了解,能一次順利考過秀才已經很不錯了,平時讀書不用功,人才濟濟的鄉試,自然過不了。
但這個周安雷是真不錯啊!
鍾縣令動了動心思,打算等兒子迴來後,仔細跟他說說,總要沉澱一年半載才好。
整個院子都安靜下來時,已到了深夜。
第二天,周家響起鞭炮聲,周安雷是秀才了!
李氏渾身上下都透著喜悅,她覺得今年流年大吉,旺她啊!
第三天,洗三時,大家都能看得出李氏的好心情,新出爐的秀才公也來了。
別說,羅氏看著翩翩少年郎,真的動了要給蕊兒說親的念頭……
可……周家願意親上加親嗎?
新生兒很乖,哪怕是脫光光,也沒有哭,隻是撇撇嘴,哼唧了幾聲,這讓羅氏心裏不由得很是驕傲,這麽穩重的娃可是她孫子啊。
沒幾天,鍾縣令收到消息,鍾厚澤順利考過,成了一名秀才!好消息還沒結束,幾天後,從京城傳來消息,鍾厚德也中了進士,二甲第一百名。
名次其實一般,到但確實是貨真價實的進士。
可羅氏的喜悅卻淡淡得。
讓全家沒意料到的是,葛氏出來了。
“你看看!我就知道,厚德的事情,你們兩口子都不重視!”葛氏直接罵道,“愣著幹什麽?還不趕緊準備賀禮?他一個人在京城,指不定連個門路都找不到呢!趁現在,還不趕緊幫他準備準備!玲子——”
玲子打了個抖,硬著頭皮上前。
“母親!鍾厚德有他的嶽家操持,您就別操心了。”鍾縣令冷眼旁觀。
“你!”葛氏指著鍾縣令,“你知不知道你在說什麽啊?!那是厚德啊,你的長子啊!”
“我從沒說過他不是我長子。”鍾縣令站了起來,“母親,你再激動什麽?指望厚德能來接你嗎?把您奉為老祖宗供起來?還是伺候著?”
葛氏張著嘴,手開始了顫抖。
“您明明心裏什麽都明白,為什麽總是這樣的做派呢?”鍾縣令皺著眉頭,非常不理解,“厚德又不在這,您這麽忙前忙後,他既看不到,也聽不到,您說還折騰個什麽勁?”
鍾縣令使勁搖搖頭,“我不明白,真的不明白。”
“你!你!”葛氏踉蹌著往後退了一步,玲子連忙扶好。
“夫君。”羅氏擔心葛氏再被氣幾迴,就真的氣死了……
“母親想說什麽?”鍾縣令拍了下羅氏的手,示意她別擔心。
“好!我走!”葛氏用拐杖重重敲了下地,由著玲子攙扶,迴到了自己屋裏,再一次封閉。
鍾縣令長長舒口氣,嗯!每次見到葛氏都沒好心情。
“夫君,下次跟老太太說話,別這麽衝,她也這麽大歲數,萬一氣出個好歹來……”羅氏勸道。
“一上頭就顧不上了。”鍾縣令尷尬得摸了下額頭。
“老太太說的是,咱們還是準備些什麽,送去京城吧?”羅氏坐了下來。
“那、那就送筆墨紙硯?”鍾縣令歎口氣,哼笑了下,“誰能想到有一天,這親爹娘給兒子送點東西,都要斟酌再三呢。”
“別說這些喪氣話了!厚德始終是咱親生的孩子吧?”羅氏也歎氣,她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出,長子與自己離心的原因。
隻能說大兒媳段位太高,把長子吃的死死的。
“那夫人就看著安排吧,送啥我都沒意見。”鍾縣令忽然嚴肅起來,“我倒要看看,這個不孝子,會不會記得跟咱們來封信!”
讓鍾縣令失望了,他都等來兩封鍾厚澤的信了,天氣都熱得不像話了,鍾厚德好像石沉大海,完全做到了杳無音訊。
鍾縣令不高興,就隔三差五用鍾厚德不來信,根本不惦記祖母去找葛氏說道。
迴迴看到葛氏灰敗的臉色,鍾縣令才能高興一二。
可等到鍾厚澤都準備考鄉試了,鍾厚德依舊沒有任何消息。
鍾縣令與羅氏實在心寒,當初送東西的人早就迴來了,說鍾厚德在京城哪哪都好,還說大兒媳一家都去了京城。
不誇張的說,鍾縣令現在連兒子在哪都不知道。
二甲一百名,應該進不了翰林院,要麽補缺,要麽外放,如果外放,放去了哪裏?他的嶽家也跟著一起去了?
周麗雪這大半年,都在帶娃裏度過,時而感覺日子飛快,時而感覺時辰緩慢,就在入秋之際,她收到了好姐妹齊一妍的消息。
齊一妍嫁人滿一年時,順利生下一個男娃。
這讓她的婆家喜出望外,所以來給齊家送信,都大張旗鼓的,於是周麗雪也就知道了。
李氏這天來看外孫時,提到此事,“你爹正好要派人去趟桃德縣,你要不要給她送點東西?”
“送吧,必須送。”周麗雪點點頭,她知道,隻要好好把這個兒子養大,齊一妍的下半輩子算是徹底有了著落。
“嗯!一妍也算是苦盡甘來。”李氏忽然又笑了,“府城那邊的官媒有給咱家送信的,你猜猜看誰家?”
“哦?這麽快嗎?這鄉試成績還沒出呢啊。”周麗雪有些驚喜。
“說的是,所以你爹說不著急,再等等。”李氏自問自答,“是府城杜書吏,你爹說,就算安雷這次鄉試沒過,也不找書吏的姑娘。”
杜家?她還有印象啊,這不是曾經相看時,葛氏看上的人家嗎?按說那個姑娘已經嫁人了吧?該不會還沒嫁出去吧?
李氏聽完一驚,“還有這事?那我可得仔細些。”
“是該仔細些。”
沒幾天,周家收到消息,周安雷首次鄉試,以最後一名中了舉人。
李氏驚訝得都不知道該說什麽!
什麽叫意外驚喜?
最後一名怎麽了?照樣在榜上!
周安雷也有些意外,他意外得不是考上了,而是意外名次這麽落後……
周麗雪抱著孩子笑了出來,她想鍾厚澤應該快迴來了吧?
嗯,遺憾的是鍾厚澤的鄉試沒過。
鍾縣令倒是沒有多失望,他對這個兒子還算是了解,能一次順利考過秀才已經很不錯了,平時讀書不用功,人才濟濟的鄉試,自然過不了。
但這個周安雷是真不錯啊!
鍾縣令動了動心思,打算等兒子迴來後,仔細跟他說說,總要沉澱一年半載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