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流言/換位
主母操勞而死,換親後寵夫擺爛了 作者:稀粥末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時,晏菡茱的麵色溫和如春,目光堅定地與沈鈞鈺對視。
“你為何詛咒家祖母?”沈鈞鈺目光冷冽,心中暗忖靖安侯府對晏菡茱的寬容太過分了,竟讓她口出狂言,肆無忌憚。
晏菡茱微微揚起眉頭,輕笑一聲,道:“世子此言差矣。我對祖母心懷敬仰,今日得母親恩準,特意前往給祖母請安。世子您指責我,實在是無的放矢。”
“你方才提到榮恩寺有變,難道不是暗示祖母遭遇不幸?”沈鈞鈺頰邊肌肉微微抽動,暗自咬緊牙關。
在大婚當日已領教過晏菡茱的巧舌如簧,沈鈞鈺今日倒要仔細聆聽,看看這位晏菡茱如何巧妙辯解。
晏菡茱聽後,努力壓製住翻個白眼的衝動。她可是個賢良淑德的女子,那些不雅之舉,還是獨處時再行吧。
要是真的翻了個白眼,那便是忍不住的敗筆!
晏菡茱故意表現出驚訝的神色,“世子,您真是誤會我了。我所說的榮恩寺有變,並未明確指出是何種變故。再者,所謂‘變’,既可能是禍事,也可能是喜事。”
“今日我與世子一同前往探望祖母,老人家見到孝順懂禮的孫子,以及賢良淑德的孫媳,必然心花怒放。這一開心,飯量自會增加。人多吃,胃口好,身體自然健康,延年益壽,這怎麽不是天大的喜事麽?”
晏菡茱此番舉動的真正用意,即便她守口如瓶,時日不多,待返迴繁華的京城,沈鈞鈺必然能洞察一二!
沈鈞鈺微微低頭,沉思良久,並未與晏菡茱展開爭辯,“你如何得知我被逐出皇宮的真相?”
麵對其他疑問,她或許可以含糊其辭,甚至巧舌如簧,但對於這個問題,她選擇了直麵迴應:“汴梁城遭遇巨災,波及甚廣。在請安之際,侯爺屢次提醒於你,要你多觀察、多思考、少發言。”
“然而國舅在賑災事務上的不力,導致賑災款項不翼而飛,賑災糧食被替換為黴變的陳糧,使得汴梁城餓殍遍野,民眾生活困苦不堪,甚至引發了民變。”
“世子心懷仁慈,義憤填膺,懇請陛下嚴懲罪犯,然而此次罪魁禍首雖非梁國舅本人,但也是他監管失職。他不僅是皇後的胞弟,更是太子的親舅舅。”
“陛下僅有一位太子,無論如何也要保全梁國舅,實際上也是在保護太子。即便世子與眾同僚以生命為代價來明辨是非,恐怕也難以改變這一結局。”
原本怒火中燒的沈鈞鈺,在聆聽晏菡茱的這一串深刻剖析後,眼中閃過一絲沉重,不禁問道:“你身為深閨婦人,如何能洞察朝堂之上的風雲變幻?”
晏菡茱並未因沈鈞鈺的質疑而心生慍怒,反而發出一聲長長的歎息,“雖然你我之間並無實質性的夫妻之情,但名分已定,自我們從花轎中步出的那一刻起,你我便命運相連,榮辱與共。”
“進了靖安侯府的門,得享公婆的關愛,仆從的尊敬,我在此的生活遠勝於永昌伯府,我內心深處自然期盼著靖安侯府能夠繁榮昌盛。因此,我常令鋪子中的管事密切留意外界動態,不時入府,傳達外界的流言蜚語,以便我隨時掌握外界風向。”
沈鈞鈺心存疑慮,目光猶疑不定地打量著晏菡茱,“你方才所言,不過耳聞之事,未必確鑿。”
“固然流言蜚語不可盡信,可總有幾分真實成分蘊含其中!眾人皆對梁國舅心懷不滿,因此各種小道消息滿天飛。”
“我正是從這些紛紜雜亂的傳言中,剝絲抽繭,去偽存真,得出的結論。你盡可對我有所保留,可不得不承認,我的推斷準確無誤,要不然在宮門前,江籬豈能恰到好處地將你救走?”
“你……”沈鈞鈺此時已然恢複理智,迴憶起宮門前的憤怒,以及心中想的那首詩作,不禁感到一陣寒意襲來。
此時,沈鈞鈺低下頭去,原本筆直如鬆的脊背,漸漸地彎曲了,塌陷了。
他修長的手指輕輕按在眉心,他那雙深邃幽長、炯炯有神的眼睛,此時蒙上了一層薄霧,深深地歎了一口氣,“那可是上萬生靈,上萬條寶貴的生命啊!”
