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入住學舍(已補上)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 作者:百柒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講習會,是一種常見的學術交流活動,是集體學習和討論的重要形式。
會定期舉辦,比如每旬一次,大家參與討論或者提問,進行思維碰撞,交換不同的觀點。
林向安聽完孫文石的解釋,覺得挺像學習討論小組。
學習不能閉門造車,這個方式的確不錯。
“好啊,現在邀請幾個人了?”
孫文石不好意思地笑道,“嘿嘿,這是剛提議的,目前就我們仨。”
他要不答應,合著就兩人啊!
“你心裏有其他人選了嗎?盡量找誌同道合的比較好。”
成為秀才後,孫文石早早就調查了縣學的情況,便將情況告訴了林向安。
“我估算了一下,縣學的秀才大概100人,其中廩生不到20人。
咱們這一次考中的12個秀才,就你是廩生,入讀縣學目前是6人。
別看大家都是秀才,有些人資曆很深,在這裏待的很久。
暗地裏排擠很嚴重,競爭很激烈。
畢竟,除了歲試和科試外,咱們還要月考和季考。
成績一直墊底的,除了會被開除,還可能褫奪秀才身份。”
點了點頭,林向安明白這個道理,考中舉人的畢竟是極少數。
而且廩生的頭銜,也不是一直都能保留的,必須在三年一次的歲試中,考中一等生才行。
歲試中,隻有考中前四等的生員,才可以參加科試。
而科試成績前兩等的生員,才有資格去參加鄉試。
這種考試模式,明顯大家都是競爭對手。
“嗯,這我知道的,下一次歲試是明年舉辦吧?”
既然成為了秀才,那麽下次的考試資格條件,就得了如指掌。
畢竟隻有考中舉人,才是大多數秀才的終身目標。
至於考中進士,那真是極少數人。
孫文石輕輕一笑,溫聲說道:
“對的,這次院試主考官李學政,今年任職最後一年。
明年會來新的學政,一般第一年歲試,第二年科試。而下一場秋闈,就是後年八月。”
在江南地區,鄉試往往在秋季舉行,常被稱為“秋闈”。
想到林向安的考試成績,孫文石語氣平和地問道,
“向安兄,你是想參加下一場秋闈?”
這沒有什麽好隱瞞的,林向安輕輕點頭,語調平穩,不緊不慢地說道:“是有這個打算,你呢?”
“我倒是想去,但得看成績,由不得我。向安兄,你現在是廩生,倒是可以免費住學舍,你要搬來嗎?”
兩人一邊走,一邊準備前往講堂。
縣學的秀才學習並沒有分為六堂,而是分三個等級,甲班,乙班,丙班。
新的秀才全部歸入丙班,隻有月考和季考取得優異的成績,才能升到下一個班級。
“你不說我都忘記了,住學舍倒是方便。”
從縣學迴去,大概要一刻鍾就能到,但若是學習騎射,肯定住在縣學更方便,關鍵免費,若是住的人少,到可以考慮一下。
“一般學舍住幾人?”
“童生是四人間,秀才是兩人間。”
孫文石從原先的四人間,搬進了兩人間,正好碰到楊輝報名,兩人成了舍友。
兩個人,那還不錯,離家也近。
若是林橋有事,可以隨時過來找他。
“那我也去申請一間。”
兩人剛走進去講堂,就看到楊輝超朝他倆招招手,示意坐過去。
丙班,秀才人數最多,將近四五十人。
來給他們上課的教官是一位老舉人,頭發胡子花白,對四書五經的見解領悟的頗深,給他們講課的時候,引用經史,旁征博引。
每天隻上半節主修課,其他時間由學生自己安排,可以上選修課,亦可以自主溫習。
丙班的學生,表麵上都還是很有禮貌。
大多數看起來年紀較大,多是二三十歲,年輕麵孔比較少。
對於新來的秀才,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好奇,多是點頭之交。
畢竟人越多,競爭壓力越大。
孫文石選擇了上樂、書、數,而楊輝選擇了禦、書、數。
三人隻有數是重疊的,這還是兩人詢問林向安的意見時,他推薦的。
畢竟這是生活中比較實用的,學著有備無患,哪天突然加入到考試中,也說不定。
......
