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安陪著各位同窗好友喝酒聊了一會,然後下樓去,給大姨、小姨兩家長輩親自敬酒。


    又感謝鄉親父老們的捧場,沒法一一敬酒,便讓老爹幫忙招待。


    在迴雅間前,林向安找到林遠,讓他幫忙打包幾份禮品,裏麵放雜貨鋪的幹貨和兩瓶自家釀的酒。


    那幾人挺喜歡這裏的吃食,正好作為迴禮。


    林遠立馬動身就去辦,林向安這才迴樓上陪客人。


    同窗好友們知道縣裏的幾個官員,以及縣學的師長,都在旁邊的雅間,便讓林向安帶他們去敬酒。


    能被林向安請來的,要麽是秀才,要麽是童生。


    就連主動代替溫家來的溫伯傑,也是童生。


    帶過去打招唿也說得過去。


    雖然有人拘謹,但馮辰、薛文逸、溫伯傑三人都是跟著家裏長輩見過官的,倒挺自然。


    於是一行人就過去敬酒,好不熱鬧。


    就這樣差不多吃了一個時辰,這才結束。


    樓下的街坊鄰居早已經散席,多的剩菜,要麽讓人打包迴去了,要麽讓人送給路邊的乞兒。


    吃完沒多久,劉知縣便告辭離開。


    其他人也紛紛告辭。


    林向安便一一送客,將人送到馬車上時,把林遠單獨準備好的謝禮送上前。


    怕人多心,林向安非常坦蕩說是家裏雜貨鋪的特產,還就兩瓶酒,一瓶白酒,一瓶果酒。


    就是想讓大家嚐嚐,要是喜歡,日後家裏的酒肆,即將在縣城開起來,歡迎他們來喝酒吃飯。


    一提到酒,大家就高興致地收下了。


    送走了這群人之後,林向安終於鬆了一口氣,又陸陸續續送走同窗好友。


    待酒樓平靜下來,都已經快申正了。


    林秋蘭讓大姨一家住一晚上再迴去,正好幾家人傍晚能一起吃個飯。


    林冬香也跟著勸,最後大姨一家就在林家住下。


    原先林家院子裏的菜田、養牲畜的地方,全部清了出去,又建了一個前院。


    前院由南側的街門、倒座房、北側的垂花門,以及遊廊共同圍成。


    倒座房,是日後留給護院等住的。


    從大門進去,有一麵壁影牆,並不是獨立的,而是鑲嵌在東廂房盝頂的山牆上。


    影壁牆的左右兩側分別有一道屏門。


    向東的屏門,通向東南角的小院,向西通往有倒座房的外院。


    在內外院之間的隔牆上,位於院落的中軸線上,便是垂花門,又被稱為二門。


    以前西廂房裝著雜物,後麵全部清空了,弄成客房。


    東西廂房全讓家裏孩子住著,一人一間,住著舒適些。


    家裏還有客房,留給偶爾來留宿的親人。


    在正屋後麵還擴建了一排後罩房,目前主要用來儲存,後來為了方便存放酒,將下麵挖了個地窖,利用地窖提供一個溫度濕度相對穩定的環境。


    正好將大姨一家安排在東南角單獨院子,那邊有三間房。


    傍晚就沒有在酒樓吃,而是直接在林家做。


    大姨一家四口,李菁去年已經嫁出去了,今日並沒有來。


    晚食由林春花、林秋蘭倆姐妹做的家常菜,做了一桌,一共十六人,大家勉強擠下。


    一家人也沒有講究規矩,小孩子擠不下的,就站著吃飯,倒也熱鬧溫馨。


    飯後,坐在院子裏閑聊,就聽到外麵有人敲門的聲音。


    林遠前去開門,很快迴來,讓林向安到外麵去,是來找他的。


    納悶這個時候誰來找他,待走近才發現竟然是孫伯,原先趙家的管家。


    一臉驚喜,林向安笑著問道,“孫伯,您怎麽來了?何時迴來的?”


    三年前,孫伯跟著趙家離開的,不過他隔半年就會迴來一次。


    林向安忙著科考之事,基本沒碰到過孫伯,說來也有好久沒見了。


    孫伯一臉慈祥,溫和地看著林向安,“林公子,賀喜啊!我家老爺收到了你的請帖,有事走不開,便讓我親自來一趟。”


    說著將手中一封信,和一個木盒遞給了林向安。


    “這封信,是老爺讓我轉交給你的,還有這個盒子裏的一塊玉佩,公子日後若遇到困難,需要幫助,可拿著玉佩去找趙家的鏢局。”


    趙家的鏢局主要分布在江南一帶,南方生意多,除了押送鏢物,也會收集信息。


    林向安知道這塊玉佩的份量。


    “孫伯,勞煩您送來了,快進屋裏喝杯茶。”


    孫伯搖了搖頭,拒絕道。


    “林公子,喝茶就不必了,我還有事,就不留了。”


    想到大老遠送來,肯定辛苦,想到了他師傅愛喝酒,便出聲道。


    “孫伯,您稍等一下,我家裏自己釀製白酒,口感比較好,您若是方便,勞煩您幫忙帶幾壇給師傅。”


    “好,林公子,後日一早,我跟著鏢局出發迴去,您明早日讓人送到鏢局來就可以了。”


    見孫伯還有事,林向安也不好再多留,怕耽誤他的時間。


    之後交代林遠,讓他喊上林橋,去後屋的地窖,搬兩大壇酒出來,酒壇上先塗上一層厚厚的黃泥,待幹了後找個木箱放進去,裏麵多放些稻草緩衝,免得路上碎了。


    進院子後,將東西放進房間,出來陪客人。


    待送走小姨一家後,安置好大姨一家,林向安這才迴屋去看信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百柒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百柒柒並收藏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最新章節