晏菡茱轉過頭,觀察到沈鈞鈺眉宇間流露出“哀民生多艱”的同情,不像是偽裝。
現如今,她確信沈鈞鈺對那些受災的百姓懷有誠摯的憐憫。
出身名門望族,自幼養尊處優,卻能心懷天下,關懷庶民,這種精神難能可貴啊!
說不定,沈鈞鈺並不是如前世傳言中那般虛有其表,孤芳自賞。
“世子心懷仁慈,心懷天下,對苦難百姓懷有深深的同情,菡茱對此深表敬意。你與同僚們冒死直諫,雖未能立竿見影,但陛下僅僅是命你們離開宮廷,並未將你們囚禁,可見陛下心中對真相了如指掌。”
“倘若冒死直諫無法解決眼前之困,世子何不換位思考,站在陛下的立場,尋找解決之道?”
沈鈞鈺聞言,原本沮喪落寞的神色,霎時變為怒目圓睜,眸子裏透著陰冷與決絕,“晏菡茱,你是在逼迫我同梁國舅那種廢物逆臣成一丘之貉嗎?”
晏菡茱不禁莞爾,“世子,你誤解我了!皇上之所以保留梁國舅的職位,並非意味著他會繼續容忍他的存在,也未必不打算清理這個毒瘤。”
“整個朝廷是辛夷家的,這片江山是辛夷家的,所有蒼生也都是辛夷家的。我剛才的意思是,世子若想拯救百姓,不妨站在皇上的立場,想想怎麽應對災荒,然後再想想你能為災民提供什麽樣的幫助。”
“就像我,雖然無法參與國家大事,不過,我也從自己的嫁妝中拿出2000兩銀子,用來購買糧食,派人送往汴梁,能救一個算一個,正是我一個弱女子力所能及的事情。”
“世子才智非凡,定能思謀出更卓越的策略以助民紓困,而非僅僅在憤怒之際,於宮門前吟詠之作。雖然那字句辛辣,令人痛快淋漓,可終究因此遭貶,失去了直接參與賑災、解救蒼生的機會。”
提及“宮門前作詩”,沈鈞鈺那俊秀的麵龐上閃過一絲窘迫之色,晏菡茱又怎能料到他的內心想法?
“我豈會輕率地胡謅詩句!”沈鈞鈺語氣略顯虛弱地頂嘴,目光遊移,似乎在迴避什麽。
“你為何詛咒家祖母?”沈鈞鈺目光冷冽,心中暗忖靖安侯府對晏菡茱的寬容太過分了,竟讓她口出狂言,肆無忌憚。
晏菡茱微微揚起眉頭,輕笑一聲,道:“世子此言差矣。我對祖母心懷敬仰,今日得母親恩準,特意前往給祖母請安。世子您指責我,實在是無的放矢。”
“你方才提到榮恩寺有變,難道不是暗示祖母遭遇不幸?”沈鈞鈺頰邊肌肉微微抽動,暗自咬緊牙關。
在大婚當日已領教過晏菡茱的巧舌如簧,沈鈞鈺今日倒要仔細聆聽,看看這位晏菡茱如何巧妙辯解。
晏菡茱聽後,努力壓製住翻個白眼的衝動。她可是個賢良淑德的女子,那些不雅之舉,還是獨處時再行吧。
要是真的翻了個白眼,那便是忍不住的敗筆!
晏菡茱故意表現出驚訝的神色,“世子,您真是誤會我了。我所說的榮恩寺有變,並未明確指出是何種變故。再者,所謂‘變’,既可能是禍事,也可能是喜事。”
“今日我與世子一同前往探望祖母,老人家見到孝順懂禮的孫子,以及賢良淑德的孫媳,必然心花怒放。這一開心,飯量自會增加。人多吃,胃口好,身體自然健康,延年益壽,這怎麽不是天大的喜事麽?”
晏菡茱此番舉動的真正用意,即便她守口如瓶,時日不多,待返迴繁華的京城,沈鈞鈺必然能洞察一二!
沈鈞鈺微微低頭,沉思良久,並未與晏菡茱展開爭辯,“你如何得知我被逐出皇宮的真相?”