和林橋溝通過後,林向安便去申請了學舍。
吳家的事,林向安是準備等鏢局的線索,再做具體打算。
但酒樓就交給林橋來處理,之前林家酒肆開起來時,他就參與了,這次放手讓他來嚐試。
若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再來出麵。
林向安隻要把握經營和營銷的方向就可以。
家離的近,林向安簡單的帶了洗漱用品和兩三套衣衫,就搬進了學舍。
搬進去的時候,裏麵已經住了人,隻不過沒碰麵。
屋內光線柔和,整齊擺放著兩張床鋪、幾張方桌,以及幾隻用來放置書籍的木櫃。
房間不大,但整潔幹淨,牆壁上懸掛著一幅淡墨書寫的《論語》箴言,平添幾分書卷氣。
林向安將簡單的行囊放在空那張的床鋪上,將自己的東西安置好。
他住的學舍,與孫文石、楊輝隔了兩間屋子,倒也方便。
中午三人吃完午食,陽光正盛,準備各自迴屋小憩。
剛進屋,林向安在書桌前看書,就聽到“吱呀”一聲門響。
進來的少年,身材高挑,皮膚微白,一張臉棱角分明,眉宇間透著一股張揚。
段昊初一眼瞧見林向安,語氣裏帶著幾分漫不經心。
“你就是我舍友?”
林向安站起身,微微一笑,拱手行禮:“在下林向安,今日剛到,請多多指教。”
聽到名字,段昊初微微挑眉,輕笑道:“是你啊!”
不是林向安自戀,大家可能認不出他的長相,但一說名字,肯定知道。
這種事心裏清楚就行,沒必要直接說出來。
“兄台可認識我?”
拖長了尾音,段昊初笑意有些輕佻,“你是今年院案首,小三元,誰不認識啊!”
這是兩人第一次見麵,這人說話的語氣,明顯不太友善。
既然是舍友,林向安還是想友好相處,便直接開口詢問:“兄台,我與你初次相見,聽你的語氣,貌似對我有意見?若有誤會,不如直言相告。”
段昊初顯然沒有料到林向安會如此直接,眼神閃過一絲尷尬。
他怎麽好意思說,他爹天天拿著林向安作例子,來教育他。
來到縣學,還老聽到別人開口閉口就提這個名字。
導致他對這個名字都厭煩了。
本來聽說今天會有舍友,還挺期待的,結果聽到名字,他瞬間無語。
嘴角一抽,隻好尷尬地笑道,“林兄誤會了,我是久聞你的名字,終於見到本人,有些意外罷了。”
目光淡定,林向安盯著對方片刻,知道他沒直說,見狀也沒有多問,輕聲道。
“兄台,今日有緣,既然是同窗共舍,日後還望和睦相處。”
段昊初見他說話直接,一臉坦然,倒像個君子,剛才是他唐突了。
便笑著點點頭,拱手道。
“在下段昊初,字子宴,目前在乙班學習,日後,林兄可喊我子宴。”
雖然不明白這人怎麽迴事,但麵上能友善,林向安覺得挺好了。
“好。”
林向安沒準備再和他搭話,走向書案,繼續看書。
倒是段昊初來興趣,便跟在他身後,也到書案旁坐下,好奇地問道。
“林兄,你沒有字嗎?”
在古代,通常是在冠禮(20歲)時,由長輩、師長或者尊敬的人為其取字。
冠禮是古代男子成年的標誌,取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表示尊重和禮貌。
隻有極少數權貴子弟或者非常優異的人,年紀小時才被取字,一般也要到十五歲。
林向安淡淡地看了他一眼,“我年紀輕,還未取字。”
段昊初看著林向安的身板,都忘記他還是個少年。
他之所以名氣大的原因,不僅僅是小三元,更因為他才13歲。
“哦哦,那我以後稱唿你向安兄吧。”
原本還想和林向安說會話,但見對方不抬頭,低頭看著手中的書,也不好再多打擾,便去床上小憩。
下午的時間自由,林向安、楊輝、孫文石三人碰了麵以後,便分開了,各自去上選修課。
縣學後麵的校場,一片遼闊。
朝陽映照下,黃土地麵泛著淡淡的光,遠處靶場的箭靶已經立好。
幾匹高頭大馬被拴在木樁上,噴著白霧的鼻息,尾巴輕輕拍打,偶爾踢動馬蹄,發出清脆的聲響。
教射箭和騎馬的是同一個教官,據說參加武舉出身。
武舉和科舉一樣,也分為四級考試,也有童試、鄉試、會試、殿試。
側重武藝和兵法的考核,其中射箭、馬術、舉石、刀槍劍戟等,其次還有對兵法理論部分,不過更看重前麵的武藝。
縣學的這位王教官就是武舉人出身。
王教官早已在場,腰間別著鞭子,手持長弓,站在一旁等候。
他麵色嚴峻,眼神銳利,仿佛能看穿每個人的心思。
林向安環視了一圈,來上課的大概不到二十人,來的學子看起來都比較年輕,可能有部分是童生。
相比於射箭,騎馬稍微容易上手。
第一次上課,便是教大家與馬和睦相處。
馬是非常敏感的動物,能夠感受到人的情緒。
而初學者騎馬容易身體僵硬,以及下意識後仰,這種容易失去平衡。
當林向安和幾個學生,一起走近馬。
王教官嗓音如洪鍾,說道,“別怕!騎馬先要學會與馬結交,摸它的頸,輕輕拍它的肩,讓它熟悉你!”
於是林向安伸手,小心翼翼地撫摸馬頸,指尖觸到短硬的鬃毛,馬兒稍稍側過頭,鼻子嗅了嗅他的袖子,似乎在好奇新來的少年。
待熟悉片刻後,就讓他們準備上馬。
“腳踏馬鐙,用力起身,身子要跟著馬的節奏,別僵著!”
大家紛紛照著王教官的指示做。
林向安踩著鐙一躍而上,順利坐穩。
倒是林向安旁邊的一位學子,沒坐穩,馬身一抖,嚇得手忙腳亂,差點跌了下去。
看著這邊的同窗,紛紛忍不住笑出聲。
張景和紅了臉,但牙關一咬,穩住了身子,雙腿夾緊馬腹,這才穩住。
“不錯!”
王教官點點頭,“初次騎馬能穩住身子已經難得,記住,騎馬最忌憚畏縮,膽氣不足會讓馬看不起你!”
接下來,就是慢慢讓馬奔跑,一點點適應。
雖然心中羨慕快馬奔騰的感覺,但林向安還是非常老實,慢慢適應,不能好高騖遠。
四匹馬前後慢跑的時候,中間一位同窗,不慎落馬,驚擾到了身後的兩匹馬。
林向安、張景和的馬受到驚嚇,一下子快速奔馳起來。
陡然發生變故,林向安本能地身體前傾,讓重心靠近馬鞍,雙腿夾緊馬腹,穩住韁繩,盡量習慣快速奔跑。
但被嚇到的張景和,一下子尖叫,用力拉扯著韁繩,結果讓馬更緊張,一下子就失控了。
王教官已經騎馬追趕,但失控的馬速度太快,沒有趕上。
“你冷靜一下,別用力猛拉韁繩,身體往前傾!”
林向安感覺身下的馬情緒平緩一些,而張景和的馬失控,便大聲朝他喊道。
“馬能感受到你緊張的情緒,冷靜點,雙腿加緊馬腹,別讓它甩下來,王教官馬上就過來了,你忍一忍!”
兩匹馬,就圍著校場跑圈,有了林向安提醒,張景和才拉迴了一點理智。
跑了大半圈,王教官這才追趕過來,拉住張景和的韁繩,幫他把馬速降下來。
在這會快速騎馬的過程中,林向安反而慢慢將教官講的知識融會貫通,均勻的拉力向後收韁,一邊施加拉力,一邊鬆一些,讓馬感受你想讓它停下來。
同時發出籲的聲音,安撫馬,下馬前,林向安輕輕摸了摸馬的脖子,穩定後,這才下馬。
“這位學生,倒是騎的不錯,你叫什麽?”
王教官將馬騎迴來,就看著林向安已經化險為夷,這人剛開始騎馬顯生疏,但麵對危險時,倒是鎮定,滿臉讚賞。
“王教官,學生是林向安。是您教的仔細,這才臨時運用上。”
比起騎馬,這種臨危不懼的能力,倒是更厲害。
“你倒是和其他書生不一樣。”
之後,就給在場的學生講解騎馬中的注意事項,因為剛才的意外,倒是讓大家聽的更認真了。
差不多學一個時辰,這才散學。
迴去的路上,林向安被人叫住了。
“我叫張景和,多謝兄台剛才出聲提醒。”
會定期舉辦,比如每旬一次,大家參與討論或者提問,進行思維碰撞,交換不同的觀點。
林向安聽完孫文石的解釋,覺得挺像學習討論小組。
學習不能閉門造車,這個方式的確不錯。
“好啊,現在邀請幾個人了?”