麵對其他疑問,她或許可以含糊其辭,甚至巧舌如簧,但對於這個問題,她選擇了直麵迴應:“汴梁城遭遇巨災,波及甚廣。在請安之際,侯爺屢次提醒於你,要你多觀察、多思考、少發言。”
“然而國舅在賑災事務上的不力,導致賑災款項不翼而飛,賑災糧食被替換為黴變的陳糧,使得汴梁城餓殍遍野,民眾生活困苦不堪,甚至引發了民變。”
“世子心懷仁慈,義憤填膺,懇請陛下嚴懲罪犯,然而此次罪魁禍首雖非梁國舅本人,但也是他監管失職。他不僅是皇後的胞弟,更是太子的親舅舅。”
“陛下僅有一位太子,無論如何也要保全梁國舅,實際上也是在保護太子。即便世子與眾同僚以生命為代價來明辨是非,恐怕也難以改變這一結局。”
原本怒火中燒的沈鈞鈺,在聆聽晏菡茱的這一串深刻剖析後,眼中閃過一絲沉重,不禁問道:“你身為深閨婦人,如何能洞察朝堂之上的風雲變幻?”
晏菡茱並未因沈鈞鈺的質疑而心生慍怒,反而發出一聲長長的歎息,“雖然你我之間並無實質性的夫妻之情,但名分已定,自我們從花轎中步出的那一刻起,你我便命運相連,榮辱與共。”
“進了靖安侯府的門,得享公婆的關愛,仆從的尊敬,我在此的生活遠勝於永昌伯府,我內心深處自然期盼著靖安侯府能夠繁榮昌盛。因此,我常令鋪子中的管事密切留意外界動態,不時入府,傳達外界的流言蜚語,以便我隨時掌握外界風向。”
沈鈞鈺心存疑慮,目光猶疑不定地打量著晏菡茱,“你方才所言,不過耳聞之事,未必確鑿。”
“固然流言蜚語不可盡信,可總有幾分真實成分蘊含其中!眾人皆對梁國舅心懷不滿,因此各種小道消息滿天飛。”
“我正是從這些紛紜雜亂的傳言中,剝絲抽繭,去偽存真,得出的結論。你盡可對我有所保留,可不得不承認,我的推斷準確無誤,要不然在宮門前,江籬豈能恰到好處地將你救走?”
“你……”沈鈞鈺此時已然恢複理智,迴憶起宮門前的憤怒,以及心中想的那首詩作,不禁感到一陣寒意襲來。
此時,沈鈞鈺低下頭去,原本筆直如鬆的脊背,漸漸地彎曲了,塌陷了。
他修長的手指輕輕按在眉心,他那雙深邃幽長、炯炯有神的眼睛,此時蒙上了一層薄霧,深深地歎了一口氣,“那可是上萬生靈,上萬條寶貴的生命啊!”
晏菡茱轉過頭,觀察到沈鈞鈺眉宇間流露出“哀民生多艱”的同情,不像是偽裝。
現如今,她確信沈鈞鈺對那些受災的百姓懷有誠摯的憐憫。
出身名門望族,自幼養尊處優,卻能心懷天下,關懷庶民,這種精神難能可貴啊!
說不定,沈鈞鈺並不是如前世傳言中那般虛有其表,孤芳自賞。
“世子心懷仁慈,心懷天下,對苦難百姓懷有深深的同情,菡茱對此深表敬意。你與同僚們冒死直諫,雖未能立竿見影,但陛下僅僅是命你們離開宮廷,並未將你們囚禁,可見陛下心中對真相了如指掌。”
“倘若冒死直諫無法解決眼前之困,世子何不換位思考,站在陛下的立場,尋找解決之道?”
沈鈞鈺聞言,原本沮喪落寞的神色,霎時變為怒目圓睜,眸子裏透著陰冷與決絕,“晏菡茱,你是在逼迫我同梁國舅那種廢物逆臣成一丘之貉嗎?”
晏菡茱不禁莞爾,“世子,你誤解我了!皇上之所以保留梁國舅的職位,並非意味著他會繼續容忍他的存在,也未必不打算清理這個毒瘤。”
“整個朝廷是辛夷家的,這片江山是辛夷家的,所有蒼生也都是辛夷家的。我剛才的意思是,世子若想拯救百姓,不妨站在皇上的立場,想想怎麽應對災荒,然後再想想你能為災民提供什麽樣的幫助。”
“就像我,雖然無法參與國家大事,不過,我也從自己的嫁妝中拿出2000兩銀子,用來購買糧食,派人送往汴梁,能救一個算一個,正是我一個弱女子力所能及的事情。”
“世子才智非凡,定能思謀出更卓越的策略以助民紓困,而非僅僅在憤怒之際,於宮門前吟詠之作。雖然那字句辛辣,令人痛快淋漓,可終究因此遭貶,失去了直接參與賑災、解救蒼生的機會。”
提及“宮門前作詩”,沈鈞鈺那俊秀的麵龐上閃過一絲窘迫之色,晏菡茱又怎能料到他的內心想法?
“我豈會輕率地胡謅詩句!”沈鈞鈺語氣略顯虛弱地頂嘴,目光遊移,似乎在迴避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