孫文石不好意思地笑道,“嘿嘿,這是剛提議的,目前就我們仨。”
他要不答應,合著就兩人啊!
“你心裏有其他人選了嗎?盡量找誌同道合的比較好。”
成為秀才後,孫文石早早就調查了縣學的情況,便將情況告訴了林向安。
“我估算了一下,縣學的秀才大概100人,其中廩生不到20人。
咱們這一次考中的12個秀才,就你是廩生,入讀縣學目前是6人。
別看大家都是秀才,有些人資曆很深,在這裏待的很久。
暗地裏排擠很嚴重,競爭很激烈。
畢竟,除了歲試和科試外,咱們還要月考和季考。
成績一直墊底的,除了會被開除,還可能褫奪秀才身份。”
點了點頭,林向安明白這個道理,考中舉人的畢竟是極少數。
而且廩生的頭銜,也不是一直都能保留的,必須在三年一次的歲試中,考中一等生才行。
歲試中,隻有考中前四等的生員,才可以參加科試。
而科試成績前兩等的生員,才有資格去參加鄉試。
這種考試模式,明顯大家都是競爭對手。
“嗯,這我知道的,下一次歲試是明年舉辦吧?”
既然成為了秀才,那麽下次的考試資格條件,就得了如指掌。
畢竟隻有考中舉人,才是大多數秀才的終身目標。
至於考中進士,那真是極少數人。
孫文石輕輕一笑,溫聲說道:
“對的,這次院試主考官李學政,今年任職最後一年。
明年會來新的學政,一般第一年歲試,第二年科試。而下一場秋闈,就是後年八月。”
在江南地區,鄉試往往在秋季舉行,常被稱為“秋闈”。
想到林向安的考試成績,孫文石語氣平和地問道,
“向安兄,你是想參加下一場秋闈?”
這沒有什麽好隱瞞的,林向安輕輕點頭,語調平穩,不緊不慢地說道:“是有這個打算,你呢?”
“我倒是想去,但得看成績,由不得我。向安兄,你現在是廩生,倒是可以免費住學舍,你要搬來嗎?”
兩人一邊走,一邊準備前往講堂。
縣學的秀才學習並沒有分為六堂,而是分三個等級,甲班,乙班,丙班。
新的秀才全部歸入丙班,隻有月考和季考取得優異的成績,才能升到下一個班級。
“你不說我都忘記了,住學舍倒是方便。”
從縣學迴去,大概要一刻鍾就能到,但若是學習騎射,肯定住在縣學更方便,關鍵免費,若是住的人少,到可以考慮一下。
“一般學舍住幾人?”
“童生是四人間,秀才是兩人間。”
孫文石從原先的四人間,搬進了兩人間,正好碰到楊輝報名,兩人成了舍友。
兩個人,那還不錯,離家也近。
若是林橋有事,可以隨時過來找他。
“那我也去申請一間。”
兩人剛走進去講堂,就看到楊輝超朝他倆招招手,示意坐過去。
丙班,秀才人數最多,將近四五十人。
來給他們上課的教官是一位老舉人,頭發胡子花白,對四書五經的見解領悟的頗深,給他們講課的時候,引用經史,旁征博引。
每天隻上半節主修課,其他時間由學生自己安排,可以上選修課,亦可以自主溫習。
丙班的學生,表麵上都還是很有禮貌。
大多數看起來年紀較大,多是二三十歲,年輕麵孔比較少。
對於新來的秀才,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好奇,多是點頭之交。
畢竟人越多,競爭壓力越大。
孫文石選擇了上樂、書、數,而楊輝選擇了禦、書、數。
三人隻有數是重疊的,這還是兩人詢問林向安的意見時,他推薦的。
畢竟這是生活中比較實用的,學著有備無患,哪天突然加入到考試中,也說不定。
......
和林橋溝通過後,林向安便去申請了學舍。
吳家的事,林向安是準備等鏢局的線索,再做具體打算。
但酒樓就交給林橋來處理,之前林家酒肆開起來時,他就參與了,這次放手讓他來嚐試。
若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再來出麵。
林向安隻要把握經營和營銷的方向就可以。
家離的近,林向安簡單的帶了洗漱用品和兩三套衣衫,就搬進了學舍。
搬進去的時候,裏麵已經住了人,隻不過沒碰麵。
屋內光線柔和,整齊擺放著兩張床鋪、幾張方桌,以及幾隻用來放置書籍的木櫃。
房間不大,但整潔幹淨,牆壁上懸掛著一幅淡墨書寫的《論語》箴言,平添幾分書卷氣。
林向安將簡單的行囊放在空那張的床鋪上,將自己的東西安置好。
他住的學舍,與孫文石、楊輝隔了兩間屋子,倒也方便。
中午三人吃完午食,陽光正盛,準備各自迴屋小憩。
剛進屋,林向安在書桌前看書,就聽到“吱呀”一聲門響。
進來的少年,身材高挑,皮膚微白,一張臉棱角分明,眉宇間透著一股張揚。
段昊初一眼瞧見林向安,語氣裏帶著幾分漫不經心。
“你就是我舍友?”
林向安站起身,微微一笑,拱手行禮:“在下林向安,今日剛到,請多多指教。”
聽到名字,段昊初微微挑眉,輕笑道:“是你啊!”
不是林向安自戀,大家可能認不出他的長相,但一說名字,肯定知道。
這種事心裏清楚就行,沒必要直接說出來。
“兄台可認識我?”
拖長了尾音,段昊初笑意有些輕佻,“你是今年院案首,小三元,誰不認識啊!”
這是兩人第一次見麵,這人說話的語氣,明顯不太友善。
既然是舍友,林向安還是想友好相處,便直接開口詢問:“兄台,我與你初次相見,聽你的語氣,貌似對我有意見?若有誤會,不如直言相告。”
段昊初顯然沒有料到林向安會如此直接,眼神閃過一絲尷尬。
他怎麽好意思說,他爹天天拿著林向安作例子,來教育他。
來到縣學,還老聽到別人開口閉口就提這個名字。
導致他對這個名字都厭煩了。
本來聽說今天會有舍友,還挺期待的,結果聽到名字,他瞬間無語。
嘴角一抽,隻好尷尬地笑道,“林兄誤會了,我是久聞你的名字,終於見到本人,有些意外罷了。”
目光淡定,林向安盯著對方片刻,知道他沒直說,見狀也沒有多問,輕聲道。
“兄台,今日有緣,既然是同窗共舍,日後還望和睦相處。”
段昊初見他說話直接,一臉坦然,倒像個君子,剛才是他唐突了。
便笑著點點頭,拱手道。
“在下段昊初,字子宴,目前在乙班學習,日後,林兄可喊我子宴。”
雖然不明白這人怎麽迴事,但麵上能友善,林向安覺得挺好了。
“好。”
林向安沒準備再和他搭話,走向書案,繼續看書。
倒是段昊初來興趣,便跟在他身後,也到書案旁坐下,好奇地問道。
“林兄,你沒有字嗎?”
在古代,通常是在冠禮(20歲)時,由長輩、師長或者尊敬的人為其取字。
冠禮是古代男子成年的標誌,取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表示尊重和禮貌。
隻有極少數權貴子弟或者非常優異的人,年紀小時才被取字,一般也要到十五歲。
林向安淡淡地看了他一眼,“我年紀輕,還未取字。”
段昊初看著林向安的身板,都忘記他還是個少年。
他之所以名氣大的原因,不僅僅是小三元,更因為他才13歲。
“哦哦,那我以後稱唿你向安兄吧。”
原本還想和林向安說會話,但見對方不抬頭,低頭看著手中的書,也不好再多打擾,便去床上小憩。
下午的時間自由,林向安、楊輝、孫文石三人碰了麵以後,便分開了,各自去上選修課。
縣學後麵的校場,一片遼闊。
朝陽映照下,黃土地麵泛著淡淡的光,遠處靶場的箭靶已經立好。
幾匹高頭大馬被拴在木樁上,噴著白霧的鼻息,尾巴輕輕拍打,偶爾踢動馬蹄,發出清脆的聲響。
教射箭和騎馬的是同一個教官,據說參加武舉出身。
武舉和科舉一樣,也分為四級考試,也有童試、鄉試、會試、殿試。
側重武藝和兵法的考核,其中射箭、馬術、舉石、刀槍劍戟等,其次還有對兵法理論部分,不過更看重前麵的武藝。
縣學的這位王教官就是武舉人出身。
王教官早已在場,腰間別著鞭子,手持長弓,站在一旁等候。
他麵色嚴峻,眼神銳利,仿佛能看穿每個人的心思。
林向安環視了一圈,來上課的大概不到二十人,來的學子看起來都比較年輕,可能有部分是童生。
相比於射箭,騎馬稍微容易上手。
第一次上課,便是教大家與馬和睦相處。
馬是非常敏感的動物,能夠感受到人的情緒。
而初學者騎馬容易身體僵硬,以及下意識後仰,這種容易失去平衡。
當林向安和幾個學生,一起走近馬。
王教官嗓音如洪鍾,說道,“別怕!騎馬先要學會與馬結交,摸它的頸,輕輕拍它的肩,讓它熟悉你!”
於是林向安伸手,小心翼翼地撫摸馬頸,指尖觸到短硬的鬃毛,馬兒稍稍側過頭,鼻子嗅了嗅他的袖子,似乎在好奇新來的少年。
待熟悉片刻後,就讓他們準備上馬。
“腳踏馬鐙,用力起身,身子要跟著馬的節奏,別僵著!”
大家紛紛照著王教官的指示做。
林向安踩著鐙一躍而上,順利坐穩。
倒是林向安旁邊的一位學子,沒坐穩,馬身一抖,嚇得手忙腳亂,差點跌了下去。
看著這邊的同窗,紛紛忍不住笑出聲。
張景和紅了臉,但牙關一咬,穩住了身子,雙腿夾緊馬腹,這才穩住。
“不錯!”
王教官點點頭,“初次騎馬能穩住身子已經難得,記住,騎馬最忌憚畏縮,膽氣不足會讓馬看不起你!”
接下來,就是慢慢讓馬奔跑,一點點適應。
雖然心中羨慕快馬奔騰的感覺,但林向安還是非常老實,慢慢適應,不能好高騖遠。
四匹馬前後慢跑的時候,中間一位同窗,不慎落馬,驚擾到了身後的兩匹馬。
林向安、張景和的馬受到驚嚇,一下子快速奔馳起來。
陡然發生變故,林向安本能地身體前傾,讓重心靠近馬鞍,雙腿夾緊馬腹,穩住韁繩,盡量習慣快速奔跑。
但被嚇到的張景和,一下子尖叫,用力拉扯著韁繩,結果讓馬更緊張,一下子就失控了。
王教官已經騎馬追趕,但失控的馬速度太快,沒有趕上。
“你冷靜一下,別用力猛拉韁繩,身體往前傾!”
林向安感覺身下的馬情緒平緩一些,而張景和的馬失控,便大聲朝他喊道。
“馬能感受到你緊張的情緒,冷靜點,雙腿加緊馬腹,別讓它甩下來,王教官馬上就過來了,你忍一忍!”
兩匹馬,就圍著校場跑圈,有了林向安提醒,張景和才拉迴了一點理智。
跑了大半圈,王教官這才追趕過來,拉住張景和的韁繩,幫他把馬速降下來。
在這會快速騎馬的過程中,林向安反而慢慢將教官講的知識融會貫通,均勻的拉力向後收韁,一邊施加拉力,一邊鬆一些,讓馬感受你想讓它停下來。
同時發出籲的聲音,安撫馬,下馬前,林向安輕輕摸了摸馬的脖子,穩定後,這才下馬。
“這位學生,倒是騎的不錯,你叫什麽?”
王教官將馬騎迴來,就看著林向安已經化險為夷,這人剛開始騎馬顯生疏,但麵對危險時,倒是鎮定,滿臉讚賞。
“王教官,學生是林向安。是您教的仔細,這才臨時運用上。”
比起騎馬,這種臨危不懼的能力,倒是更厲害。
“你倒是和其他書生不一樣。”
之後,就給在場的學生講解騎馬中的注意事項,因為剛才的意外,倒是讓大家聽的更認真了。
差不多學一個時辰,這才散學。
迴去的路上,林向安被人叫住了。
“我叫張景和,多謝兄台剛才出聲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